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赵紫阳同志10月24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所作的题为《经济振兴的一个战略问题》的讲话,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工作和科技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1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中心、光明日报科学部和本报科教部邀请首都部分科学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进行座谈,交流学习赵紫阳同志讲话的体会。与会同志发言踊跃。这里选登的是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在会上发言的还有:中国民航总局张国维、中国农业科学院梅方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李振宇、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曲延青、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杨正明、石油规划设计总院袁宗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李泽中、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孙枢。此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陈琦、北京化工学院王其祥、北京无线电仪器厂董宗光作了书面发言。   ——编者
搞科研要有经济观点 搞经济要有科学眼光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钱三强
赵紫阳同志的讲话,强调了经济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科学地概括了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我在科学界工作多年,深感这两者结合的重要性。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有个口号,叫“任务带学科”。当时配合有关部门搞国防尖端任务,动员了二十几个所,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一批学科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另一方面,“学科促任务”,科学院所以能把一些硬任务很快拿下来,显得比有的部门高明些,就是因为有较长期的学科研究的基础。现在科学院的力量比当年更大,完全可以承担起更多的经济建设中的科研攻关任务,这对于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同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我们过去搞科研,有时暴露出一个缺点,就是少一点经济观点。例如前几年搞的高能加速器计划过大,与我们的经济力量不相适应。现在的计划作了调整,规模小了,花钱少了,技术比原来的更进步了。同时,即使在搞这样的基础研究的时候,也尽量考虑到它的应用。我们的加速器方案中就有同步辐射的应用工作,预计用不了几年,许多应用研究甚至工业生产方面都会用得上。总之,不管搞什么科研都得有经济观点,一是要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二是要最大限度地省钱,三是要尽可能地快一点起到生财的效果。
科学技术可以生财。搞经济的一定要有科学的眼光。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一些工场主就利用科学成果开拓新的生产领域,象荷兰的眼镜制造业,在当时影响很大。现代西方企业的资本家都懂得靠科学技术赚钱发财。他们在企业里集中了一批科技人员,专门搞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许多研究成果是当作技术秘密加以保密的,那是他们的命根子,是决不会轻易给我们的。五十年代我们从苏联引进一批工业设施,当时工业部门没有组织研究、消化、吸收,而是搞测绘,搞翻版。当然,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即造成了我们不懂得怎样发展自己的技术。现在,仍有一些部门热衷于引进国外的成套设备,引进后只当成本部门的东西,而不是组织全国各方面的力量来消化、吸收。这样做,将会影响国家的长远利益。我们要吸取以往的教训,引进一件,消化一件,并加以改进,特别要注意从中学会独立发展自己的技术的本领,这也是一种科学的眼光。


第5版()
专栏:

科研设计生产要联成“一条龙”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泽祯
总结建国以来科研与生产正反两方面经验,要靠科学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新能源,就不能不把分割、重复的“并联式”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成比较合理的“串联式”,使科研、设计、生产、施工等各项工作运行得象“一条龙”一样。
科研、设计、生产、施工本来只有分工的不同,是统一于某一经济建设项目的,它们是“串联”的关系(其中允许有些“并联”)。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水利水电科研首先要抓好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水利、水电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我们所面临的课题,象水资源、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黄河治理等,都是关系全局的问题,不搞好科研规划设计,不与生产、施工结合,互相扯皮、互相脱节,损失就大了。
开拓性的、技术前沿的研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应提前进行。实行“串联式”科研管理,有利于按主次先后考虑安排,也有利于与经济的结合,防止由于齐头并进而漏掉一些从科研上看似乎价值不大却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研究项目。如小水电科研,在一些人看来没有多少科学价值,但我国目前还有几亿农民没有电用,许多地方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怎么能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呢?小水电虽不大经济,但能解决用电问题,也是可行的、合理的,就需要我们去研究。


第5版()
专栏:

首先要解决技术政策问题
中国建筑科学院副院长 何广乾
要把我国的建筑业搞上去,有许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要解决。但是,我们感到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政策问题。技术政策如果还不清楚,技术攻关的目标也就不会很明确。比如,建筑工业化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结合具体条件有其不同的途径,而我国对建筑工业化,虽然提倡了很久,但究竟如何具体实现,还一直没有定下来。再如,城市供热问题,究竟是提倡集中供热还是主张每个单位一个烟囱;建筑设计是只顾节约原材料,还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力求节约原材料等等。这些原则性的政策问题不首先定下来,一些具体的攻关项目就不好定。在技术政策明确之后,我们建筑业也有许多重大问题要组织技术攻关。


第5版()
专栏:

消除弊端 发挥潜力
中国科学院代秘书长 顾以健
我们科学院和整个科技界一样是大有潜力的。如何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当前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门所有制的弊端。这一弊端主要表现在任务互相重复,从研究、发展到生产互相封锁,互相扯皮,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人才流动接近于零。
二、研究成果推广渠道不畅通。在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上,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结合,都应积极。建议国家对工厂在生产中应用新技术采取指令性措施。
三、对引进设备与技术要进行消化和改进。我们要对引进的东西进行研究,变成新的东西。
这些问题逐步解决,科学技术是会有很大发展的。
我们科研部门、生产部门和组织管理部门的工作虽然还存在矛盾,但都是一条心,关系应当是亲密无间的。在今年的适当时间内,科学院党组准备到有关部委走访,努力搞好协作。石油部已经向我们提出全面协作的建议,煤炭部也提出了合作的项目。我们还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同社会科学家结成联盟。当代自然科学总要牵涉到经济和社会,搞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十分重要。我们相信通过努力,科学研究、生产部门和组织管理部门必将走到一起,关系更加密切,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第5版()
专栏:

为技术改造创造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 陈树勋
技术改造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了解,1980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增长有48%是技术改造形成的。但是,就全国来说,许多工厂对技术改造的方向并不明确,有的花了几年力气针对某个产品搞出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而产品却被市场淘汰了。要克服这种盲目性。技术改造必须要有规划。从资源调查和利用入手,把国家、行业和企业的规划制订工作衔接起来进行。国家对行业规定目标,行业对企业指定方向,分清主次先后,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
价格政策要有利于技术改造、产品更新。许多人为定价,使价格背离价值,造成市场混乱,使我们对一些科学技术方案的论证都发生了困难,对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极为不利,必须及早改革才行。
技术改造的政策也需要研究。我国人多,劳动密集的行业如不提早考虑技术改造的问题,到时也会站不住脚的。


第5版()
专栏:

订规划 抓协作 育人才
清华大学副校长 张光斗
赵总理的讲话说了我们的心里话,非常拥护。下面想讲几点体会:
一、制订科技规划要面向经济建设。现在制订科技规划,如果主要抓了科技行业规划,那么学科发展怎么办?各行业在学科方面是有共同的东西的,如水力学和流体力学,同水利、土建、机械等都有关系。而学科又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因此,订了科技行业规划,学科也得考虑。
过去订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的规划有个缺点,就是只从学科发展出发,想着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好高、好大、好全,不结合实际,加上经费又不落实,所以执行得很差。今后是否把科技行业规划中有关学科方面的题目收集起来,整理一下,在此基础上订学科发展规划,看有些什么需要发展的再补充进去。如果光有科技行业规划,不照顾到学科,恐怕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缺少根基,跟不上国际发展的形势。而订学科发展规划,也要面向经济建设。这是可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要把科技人员组织起来参加规划、参加攻关,这很好。现在我们的协作不好。我们希望各个行业向高等学校开门,门不开,我们进不去。协作的问题是个大事。教育部门协作并不好,有的校与校之间、系与系之间、教研室与教研室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协作也不好。各个部门也有这种情况。这怎么得了!希望科委、经委、计委抓好这个协作。否则,不能组织起来攻关,不能有效地使用力量,往往在低水平上重复。当然,教育部门首先自己要把门打通,也希望各部门向我们开门。
三、必须培养科技人才。这方面我有三点想法。首先,教育部门要把这件事办好。现在,教育部门培养人才的结构、层次不清,比例失调。我们需要多少各类人才,没有预测,胸中无数。比如,我们工科,需要多少大学生,多少大专生,多少中专生,多少技工生,不甚清楚。不能简单地按人口比例,说我们的大学生不够。教育上要很好地研究培养人的结构、层次,预测各类科技人员的需要,据此培养人才。其次,分配使用要改进。分配不合理,专业不对口,要改变。学工程科学技术的人都想留在大城市,不愿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这不好。大城市不生产粮食,没有原料、水源。不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资源不开发出来,农业、能源、交通、水源等都上不去,生产就不能发展。第三,工科大学主要教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工程师的“毛坯”,生产部门和科研单位要继续培养。即使是研究生,得个硕士、博士学位,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了。需要继续加深理论,积累经验。国外科技人员每年有4—8个星期学习,称为继续教育,否则跟不上科技发展。他们回大学学习,带来许多科技问题,要教师进行研究,促进教学的提高。总之,要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否则再好的科技规划也难实现,经济建设也上不去。


第5版()
专栏:

冶金行业怎么办?
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 李世英
我们研究院组织了120名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室主任一级的同志学习赵紫阳总理的讲话,准备花两个月的时间制定院里的规划。
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对我们冶金工业来说,重要的是抓好技术改造。一定要发展自己的科技力量。光靠引进是不行的,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冶金工业的技术改造要抓降低能耗,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改造关键设备与检测技术。降低能耗可相应增加产量,而增加产值主要依靠增加产品品种和提高质量。我们冶金工业的主体设备并不太差,所差的是关键设备和检测技术。我们不需要把原有的设备全部推倒重来。在老企业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比新建企业可节省35%—45%的基建费。技术改造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政策。


第5版()
专栏:

既抓技术改造 也抓体制改革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程庆国
现在铁路运输需要同运载能力之间矛盾很大,货、客运都很紧张,除新线建设外,迫切需要对旧线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这就首先要打破部门所有制和单位所有制的界限,实行必要的体制改革。体制不改革,一些地方就不得不实行保护落后的技术政策。例如,发展重载列车是当前加强煤炭运输能力的有益措施。假使每列车由3,500吨提高到5,000吨,多运的煤炭用于工业生产,可为国家增加几亿元的利润,但运输部门可能因改用多机牵引而损失几十万元。这就有个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问题。不对现有的不合理的体制进行改革,就很难实行合理的技术政策,全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很难推动。
我们铁道科学研究院有科技人员2,000多人,近几年来每年都有160多个课题,也出了一批成果。但总的来说,这些成果对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作用不够显著,因为有些成果并不都是生产中最关键的、最迫切的问题。因此,贯彻赵总理所提出的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极为重要。我们的科研工作一定要面向生产实际,选择生产中最急需、最关键的和综合性的课题进行攻关。


第5版()
专栏:

改革企业管理体制 厂办科研才能发展
北京重型机器厂总工程师 武成文
我们厂是全国几大重机厂之一。从1965年起我就负责厂技术工作,感到基层最苦恼的是体制问题。我们有先进的设备仪器,就是因为体制上的阻隔,作用发挥不出来。我厂业务上归机械工业部领导,行政上属北京市管,实际上成了没娘的孩子,物资、人力、材料都难以解决。在前两年调整时,当时的一机部没给下达任何任务,7,400多人的工厂,全靠厂长、总工程师等到处揽活,根本没有精力从事科研工作,规划没有人考虑,一些好的想法也得不到落实。北京市要我们每年承担义务,要产值,对工厂过问很少。我们要建一个中心实验室,坑都挖了,当时的一机部和北京市互相推来推去,一直没落实,建不起来。结果,引进的设备、仪器无处安装。这样下去,企业再有积极性,科学技术也搞不起来。


第5版()
专栏:

我们厂靠科学技术站住了脚
北京光学仪器厂总工程师 骆东淼
近几年,我厂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试点。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有效管理办法,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过去,任务上面下,产品国家包,产量很高,积压不少,实现不了使用价值,反而造成浪费。现在,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产品,开发新产品,实行多品种生产,势必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厂是运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学等多学科技术进行生产的新兴工业企业,面对永远吃不饱的社会大市场,只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产品,以品种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才能站得住脚。为此,我们除了本厂搞科研外,还主动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实行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解决了许多开发新产品的技术问题,尝到了依靠科学技术的甜头。即使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我们厂还是吃得饱,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第5版()
专栏:

科研教学生产的联合是时代的需要
教育部科技局副局长 黄仕琦
赵紫阳同志多次强调要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体。联合是打破部门所有制的有力武器。我们的大学担负着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材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重点大学则应当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当前,为了加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使科研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发挥经济效益,尤其要与生产单位搞联合。科研、教学、生产的联合是一种时代的趋势。美国、苏联等都出现了不同的联合形式。我国今后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的产业,就必须使知识中心与生产中心紧密结合。目前,我们的一些产业部门、生产单位有一种近视的倾向,不大懂得知识的价值。有的大学好不容易搞出的科研成果,生产单位稍花一些投资立即就能变成直接生产力,有的单位却不肯出这个钱,反过来要提供成果的单位出钱。例如,上海一家电机厂,由于动平衡不良,产品质量有缺点。当地一所大学主动提出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该厂却提出要大学拿一半研制费,结果什么事都办不成,其实这家工厂是很富的。因此,搞联合先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很好贯彻赵紫阳同志讲话精神。


第5版()
专栏:

沟通生产与科研之间的联系渠道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高庆狮
现在科研单位与产业部门缺乏广泛沟通信息的渠道和环节,常常出现一些奇怪现象:一方面,产业部门找不到最合适的课题承包单位,花了钱结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一些科研力量很强的单位又承揽不到合适的课题,
“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了沟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渠道,我建议产业部门和科研单位之间采取投标、招标的方式来承包课题。这样做可以使产业部门对承担课题的单位有所选择,科研单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最适合的课题,从而大大加快科研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实行这种办法,可相应地建立电子计算机信息中心。产业部门可把需要解决的科研课题作为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去,愿意承担任务的单位就可以经常去那里看看有没有你最适合做的课题。如果同时有几个科研单位要承包同一个课题,就可以从要求投资的数量、完成时间的长短,经济效果的大小等多方面加以比较。这就形成了竞争,对科研单位会有很大促进。(附图片)
首都科技工作者在座谈会上热烈讨论赵总理讲话。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第5版()
专栏:

重视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 信乃诠(书面发言)
要使我国农业生产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这已是深入人心的方针。靠科技,就要使广大农民能真正靠得上,靠得住。农业科技部门除了要组织力量对关键性的科技项目进行攻关外,要花大力气组织好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统计,各地推荐的农业科技成果有3,000多项,其中受奖的重大成果有381项。近几年,各地又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还有从国外引进的若干适用的农业技术。这些成果,有的已广泛推广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杂交水稻、“鲁棉一号”等。但更多的成果却至今未能推广,这是国家的一笔潜在的财富,我们有责任让它发挥作用。有关农业科研和生产部门应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对现有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技术交流、普及宣传、教育培训、咨询服务,以及建立大面积的科学试验区,搞好示范推广,让广大农民感到我们推广的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让他们乐意用。这样就能尽快使这些成果变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