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共产主义思想与实践琐谈

纪律的“铁”性
孙士杰
纪律同共产主义相联系,并非自今日始。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众所熟知的以纪律为主题的革命歌曲。看看历史,可以确定地说,共产主义大军之所以能够凯歌行进,在中国和世界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是同它有严明的革命纪律密切相关。“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就是用通俗洗练的语言,揭示了这个朴素的真理。
当前强调纪律问题,其特殊的现实意义在于: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本世纪内宏伟的奋斗目标,而十年内乱造成的纪律方面的现状,远不适应我们所面临的重大任务。言之为纪律废弛,可能说重了些,粉碎“四人帮”六年多来,我们做了艰巨的努力,情况毕竟是大大改观了。然而,据实而论,纪律松懈还是处处看得见、人人感觉到的问题,且已成了一种“习惯”势力。有人出来认真管一管,反而会受到讥讽:“就你那么特别!”社会上实情如此,于是便发生了铁道工人因擅离职守在工房里吃冰棍而导致旅客列车颠覆的骇人听闻的事故。此类情况在在说明,开展纪律教育,认真地抓纪律,确乎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怎么抓呢?依我的简单想法说,似应从两方面着眼和着手:一是维护革命纪律的严肃性,一是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
谈到革命队伍里的纪律,人们常常自豪地称作“铁的纪律”。所谓“铁”的,就是讲纪律的严肃性和自觉性的结合。凡是纪律,都具有必须服从的约束力;违犯了它,就要取其咎,食其果,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处置。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律有强制作用,应当成为权威的东西。纪律条款写得再明细周详,临到实行时却其软如泥,那它就是徒具形式的一纸空文,不仅收不到实效,而且会使违纪者更加无所忌惮。在纪律长期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就尤其要维护它的严肃性。对此,党中央是下了决心、抓得很紧的;但就全党和全社会来看,执纪不严则仍然是当前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状况如不彻底改变,实现奋斗目标就还缺少有力的组织保证,就还不那么十分牢靠。这一点,实在是值得我们注意并继续花费气力的。
无产阶级的革命纪律,并不是把少数人的意志强加于广大劳动群众,而是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要求。因此,革命纪律的严肃性,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是靠人的觉悟来维持的。赵春娥肝硬化腹水到了后期,只想着争分夺秒为人民多做工作,哪怕走二里路歇三四回,也要坚持去上班,临终时身上还带着煤屑。她为我们树立了遵守纪律的伟大榜样。对于赵春娥来说,执行纪律已经进入完全自觉的境界,即使没有组织和别人的监督,也照样严守不渝。这种自觉性从哪里来?来自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来自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正是因为有这种内在的觉悟和责任感的推动,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才能令行禁止,步调一致,铸成真正的铁的纪律,发挥无可匹敌的强大战斗力。可见,加强革命纪律,说到底,还是一个提高革命觉悟、增强革命责任感的问题。


第8版()
专栏:

海港组曲
萧岗
“欢迎!”“再见!”
水泥建筑群的岭带,绿荫浓密的防风堤下,一片平展展、光闪闪的港湾,一片过往的彩旗和樯垣。
这里展览着一个世界——
纽约港、马赛港、横滨港的一个一个缩影。
亚历山大、朴次茅斯、鹿特丹的一个一个窗口。
中国的浓缩体,也从这里起锚,向着五洋六洲远航。
不同的语言,拉响的是同样祝愿的汽笛——
来的,道:“欢——迎——!”
去的,说:“再——见——!”
几乎是一样的音程,一样的感怀,一样的亲昵。
说“欢迎”,因为这里的泊位,已经结束了屈辱和闭关自守的过去。
道“再见”,因为此刻的分手,是为了第二、第三次地重叙旧谊。
这里,谁都属于大海的家族,平等的兄弟。这里是一个重新组合的世界。
浮筒上被历史撞伤的褶折,港岸边被凌辱激起的浪迹,都只能接纳这样一个世界。我们的领航船,飘扬在旗杆上的,是自主、尊严和友谊的宣言。
“欢——迎——!”
“再——见——!”
一个在这里重新组合的世界!
船长之家
十六平方米的天地,也是一个小小的“海港”。甜津津的空气里揉着海风的苦咸;镜框里的平静,那是化作永恒的飞帆、激浪。
看见吗?三尺阔阔的阳台扶栏上,还有振翅归来的海燕。
是呵,这是船长一家夜泊的海港!
当女主人拎了一篮淋着星光的葱绿,从小菜场回家,把嘴凑向“小海员”(孩子引为骄傲的称号)耳边,“嘟、嘟”地低声一唤,便是这里第一声启航的笛鸣。
于是,被长夜闩住的声响活跃起来了——
开始是小心地开得细细的水龙头响了;
接着是和火烩着的小锅噗噗地开了。
自然,也有“小海员”的脸盆与漱口缸漫不经心的叮叮当当。
真要训训这孩子!但妈妈还是把手指按在唇边,压住了爆发的音量:“让爸爸再……再睡一会儿,他……他今天又要远航!”
他还是醒来了,象海员听到他的集合号一样匆忙,戴上大盖帽,套上蓝制服,忙不迭地整理行囊。只在对着镜子整他风纪扣的时候,才有一分自得其乐的悠闲——
“嗨,这神气,简直是个海军上将!”
一餐没有时间言谈的早点结束了。于是,一一“启航”——
母亲给“小海员”挂上那个系了绳子的钥匙叮嘱说:“放学回家,不许在路上游荡!”
老海员和送到门口的妻子道别时,不无感慨地说:“也许这是我的生活,总是盼望着返航,而又总是盼望启航……”
最后,是她,匆匆地掠了一梳乱发,向着她的造船厂“启航”……
这个人,和海和船结了缘。
这十六平方米的天地,便是他们小小的紧张的海港。
心灵之锚
卷扬机启动了。为它伴奏的是锚链辚辚的声响,水花蹦跳的喧哗。好象一支激越的歌——
《再见吧,妈妈!》
是的,海员正在告别妈妈。
妈妈在那个舰桥一般高的阳台上远眺。她不会象那个姑娘,一边挥动浓艳的手帕,一边把眼泪轻弹。妈妈已经习惯了,只是用目光跟着他。
跟得那么远,那么远。
象是从祖国的泊位跟定他远去的浪花。
带着一个母亲的骄傲,
也带着一个母亲的爱怜。
皱成一撮的眉宇间,可以分解出多少酸甜,还有总是扯不断的希望和信念。
离家时,妈妈装给他一袋红枣。老人有老人的思念方式,叫儿子过一天吃一颗,也好缩短航程的苦长……
海员起锚了,从祖国的港湾。
但是,他心灵的锚还是留在母亲身边。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吃螃蟹的联想
朱焘
做熟了的螃蟹都是面目可憎的,所以孩提时看见大人们馋吃也不染指,很怕它到肚皮里划烂了肠子。后来敢吃了,知其味鲜美,以至每年秋凉都买些尝鲜。而每次吃蟹,几乎都会想到鲁迅先生关于吃蟹的一段议论,今年尤其想得多些。
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象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说得生动贴切,寓意深长。它告诉我们:一、创新需要勇士,要敢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倘若在貌似可怕的螃蟹面前,始终没人敢碰它,更没人不怕中毒第一个吃它,那么至今连大人们也不会敢吃。数千年的佳肴中缺了这一道,岂不可惜!二、探索会有失败,失败者也值得感谢。对探索胜利者的称颂是应当的,而对失败者往往淡忘甚至加以嘲讽,则欠公道。试想,如果从来没人去吃蜘蛛,我们也许认为它和螃蟹一样好吃,而去试一试?三、对勇于创新的人应予纪念,对其成果应该不断发展与完善。可以想象,第一次吃螃蟹的吃法,与今天食谱里的做法定是迥然不同的,这是后人仍在不断研究提高的结果。如果我们至今仍固守先祖的第一次吃法,那当然也是一种愚蠢。即使是蜘蛛,据说后来也知其营养极好,只不过其味甚差,又是益虫而不宜继续研究对它的吃法罢了。
当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象第一次吃螃蟹、吃蜘蛛这等区区小事,恐怕连一滴水也算不上。但是,遥想古往今来,世界上不论大如天还是小如蚁的成功之举,无不需要勇敢者的“第一次”,无不是探索中培育的创新之果,失败后绽开的胜利之花。这种精神是鲁迅先生倡导的,也正是我们需要的。现在,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征途上无疑会有许多以前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和解决的新困难、新课题。但是,只要我们沿着十二大指引的方向,振奋精神,开拓前进,既勇于创新,百折不挠,又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趋利避害,就没有登不上的“南天门”,跨不过的“火焰山”;就会在祖国古老而辽阔的大地上,干出一番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来。


第8版()
专栏:

流 星(外二首)
历 风短促的生命,只是那么一瞬,闪现一下,便溘然长逝。奇怪的是满天星斗,对于一个姊妹的死亡,竟然那么冷漠,无动于衷。
云 雀好象有个肉眼看不见的精灵,诱引着你,召唤着你,朝着碧蓝碧蓝的苍穹飞腾,飞腾。渐渐,你的笑声听不见了,你的歌声听不见了,终于,碧空间也消失了你的踪影。
月 亮既然你生就一副温和的面容,我就难以相信,你的感情会那么冷。不然,谁爱你呢?——小河将不为你歌唱,卑微的露珠也不会对你钟情。也许是因为你懂得,经过一整天灼伤的大地,需要的正是这种爱抚?……


第8版()
专栏:

青春和事业(外一首)
张玉庭
一青春,事业——象两把剪刀剪去了你的忧愁也剪掉我的白发
二哦,是两根锃亮的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在死亡点
三落叶埋没了深深的脚印但在山顶却竖起勘探队的标杆
四在你们身后跟随着漩涡与礁石但也跟随着无数小舟
夜 班透明的夜,给多少家庭送去甜美的梦你推着自行车在梦的边缘擦过在树摇晃的脊背上灯桅举着手中的花一路挥动送你到工厂门口你再也不会站着睡去潜入夜的海底为采撷生活的珍珠你看见了霞光里孩子背着装满阳光的书包一路蹦跳唱着歌。


第8版()
专栏:

一簇鲜丽的新花
——读《一个邮政职工的一天》
斯涌
去年,我国参加“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十四岁的新疆少年赵爽,荣获第一,为祖国夺得了一枚金质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委员会对赵爽的这篇作品以很好的评价,说它“十分切题,行文完美而简洁,文风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突出了邮递员这个人情浓厚的人物形象,同时着意描绘了饶有趣味的当地生活情景。”
新蕾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中国少年报》编辑的《一个邮政职工的一天》这本书,它收集了这次征文国内的全部获奖佳作,同时也编入了征文中别的十二篇优秀作品。
这是一丛鲜丽的新花。它反映的是美好的生活和纯净的心灵。这二十二封书信,娓娓动听地向亲人诉说着奋战在祖国各地的绿衣战士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使每一个读信的人也受到感染,而觉得他们的可爱可敬。确实,邮局的窗口连着千家万户,每一封信,每一个邮包,都连结着一颗颗炽热的心。邮政职工的劳动,为千千万万的人沟通信息、交流友情、增添了生活的欢乐。这些信里提到的邮政职工,无论在繁华的闹市,或是在偏僻的山村;无论是投递员、邮政车押运员或是邮局(所)的营业员;无论是在这条战线上劳碌了几十年的老职工,或是初走上这个岗位的新手,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勤勤恳恳的工作中与群众交成了不可分离的知心朋友。他们是春风的使者,是传送党的温暖、为大众传信捎书的鸿雁。这短短的一束信札,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邮政职工的精神面貌,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心。他们的生活,不正象鲜花那样绚丽多彩吗?
说这是一簇鲜丽的新花,还因为,这些作品都是儿童写的。这二十二封信的作者,都是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以后出生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在粉碎了“四人帮”以后才背起书包上学读书的中小学生。人们常把孩子比作花朵,那么很明显,这便是祖国的天空驱散阴霾、拨开乌云以后,在更明丽的阳光下,更滋润的雨露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批更加幸福的花朵。
这批小作者,有敏锐的目光,能从生活中捕捉感人至深的细节,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把这些材料组织成篇,语言生动,清新。写信,比写别种体裁的作品更需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袒露出来。这些信,正是他们认识生活和表达思想的结果,写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它们也是一组比较好的散文。感谢《中国少年报》的大朋友,他们组织了这次征文活动,从来自全国的二万五千多件应征稿中精选出二十二篇编辑了这本书;感谢新蕾出版社,向全国少年读者奉献出这本内容丰富而又有特色的好读物。它不但可以成为少年读者的好朋友,就是广大教师、家长和少年儿童工作者读了,对于如何指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