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动人心弦的评弹艺术
罗扬
上海评弹团从1951年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陈云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他们在创作新评弹,整理传统评弹,革新演唱艺术,发展艺术流派,提高评弹工作者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以及培养新人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次来京演出,他们带来了近几年来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的一部分新成果,更加使人感到由衷的高兴。
努力表现新的时代,新的人物,以共产主义思想鼓舞和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是人民的需要,革命的需要,是曲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上海评弹团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和演出了许多表现现代题材的评弹作品。这次来京演出的节目,除了几个新开篇和中篇《铁窗烈火》外,都是近几年创作出来的。开篇《热烈欢庆党的十二大》,以饱满的热情,动人的曲调,唱出了我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坚强意志。《农村喜事多》等,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开篇《周总理欢度泼水节》、《颂陈毅》等,生动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厚感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中篇评弹创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这次演出的《真情假意》和《春梦》,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着重写的是青年人的事情和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真情假意》构思巧妙,描写细致,语言活泼,深刻地揭示了正直善良的女青年佩佩的心灵美,批判了另一个女青年琴琴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见利忘义的旧思想旧作风,正面人物和被批评的人物都写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一篇有时代气息、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作品。《春梦》是一篇富于喜剧色彩的作品,它通过恋爱生活中的离合悲欢的故事,有力地抨击了某些人羡慕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味追求个人享受的人生观、恋爱观,在青年听众中引起如何认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思考。上海评弹团的演出实践证明,新评弹创作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只要创作和演出思想性和艺术性高的作品,就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受到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的欢迎。也只有努力表现新的时代,新的人物,评弹艺术才能更好地得到革新和发展。
上海评弹团还十分重视传统评弹的整理和新编历史书的创作,以及发展艺术流派的工作。这次来京演出的传统长篇《西厢记》、《武松》、《林冲》、《大红袍》、《珍珠塔》、《玉蜻蜓》等书的分回、选段,开篇《岳母刺字》、《潇湘夜雨》等,都经过认真整理、加工,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保持和发扬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特色。有的激越昂扬,有的哀怨缠绵,有的沉雄苍劲,有的轻松活泼,有的以叙事取胜,有的以抒情见长。看了他们的演出,使人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人间一切优美的艺术,都是人民创造的。而任何一种艺术的创造,又都是人们勤奋学习和不断实践的结果。勤奋出人才。上海评弹团能够不断地在创作和演出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就在于有一批坚持走正路,有理想,有志气,有才华,并且能够勤学苦练的好人才。这次来京演出的几位老艺术家,虽已年逾花甲,依然精神不减当年;中年演员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更趋成熟;青年演员基础好,路子正,大有希望。这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曲艺队伍。只要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继续勤奋地学习和实践,勇敢地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就一定能够为开创社会主义评弹艺术的新局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5版()
专栏:

草原上永不凋谢的花朵
——看乌兰牧骑建立二十五周年文艺调演
本报记者 林文堂 张世英
活跃在内蒙古草原上为广大牧民喜爱的乌兰牧骑,从创建到今年,已经度过二十五个年头了。它在我国文艺战线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曾经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多次接见,被誉为“一面值得骄傲的文艺界红旗”。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这支深受欢迎的文艺工作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已由最初的一个队十几个人,发展到80个队两千多人。他们活跃在草原、牧场和农村中,到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和说唱,看到他们的舞蹈和小戏。乌兰牧骑象烂漫的鲜花开遍内蒙古大地。
为了总结乌兰牧骑建立二十五年来的经验,使乌兰牧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举行了乌兰牧骑建立二十五周年纪念大会和文艺调演活动。参加这次文艺调演的17个乌兰牧骑,演出了15台晚会,200多个音乐、舞蹈、曲艺、小戏等节目。参加演出的,有多年来一直在乌兰牧骑工作的老同志,也有很多青年文艺工作者,他们演出的节目,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牧区、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这台晚会,把观众带到了辽阔富饶的阿拉善驼乡;那台节目,又将人们引进了鄂伦春猎人居住的大兴安岭森林。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人情美,河套地区的泥土香,科尔沁草原牧民欢庆丰收的喜悦,都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
在每场演出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乌兰牧骑的队员,刚唱完歌,又化妆演出舞蹈,接着又弹起琴弦为别人伴奏。很多演员都是多次出场,连续参加好多节目和好几种形式的演出。乌兰牧骑从建立起,就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始终把为牧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宗旨。为了便于为农牧民服务,它的组织精悍,装备灵便,简而易行。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点,为群众喜闻乐见。队员一专多能,能编会演,能唱会跳,还会放幻灯,讲解图片,能作多种宣传工作。特别是在草原上第一个成立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他们今年又第一个在草原上演出了蒙语木偶戏,让草原上的孩子和牧民看到了木偶戏。一个只有二十来人的文艺队伍,能为群众演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节目,如果每个队员不具有一专多能的本领,是办不到的。参加这次调演的300多名乌兰牧骑队员中,有许多优秀的歌唱、舞蹈演员和编导、马头琴手,他们同时掌握多种表演技能。乌兰牧骑一专多能的优良传统被新的一代很好地继承下来了,并且发扬光大。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乌兰牧骑的本色。我们看到前来参加文艺调演的乌兰牧骑的队员,穿戴朴素,没有蓄长发、梳奇型发式的。演出的服装、道具、布景等,保持着民族和地方特点。他们长期坚持演出于基层,把社会主义文艺送到偏僻的农村、牧场、山区、森林,受到广大农牧民的热烈欢迎。1960年以来,先后出席过全国文教群英会、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多次被评为盟、旗先进集体。1981年出席了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多少年来,他们穿沙海,过“巴拉尔”,蓝天当大幕,草原做舞台,只要哪里有群众,就到哪里送歌献舞,做到了下得去、下得远、下得深。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了,他们为了把这一喜讯及时带给农牧民,冒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到牧区、农村演出。在黄海则大队露天演出时,风雪大作,演员们冻得舌头发僵,手脚麻木,但他们仍然顶着风寒,坚持演完。牧民们把演员冻麻木了的手捂在自己怀里,激动地说:“你们冒着严寒到我们家门口演出,与我们共同分享喜悦,真是我们牧民的知心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乌兰牧骑,一次到沙漠地带的察汗乌拉等公社演出,行车困难,队员们就手提、肩扛乐器道具,头顶烈日,脚踏滚烫的黄沙,步行几十里路,来到演出场地。尽管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但晚上照常演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位于腾格里沙漠,每天行百里路程,两年才能把全旗的居民点走一遍。他们发扬“骆驼精神”,在沙漠瀚海中跋涉。夏天酷暑难当,沙漠里的气温高达40多度,他们忍饥耐渴;冬天风雪茫茫,气温常常在零下30多度,他们夜宿晓行。二十多年来,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全旗的各个角落。
为了满足农牧民的要求,观众再少,乌兰牧骑也照样演出,并且人多人少一个样。哲里木盟扎鲁特旗乌兰牧骑,有一次在一个牧场演出后,正向另一个牧场转移,途中有四位牧民闻讯骑马从60多里外赶来看演出,但来晚了。队员们就停下车来,在路旁的草场上专门为他们演出了节目,使这四位牧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乌兰牧骑不仅是一个文艺演出队,还是一个开展多种服务性工作的宣传队。他们到牧区农村,都帮助群众挑水、扫院和参加生产劳动,辅导业余文艺活动。队员们在演出之余,放弃休息,主动开展为牧民理发、照相、修理收音机、代寄邮件、代售图书等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从中学习到了民族的艺术。
二十五年来,乌兰牧骑长年累月地奔走在沙漠里、草原上、农村中。风餐露宿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草原上缺水,有时需要跑很远的路程,才能搞到一点带泥汤的水,他们就用纱布过滤后,烧水做饭。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他们常常黎明赶路,深夜演出,有时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不叫苦,不知累,坚持把歌舞、曲艺送到广大牧民的门口。
在纪念乌兰牧骑二十五周年的日子里,广大乌兰牧骑队员回顾过去的战斗历史,心潮澎湃。但他们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根据党的十二大的精神,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决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新贡献。(附图片)
舞蹈《马铃舞》 贾培德摄
鄂伦春族演员曲云、白炎表演 女声二重唱 贾培德摄


第5版()
专栏:

上海评弹团来京演出
本报讯 上海评弹团于11月17日到24日在北京演出。他们陆续演出了评弹流派专场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中篇评弹《真情假意》。此外还和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天津市曲艺团、北京歌舞团联合演出评弹南曲北唱节目。连日来,他们的演出受到文艺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温)


第5版()
专栏:杂谈

三亿儿童的福音
乔林
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先后分北方片和南方片进行,各地共演出了三十几台丰富多采的儿童剧,从奶奶讲的故事到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在千万儿童面前展现了一个视野广阔、琳琅满目的艺术画廊,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迎接这一个盛大的儿童戏剧节!
这是三亿六千万儿童的福音。请看这次观摩演出中剧场内外的情景,父母携着孩子,教师领着学生,象喜庆节日般争先恐后地拥进剧场。儿童们为舞台上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形象所深深吸引,家长和老师从慰藉中受到新的启示。用共产主义精神培育儿童,多么需要这样一个形象的艺术课堂!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发生另一种场面,孩子们扯着父母或兄姐的衣角又哭又闹,因为大人不愿带孩子一块去看戏。原因是明显的,大人担心舞台上那些男女追逐、厮杀斗殴的戏剧污染了儿童的纯洁心灵。
占我国人口三分之一的儿童应该有他们自己的舞台。为培养新一代毕生献身的宋庆龄同志,生前曾经希望全国有一百个儿童剧团。按今天的人口比例,也就是三百六十万儿童有一个剧团,这是不算多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全国只有极少数的职业儿童剧团,相差何等悬殊!应该感谢这次全国儿童剧的观摩演出,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这就是全国的剧团都应关心也完全可能演出儿童剧,就象商业部门除了设立专业的儿童用品商店外,其它百货商店不是也可以设个儿童专柜吗?!
儿童是人生的春天、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的艺术家们都来重视艺术的“小儿科”,让我们的戏剧工作者都来为这个大舞台的未来主角多编多演一些更美更好的戏剧!


第5版()
专栏:电视之窗

电视观众赞《夙愿》
李新华
最近,山东省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夙愿》(根据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授沈福彭同志的先进事迹创作),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该剧塑造的老教授沈福程在坎坷的一生中,从爱国、爱党直到为祖国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实际行动帮助教育追求名利的邢云铭,耐心规劝青年助教杨帆,并协助他查阅资料,六易其稿,推荐杨帆出席学术讨论会,而自己甘愿当配角;他教育女儿要为祖国而献身,鄙视那种崇洋媚外的思想;他不计个人恩怨,拖着病残之躯,投身教学工作。他用自己的一个个行动脚踏实地去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夙愿。最后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用录音机记述了他的临终遗言:“我的遗体将献给我亲手创建的解剖教研室……,我向你们讲完了最后一课,题目是:《我的病理解剖重点》。”沈福程教授的一生告诉人们:人,应该这样生,路,应该这样走。
电视剧《夙愿》所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通过一件件平凡小事,反映出沈福程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因而生动地感染着观众。山东省和济南市部分教授在《夙愿》座谈会上,热情赞颂这部富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教授说:“看了《夙愿》使人感到亲切,给人鼓舞,给人力量。沈福程教授的献身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山东省结核病防治院副院长王德理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这部电视剧使我深受教育,沈老的一生把忠于人民、忠于教育事业的一颗赤子之心,体现在他的工作岗位上,事无大小,严肃对待,作风正派,反腐蚀,抵制不正之风,不愧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为我们树立起一位严肃、正直的科学家的高大形象。”山东大学中文系孙昌熙教授谈到:“这个电视剧为我们提出了当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有积极意义。”山东医学院院长方春望教授说:“沈教授是位严师益友,对青年没有严格的要求,成才是不可能的。”山东医学院副院长苏应宽教授联系自己深有体会地说:“《夙愿》为我们树起一个品德高尚的学习榜样。”山东工学院教务处长李祖衡同志说:“《夙愿》播出后,在山东工学院反响很大,这是一部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山东工学院讲师王维绸说:“《夙愿》这个剧最大特点是真实感人,它取材于现实生活,使人感到亲切。”《夙愿》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它的确是一部较好的电视剧;稍嫌不足的是节奏拖沓,有冗长之感。


第5版()
专栏:银海拾贝

一个有新意的镜头
韩尚义
一切艺术要有新意才会发展,老是那么一套,就会令人生厌,以致艺术本身枯萎而死。现在我们有不少影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缺乏新意,蹈袭陈规的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拍喜,插入春花怒放;拍悲,插入风雨雷电;拍哀,则浪打岩石;拍乐,又是飞奔乱转。踩他人的脚后跟的人是永远也走不到前面去的。陆机在《文赋》中要求作家“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我们也要求电影导演根据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性格,拍出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新画面。
最近观看新片《魂系蓝天》,其中有一个镜头倒是颇有新意的。“蓝天号”飞机总设计师方洁因过去在试飞中失去了丈夫,一直郁郁寡欢,不愿与人接近,性情极为孤僻。后来试飞员高扬追求她,她仍冷若冰霜,高扬率直而恳切地批评她,“你身上人的感情到哪里去了,你心里沉重,但那是过去,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考虑和关心未来。你要搞科学,科学难道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吗!”导演在表现方洁听了高扬这一番话以后的转变时,构思了一些动作来帮助演员表情——方洁带着不平静的心回到家里,倒一盆热水洗脸,抬头看镜子,已蒙上一片模糊的水气,她伸手抹去水气,这时显露出镜中方洁的脸开始明朗了。与此同时,画外音响起了高扬的声音:“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关闭’和转换,应该转换一下自己的头脑和神经。”这个声画结合的镜头,隐约而含蓄地反映出方洁听了高扬的意见以后内心有所触动,并且开始转变了。这样来处理方洁的转变,远比那种全靠演员做表情和说话高明得多。可惜这种根据一人一事、一场戏一个镜头的设计太少了。即使这个画面由于镜子上水气不浓,从模糊到清晰的对比还不够强烈,仍有美中不足之感,但是比文学剧本提高了,更形象化了,达到了导演创新的效果。


第5版()
专栏:

一颗崇高的心
——《宋庆龄和孩子们》观后
刘欣大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儿童剧《宋庆龄和孩子们》(编剧任德耀),成功地塑造了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艺术形象。这个戏的艺术风格静穆凝重,是儿童戏剧艺苑中新开的一朵素雅的月兰。
剧情发生在1948年深秋的上海。此刻,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这个戏以宋庆龄关怀穷苦孩童的命运、创办儿童剧团的遭际为主线,从几个侧面着力塑造宋庆龄崇高而可亲的艺术形象。
舞台上的宋庆龄,端庄、文静、慈爱,语言富于抒情和哲理意味,深切地体现了她那颗深沉、博大、崇高的心。
剧中的宋庆龄是中国儿童的伟大保卫者,她为孩子们操碎了心,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孩子们。这一主题思想是随着剧情的进展得到充分体现的。在二、四两场戏中,她两次提出要看看儿童剧团的小演员根根的脖子。她意味深长地教育孩子们:艺术家的内心和外表都要干净,要做一个心灵纯净美好的人。她亲自为孩子们做点心,并亲切地告诉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小时爱吃甜的,往后酸、甜、苦、辣都要吃。
孩子们非常热爱他们的宋妈妈,他们天真地把她称作“苦孩子的救星”,比作“圣母玛丽亚”。此处,编导并不是把伟人神化,而是恰如其分地写出了一颗慈爱博大的心。宋庆龄有这样几句台词:“我不是圣母玛丽亚,我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苦孩子都带进天堂。我憎恨地狱,但我消灭不了地狱。”真正能够消灭地狱的,“只有鲁迅先生引为知己的那些人”,即中国共产党人。这使宋庆龄的形象由慈爱的母亲升华为引导孩子们向往光明的引路人。
在舞台上,我们看到,为了抢救成千上万的孤儿,宋庆龄一面向全世界呼吁,想一切办法筹募资金,一面把自己心爱的钢琴抬去义卖。在极度的艰难与危险中,她尽心竭力关怀、照料和保护着一群苦难的孩子,直到东方露出晨光,她才亲手将他们交给了孩子们的“亲妈妈”——中国共产党。这是一颗多么崇高的心!
这个戏着力塑造的宋庆龄和孤儿“猫儿眼”两个人物。个性都是鲜明的。宋庆龄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们,最后把一群穷孩子交给即将来到的“亲妈妈”——党,体现了她对党的无比热爱。“猫儿眼”由无家可归到有了个家(儿童剧团),到出走,后来又回到宋妈妈身边,一同等待“亲妈妈”——党。这两个情节互相交织,并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延伸,既符合当时严酷现实的生活逻辑,也符合剧中特定人物的性格逻辑。
《宋庆龄和孩子们》中宋庆龄的艺术形象,正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教育广大成人和少年儿童观众,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附图片)
宋庆龄同志对孩子们说:“你们亲妈妈就要来了。”刘效伟摄


第5版()
专栏:

富有情趣的《小侦察》
陈其行
武汉话剧院演出的儿童剧《小侦察》(编剧马名厚),是一出深受小观众们欢迎的好戏。它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科研所的白金轴被盗,四个孩子主动跟踪追查,最后,终于发现和抓住了那个冒充华侨的盗窃犯。这种小孩子抓坏蛋的题材,并不新鲜。但是,《小侦察》却处理得很有新意。它十分注意儿童情趣,儿童心理,把故事情节展开得既单纯又曲折,特别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规定情景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下了一番功夫。它没有满足于那种常见的以惊险、紧张的情节取胜的剧场效果,而是努力在情节中见人、见情,获得生动的艺术形象,让小观众们感到可信、可亲、可学,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接受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要表现孩子们明亮的童心,自己也得有这样一颗闪闪发光的赤子之心。《小侦察》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深入生活作社会调查,满腔热情地为孩子们创作了这样一出好戏。他们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培育出了这枝艺术的花朵。剧中出现的用“绊马索”智勇擒坏蛋的场面,是他们从生活中提炼的,很受孩子们的欢迎。(附图片)
苏亮亮和小伙伴们勇敢、机智地抓住了冒充华侨的盗窃犯。 刘效伟摄


第5版()
专栏:文化生活

民盟盟员美展在天津开幕
首次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览会于本月10日在天津美术学院展览馆开幕。26个省、市、自治区盟员美术家240多人送来500多件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漫画、书法、篆刻展品。国内外知名美术家吴作人、刘海粟、刘开渠、王个簃、关山月、诸乐三、陈秋草、李骆公、范曾、蒋兆和、万籁鸣、丁聪、傅佐等都有佳作展出。
 (萧荻)


第5版()
专栏:文化生活

上海演出“滩簧戏”
为研究沪剧发展史(滩簧部分)提供形象性资料,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最近组织沪剧界著名演员及部分老艺人联合演出“滩簧戏”。这次演出的剧目有《看龙舟》、《卖红菱》、《陆雅臣》、《徐阿曾出灯》和《阿必大》等。这些剧目都是沪剧早期的传统戏,语言生动,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兰流)


第5版()
专栏:

“一个好汉三个帮” 王复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