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党员思想教育从何处入手?
郑州市委首先抓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学习
本报讯 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中,首先抓市直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党风的好转。
1980年3月以来,中共郑州市委按照《准则》的要求,凡是中央和省委颁发的重要文件,总是首先组织常委学习;凡是省市作出的重要规定,市委总是首先强调常委带头执行。今年7月份,市委常委集体听了赵春娥同志模范事迹的报告,专门组织常委座谈讨论,对照自己找差距。党的十二大文件发表后,市委首先组织常委学习。
市委常委的民主生活会,以交流思想为主,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各区县和市直局以上党组(党委)的民主生活会,基本上形成了制度。两年来,郑州市委有关部门对各区、县委和市直局以上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了两次普查,调阅了市属党委(党组)的生活会记录达399本(次)。还两次批转了市委有关部门关于检查召开生活会情况的报告,表扬好的,批评差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市委还抓住一个时期存在的普遍性矛盾,召开专题生活会,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例如:邮电局党委针对群众反映最大的住房和安排子女等问题,在专题生活会上约法三章:住房不能违反上级规定,子女就业同职工一样按政策录用,严禁吃请、受礼。该局先后招工54名,局领导干部的子女没有安排一个;新建四栋职工宿舍楼,局领导同志没有一个伸手要房的。
市委也很重视对一般党员干部的教育,1981年初,就在市直机关恢复了党课制度,以《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为总题讲了十个专题。今年,又根据六中全会决议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要求,安排六个党课题目。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自报上了第一课,市委其他六位副书记和一位常委分别讲了七课。市委领导同志讲党课,都事先认真准备,并联系实际进行讲解,既使党员受到教育,也促进了自身思想作风的转变和提高。今年七、八月份,他们还从洛阳市请来模范共产党员赵春娥同志所在单位的领导同志,从安阳请来杨皂同志和他所在公社的领导同志给市直机关讲党课,运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市直机关出现好人好事1.2万多件。
党的十二大以来,郑州市委连续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文件,决心进一步搞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目前正在举办骨干训练班,计划在年底前把市直单位的领导同志普遍轮训一遍;发动干部和群众讨论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社会风气和党风根本好转的具体措施。


第3版()
专栏:

振奋精神 增强信心
上海矽钢片厂党员联系实际学习十二大文件
据新华社上海11月23日电 新华社通讯员沈永岳、记者周永康报道:上海矽钢片厂党委在组织全厂党员学习十二大文件时,针对有些党员认为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自己“看不见、拿不到、等不及”的“三不”想法,联系思想实际开展讨论和自我批评。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自我批评,大家都提高了思想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增强了信心,决心为实现宏伟战略目标“多栽树、多赶路、多爬坡”。
持有“看不见”思想的,都是50岁以上、即将退休的职工。他们感到自己年龄大了,到200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自己可能看不见了,因此认为实现这个目标与自己关系不大。在学习中,他们对照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对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胸怀,对照新旧社会的两种不同遭遇,对照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认识到“看不见”的思想和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现在就更应该为实现党提出的宏伟目标多流一点汗,为子孙后代多栽点树。
一部分40岁左右的中年党员存在着“拿不到”的思想。他们在学习中,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来对照自己,检查了近年来产生了一种“有得捞,赶快捞”的思想。他们说:我们这些中年党员,都是党多年教育培养成长起来的,现在正是为党多出力的时候,我们应抓住今后一二十年的宝贵时机,尽量“多赶路”,为实现翻两番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矽钢片厂广大党员在讨论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时,对这样一个问题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看法:今后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还是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都不是到了2000年才突然冒出来的。实际上从三中全会以来,党制订了正确的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把经济工作搞活了,人民生活已经逐步有了改善。许多党员说,看看前四年,展望十八年,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他们端正了认识,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10月份以来,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成绩。


第3版()
专栏:

云南省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
解放思想 大胆改革
本报讯 记者王青海、邱敬东报道:最近,中共云南省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各族人民一道,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为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任务努力奋斗。
党的十二大闭幕后,云南省委几位负责同志立即分三路到滇东、滇南、滇西等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为这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这次会议上,省委第一书记安平生、省委第二书记李启明代表省委分别作了关于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的报告。
安平生同志在讲话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重批判了经济工作上的“左”的错误,全省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几年来,省委和大家一样,经历了一个思想逐步解放的过程,但是到现在也不能说思想已经解放得够了。贯彻落实十二大精神,开创四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更加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云南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要搞活经济,适当扩大市场调节的比重是必要的,有益处的。要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继续放宽政策。水果、鱼虾、蔬菜等鲜货的经营要更放宽一些,可以允许个人经营。民间运输让集体或个人去搞。
安平生同志强调说,贯彻落实十二大精神,要从现在扎扎实实地做起。要依靠群众,制定出符合云南实际的和可能实现的长远规划。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严格遵守党章规定 自觉纠正不正之风
沧州十三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退出多占住房
本报讯 通讯员傅会峰、记者谢石言报道:最近,河北省沧州地区直属机关的一些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十二大文件,提高了对端正党风的认识,看清了在住房问题上搞不正之风给党带来的危害,已有13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退出了多占的住房。
过去,沧州地区直属机关部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兴建和多占、抢占住房,情况比较严重,在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很大不满。今年3月以来,中共沧州地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精神,先后召开了地直领导干部和全体干部会议,并成立了清查住房的专门班子,对地直机关86个单位、432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住房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规定了具体的处理办法。在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中,一些违反规定多占住房的领导干部,用新党章对照检查自己,决心拿出实际行动纠正不正之风。
中共沧州地委认为,对那些经过教育,拒不执行地委、行署文件规定的,要按照党的纪律给予严肃处理。


第3版()
专栏:

合肥市矿山机器厂党委努力开创新局面
从端正党风着手推动各项工作
本报讯 记者蒋志敏、熊永年报道:安徽合肥市矿山机器厂新领导班子从党风抓起,打开了生产和工作的新局面。
去年7月,合肥市矿山机器厂党委经过调整,组成一个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他们决心从自身的思想作风抓起,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出规定:党委不搞特殊化,不开后门,办事公平,坚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抓了四件事:
头一件,去年厂里有5个自然减员指标,可以招收5名职工子女。厂党委把分配指标的权力交给职工代表大会,最后分给了因公死亡、病故和生活最困难的几个职工子女。
第二件,今年年初,厂里一幢职工宿舍竣工,30套住房,有270多户申请要房。厂党委一改过去分房领导包办、搞“关系学”的做法,把任务交给职工代表大会选出的房屋管理委员会,采取三榜定案的方法,合理分配。
第三件,去年厂里办起一所技工学校,招收103名学生。其中,有30名是厂里“内招”指标。厂党委坚持“内招”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干部、工人一视同仁,一个也不搞“照顾”。厂党委一位副书记的孩子待业已三年,但考试成绩不够分数线,没有被录取。
第四件,调整中层干部。今年以来,厂党委排除阻力,采取果断措施,起用和提拔了一批能打开局面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
今年以来,这个厂不仅把欠银行的100万元债款还清,还向国家上交利润16万元,生产蒸蒸日上。


第3版()
专栏:

吉安县领导机关大力精简会议
本报讯 江西省吉安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机关最近采取措施,把一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压缩下来。这样,腾出大批人力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宣传十二大精神。9月中旬以来,县委和县政府除留一名常委、副县长主持日常工作,其余的领导同志分别深入到社队宣传十二大精神。
吉武文 李佐有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彭德怀同志的一封补款信
四川省凉山州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最近献出了彭德怀同志的一封亲笔信。
1966年3月,彭德怀同志视察中路过西昌螺吉山畜牧场,和随行人员(共10人)吃了顿饭,付费两元后离开。
彭德怀同志从经管此事的同志那里得知交费的情况后,立即补交8元,并亲笔给该场党委书记田兴成写了封信。田同志:
我们今天在你场吃过饭,每人只算贰角钱,实在太少。以六斤肉计每斤七角,即四元贰角,还有其他饭菜,至少十元才公道。除每人已给贰角外,另补八元,请查收。任何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核算制。
彭德怀 三月二十八日


第3版()
专栏:党员来信

如此大吃大喝,党性哪去了?
前不久,河南省长葛县委、县政府组织了50来名干部,乘车到各公社检查种麦工作。10月9日要到董村公社检查,8日下午就电话通知董村公社:明天中午在公社吃饭,安排8桌饭菜,每桌要8个菜,3只鸡,4个汤,还要吃洧川集上的烧饼。这可忙坏了公社的干部和职工。炊事员连夜下乡买活鸡(应买24只,因钱不够,买了22只),秘书催食品组连夜杀猪,屠宰人员回家种麦了,派人骑车叫回来。第二天五更,炊事员就忙着杀鸡切肉,管理员一早就跑到集上收鸡蛋,买海带。家里的人腾房子,摆桌子,找凳子,真比娶媳妇还忙。
检查团坐车转了一圈,美餐一顿,酒足饭饱,每人交伙食费两角,就上车走了。不知他们看着地里拉耧的社员有何感想。
事情发生在十二大结束不到一个月,这些领导们仍在任意挥霍国家资财,人民要问:“你们党性何在?”
许昌地区一党员


第3版()
专栏:

不应滥发学习辅导材料编辑同志:
学习十二大文件中,一些单位弄来大量的辅导材料。就拿我们单位来说,截止目前,已发给每个干部二本辅导材料,共28万字。
我觉得这个情况应该引起注意。搞点有权威性的少而精的辅导材料是好的,但出版那么多重复而滥的辅导材料,浪费人力、物力,也是学风不正的一种表现。
武汉 张开银


第3版()
专栏:

贵州省退居二线、三线的老干部
继续努力为人民办好事
本报讯 记者陈云珍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省退居二线、三线的1,600多名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领导岗位以后,继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余热”为党的伟大形象增添光彩。
省委常委、原省委组织部长李志奇,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游击队员,长期作党的组织工作。省委批准他当了省委顾问以后,他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提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
71岁的省储备局顾问毛家庭同志,是贵州省政协常务委员,退居二线后,看到住地附近的八角岩路和安云路年久失修,通过深入调查后,提出了由沿路单位集资联合修路的建议。有关领导部门研究和批准了他的提议,并委托他担任筹建领导小组组长。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全长2公里多的八角岩路和安云路的路面,变得宽阔整洁了。


第3版()
专栏:

解除农民的疑虑
——县委书记李培亮到群众中宣讲十二大文件
十二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委书记李培亮同志回县不久,就到农民中宣讲十二大文件。每到一处,社员们关切地问长问短。一位老农焦急地问:“书记啊,你是才从北京回来的,我们搞的责任制还变不变呀?”老李告诉他们,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里讲了,各种生产责任制,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轻率变动,更不能走回头路。老人放心地说:“这下好了!”周围的社员也议论道:“党中央的政策没有变。”
建湖县不少社队干部和社员从广播里听说,二十年内工农业总产值要翻两番,起初是既兴奋,又吃惊。有人舌头一伸说:“这可跟打麻将算数胡一样呀,了不得”;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再搞高指标、瞎指挥。针对这些思想认识,老李宣讲了胡耀邦同志报告的第二部分,帮助大家了解党中央不但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还确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并强调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胥建生 刘同宝


第3版()
专栏:

《党的组织工作问答》将出版
本报讯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组织局最近编写了一本《党的组织工作问答》,解答了组织工作中的二百五十多个问题,对于提高组织、人事工作干部的思想、业务水平,加强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预计年底出书,各地新华书店均可办理订购手续。


第3版()
专栏:漫话

大彻大悟者的“遗愿”
望汶
1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常委吴征鉴的《我的遗愿》,称得上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自知病将不起,吴征鉴同志交待:自己的尸体供解剖;骨灰肥田用;不开追悼会;不准家人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寥寥数语,揭示了共产党人无私的博大的胸怀。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作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共产党人的回答是:为人类造福。活着是这样,死也不改初衷。要说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共产党人可谓大彻大悟者。记不得哪位先辈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一个人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又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地想起来,名利总是身外之物,只是尽一个人的心力,使世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吴征鉴同志的遗愿,正是这一人生真谛的体现。
当然,如何安排后事,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但从这“遗愿”可以看到,吴征鉴同志是无愧于共产党人这个称号的。
死者已矣,生者如何?无论是他的同辈,还是后代,都应该认真想一想。至于那些只知为自己及小家庭经营安乐窝的人,则当别论。


第3版()
专栏:人物志

他把山里人当亲人
——记离休老干部、模范共产党员董茂林
本报记者 王艾生
董茂林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当时,他在山西省石楼县担任党的地下交通站工作。为了作掩护,他开始学习中医,终于成为吕梁山一带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他曾担任原吕梁县卫生局局长、永和县人民医院院长。1962年因体弱多病离休。
董茂林把离休看作革命岗位的变换,20年来,时刻把山区人民的疾苦挂心头,用熟练精湛的医术为山里人治病。他治好西庄公社乌华大队一个少女的浑身疱疮,他解除了城关公社百宝园一个母亲“子悬逆冲”难产的痛苦,他治愈坡头公社乌门村一个姑娘的痈疮,免于截肢,他使王家坪公社一个多年瘫痪的老汉从炕上起来,他让巴骨公社一个初期食道癌患者咽下食物……董茂林走遍永和、石楼等县的300多个山村。永和城关1,500多户人家,户户都留下他的脚迹。他多次被评为永和县、临汾地区的模范共产党员。
董茂林把山里人当作亲人。他能和山里的老汉、老太太、婆姨、闺女、后生……想到一起,说到一块。他常常忘记自己的病痛去解除别人的痛苦。城关公社宋张柱的爱人肺气肿发作,只等“预备后事”。宋张柱的儿子来找董茂林,老董发烧39度,却说:“走,我去!”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二里多地,给病人开下药方。董茂林背部负过重伤,右脚5个脚趾全被冻掉,行走不便。来请他看病的人说:“董医生,你开个方子就行了。”他说:“不见病人怎么开方,走!”在山坡上、大树下、小河畔、街头路口,只要有病人,他就席地而坐,垫上背包,亲切地说:“把胳膊伸过来吧。”他听说县粮食局职工老卫的爱人病重,就轻轻地去敲他家的门:“我是老董,来给病人看病。”老卫感激不尽地说:“大叔,你看你……”
董茂林治过几万患者,没收过分文诊费,礼品,没喝过患者一口酒。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老汉领着姑娘来看病,她患“四肢僵硬症”,到北京、西安等地花几千元,也没治好。董茂林用针灸和内服中药治疗,只吃17副中药,病情大为好转。老汉感激不过,送来3个“红枣排”(用红枣串编的礼品,当地为厚礼),说:“你不要就是看不起我老汉。”老董说:“老人家,我是党员呐,这礼,死活不能留。”
老董说:“我已69岁,时日不多了。要把所知道的都留给山里人,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现在,他每天除了看病,其余的时间都用在整理“医案”上。他每天写3,000字,已经整理出7本,约20余万字。(附图片)
董茂林离休后,用熟练精湛的医术为山区人民服务。图为老董正在给群众看病。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