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提出
每个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每个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在分组审议宪法修改草案时提出了这一意见。
他说,同过去几部宪法相比,我们这部宪法修改草案最好、最完备。相信这部将要通过的新宪法一定会进一步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可靠保证。
谭启龙说,制定这部宪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群众最怕出现动荡,政策变来变去。现在我们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用法律形式把四项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作了具体规定,人民群众的心就安定下来。因此,我们即将通过的新宪法是长治久安的根本大法。但是,通过了宪法,公布了宪法,并不等于实现了长治久安,还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首先是各级党委和共产党员要带头遵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从各级领导做起,从3,000多名人大代表和代表中的共产党员做起。除了自己模范地遵守宪法外,还要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宪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们过去的教训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宪法自己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甚至一张大字报就把宪法推倒了,这是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我们现在有贯彻执行好宪法的条件,一个条件是党中央总结了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吸取了教训,深知宪法的权威关系到政治的安定和国家的命运。另一个条件是党中央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了集体领导。只要我们从上到下人人守法,宪法的执行就有了保证,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出现长治久安,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也一定能达到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第3版()
专栏:

人大代表、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指出
党组织要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本报讯 人大代表、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在江西省代表团分组审议宪法修改草案时说,制订一部好宪法不容易,贯彻执行好更不容易。新宪法通过以后,我们各级党组织要以坚定的态度,有效的措施,领导全民认真学习宪法,坚决执行宪法,保证宪法的每一条得到遵守,使之真正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和党政军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活动准则。
首先,要组织全民认真学习宪法。白栋材同志指出,这部宪法完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总结了三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中国历来法律的精华,是人民长期流血、劳动、战斗的成果。因此,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进行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全民学习宪法,做到家喻户晓。宪法要成为人民手中的武器,人民了解宪法,自己掌握自己和国家的命运。
白栋材同志发言说,党领导人民制订了宪法,党还要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各级党组织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领导群众执行宪法的任务。党组织本身要首先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切活动都不能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每个党员都要守法,真正成为遵守宪法的模范。如果党组织和党员模范地执行宪法,群众自觉执行宪法就会蔚然成风。
白栋材同志认为,新宪法是拨乱反正的巨大胜利,是清除“左”的影响的一个重要成果。学习和贯彻新宪法,必须继续清除“左”的影响,使我们的思想与宪法的精神合拍。只有合拍才能同步。例如,新宪法充分肯定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根本经验,包括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独立自主原则下对外开放,等等。如果我们不清除“左”的影响,就不能理解宪法的这些规定,更谈不上自觉地贯彻执行。
白栋材同志还强调,要严格执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认真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的公民无论在享有权利还是承担义务上,都是平等的。任何公民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那种“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必须彻底破除。这样做,群众才会拥护法制,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也才能取得根本的好转。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只是说不管何人违法了都要按照法律作出同样的处理,而且首先是指法律对每个人都具有同样的约束力。你虽没有违法,但你要守法、执法,这也是法律对每个公民的平等要求。这样,才能逐步做到由人治到法治,真正以法治国。


第3版()
专栏:

我国法制建设新阶段的标志
——全国人大代表陶希晋谈新宪法
本报记者 于国厚 王礼明
11月28日是星期天,人大代表休息。下午,我们到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法学家陶希晋同志家里访问。陶老让我们坐下,转身去书房取来了红皮笔记本。陶老已是75岁高龄的人了,但腰板硬朗,步履轻捷。他问我们谈什么,我们说想请他谈谈新宪法的意义。
一提到这个题目,陶老很兴奋。他说:“这部新宪法,不仅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好的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是比较好的,新宪法就是1954年宪法的继续和发展。”
这时,陶老打开笔记本,边回忆边说,“记得周总理在谈到1954年宪法时曾经说过,我们的宪法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稳定性和纲领性相结合。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立法的传统。新宪法正是体现了这个立法传统。新宪法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规定,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关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规定等,都是原则性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又规定,在自然资源中,有的完全属于国家所有,有的则属于集体所有。国家所有的某些资源,经国家允许,可以划出一定范围由集体经济组织以至个人使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又允许宅基地、自留地归农户长期使用,但不属于农户所有。在城市和农村,允许劳动者个体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和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对外开放,外国的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经济组织进行经济合作。宪法的这些规定,都是灵活性的表现。宪法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出来,就不能朝令夕改,轻易变动。宪法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宪法,并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特殊程序,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它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所谓纲领性,就是指新宪法不仅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还把发展的前景,把奋斗的目标写了进去。如关于我国今后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规定,就是纲领性的体现。”
谈到新宪法的颁布和我国整个法制建设的关系时,陶老呷了口茶,高兴地说:“新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要服从它,一切公民的活动都要服从它,一切法律、法规的制定都要以它为依据,不得与它抵触。有了新宪法,日常的立法工作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重视了法制建设,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由于1978年宪法的许多规定不适当,又没有来得及认真进行修改,就影响了立法工作的进行。如民法是调整公民、集体、国家三者之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广泛,涉及10亿人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问题。因为没有民法,一些民事纠纷的处理不及时,有的就激化为刑事犯罪。早日制定出民法,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很多经济立法,也因为没有宪法做依据,不好制定。有了新宪法,就可以加快民法和各种经济法规制定的步伐,各省、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可以预料,新宪法颁布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的高潮就会到来。要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不加强法制建设是不行的。只要全国上下法制观念增强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秩序就会进一步好起来,人民就会更有信心,中国就大有希望。”
陶老说:“周总理曾经说过,法律的废、改、立,是我们立法工作的辩证法。情况在变化,社会在前进,法律的废除、修改和立新法,是完全正常的。”
谈到这里,陶老起身从书架上取出几大本精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给我们看,说:“这一套《法规汇编》,是五十年代整理出版的,当时的全部法规都在里边了。‘文革’中许多人作为废纸处理了,现在很珍贵,书店是买不到的。”
最后,陶老说,“现在组织力量对以前的法规进行修改编纂,编辑成册,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实在迫在眉睫。”言谈之间可以看出,年逾古稀的陶老是有志于此的。


第3版()
专栏:

肝胆相照 报国心切
——政协会场内外
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重申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统一战线方针。这一方针受到全体政协委员的热烈拥护,成为会场内外经常议论的话题。许多党外人士议论中一句共同的话是:共产党和我们肝胆相照,我们报国之心倍切。
“国运兴衰荣辱同”
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后的当天晚上,北京大学教授、无党派民主人士王力委员回到住地,心情很不平静。邓小平同志的话仿佛仍在他的耳边回响。他想,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方针中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八个字,这加得好,它把党外人士的劲头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共产党不只是这么说,而且是这么做了。在十二大召开的时候,许多党外人士不是应邀列席了吗?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他又想到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加扩大了,展望未来,前程远大。他激动的心情不能自已,便提笔写了一首诗:
照人肝胆仰高风,
国运兴衰荣辱同。
大计协商筹善策,
宏谋共议建新功。
云鹏展翅声威振,
天马行空气势雄。
屈指廿年成伟业,
两番产值属农工。
四老合书十六字方针
在政协特邀组讨论休息时,委员们聚集在会议室外的走廊里,兴致勃勃地观看墙上悬挂着的四张条幅,这四张条幅上分别写着四个字,合在一起就是统一战线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个字是分别由四个政协委员在这次会议开幕后写的。八十八岁的老画家王森然教授首先挥毫而就“长期共存”这四个大字,著名书法家舒同那圆浑有力的“互相监督”四个字紧居其后,刚劲飘逸的“肝胆相照”四个字出自廖沫沙的手笔,沈性元那独具风格的“荣辱与共”四个字当时还墨迹未干。
委员们一边观看,一边啧啧称赞。他们当中有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马璧、梁容若、缪云台、沈醉、郭翼青等。他们既称赞这四位委员的书法,更觉得这四张条幅表达了他们拥护十六字方针的心情。
为四化建设忙碌
在民盟小组的讨论会场,钱伟长教授是个忙人,他是这个小组的副召集人之一,既要主持会议,又要准备发言。他虽然是七十岁的人了,精力却很旺盛。
晚上,有些委员看电影去了,他的房间里却亮着灯。他不是学习会议文件,就是忙着修改他的长达60万字的《应用数学》讲稿,这已经是他修改的第五稿了。他说:“‘文化大革命’中曾批我是一张纸、一支笔、一杯茶主义,现在我还是这样,因为书是要一个字一个字才能写出来的。”
会议期间,钱伟长教授还和费孝通、商承祚等委员商谈,准备筹划举办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术讲座活动,以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繁忙的日程表
政协常委霍英东是香港有荣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热心关注着祖国的四化建设,一到北京,他就与外贸、旅游等部门联系,商谈有关事宜,忙到深夜12点才回住所。第二天一早,他又乘上飞机到上海,参加上海工商界组织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第三天又返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现在已赴印度参加第九届亚运会,然后还要赶回来参加政协会议和列席全国人大会议。
霍英东近几年频繁来往于香港与广东、北京等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出了不少力。从1979年开始,他先后在广州投资,建成两个大宾馆,其中中山温泉宾馆从设计、施工到建成只花了一年多时间,1980年已经交付使用;有1,000个房间、2,000个床位规模的白天鹅宾馆也在今年全部完工。目前,他又在投资澳门到广州的交通建设项目。霍英东在会上表示,他一定要继续为祖国贡献力量。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老骥仍要万里行”
——访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国画家钱松喦
新华社记者 邹爱国
在出席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的住地,记者访问了人大代表、著名老国画家钱松喦。
银发长髯的钱老爽朗地笑着说:“看了宪法修改草案,听了彭真副主任委员的报告,有很多心里话要说。想到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我就先写个发言稿,免得罗哩罗嗦地占了别人的发言时间。”
说着,他把发言稿递给了我。纸面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使人深刻地感受到这位高龄老人对自己职责的严肃态度和对人民的一片忠心。
“我今年84岁了,从清末到新中国,前后经历了几个朝代。”老人扳着指头说,“阅尽沧桑话今昔,事实告诉我,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好啊!”
老人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十分感慨地接着说:“彭真副主任委员在报告中讲到,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其中有四件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从这些历史变革中,中国人民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些话说得千真万确。”
钱老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清贫的家庭,从高祖到父亲四代都是靠教书为生的穷知识分子。他幼年随父学画,后来在小学和师范学校当美术教员。他说:“我在旧社会生活了整整五十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使我真正获得了政治和艺术的新生。”
钱老接着说:“我经历了几个朝代,度过了半个世纪,终于看到了希望,懂得了祖国兴旺发达、繁荣富强的出路在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这次宪法修改草案上写上四项基本原则是了不起的大事,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浴血奋斗的历史总结,是我国社会继续前进的原动力!”
说着,老人激动地站了起来。他说:“作为一个画家,我已画了六十多年。旧社会,我苦闷徬徨,只能画些扶松盘桓、小桥流水,来寄托我的感情。新中国成立以后,我的精神境界变了,画也变了,我努力画社会主义的新山水。在‘文化大革命’中,我虽然吃了苦头,但是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出现了中兴盛世,我的创作生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总觉得有画不完的山川,抹不尽的美景。祖国的河山在变,人的精神面貌也在变,要画的东西可真太多了。”
老人的话正是他行动的写照。这位在中国画的笔墨、色彩、立意、章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老画家,创作的《红岩》、《常熟田》等大批作品,曾受到美术评论家的高度评价。近年来,他又作了新的尝试,绘出《冈陵图》、《飞舟三峡》等佳作,进一步发展了他奔放、洒脱的风格。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后,这位老画家不顾年迈体弱,又到苏北地区深入生活。拨乱反正后祖国城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鼓舞着他,他满怀激情地泼墨挥毫,创作了一帧帧描绘锦绣河山、歌颂劳动人民的新作品。
老人诙谐地说:“唐人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从年龄上看,我已84岁,应该说是夕阳西下了;可是,我想把这两句诗改写成:虽然近黄昏,晚霞无限好。我满怀希望地要看到金光万道的明晨朝晖!”
钱老一面说,一面放声笑了起来。他接着话锋一转:“在这样大好形势下,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已创作了一些人所少见的指头画,不久将出版和读者见面;还要总结自己的绘画经验,整理画稿……老骥仍要万里行啊,我要为祖国、为人民献出我的余力!”
告辞的时候,钱老在走廊里拉住记者悄声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前不久,我提出了入党申请。”


第3版()
专栏:

寄语台湾话统一
——访新增选的政协委员范寿康
本报记者 罗自苏
提起第二故乡台湾,八十六岁的老人范寿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抗战初期,范老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副厅长,后来到台湾大学哲学系当教授,从1945年到去年夏天回大陆定居,在台湾共生活近三十七年。三十七年的阅历使他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土地,亲人的感情,远不是海峡波涛和人为藩篱所能分割隔离的。老先生由衷地赞叹说,彭真同志在关于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的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一语,道出了台湾人民的心声。
范寿康教授讲了他的切身体会和感受。他说,台湾人民豪迈地以龙的传人为荣。无论台湾本土的还是从大陆去的,无论老年还是青年,都十分崇拜两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郑成功和丘蓬甲。丘蓬甲跟郑成功同样是从大陆去台湾的,同样为祖国的宝岛流过血汗,留下了子孙景仰的功业。丘蓬甲,广东潮州人,清朝进士,甲午战争以后,他带领台湾人民跟日本占领者斗争多年。台湾人民为纪念他,开办了蓬甲大学。盼望祖国大陆繁荣昌盛,盼望祖国大陆和台湾早日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愿望呵!
“一个民族的固有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基,有着强大的聚合力,这是任何外来势力难以影响的。日本在占领台湾的五十多年中,曾经费了很大的气力搞所谓‘皇民化’,甚至要台湾人民改姓日本姓氏,企图通过教育、书报等手段改变中国人的文化、语言。”范老谈到这里时,露出深为不齿的笑容。他说,台湾人民中老年一代的习惯、风俗和伦理道德观念完全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我问:青年一代呢?范老笑道,“至于青年,我是很了解的。台湾学生从小注重国语教育和注音字母的训练,他们的普通话比大陆上很多青年还讲得准确。他们对祖国几千年的文明充满自豪和骄傲。”
范老执教一生,桃李遍台湾,他懂得台湾青年。向往祖国大陆、热爱祖国文化,是台湾青年的共同心愿。“有这样坚实的基础和心灵的联系,祖国的统一、亲人的团聚,不是很有希望么?这确实是任何党派、势力和个人都无法抗拒的。”
范老说,宪法修改草案的“序言”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台湾人民应当担起这一职责,努力督促当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商国是,完成统一的历史使命。他提到,在蒋经国先生的住宅内挂着于右任先生赠送的对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如果蒋经国先生识大体、顾大局的话,当前正是他实践这一箴言的好时机。希望他把握历史潮流、人心所向。


第3版()
专栏:

台盟出席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讨论宪法修改草案时说: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