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多为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着想
中共河北省望都县委副书记、县长 刘永惠
我们这里是个只有20万人口的平原小县,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同各地农村一样,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迫切要求大搞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以便尽快富裕起来。这就给县委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如何迅速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些调查。
就拿家庭副业中的种养业来说,它在我县社员家庭收入中的比重,最低已占到47%,最高达到74%。特别是重点户、专业户发展很快,商品率也比较高,他们迫切要求从技术、信息、信贷、销售等方面得到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避免盲目地搞家庭副业。有些农民担心生产的农副产品多了,销路没保证,怕坐“没底轿”。这种情况表明:能不能把流通领域搞活,已经成了商品生产能不能发展的关键。农民既是商品生产者又是商品出售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变成商品出售了,才能形成购买力,成为消费者。这是同城市中拿工资的消费者不一样的。农村商业对购买力形成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必须服务、服从、引导生产的发展,才能繁荣农村经济,使农民尽快致富。因此,县委必须多为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着想,积极稳妥地搞好商业改革,让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销路有保证,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坐上“有底轿”。
改革从哪儿下手呢?我们深入调查,发现群众对五十年代的供销社很是怀念。社员说那时的供销社是庄稼人自己的买卖,一心为农民办事。后来,逐渐受“左”的思想影响,“官办”因素多了,“民办”因素少了,加上头绪多、途径多,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县委经过认真研究,从1980年起开始实行农商联营,使供销社业务经营同农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迅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以辣椒生产为例,望都辣椒有400多年种植历史,生产潜力很大。但是多年来就是发展不快,社员不敢多种,怕种多了,既吃不了,又卖不掉,产量历年不过100多万斤。实行联营后,社员积极性一下子起来了,心里有了底,知道放手去种,有供销社合同做保证,不愁卖不出去。1981年一下子种了2.3万亩,收了646万斤,比1979年增加3倍,仅辣椒一项农民收入就达544万元。今年预计可收入800万元。这生动地说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会使农民更快地富裕起来。


第3版()
专栏:

我为什么想不再承包林业?
湖北省宜都县新建大队 陈启岩
我今年五十岁,从小跟着父母学林木制种、苗木培育和果树嫁接等技术。全家六口人,四个劳动力,人人都懂得一定的林业生产技术。1979年,我们承包了5亩山坡荒地,成了林业专业户。这几年来,我家向国家和社队、社员户提供树苗几十万株,还有大量林产品,收入数千元。可是,我现在不愿再承包林业了,准备明年同其他社员一样,承包粮、油等作物。
当初队里和我签订的承包合同规定:每亩荒山每年交产值700元,比农业平均亩产值高10倍;完成任务,记工分4,000个,参加队里统一分配,超产自得。合同签订后,我一家没日没夜地干。去年,我们向国家交售了10万株苗木,出售了2,000多斤树种,全家人均收入近千元,相当于队里人均收入的三倍。这时,有的人说我“借集体的地,发个人的财”。队里也将合同中规定的由队统一分配改为不再由队统一分配,肥料、投资、口粮、食油全让我自己想办法,说我有钱,买得起高价的粮、油、肥。
在荒山上承包林业,因为苗木生产周期长,光靠育苗、植树是很难完成合同规定的产值任务的。1980年,我与县林业部门签订了代购加工松子合同,林业部门垫付了预购定金。我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笔钱到山里收购了20多万斤松果球。由于劳动力不够,我请全队帮工772个,每工报酬4元。我纯收入2,600元,按全家投工计算,每工只收入三元多。可是有人还说我请帮工是搞剥削。有些干部还在会上批判我。
我的再一个困难是生产的苗木难以销售。我不得不四处奔走,想方设法找买主。我花3,000元买了一辆一吨半的柴油汽车。有关部门却不让开,我只好赔上300多元将车卖了。
我们这一家承包荒山,从事林业生产,不论是对国家贡献,还是为集体和个人增加收入,都比承包农业强。可是,这么多困难压在肩上,我只好准备改行了。编后记:
中共宜都县委负责同志认为,陈启岩想改行这件事说明,仍须肃清“左”的影响。他们正帮助基层干部和社员解决一些模糊认识,明确政策界限,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支持专业户发展生产。


第3版()
专栏:

不能只靠姓“农”的一家
中共广东省惠阳地委副书记 邓华轩
在广东,我们惠阳地区不算富裕,农业要想有个大的发展,今后十年把基础打好非常重要。必须抓好的基础工作,有封山育林、科学普及、农业区划、大造有机肥料等等许多事。同志们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工作光靠我们一家姓“农”的能办好吗?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近一两年实行地方财政包干后,我们地区生产小农具的补贴全部取消了,谁也不愿承担生产小农具的任务,致使供应严重不足。今年省里调拨给我们的化肥有6万多吨,由于运输装卸费提价,要倒贴300万元左右,我们怎么赔得起呢?去年,我们地区存栏猪有230万头,出栏只有80万头,出栏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饲料太粗,而生产配合饲料的工业又赶不上。农业的发展就是这样受到左邻右舍的牵制,真是力不从心啊!所以,群众反映:“支农”的声音还有必要呼喊得更响亮一些,使更多的部门和单位都重视起来。
当然,提出“支农”,并不是又要搞“白给”、“白干”、无偿支援那一套。经济部门,无论是工也好,商也好,都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人们讲效率、讲利润是完全正确的。问题是有关领导对当前支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相应的措施,如对一些涉及到体制、政策等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调查研究,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协商可以作些合理调整的也没有调整。有些是思想问题,如“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思想,在一些单位严重存在,有必要好好抓一抓。
与此同时,领导机关对全局的组织工作也有待加强。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不断进展,能源、交通、农机、农药、化肥生产等行业,和金融、财贸等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将会越来越及时而有力。只要我们切实去抓,各方面的力量是可以调动起来,配合一致的。我们有这方面的体会,例如农民挖鱼塘,在我们地区每亩投资需要六七百元,光靠农民的财力显然是有困难的。最近我们组织财贸系统予以支持,发动农民到农业银行贷款,确定地方财政负担利息,一下就把问题解决了,预计今冬明春全区可挖鱼塘2万多亩。


第3版()
专栏:

集安县成立营林、参茸、蚕业、养鸡等公司推动生产发展
“七条龙”搞活了全县经济
本报讯 记者李安达报道:在吉林省集安县,听人们高兴地说:“‘七条龙’把我们县的生产搞活了!”这“七条龙”是参茸联营公司、林业联营公司、多种经营商品基地建设公司、营林公司、蚕业公司、养鸡服务公司和养蜂公司。
集安县地处长白山脉南段,境内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是畅销国内外的集安边条参的主要产地。1980年底,县委把全县的主要生产项目分成7条线,逐步成立7个专业公司,统一经营生产、加工、供应、销售,各公社也成立相应的分公司,形成了生产专业化、体系化。这些公司都实行企业化领导,年初由县政府分别跟各公司签订经济合同。既规定了各项经济指标,也规定了各公司生产和经营上的自主权,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中间环节。
两年来的实践显示出了“七条龙”的优越性:良种的培育和供应,技术指导,资金投放,生产资料供应,病虫害防治,产品交售等,都能有计划地统一安排。每个公司都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进行科学实验和推广先进技术,改变了过去技术力量分散,科研跟生产脱节的状况。7个公司共培养了1,612名农民技术员。每出现病虫害,公司就派人到现场,指导农民防治。
参茸联营公司两年来向银行贷款242万元,投放到210个经济收入低的生产队,帮助他们建立了人参园;还投资建立了4个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联营参场,为穷困队开辟了财源。专业公司还合理安排当前生产和长远建设,注意保护资源,永续利用。营林公司实行采育挂钩,先营造,后采伐,根据营造情况批准采伐量。参茸联营公司实行林参挂钩,狠抓参后还林,消灭了参后撂荒现象,还清了前些年的还林老账。


第3版()
专栏:短讯集锦

短讯集锦
桑植县人工孵化娃娃鱼
本报讯 湖南省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今年10月10日至12日再次人工孵出娃娃鱼苗269尾。这个研究所从1976年开始娃娃鱼人工催产试验,进而在1978年和1980年试验成功。
哈尔滨养鹅超过百万只
黑龙江省哈尔滨牧工商联合公司在市郊和省内6个县、农场管理局建立的养鹅基地,今年养鹅110万只,比去年增长8倍,年内将为哈尔滨、上海等城市提供鹅肉300多万斤。(据新华社)
内蒙古牧区居住条件普遍改善
本报讯 据内蒙古统计局对80户牧民的典型调查,1979年至1981年的三年间,户均增加住房0.76间,人均居住面积5.17平方米(不包括蒙古包)。目前,全区牧民除个别牧户外,普遍有了舒适保暖的固定房屋。


第3版()
专栏:

由流通领域发展到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领域
四川农商联营出现新形式
新华社成都电 新华社记者贺晓林报道:四川省的农商联营已经由流通领域发展到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领域。
这一变化引起四川经济界人士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这些新的联营形式进一步使供销社同农民结成息息相关的经济联盟,将有力地发挥组织农村商品生产的经济中心作用,为改革农村商业工作、搞活农村商品经济开创了一条新路。
目前四川省出现的新的联营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种植业生产联营。主要有水果、生漆、木耳、黄花、辣椒等十多种城乡市场紧缺的产品。如大竹县同农村社队的200多个柑桔园实行联营,由供销社提供发展生产的资金,果园按合同把80%到85%的产品交售给国家。
二、养殖业生产联营。大竹、达县、洪雅、江津、井研、巴中等县,与生产队或社员个人开展了耕牛、良种鸡鸭、长毛兔、淡水鱼等项目的联营。
三、农副产品加工、储存联营。目前已有棉花、榨菜、草制品、酿造、农用建筑材料等16个品种的联营。例如,雅安、汉源等地供销部门在帮助社队打开花椒销路时,同生产队联合经营加工市场需要的花椒油。
这些联营,有的是季节性的,也有的是长期的。
联营双方的职责是,供销社负责向生产者提供扶持生产的资金、技术和物资;生产者根据合同按一定比例分别用派购或派购和议购相结合的形式把产品交售给国家。目前,四川各级供销部门已投入资金2,470多万元;并采用供销社垫付利息的方法为生产者联系银行贷款200多万元。


第3版()
专栏:农村漫谈

用武之地和有武可用
龚永泉
每年,都有一大批初中高中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有人开始时感到种田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可是,真正参加生产之后,却这也不会干,那也干不好,这时才认识到自己并没有多少“武”,很希望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变成有专长的人材。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为各类人材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有把子力气就能种好田的说法,开始改变了。因此,各地兴起了“科学热”:开办讲座时窗外有“旁听生”;一家良种百家求;有的社员自费去几十里外学习技术,等等。不少地方在“科学热”中注意发挥知青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湖北省浠水县前进大队坚持对中学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近三年来,举办了30多期短训班,培训技术骨干。这个大队连续五年夺得亩产2,400斤的好收成,是和他们重视发挥知青的作用分不开的。目前,农村的中学毕业生已达1.5亿人,如果都能各习一“武”,各精一技,作用将是巨大的。
社队重视培养知识青年固然是必要的,若是农村中学学生在校学的就是回乡用的,一毕业就能发挥作用,不是更好吗?《庄子》里有则寓言,讲到有个叫朱泙漫的人,耗费了大量资财,外出从师,学成了屠龙术,然而,回家乡后却无龙可屠。我想:如果他当初学的是屠猪,也许有些用场。要使农村中小学教育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有必要进行一些改革。一方面抓好普及教育,一方面在小学中增加农业技术课程,一部分中学可以改成农业中学。这样,就能保证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有“武”可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队队户户就会有众多的农业技术员,就会把科学种田、多种经营的先进技术普及到乡村的各个角落。


第3版()
专栏:农民学科学

青年农民自费学技术
随着农村各种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以来,广西崇左县就有10位青年农民自费进城学习科学养鸡技术。
今年上半年,崇左县先后有3名女青年农民,自费到300多里路远的南宁市广西农校养鸡培训班学习了40天,每人吃、住等花费了100多元,学会了种蛋孵化、雏鸡培育、成鸡饲养及鸡病防治等基本知识。新和公社青年农民黄艳华学习回来后,由原来仅养几只鸡发展到200多只,成活率达89%。在她们的影响下,下半年,又有7位男青年农民自费到县科学养鸡实验场学习科学养鸡技术一个月。
这10位青年农民平均年龄21岁。他们学技术的热情,受到了群众的赞扬。县、社领导也十分重视,安排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家庭养鸡业给予支持。
杨木成


第3版()
专栏:农民学科学

如今进城先奔书店
几年前,吉林榆树县农村流行一串顺口溜:“庄稼汉进城,穿身趟子绒,先奔市场(卖掉农副产品),后进剃头棚……”可是现在,不少农民进城却直奔书店了。新立公社新立六队程兆祥老汉每次进县城在书店耽搁的时间最长。去年以来,他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搞起了家庭日照温室育苗栽培蔬菜。正月,他在房里用盆育苗。春分后,把苗移到室外的塑料温室里,同时在每棵苗中间又育上第二茬苗。就这样,他种的蔬菜,总是一茬接一茬,收入超过别人。
倪恒兴 赵国光


第3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戈壁之宝芨芨草
袁兴夏
来到天山南北辽阔的大草原,只见蓝天与草地相接,白云同野鸟齐飞。劲风吹来,绿草起浪,轻轻抽打着群群马匹和牛羊。此景此情,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老民歌。
新疆的畜牧业之所以兴旺发达,就是因为有这样水草茂盛的牧场。优良牧草遍地皆是,什么酥油草、披碱草、燕麦、苜蓿、蒿子、苔草、冰草,最值一提的是芨芨草。
“酒泉西望玉门道,千山万碛皆白草。”
这首古诗所咏的白草,便是今天所说的芨芨草。从河西走廊到天山南北的这段古丝道上,几乎处处可见它的身影。它分蘖极多,每丛少则几十株,多则数百株,株高一米至两米,叶子狭而长,茎中空、直立,粗细近似麦秸秆,坚韧光滑,富有弹性;夏季抽塔形灰绿色或带紫色圆锥花序,小穗圆柱状披针形,芒不扭转而易断落。因其抗盐碱,耐贫瘠,根须特别发达,所以生长繁茂,生命力强,能抗御各种严酷恶劣的气候。即使碰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严重情况,它依然昂首挺立在草原上。
芨芨草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据化验分析,含粗蛋白质9.1%,粗脂肪2.8%,粗纤维29.1%。芨芨草的特点是耐牧。春天,它比一般小草出芽早半个月左右,使牲畜提前吃到鲜草;其它小草破土而出的时候,芨芨草已经长得好高了,是牲畜春末夏初的良好牧草。到了严寒的冬季,一般牧草见不到了,而枯黄的芨芨草却仍然挺立在积雪数十厘米厚的原野上,供聚集来的大量牲畜食用。牲畜吃完了叶子吃秆子,吃完秆子刨些根吃,居然可以靠它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因此,有的牧民称它为“救命草”。
芨芨草不仅可以养活许多牲畜,而且具有其它用途,跟草原上的农牧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抗风固沙,能给人以宁静的生活环境;它的根可以做刷子,叶秆能用来造纸和制丝;它的茎直而长、光滑坚韧、富有弹性,是扎扫帚、搓绳子、编席子和篮子的好原料;农村修建居民点,都用它来盖房顶……因为这,新疆农民喜爱地称它为戈壁宝草。
新疆的草原载畜量达2,000多万头,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活畜、肉食和皮毛。人们在享受这些成果的时候,可不要忘了默默贡献自己一生的芨芨草。


第3版()
专栏:农民学科学

报纸把技术传到山区
居住在崇山峻岭中的湖南石门县安溪公社大冒尖大队有86户人家。以前,社员种田“栽秧是黑水(火烧肥),割谷是黑穗(秕谷多)”,种籽是老、劣、杂,单产总在400斤左右徘徊。实行大包干后,群众干劲很大,想抱“金娃娃”,但又不知怎么个抱法。针对这种情况,大队党支部鼓励大家订报纸,学技术。报费由大队信用站代垫。很快,全大队共订阅了《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和《湖南科技报》等103份,其中,光《湖南科技报》就有78份。
通过看报,大冒尖大队群众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
社员们按照《湖南日报》农业技术专栏刊登的有关水稻良种品种、性能等技术资料,全部更换成优良稻种。去年,全大队水稻和旱粮都夺得了大丰收。大冒尖大队没有种过烤烟,今年,社员们按照《湖南科技报》介绍的技术,试种了一些,效果也很好。大队还根据《人民日报》介绍的充分利用地力、增加复种指数等技术知识,制定了明年套种连作,增加复种指数,充分发挥土地潜力的规划,准备来年好好实施。
石旭 纯华 成亚


第3版()
专栏:

一种田间作业效率高、适于茎秆还田的丰收—二卧(D)型玉米收获机,最近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赵光机械厂研究成功。该机能一次完成摘穗、果穗装入拖车和茎秆切碎还田三道工序。  
   新华社记者 周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