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马来西亚总理对印度的作法表示遗憾
支持西哈努克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吉隆坡消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今天发表谈话,表示支持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参加明年3月在印度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马哈蒂尔在接见法新社记者时说,西哈努克亲王是合法的、国际上承认的民主柬埔寨的国家元首,应该邀请他参加这次首脑会议。
他说,联合国和不结盟运动中的多数国家都支持西哈努克亲王。
马哈蒂尔指出,任何背离不结盟运动原则的行为,都会削弱这个运动。他说,如果首脑会议能够对不结盟运动采取很正确的立场,“那么,我们就会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尊重”。
马哈蒂尔说,他将出席明年3月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马来西亚和东盟其他成员国将要求让西哈努克亲王参加这次会议。
马哈蒂尔对印度决定不邀请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表示遗憾。
据报道,印度最近向不结盟国家发出邀请时没有邀请柬埔寨。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说,印度坚持上届首脑会议的作法,让柬埔寨的席位“空起来”。印度认为应由首脑会议的与会者决定谁代表柬埔寨。
法新社说,马来西亚和其他许多国家认为,让柬埔寨席位“空起来”的做法,是古巴利用不结盟运动主席的身份强加给上届首脑会议的。它们希望即将举行的新德里首脑会议改正这种做法。


第7版()
专栏:

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决定
维持石油基准价格 提高石油日产总量
新华社维也纳12月20日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第六十六次部长级会议今天在这里结束。石油输出国组织13个成员国的石油部长们经过两天的充分协商,决定不改变每桶石油34美元的现行基准价格,并把成员国1983年的日产总量提高到1,850万桶。
石油输出国组织这次部长级会议是在世界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举行的。石油输出国为了捍卫它们的利益,维护每桶石油34美元的基准价格,今年3月在维也纳开会,决定将日产总量再从当时的2,000万桶降到1,750万桶。但是,尼日利亚、伊朗、利比亚和伊拉克等成员国拒绝遵守产量限额和基准价格。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出现了矛盾。
这次会议的主席、尼日利亚石油部长马拉姆·叶海亚·迪科在开幕会上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全体成员国“加强团结,合理分配产量”,“以便使每个成员国能出卖其获准的出口份额,并自愿遵守限额规定”。他说,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对产量分配和统一价格政策的争吵对世界石油市场带来了不利影响。
经过激烈讨论,部长们最后一致决定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日产总量由1,750万桶提高到1,850万桶。但是,各成员国如何分配份额的问题尚未解决,要留待下次会议讨论。(附图片)
12月20日,历时两天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第六十六次部长级会议在维也纳结束。图为会场情景。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克服困难 不断前进
新华社记者 沈一鸣
南斯拉夫今年国庆节期间,在贝尔格莱德的铁托元帅大街上悬挂着醒目的大幅标语:“稳定经济,多生产,多节约,按劳分配,加强责任感”。这幅标语多少反映了南斯拉夫今年经济形势的特点。
1982年是南斯拉夫人民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而奋斗的一年。由于世界经济萧条对南斯拉夫经济的消极影响,使得南斯拉夫的外债增加,国际收支出现巨大赤字。在国内生产方面,由于多年来投资战线太长,消费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增长速度,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生产下降。为了扭转不利的经济形势,南斯拉夫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果断措施。6月间举行的南共联盟“十二大”通过了长期稳定经济的专门决议,把稳定经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9月间举行的三中全会又通过决议,再次强调实现稳定经济的政策,并责成各部门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努力增加出口,增加对外清偿能力,限制包括投资消费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消费,增加工农业生产,减少进口,厉行节约,严格实行按劳分配等。中心任务是清偿已经到期的外债和最大限度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经过一年的努力,稳定经济的措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到今年12月初,南斯拉夫已按期偿付了近50亿美元的外债,占其历年积欠的外债总额(200亿美元)的四分之一。应当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计划明年还要清偿50亿美元。其次,在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方面,南斯拉夫去年已经使这一赤字从其最高峰——1979年的37亿美元降到了7.5亿美元。今年原计划要把它减到5亿美元,通过扩大出口,大力压缩进口和增加非贸易外汇的收支盈余的办法,实际上已大大超额完成了任务。
在缩小外贸逆差方面,成效也是显著的。据南通社公布的材料,到11月25日为止,出口额为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而进口额为1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1%。这样,今年的外贸逆差到年终可以从去年的43亿美元压缩到28亿美元。
在稳定经济的斗争中,值得南斯拉夫人庆幸的是今年粮食获得了近年来少有的好收成。虽然去冬今春的气候条件并不理想,但小麦产量超过了近五年的平均产量(500万吨),达到了510万吨,比去年增产80万吨;玉米总产量达1,050万吨,比1979年的最高纪录还增产42万吨。
在厉行节约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缩了行政开支,大幅度削减了各种公务费用,精简了驻外机构。为节约能源而制订的具体条令规定:从10月20日起对公私各种车辆凭票限量供应汽油和柴油,预计到1983年底将节约汽油40万吨,柴油16万吨。
一年来,南斯拉夫在稳定经济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面临的困难仍是很多的。例如:计划规定的社会产品增长率和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都难以完成;通货膨胀的增长虽已被控制在30%以下,低于去年和前年,但仍超过今年预计的指数;各种消费的增长继续超过协议的范围。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时间和毅力。
值得强调的是,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南斯拉夫党和政府没有掩盖困难,而是如实地向全体人民说明困难和造成困难的原因,并动员大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克服困难。这是有信心的表现。今后的方向是明确的。共盟中央主席团主席里比契奇今年9月在共盟三中全会上指出,南斯拉夫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有决心克服困难,有决心继续铁托时代的历史,而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就是解决目前困难的主要武器。南斯拉夫总理普拉宁茨最近向外国记者发表谈话时强调,南斯拉夫“选择了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难形势的方法”。
经验来于实践。南斯拉夫人民正在逐渐体会到消费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发展的水平。因此,大多数人对政府采取稳定经济的措施持谅解和积极合作的态度。人们的信心将随着稳定经济取得的成效而成正比例地上升。时临年暮,党和政府已在提醒人们要为迎接更加严峻的1983年作好准备。南斯拉夫将顽强地在不断克服困难的道路上前进。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2月18日电)


第7版()
专栏:

科尔按计划在信任投票中“失败”
据新华社波恩电 西德总理科尔12月17日在联邦议院对他的信任投票中遭到失败,从而为提前大选铺平了道路。科尔要求对他表示信任的提案,在参加投票的474名议员中仅获得8票支持,218票反对,248票弃权。
科尔的这次“失败”是事先预计到的,也是他自己所需要的。弃权的议员属于执政的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他们在议会中本来居多数,但为了达到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以便使科尔政府获得四年的任期的目的,事先达成协议在这次议会信任投票时弃权。人们认为,科尔在信任投票中遭受的是一次人为的“失败”。
投票结束后,科尔即建议联邦总统卡斯滕斯解散联邦议院,人们估计,卡斯滕斯总统将在明年1月初宣布解散联邦议院。


第7版()
专栏:

哈克总统访问加拿大
本报渥太华12月20日专电 记者许德迁、马海亮报道: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于12月15日至19日对加拿大进行了五天访问。这是他就任以来对加拿大的首次国事访问。哈克同加拿大特鲁多总理进行了会谈。会谈结果表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以及加强两国经济合作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
加拿大和巴基斯坦在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问题上,两国相互支持,采取了协调一致的立场。


第7版()
专栏:答读者

科尔政府为什么要在信任投票中故意失败?
问:西德的科尔政府明明是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政府,为什么还要举行议会信任投票,故意失败,人为地制造一次自我下台?
答:西德联邦议院17日举行的使科尔总理遭到失败的信任投票,是一种为新的大选铺平道路的技术性策略,没有实质性意义。科尔总理的“失败”是事先计划好的,也是他所需要的。投弃权票的议员属于执政的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他们在议会中本来居多数,他为了达到解散议会、提前大选的目的,经过事先协商故意投了弃权票。
西德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下次大选本应在1984年举行。今年10月1日科尔组成新政府时,社民党认为科尔的上台虽然合乎法律,但不是经过大选产生的政府,没有选民的委托,因而不具备“精神的、道义的理由”。为了显示自己有力量获得选民的授权,科尔就任总理时正式宣布在明年3月6日提前举行大选。提前大选的前提是解散联邦议院。西德的“基本法”规定,如果联邦总理要求对他表示信任的提案没有得到多数议员的支持,而且选不出新总理,联邦总统可以根据总理提议在21天内解散联邦议院。因此,为了使提前大选符合“基本法”规定的法律程序,科尔总理便人为地制造了信任投票失败,目的是争取在提前大选后获得四年的稳固任期。一些舆论认为,科尔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回避对目前糟糕的西德经济负有责任。


第7版()
专栏:

美国上月工业生产继续下降
新华社华盛顿电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最近宣布,美国今年11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下降了0.4%。这表明,这次长达16个月之久的美国经济衰退还未到达“沟底”。
自去年8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以来,工业生产指数共下降了11.9%。11月份失业率高达10.8%,创四十二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该委员会说,11月份工业生产下降的原因是小汽车、冶金产品、企业设备和总消费品产量下降所造成。而国防和宇航工业的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了6.5%。


第7版()
专栏:

安德罗波夫在庆祝苏联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说
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不向美国单方面让步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1日电 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今天上午在庆祝苏联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作报告时说,“为了对付美国的挑战,我们将不得不部署相应的武器系统,用同类的导弹来对付(美国的)MX导弹;用自己的远程巡航导弹来对付美国的远程巡航导弹。”他说,苏联已经在试验这种导弹。
他说,美国的政策“使国际局势激化到危险的程度”,美国“进一步扩充军备的计划无法迫使苏联作出单方面的让步。”
安德罗波夫在谈到裁减欧洲中程核武器时建议,“苏联在欧洲仅保留同英国和法国拥有的导弹数量相等的导弹。”“与此同时,还应达成协议,把苏联和北约国家在欧洲地区拥有的运载中程核武器的飞机的数量削减到双方相等的水平。”
他还说:“苏联准备把自己的战略武器削减25%以上。美国也应当作出相应的削减,以使两国拥有的战略运载工具数相等”。
安德罗波夫在报告中还谈到六十年来苏联各民族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他认为,苏联“各民族相互关系的问题并未从议事日程上消失”,要反对民族自大、民族特殊和不尊重其他民族的倾向。
庆祝大会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一些外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大会。
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也应邀出席了大会。


第7版()
专栏:

苏联经济今年有所发展但速度下降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1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1982年苏联经济有所发展,但是计划规定的某些重要指标没有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比1981年进一步降低。
据报道,1982年苏联国民收入总额将是4,600亿卢布,工业产值将是7,220亿卢布,比1981年分别增长2%和2.8%,而计划规定分别应为3%和4.7%。
据苏联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材料,苏联天然气、农业机器、仪表和自动化工具及其备件、电视机、家具等今年头十个月产量比去年同期都增长了5%以上。煤、化肥等的产量也有所增长。钢、轧材、水泥等的产量有所下降。
1981年苏联农业大歉收,农业产值比1980年下降2%。因此,1982年农业产值的增长指标定为12.7%。但是执行结果,农业产值仅增长3%,粮食、油料作物、土豆、甜菜等农作物的产量比歉收的1981年有所增加,但离计划指标却相差很远。例如,计划规定粮食产量应达到二亿三千八百万至二亿四千三百万吨,而据估计今年的产量只能达到一亿八千万吨左右。
近十多年来,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下降。1965年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为6.2%,1981年下降为3.2%。这一时期工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由8.7%下降到3.6%。1982年这两项的增长率又低于1981年。
苏联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连年不能完成。1981年计划规定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6%,实际提高2.7%。1982年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提高了2%,不到计划增长指标的一半。


第7版()
专栏:

美欧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的矛盾
江建国
美欧之间在农产品问题上的争端,曾在大西洋两岸触发了一场激烈的贸易战。12月10日,以舒尔茨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和欧洲共同体的代表团在布鲁塞尔就此举行了几个小时的会谈,双方除同意下月初继续会谈外,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在记者招待会上,美国代表说,不排除对欧洲共同体实行农产品出口补贴的做法采取报复措施,共同体代表则坚持欧洲的共同农业政策是不能谈判的。显然,会谈除了改善一点气氛而外,双方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
美欧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的矛盾并非今日始。美欧之间经历过多次谈判,每次谈判美国都要求讨论农产品贸易问题,但始终遭到西欧冷漠对待。虽然双方也曾经达成过一些协议,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西欧农业水平的迅速提高和西方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双方的矛盾已从西欧市场扩展到世界市场。
美欧双方争吵的焦点之一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制度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业政策的重要支柱。七十年代初,西欧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逐步实现了对内农产品按统一价格免税自由流通,对外建立统一的关税壁垒,并对共同体农业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农业基金就是统一管理市场的重要财政措施。由于共同体内农产品统一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农业基金主要用于两种补贴:一是对共同体出口的农产品,按照其与国际市场的差价给予各成员国以出口补贴;二是用来采购农产品以维持共同体内部市场的农产品价格,这实际上是对各成员国的生产和消费的补贴。农业基金的设立使各成员国可以放手地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经营者可以稳定地获得高额利润,而用不着担心“谷贱伤农”。农业基金在共同体预算中所占份额最大,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出口补贴占其农业开支的一半,约56亿美元。因此,如果取消了出口补贴,就等于取消了共同农业政策。这是欧洲共同体所不能接受的。
目前西欧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地区,占世界农产品进口的四分之一。仅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去年就达到90亿美元,而共同体对美出口不过22亿多美元,逆差近68亿美元。但由于实行共同农业政策,西欧农业获得可观的发展,逐步减少了农产品进口,并且引人注目地成为农产品的主要出口者之一。它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谷物净出口者,从世界最大的家禽进口者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家禽出口者。同时西欧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1970年它的农产品出口不过占国际贸易的8%,而去年已达到15%。
西欧农业的发展不但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入西欧形成威胁,而且正在悄悄地夺取美国在第三国的市场。这是促使美欧农产品矛盾尖锐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以来西欧共同体屡次要求美国减少向西欧出口玉米饲料、大豆和柑桔,而同时它自己却向国际市场倾销谷物。北非、中东等传统的美国农产品市场日益受到西欧农产品咄咄逼人的竞争。据估计,欧洲共同体对第三世界的谷物出口今年将达到创纪录的1,650万吨。西欧向国外倾销农产品是赔本生意,但是因为有出口补贴,就弥补了损失,这就大大刺激了西欧农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美国对西欧补贴农产品虽然早就啧有烦言,但是它自恃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过去没有把西欧放在眼里。可是现在由于市场不景气,美国和西欧都有了大量剩余农产品要寻找市场。西欧利用补贴扩大了市场,挤了美国。从1973年到1980年,美国农产品占世界农产品出口的百分比从19.8%下降到18.9%,这就使美国再不能熟视无睹了。
其实,美国的农产品长期以来也并非不享受补贴。但是里根上台以后,实行政府不干预政策,给农业的支持费用减少。近三年来美国粮食连年丰收,据估计美国库存小麦已占世界总储量的44%。但由于国内消费不振,世界经济不景气,农场主收入反而连年下降,农业累积债务已等于今年净收入的12倍。这对于四分之一的出口来自农业的美国来说,是不能忍受的沉重负担。里根为此受到农场主的强大压力,急于为大批过剩农产品寻求出路。今年西欧农业也是大丰收,也急于扩大出口。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反对西欧农产品出口补贴制度的调子严厉起来了,多次扬言要采取报复措施。11月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日内瓦会议上,美国要求欧洲共同体逐步减少农产品补贴,遭到共同体的拒绝,双方不欢而散。会议刚结束,西欧就抢先宣布要向苏联出售大批黄油。美国也宣称要向世界市场倾销30亿美元的奶制品,矛盾进一步激化。
美欧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矛盾的实质是,双方都不惜牺牲对方来达到摆脱经济困境的目的。这种利害冲突是难于解决的,特别是经济危机当头的时候。
尽管双方商定明年1月再进行双边会谈,避免了摊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双方要达成协议并非易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