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2-11-07

1982-11-07新闻联播 文字版

喜看浙江中国画展

第8版()<br/>专栏:每周画刊<br/><br/> 喜看浙江中国画展<br/> 叶浅予<br/> 自古以来,浙江是出画家的地方,南宋的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元四家中的吴镇、黄公望、王蒙三家,明代的戴进、蓝瑛、吴伟、张路等,不是出生、就是长期生活在浙江;入清以来,陈洪绶以拙笔古貌写人物,二百余年中,其画派绵沿不绝;到了清末,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三任崛起,继承了这一流派的衣钵,发扬光大,风靡全国;而赵之谦、吴昌硕在个性解放的扬州八家的影响下,揉合印法和篆法,开创了大写意花鸟新流派。<br/> 黄宾虹和潘天寿的晚年都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杭州,是承前启后的两位大师。他们既是源远流长的浙派后继者,也是启迪后辈的引路人。他们艺术风格的独创性和治学精神的严谨性,给新一代浙江画家留下丰厚的遗产,也给全国画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br/> 这次“浙江中国画展”展出的作品,人物、山水、花鸟都有,作者主要是全国解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画家,其中大多数是浙江美术学院培育出来或受其影响的一代新人。画风清新悦目,在表现江南风物的面貌中,反映了时代精神对画家的感应。看了画展的北京画家说,浙江画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五十年代对中国画的创新作出过贡献。他们当时都很年轻,画过不少生气勃勃的人物画。现在正在壮年,正是艺术上大有作为的时刻,为什么在新作中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光彩?难道是要求过高了吗?我们认为群众对艺术品要求高质量是理所当然的,画家不能推辞。那么,是不是以历史达到的高水平来强求当代人呢?当然不是。<br/> 我们知道,十年动乱中,浙江是一个重灾区,中国画界损失严重,潘天寿就是在动乱中被折磨死了的。拨乱反正之后,虽然中国画重获生机,但元气未复,无法轻装前进,这是问题的一面;而另一面也许是极“左”思潮批倒以后,在全国范围的文艺大丰收形势中,中国画的步子似乎走得慢了一点。究其原因,除了上述主观上的障碍,客观上有一个商品化的干扰,这个干扰是全国性的,浙江也难于避免。<br/> 时代在前进,群众的欣赏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对中国画这门艺术来说,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更要反映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不是表面地,而是深刻地反映这个时代。因此,深入地认识生活和深刻地反映生活,就成为我们今天创作的当务之急。<br/> 我是画中国画的,又是浙江人,看到故乡送来这么多精彩的中国画,感到格外亲切,格外喜爱,因而也格外寄予希望。<br/> 1982.10.8于北京·148·(附图片)<br/> 浙江潮(中国画) 孔仲起<br/>  孔仲起乡镇早市(中国画) 方增先<br/> 夕归(中国画) 徐启雄<br/> 松(中国画) 陆抑非<br/> 贺兰山一截(中国画) 姜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