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来之不易的四块金牌
——亚运会赛艇比赛追记
中国赛艇队 苗淑宝
三个星期以前,我国赛艇健儿首次参加亚运会比赛,就获得了全部四项冠军,成绩喜人,由于当时记者没有在比赛现场,而许多人希望了解这场比赛的情况,我们特约请中国赛艇队副领队苗淑宝同志为大家介绍比赛情况。    ——编者
拉姆加尔湖离印度首都新德里有100多公里,第九届亚运会赛艇比赛就在这里进行。中国、朝鲜、香港、印尼、日本、南朝鲜和印度等队共派出74名强手参加比赛。亚洲赛艇强国日本队扬言,“日队实力鼎盛,将囊括所有金牌”。为此,他们不远万里自己带去比赛专用的全部艇和桨。南朝鲜队也雄心勃勃,摆出挑战的架势。除中国队一无所带之外,参赛的各国都带去了自用的桨。“中国队究竟如何,尚是个未知数”。印度报纸在赛前这样评论。中国队是由浙江、上海、广东和湖北四省市的11名运动员所组成的一支年轻队伍,平均年龄二十二岁。
中国队没有把夺标挂在口头上,而是记在心底里。他们决心在逆境中奋进,在战胜重重困难中夺得胜利。印方提供各队的艇和桨虽是新的,但毕竟与我队平时所用的不一样,艇浮力大,桨软而轻,湖面的风向又变幻不定。我国健儿充分估计了各种困难,抓紧赛前一切时间进行调试、适应和针对性训练。在第一天的预赛中,中国队在四个项目中都以明显的优势名列小组第一名,取得不经复赛直接进入决赛的资格。首战告捷轰动了比赛场,报刊评论“中国运动员具有雄厚的实力”、“他们是在默默无闻地夺取金牌”。
由于获直接进入决赛资格,我队有两天的休整时间。这两天是关键,是决战前夜。每个健儿的心就象拉姆加尔湖面上的风浪一样,一刻也未平静过。为适应下午进行的决赛,健儿们清晨出发,带着干粮去训练,中午在草坪上铺块塑料布休息片刻,下午两点又在曝日的灼晒下投入了实战性的练习。小伙子们的手掌和臀部被磨破了,鲜血印在桨柄和滑座上,吭都不吭一声;腰伤又复发了,咬着牙,顶着练。他们相互关怀,彼此鼓励,每个人都在为祖国的荣誉思索着,拚搏着。
决赛开始!第一项是双人单桨有舵手比赛。来自上海的颜军、徐国良和李建新整装待发。发令员挥下出发信号旗,四条艇就象离弦之箭,一齐射出起航台。我队在出发200米处就将对手甩在后面,他们以超过第二名近14秒的成绩最先到达终点,为中国在亚运会赛艇比赛上夺得了第一枚金牌。
单人双桨运动员刘群,今年才十九岁,个子很高,是位一说话就脸红的小伙子。起航后,他落在朝、日选手之后居第三位。他的脸又涨红了,这次可不是由于什么害羞,而是真的急了。他奋力挥动着双桨,把一排排水窝留在湖面上。进入500米后,他猛划了两桨,一下子把日本选手崛内俊介(亚洲最佳成绩创造者)超过去。700米处,他赶过最后一名对手,以稳健有力的桨速,拚到终点。此时他的对手离终点还有近30米。
“莫非中国要拿全部金牌?”在场的赛艇行家、各方人士这时都在揣测着,议论着。第三项、第四项决赛,正如行家所预言的那样,首先到达终点的,果然是身着红色圆领运动衫的中国选手。赛艇比赛的4枚金牌全部由中国运动员获得。《印度时报》评论道:“体格魁梧的中国选手自开幕式那天起就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至高权。他们并以在四项比赛中所赢得的最高荣誉来证实他们的高超水平,使得其他各国选手根本无夺标的希望。”
赛艇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体育项目,距世界高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今后还有更长更艰巨的路要走。我国赛艇健儿立志在继续保持亚洲优势的基础上,攀登世界赛艇比赛的新高峰。


第8版()
专栏:世界体育纵横谈

一九八二年世界足坛回顾
宋守训
1982年里,世界体坛风云变幻,赛事频繁,牵动了亿万体育爱好者的心。许多读者希望了解当今各项运动的世界最高水平,出现了哪些新人物、新纪录和新的发展趋势,我国体育运动水平在世界上居于何种位置。本栏将连续发表有关方面的文章,裨益读者。 ——编者
1982年可以说是足球年。
1月10日中新之战使世界杯足球预选赛在密锣紧鼓中结束。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24个队,基本上云集了世界各强队,展现了各大流派风采各异的打法,反映了当前世界足球的最高水平。
欧洲和南美仍占优势
综观全年赛事,可以看出欧洲和南美仍占优势。南美在力量上和欧洲有所接近,但在技术上仍占上风。巴西实施世界最佳足球,代表着足球的发展趋势,被认为是世界足球的楷模。它恢复了三夺世界杯时的传统打法,突出技术和灵巧,攻守平衡,打法灵活多变,其强大的中场优势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在世界杯赛中技、战术均明显高出一截,受到各国一致推崇。它败给意大利被认为是偶然的失误,整个足球界都为之痛惜。以意、法为代表的欧洲拉丁派足球有长足进步,其技术、灵敏和柔韧性均近似南美。意队在传统的稳固防守基础上,增加锋线的进攻力,大大发展了快速反击的力量,被誉为“反击之王”。法国队平均身高仅1.77米,在世界杯赛中打得异常活跃,始终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即使面对身材高大的西德和波兰等强队,亦明显技高一筹。以西德、英格兰为首的西欧派和以苏联、波兰为首的东欧派属力量型,它们在力量上仍占优势,在吸取南美技巧上也迈出一大步,但较之南美和拉丁派的技术型足球来说仍相形见绌。两者之间虽已有所接近,但各自特点仍很鲜明。
亚、非、中美迅速崛起
亚、非、中美足球已迅速崛起。在世界杯赛中阿尔及利亚队首战即以2∶1胜当时的“欧洲常胜冠军”西德队,在全世界引起震动。喀麦隆、科威特和洪都拉斯队也先后和一些欧洲劲旅战平,阿、喀在小组积分竟分别能和西德、奥地利、意大利相同,最后仅以净胜球少或进球数少而落选,实为历届世界杯赛所罕见,充分显示了这些地区的足球实力。因此1982年可看成第三世界足球崛起的一年。
总之,世界足球水平正日趋接近,虽然欧洲和南美仍占优势,但已不象想象中那样不可战胜,而亚、非、中美等弱队也不象想象中那样不堪一击。在世界杯赛中争夺激烈、冷门迭爆,无怪乎贝利发出“这届世界杯赛简直是乱了套”的惊呼。事实确如外电所评论的那样:弱队改变了比赛的进程。
技术上的新特点
今年最突出的技术特点是:
一、打法上防守反击非常盛行,几乎成为一种潮流。在世界杯赛中尤为突出,大多数队都是以稳守反击为其主要战术。意大利队是这种打法的典范,它除采用密集防守墙外,还采用人盯人紧逼防守,死盯对方主攻手或主要得分手,不让球星发挥威力,收到实效。它善于捕捉和利用反击时机,既能打直线反击,又能将球传给中场,由二、三线队员突然出现于对方门前打曲线反击,因而连挫前三届世界冠军巴西、西德和阿根廷队,第三次捧走金杯。这种打法赛后被各国广为模仿,在世界范围内一时风行。
二、在阵式上442取代433占主导地位。其最显著特点是加强中场,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使攻防力量均得到加强。这种阵式被看成全攻全守的进攻型体系,引起各国的重视。
三、进攻方式上有显著不同。为对付密集防守和防守线紧缩,多数队将球星调至中场,由锋线1、2名攻击手穿插、跑位和牵拉,将空当留给压上插进的前、后卫,由他们反插射门。这样进攻面宽,突破点多,隐蔽性更强,效果更佳。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前、后卫的进攻能力十分突出,甚至连自由中卫都参预进攻,因而使全面型足球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第8版()
专栏:启蒙者

把爱国之心倾注于体育事业
共产党员杨玉环,出生于印尼一个侨商家庭,新中国诞生后,她向往祖国,告别父母,回到祖国怀抱,1964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现任上海市第八中学体育教研组长,是全国优秀体育教师。
十八年来,她把对党和祖国的爱倾注在体育教学上。她带领教研组较早地实行了男、女生分班上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了解女生喜爱节奏协调,形体优美的体操动作,便虚心向人求教,并参阅国外体育资料,把体操动作和舞蹈动作揉和在一起,配上优美的圆舞曲,自己编了一套艺术体操组合练习,引起了女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
她任教的班级中通过体锻标准的女同学,由原来的20%上升到50%,有的班级达到60%,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刘异蒸 杜政国文 张其正摄影


第8版()
专栏:体育

晨跑健身好 工作劲头足
清晨,在江西省新建县生米公社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形清瘦的中年人在跑步。他轻松自如地跑完4公里还要做做操,打打拳……这个中年人,就是生米公社党委书记闵志田。
老闵原先身体瘦弱,经常头痛,吃饭不香。当了公社书记后需要经常上山下乡,以步当车,还要熬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觉得身体越来越适应不了。后来,他翻了几本体育杂志,觉得自己未满五十岁,还能为党工作不少时间,如果身体不好,一垮皆垮;还是要从体育锻炼入手。于是,他开始练习长跑,天天不断,风雨无阻。两年过去,人变得有精神了,吃饭香,睡得熟,爬山涉水也不觉得累,头也不痛了。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公社书记的工作,上管天文地理、下管油盐柴米,身体不好根本经熬不起。坚持长跑使我尝到了甜头,工作起来觉得顺畅多了!”
本报记者 赵相如


第8版()
专栏:

太极拳故乡——陈家沟
太极拳故乡陈家沟,紧靠黄河北岸,骑居在河南省温县境内青风岭上,方圆约一平方公里。晨风霞光中,鹤发童颜的老人在柳林里弹腿踢跳,功夫不减当年;田间小道上,干活间歇的年轻人抹把脸上的汗水,在练习推手;大槐树下,一群三、五岁的孩子围在一起,由大人们逗着学拳,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傍晚,妇女们解下围腰,拢拢鬓发,在院落里练上几拳,甩掉一天的疲劳。
据史料记载,太极拳创于明末清初,由陈氏第九代的陈王庭编造,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它先后演变成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五个流派。陈氏太极拳遍及北京、南京、西安、山东等十余省地。陈家沟的后起之秀、陈氏十九世孙陈小旺,1980和1981年连续获得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金牌,最近又在影片《少林弟子》的摄制工作中,担任了武术顾问。
旧社会,陈家沟是“种一葫芦打两瓢”的穷地方,许多老拳师由于生活所迫,流落他乡,卖艺为生,陈氏太极拳濒于失传。解放后,拳乡获得了新生,在外的人纷纷返乡,练拳的人多起来了。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帮助拳乡人民开展武术运动,拨专款新建了一万多平方米的业余体校,拳手们多次被邀请参加武术训练班和运动会。现在,陈家沟2,100多口人中,会打拳的占四分之三以上。
太极拳的健身妙用,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感受最深。他们虽已鬓发斑白,但个个红光满面,十分健壮。六十多岁的陈黑高老人年轻时患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后来开始学打拳,常练不息,身体逐渐康复,眼下不仅治好了病,还能挑担,拉车。村里有名的“干柴架”陈伯祥,幼年患有肺结核,经过深造拳术,身体由弱变强,还练就一身好功夫。今年,曾在西安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担任裁判员。
练拳使人们身体素质普遍增强,社员群众身体壮实、精力充沛,一个心思投入生产,积极劳动致富。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看了陈家沟的拳术表演,当场写下热情洋溢的诗篇:
温县——太极拳发迹之乡,
它举止安详,解数流畅,
令人想起本县人民的形象,
一自踏入新时代,
他们稳步前进,他们势不可挡……
殷希威 赵乾杰 赵永文(附图片)
安徽瞿秀君表演四路查拳。
凌志伟摄


第8版()
专栏:

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
为参加亚运会的体育健儿而作
陶希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