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各地
明年起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通知,要求再筹集200亿元资金用于六五计划后三年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投资。
这笔投资除了由财政、银行负责解决80亿元外,其余120亿元,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中,用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方式解决,1983年1月1日开始执行。
通知指出,今后三年集中200亿元资金用于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它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通知说,现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各项预算外资金,一年约有600多亿元,除了地方的农
(牧)业税附加、中小学校学杂费收入、国营企业大修理基金、油田维护费和育林基金免予征集以外,其他各项预算外资金,一律按当年实际收入数征集10%,上交中央财政安排使用。广东、福建两省和部队也要按规定征集。这样做,征集面宽一些,征集率低一些,大家都负担一点,数目不大,既可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又可以保护各方面的积极性。而从全国来说,把分散的资金集中一部分上来,集腋成裘,国家就能够办成几件大事。
通知特别强调,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必须按政策办事,坚持依率计征,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各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和执行政策的自觉性。要遵守财经纪律,如实向征收机关报告情况,及时足额地交纳基金,不得弄虚作假,隐瞒收入。要把交纳能源交通建设基金,看作是自己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应当履行的光荣义务和对国家应有的贡献。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保证完成征集任务。


第2版()
专栏:

振兴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
本报评论员
为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必须解决好建设资金问题。当前,在资金分配上必须采取必要的集中措施,把分散的、闲置的资金用在国家最急需的方面,主要是用在加快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方面。
现在有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方面,国家急需进行的重点建设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自有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近年来增加较多,其数量已相当于国家预算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集中资金,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中央作出关于集中必要的资金,保证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的决策,作为振兴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集中资金,要从思想上解决好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问题。首先要求经济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人员提高自觉性,牢固地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陈云同志说:“我们搞财经工作的同志,很容易陷于局部观点和本位主义之中,把某些重要问题忽略过去。”他还提醒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国大范围上来看,如果发现自己的做法与全国的任务不相符,应该立刻觉悟,立刻纠正。”近两年来,国家初步进行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体制的一些改革,扩大了地方、部门、企业的权力和机动财力,这是完全必要的。今后,地方、部门和企业应当在国家统一政策、统一计划范围内,继续行使正当的自主权,争取在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合法利益,同时向国家多做贡献。我们决不能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大局,更不能弄虚作假,挖国家的收入。现在中央决定向一切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军队和地方政府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是因为国家筹资的目的,是为今后的经济振兴和实现“两个倍增”计划打基础,是事关大局的一个光荣任务,全国上下都要顾全这个大局,为此做出贡献。
当然,我们既要改变资金分散的状况,适当集中一部分资金,同时要照顾到地方和企业的需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使他们有一定的机动财力,去办那些适宜于地方和企业举办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这项工作涉及多少万个单位,政策性很强,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事。总之,在财政资金问题上,我们要力争做到聚之合理,分之适度,既能保证国家急需进行的重点建设,又能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2版()
专栏:今日报纸要目

今日报纸要目
首都各报
均在显著位置刊登共青团十一大会议消息和赵紫阳总理出访消息
《中国财贸报》
△社论: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全国棉花收购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辽宁日报》
△自学成才的残废青年、共青团员傅军将近八万元稿费全部捐给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
《解放日报》
△上海电影制片厂给有特殊贡献的青年导演吴贻弓、宋崇,青年演员张瑜、郭凯敏等八名职工晋升一级工资
△上海郊区六个县和安徽滁县地区七个县挂钩,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文汇报》
△华东师大教授李锐夫提出,研究生的分配要尊重专家的意见
《四川日报》
△中共达县地委纪念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五十周年文章:红军传统永放光芒
《陕西日报》
△蒲城县农民陈小财利用农闲给专业户帮工,三年收入一千五百元
《南方日报》
△电白县工商管理部门无理堵塞商品流通渠道,羊角公社七十万斤花生油被禁止外运
《湖北日报》
△厂路结合、产运协作,铁道部所属部分铁路局、站等单位为第二汽车制造厂解决运输问题
《天津日报》
△天津北郊区朱唐庄供销社二阎庄门市部实行责任制,由职工一人承包开办夫妻店


第2版()
专栏:

因地制宜实行枣粮间作
无棣县发展木本粮食
本报讯 通讯员田洪建、王福禄报道:山东省无棣县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经验,大抓木本粮食,实行枣粮间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今年全县产干枣1,700万斤,相当于1978年的3.4倍,已向国家交售1,434万斤。粮棉也夺得了丰收。
这个县地处鲁北的渤海沿岸,土壤含盐碱,气候较干旱。枣树耐盐碱和干旱,即使土壤含盐量达4‰,也能正常生长。这里的农民有枣粮间作的习惯,每亩栽枣15株,能够保证枣粮双丰收。小枣被农民称为“铁杆庄稼”。前些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重粮轻枣,以粮挤枣,结果枣树遭殃,小枣产量每况愈下,最低年产量只有17万斤,粮食产量也没上去。
这个县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引导和扶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枣粮间作。针对群众中有怕“变”的思想,根据枣树生长期长的特点,对原有的枣树,实行“树随地走”或“地随树走”,由社员承包,长期不变;对新栽的枣树,给予适当的钱粮补贴。为照顾群众的近期利益,县里和集体四年共补53,040元,扶持210个生产队发展枣树36万多株。现在全县枣粮间作面积达13.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3%,已有枣树189万多株,比1978年增加37.7%。县里还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农民搞好老枣树的更新复壮。
枣粮间作,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粮棉生产。每年五六月间,小麦进入灌浆成熟阶段,常遭干热风威胁。这时,田间枣树使粮田风速降低,湿度提高,减轻了干热风的危害。枣树根系多向下层伸展,不与农作物争水争肥,落叶还可提高地力,有利于改造沙碱荒地。小枣经济价值高,社员收入多,可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资,促进生产条件的改善。近几年,全县的拖拉机、柴油机等农机具,比1978年增加3倍多,大牲畜增加了8,027头,化肥增加了48%,对保证农业丰收起了重大作用。去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2.21亿斤,比1978年增长24.4%。今年,遭到多年未遇的干旱、冰雹等严重灾害,小麦产量仍比去年增长10%,粮食总产接近去年,棉花总产比去年增二倍多。
枣多粮多收入多,这个县长期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有了改变,摘掉了吃粮靠供应的帽子,并对国家有了贡献。社员人均分配水平,今年可突破110元,比1978年增加63元。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洞庭湖区粮田面积应稳定下来
最近,我到洞庭湖区采访,接触到一些农业专家、科技工作者和农村干部,都为这个商品粮基地的前景感到忧虑。
洞庭湖滨平原是我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是这里的一大优势。过去,这里是粮食挤经济作物,近年出现了经济作物挤粮田的现象。一些专家认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是正确的,但是把一些宜粮的高产稳产稻田大量地改种经济作物,就不对了。据统计,1981年与1965年相比,湖区粮田减少了70多万亩,经济作物增加了110多万亩。岳阳地区华容县去年因粮田面积减少11万亩,粮食总产量减少500万斤,上交商品粮减少629万斤,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所需定销粮和奖售粮增加了4,000多万斤。这样,实际交国家的商品粮减少了5,000多万斤。
棉花是洞庭湖的主要经济作物,去年全区植棉190.7万亩,皮棉总产量为139.4万担,亩产73斤。与1976年相比,植棉面积增加39.5万亩,总产量却减少7.9万担,单产下降了24斤。湖区扩种棉花的五年时间,产量没有一年超过1976年。这就说明在湖区不能单纯靠扩大面积来增加棉花产量,而在于合理布局,主攻单产。
洞庭湖是个水网平原,宜于植桑、种麻、栽花的河滩、外洲、堤脚面积达200多万亩;宜于养鱼、蚌、种莲的沟港、河汊、内湖水面也有200多万亩。这些土地和水面大部仍在抛荒,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开展多种经营的潜力还很大,完全可以不大量挤占粮田。一些专家认为,洞庭湖区要发展商品粮生产,提高粮食的商品率,首先要稳住现有75%的粮食耕地面积,否则商品粮基地就有落空的危险,因为在目前生产水平下,靠提高单产是很难弥补减少种粮面积所减少的粮食;在长江未根治以前,种粮面积不可能再扩大,复种指数已达到250%,也很难再提高。我们不能老“扭秧歌”,让粮食和多种经营彼此挤来挤去,应当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使粮食和经济作物协调发展,保证国家建设需要。
本报记者 罗厚仁


第2版()
专栏:短评

木本粮油大有发展前途
山东省无棣县实行枣粮间作,连年双丰收。这一事实说明,种植木本粮食的经济效益很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木本粮食和木本油料,诸如枣、栗、柿、油茶、核桃、橄榄、椰子、乌桕、油桐等等,种类不下数百种,食用价值或者工业用价值很高,历来是日用粮油的重要补充,也是农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以湖南省为例,茶油占全省食用油的70%左右,每年还可外调1亿多斤。长期以来,在“左”的影响下,粮油构成、食物构成的观念十分狭隘,忽视木本粮油生产,甚至出现人为的破坏。这种状况再不能继续下去了。
木本粮油多数有耐气候干旱,耐土地瘠薄等特性,适于在不宜农耕的山区、丘陵和零星土地上栽种。多种木本粮油,不仅可以把荒山、荒坡、碱地、沙地充分利用起来,广开粮油来源,减轻对粮油需用的压力,而且与其他林木一样,可以增加森林覆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保护农业牧业生产。发展木本粮油还有另一好处,就是一年种植,多年受益,收入多,农民称之为“铁杆庄稼”,很乐意种植。
提倡种植木本粮油,要坚持谁种谁有,谁管谁收,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实惠。社员在自留山、责任山和房前屋后种植的木本粮油,应归本人所有;专业承包或联产承包木本粮油的责任制,要长期不变;木本粮油产品,除国家计划收购部分外,多余部分可以自产自销。这样做,就可以促进木本粮油有一个大的发展。
木本粮油生长期长,投资投工几年之后才能受益,特别是在较贫困的山区,多种木本粮油,农民常感力量不足,又怕影响眼前利益。这就要指导农民在木本粮油林中,适当间作中生和矮生作物,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国家和集体要量力进行扶持,向农民提供苗木,或者由社队统一培育和购买苗木,及时给予科学技术指导,同时要为木本粮油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创造条件。
我国种植木本粮油有悠久的历史,但要发展为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在提高产量、改进质量等等方面,还是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就选种、育种、栽培到管理、加工等环节,进行科学研究,拿出成果,以提高木本粮油生产的水平。


第2版()
专栏:

统一经营 专业承包 双保分配
苏州地区农业全面增产
本报讯 苏州地区今年县县粮、棉、油增产,全区农副工业总产值可达102亿元,社员人均纯收入340元左右。
苏州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粮食生产的增长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不相协调,社员分配水平同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不相适应,影响了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去冬今春以来,他们继续清除“左”的影响,进一步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正确方针,广开生产门路,使苏州地区成为农副工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商品生产基地。今年,粮食生产大幅度回升,总产达到73亿斤,比去年增产16亿多斤,每亩平均产商品粮400多斤。今年,全地区可向国家提供生猪300万头,水产37万担,蚕茧19.5万担,兔毛85万斤,家禽200万只,禽蛋4,800万斤。社员家庭副业收入人均可达140元左右。社队企业进行了整顿,今年头10个月,社队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
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全区多数地方的生产责任制正在向“统一经营,分业承包,双保分配”的形式发展(“双保”即承包者保证上交国家、集体多少粮、棉、油及其它产品;集体保证分配多少工副业利润给承包者),集体的优越性和社员的积极性将能更紧密的结合和发挥。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有两万多个专业户、重点户,826个跨地区(队)联营的多种经营项目。
汉昌、乃光、荣坤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红辣子成了“钱串子”
——岐山县农村发展辣椒生产致富的见闻
在关中地区素享盛名的岐山梢子面,人们常用“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九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和风味。其中的“辣”,是以当地出产的秦椒作调料的。
听说岐山这两年辣椒生产搞得不错,我们特地前去访问。县委书记巨志让告诉记者:今年种植辣椒一万余亩,产干辣椒410万斤。仅此一项,每个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元。全县出现了“辣椒热”。
在县外贸公司仓库,不论是院子里,还是库房内,到处是辣椒的世界。公司经理庞长绪兴致勃勃地说,岐山作为一个辣椒出口基地县,目前商品率达到70%以上。今年,国家下达我县辣椒出口任务80万斤,现已完成154万斤,占陕西省辣椒出口总量近四分之一。国内专家和外商对关中生产的秦椒的评价是:色泽鲜红,身条细长,绉纹均匀,辣味佳美。在港澳和东南亚销路极好,被誉为“椒中之王”。
秋天采摘的鲜辣椒,当地农民过去习惯用绳子穿成串,挂在屋前晾干,红辣椒被形象地比喻为“钱串子”。县农副产品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永诚非常支持辣椒生产,那股热劲比辣椒还要火红。五丈原公社地处渭河南岸。1979年以前,全社每年种辣椒800亩左右,今年发展到1,842亩,亩产干辣椒437.7斤,总产80万斤,卖给国家69万斤,名列全县第一。全社种辣椒户均不到半亩,仅这一项户平均收入152.6元。在这个公社的同星大队,我们访问了女社员李省翠。她是个勤劳憨厚的青年妇女,丈夫在外地当工人,身边有三个孩子。今年,她承包的一亩辣椒,亩产高达714斤,创造了571.5元的价值,得超产奖88元。
安乐公社唐家岭大队的耕地,土层较薄,粮食产量不高。近几年,这个大队因地制宜,不断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今年发展到234亩,占总耕地不到十分之一,其中60%还是麦椒套种,辣椒一项收入97,000元,接近全大队全年粮食总收入的一半。大队党支部书记张福有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亩均收入478.73元,扣除成本,每个工净值10元以上。他笑呵呵地说:多种经营是农民致富的靠山,红辣子在我们大队确实成了“钱串子”。本报通讯员 赵智宝 本报记者 景险峰


第2版()
专栏:

促进蔬菜生产 满足城乡需要
种子公司统一经营蔬菜种子
本报讯 记者鲁南报道:中国种子公司最近在京召开了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种子工作座谈会,贯彻中央关于发展蔬菜生产的指示,改革蔬菜种子产、供、销体制。这一改革将对发展蔬菜生产,改善大中城市蔬菜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过去,蔬菜种子由菜农分散繁育提供,商业部门收购经销,没有固定的种子生产基地,科学管理差,使一些优良蔬菜品种混杂退化,产量降低,品种单调,难以保证供应,影响了城乡蔬菜生产。这次会议之后,将由各级种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蔬菜种子,在种子公司组织指导下,建立固定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种子加工设备,逐步实现蔬菜种子的精选、加工和检验,提高种子质量,推广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实行科学管理,健全蔬菜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种子公司统一负责蔬菜种子的产、供、销工作,既可保证蔬菜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又有利于发展品种,推广良种,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调节蔬菜生产淡旺季产、供、销之间的矛盾,保证蔬菜均匀上市,满足城乡人民需要。


第2版()
专栏:

灵宝县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焦足才、黄能岳,记者王彪报道:河南省灵宝县把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作为振兴灵宝经济的一项关键措施来抓。今年秋季,这个县林牧业基地的五亩公社,投资8万多元,建立一所林牧业学校,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一个林业班,一个牧业班,学制两年。灵宝县和一些公社准备筹建5所这样的专业学校。
这个县还注意提高县、社、队干部的科技水平。今年以来,县科委先后举办了四期短训班。全县计划对农民技术员分批分期地进行培训。
为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水平,灵宝县多次邀请西北农学院、河南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到灵宝传授科技知识。县科委还组织了50多名科技人员到外地学习专业知识。


第2版()
专栏:

流而不通
——同志,买船!
——过来买!
韦启美
(原载《讽刺与幽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