1982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抱树”的启示
熊宇帆
《北京晚报》登过一篇小说《告别》,那个曾经恣意刨树毁林的魏贤,到头来被洪水卷进漩涡,险些儿同实体的自我告别。那个为了保住树木,“扒光了膀子抱着槐树”的全福他爹,听到魏贤遇到灾难之后,捐弃前嫌,妥为善后,捶着桌子对自己的不肖子女吼叫:“不商量商量怎么抚养你妈,就想着分财产,象什么话!”而且这声音和气势与当年抱着槐树骂人的时候一样。于是,魏贤震颤了,惶恐了,终于“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仿佛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透过这小小的“窗口”,我不免生出一番感慨来。
感慨之一,就是象魏贤那样肆意糟踏树木的人太多了。我们有很多人是抡惯了板斧,专门以杀伐为能事,而且有些人是斩杀得红了眼睛的。本来为数不多的林子,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去斩杀,发家致富的去斩杀,牟取暴利的去斩杀。我们的林子怎么不越来越少!以素有“红松故乡”之誉的伊春林区为例,年采伐量竟超过生长量的一倍半!这里边既有“合法”的集中过量采伐,又有非法的计划外采伐,还有偷伐盗伐。马克思曾说:“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于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对于森林的护养和生产简直不起作用。”这句话对于我们某些地方,颇有现实的针对性。乱砍滥伐的歪风刹不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大大小小的“魏贤”们在作祟。如今的“魏贤”,亲自上阵指挥砍树的有;但学“乖”了的,对乱砍滥伐现象不抓不管,听之任之的可能更多。莫非他们也要象魏贤那样被洪水卷走一次,遭一次灭顶之灾,才能清醒过来么!
感慨之二,就是全福他爹太好了,可惜这样的好人不多呢。在青山遭劫,百姓遭殃的那个时候,老人家为了保护树木,不怕游街、敢于骂街,而且是真正“赤膊上阵”了的,何等可钦可敬!我看对付乱砍滥伐,象全福他爹那样抱着树开展斗争,是一种好方式。无独有偶,印度北部山区的村民为阻止私商砍伐林木,开展了一个独特的、颇具效果的“紧抱树木运动”。你来砍树么,我把树抱着,发誓要保住树林,于是私商们退却了,斗争胜利了。想不到全福他爹的经验在外国也有设想,如果全福他爹这样的人多起来,凡有林子的地方都有人出面保护,直至紧抱树木为之抗争,乱砍滥伐的歪风刮得起来么?
感慨毕竟只是感慨。为今之计,我倒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个保卫林木的启蒙教育——或者大家都来学全福他爹,来个“抱树”行动,都来与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作斗争,同时奉劝那些与魏贤相似的人们,不要不遭洪水心不死,正视现实,痛恨过去,流泪同过去的自己告别。而对于那些只想着分财产的不肖子孙,让我们都来捶着桌子吼叫一声:象什么话!


第8版()
专栏: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江轮挟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象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二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
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现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象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唱歌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第8版()
专栏:

悼念阎红彦同志
魏传统
原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同志,于一九六七年一月八日,在昆明被迫害致死。至今已有十五年。
忆昔延安同学日,
秉性不阿诚刚直。
年华正茂无所惧,
痛斥歪风堪及时。
南北驰驱度一生,
东西熬过无数春。
料君九泉未忘我,
燃熄自身慰英灵。


第8版()
专栏:

闽南行
陈沂
十一月下旬,乘在福建开会之便,有闽南之行,伫立海边,感叹不已,赋此纪行,并遥寄台湾同胞,但求抒情言志,不计韵律工整。
过泉州
泉州自古称大港
“涨海声中万国商”
而今国策倡开放
振兴八闽寄侨乡
观古船
古船沉沙七百年
炎黄子孙功盖天
闽南儿女今赛古
敢教侨乡翻两番
望金门
厦门金门两相对
大陆台湾一家人
碧海蓝天隔不断
梦中犹作故乡行
访陈嘉庚先生故居
抗战建国常系心
力排众议陕北行
肝胆相照从兹定
爱国侨胞第一人


第8版()
专栏:

感赋两首
曹瑛
十二大会聚群贤,
新旧交替史无前。
团结一心齐奋斗,
克服万难共攻坚。
物质精神文明建,
国强民富幸福添。
捍卫和平赢建设,
振兴华夏着先鞭。
能工巧匠萃一堂,
绘制蓝图灿辉煌。
自力更生长不息,
卧薪尝胆志高昂。
同德同心创新局,
克勤克俭奋图强。
二十年间一瞬过,
喜看华夏乐小康。


第8版()
专栏:

题胡厥文诗集
周而复
胡公爱国有功勋,
笃实和谐众所钦。
一卷新诗传四海,
远人于此挹清风。
龙马精神海鹤姿,
寿翁矍铄尤能诗。
春来老圃花经雨,
雒诵回环绝妙辞。


第8版()
专栏:

中山书画社感赋
许姬传
堂构巍峨气势雄,
群贤毕至更相融。
先生伟业垂千古,
翠柏苍松映晚枫。
点染江山焕新貌,
淋漓八法寄宾鸿。
亲知一水盈盈近,
伫待归来诉寸衷。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提倡书记动笔
王涵
记得,今年在《福建日报》上曾发表了一篇一百几十字的社论。这篇社论的作者,是福建省委的第一书记项南同志。如果就文论文,可谓是一篇短而精的好社论。
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给两位省委书记写信时曾指出:“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你们自己、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要共同研究。第一书记挂帅,动手修改一些最重要的社论,是必要的。”这段话,对于今天办好报纸,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省委书记亲自动手写社论,抓好报纸宣传工作,发挥报纸作用,这是值得称赞的。
领导亲自动笔,意义还不只在文章上。项南同志写下的这一百多字,是经过调查研究工作、深思熟虑的结果。项南同志到福建工作后,通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关于走私、贩私、投机倒把活动的第一手材料,并且通过亲自过问几件典型案件,了解到处理一些重大案件阻力不小。有感于斯,他才大声疾呼道:“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字字都有分量。
领导亲自动笔,言之有物,非走群众路线,搞好调查研究不可,这种传统作风,应当大力提倡、发扬。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做领导工作的同志通晓下情,心中有数,不被一些本本、表格所迷惑。


第8版()
专栏:

林泉(外二首)
冰夫
你从雾蒙蒙的远方走来
是醉心于这绿色的世界
给幼林以生命的滋润
给鲜花以绚丽的色彩
给飞鸟以甜美的歌声
给月亮以梳洗的镜台
你并不在绿荫花丛中栖歇
匆匆奔来,又匆匆地走开 
带走猎人深思的面容
带走森林幽谷的雾霭
带走小鹿跳跃的姿影
带走守林人星夜的期待
象思想者,深深思索着
将一切见闻倾诉给大海
淡紫色的星星
罗戈洛鸟的歌声
伴随黄昏悠然降临
月亮洒下银色的网
椰林里有飘飞的流萤
远处响起一阵又一阵
象脚鼓和铓锣的奏鸣
凤尾竹在月光下絮语
夜风赠送南国的芳馨
在好客的傣家竹楼里
我寻到了白日隐藏的星星
女学生问罢上海的街市
又探讨自然和人生……
还等什么呢?水手……
记得那时候你
总是埋怨不够
帆上的补丁已破
桨上的绿苔增厚
只有维系桅篷的
那根绳索依旧……
如今,信息风习习吹来
空气弥漫着玫瑰香味儿
铁锚已高高绞起
启航的汽笛响彻码头
还等什么呢,水手
航期误了,误了
水手呵,水手
难道你忘了金色的梦
忘了远方绿色的雨滴
忘了珊瑚礁上的黄昏
忘了海上闪光的白昼
忘了搏击风涛的兴奋
忘了浩渺无垠的宇宙
水手呵,水手


第8版()
专栏:

根深叶茂〔木刻〕 吴家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