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专业户和重点户的生命力
山西壶关县西庄公社党委书记 梁忠文
“常娥奔月”的启示
前年秋天,我被分配到集店大队去包队。进村不久,就听到一个“常娥奔月”的故事。说集店大队,有个妇女奔到月亮上去了。我说,天下那有这事!党支部书记程风德同志见我不相信,就拉我去参观。我跟着他走进一个小四方院,好家伙,满院飞的是蜜蜂,我数了数,就有21箱。地上跑着十几只母鸡,圈里还有两头大肥猪。走进家里一看,沙发、立柜、躺椅,摆得整整齐齐。一个年轻的妇女,热情地招待我们,这时,支部书记就给我介绍开了。说这个妇女叫秦常娥,男人在县工商局工作。她一人在家带着三个孩子,还到队里参加劳动,投工250多个;又要捎带搞家庭副业:养蜂21箱,年产蜜800多斤,光这一项就收入1,100多元;一年喂两头肥猪,又是200多元;养十几只母鸡,年产蛋100多斤,又是100多元……总共算下来,她一年收入2,100余元。全家人均收入530多元。全家人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喝水冲蜜成了常事。他们家的生活如同到了天堂上一样,人们都说她是“常娥奔到月亮上去了。”
这个生动的汇报,使我又受感动,又受启发。象这样的家庭副业,已经不是什么捎带搞,快变成主业了。如果专门坐下来搞,恐怕收入还会更大。这一新事物的出现,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同时,我还想到:我们公社只有22,000来亩土地,共有4,500多个劳力,每个劳力平均才种到5亩地;每亩地就按投工20个算,一年之中只要劳动100天,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没事干了。劳力以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剩余劳力多了,总得给它找出路。这一来,我便产生了支持家庭副业发展,支持重点户和专业户的念头。
农林牧副都涌现专业户
一天,我到王掌大队,一见到党支部书记马安松,他就给我讲了一件发愁的事。他说:土地大都包下去了,就是有几个四属户不要地,无法处理。我说:他们不要,还会有人要,你可以发动一下。经他一发动,果真有个叫马忠孝的社员把地全都包了。他家两口人,共种了22亩地。我特意上门鼓励他,要他创出一条旱地夺高产的新路来。
过了几天,我到黄角头大队,党支部书记路建明同志也给我讲了一件伤脑筋的事。这个大队的总面积是3,800亩,荒山和沟坡就占去3,000多亩。解放三十多年,年年造林不见林,总共花去13,000多元,购买松籽8,000多斤,也没有把荒山绿化好,人们对荒山造林失去了信心。问题一提出,又引起了我培养林业专业户的想法。我把意见讲了后,路建明同志就挑选了一个棒劳力,支持他和大队订了全年造林200亩的合同。
听说庄则上大队有一个社员包了大队的砖窑,要当烧砖专业户,我又马上去了解。党支部书记侯东喜高兴地对我说:“我们大队有三个砖窑,集体干时,无论如何也干不成。20来个人干一年,连500元的利润也落不下,成了个包袱。如今我们想包给个人,又怕没人敢接。我们贴了一张告示,想试试。没想到,真有人接了。这人叫侯天乐,全家6口人,他说全年保交大队利润2,000元。我们二话没说,就和他签定了合同。我听了后,想了想说:“侯天乐也不傻。说不定,他是接了个宝贝呢!”于是,我就登门拜访侯天乐。侯天乐乐呵呵地对我说:“我是三顾茅庐,请示了诸葛亮。才揭了这个告示的。”经他一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他岳父是个开砖窑的老手,16岁就上砖窑了,如今76岁,干了整整六十年,学了一手做砖瓦的好本事。如今,他决心要传给侯天乐,还说干好了,一年能挣到1万元钱。我听了后,心里特别高兴,这又是一个工副业专业户,他要真能成个万元户该有多好!
王家河大队,也挑选了养猪能手桑枝秀,把大队的粉坊包给他,支持他当养猪专业户。我去看了看,这人的技术很高,出粉率达到65%,猪的死亡率也很低。
扶持刚露尖尖角的小荷
“常娥奔月”和另外四个专业户的出现,在全公社影响很大。当这个“小荷刚露尖尖角”的时候,我们应热情对待。我召开了党委会,让大家分析研究,这是不是新事物,能不能发展。大家对照中央的有关文件,学了又学,议了又议,都觉得发展重点户和专业户是对的。中央文件上一再强调,解放思想,冲破禁区,用什么办法能把生产搞上去,就用什么办法去搞。过了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党委一班人,重点考察了这五户。考察的结果,发现他们干劲很大,成绩也很大。如黄角头大队林业专业户路其昌,全家4口人上山刨鱼鳞坑,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刨了80多亩,有50多亩还栽上了小松树,成活率在95%以上。特别是烧砖专业户侯天乐,一个月时间就烧砖瓦10万多块,收入3,000多元,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上。
铁的事实教育了我们:发展专业户和重点户,是一条治穷致富的路。我们热情地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当专业户和重点户。针对有些农民想富裕又不敢富裕,有的富裕了又怕露富的情况,我们深入细致地宣传十二大文件的精神。同时,在物资上给专业户和重点户以支持,指导他们学技术,帮他们改进管理。从此,我们公社的专业户和重点户,就一天天地多起来了。形势确实喜人,特别是开初出现的那五户,一家胜似一家。农业专业户马忠孝,两口人种着22亩地,打了13,640斤粮,亩产620斤,比全大队亩产400斤高出55%;卖给国家粮食8,600 斤,人均4,300斤,是全县的售粮冠军。林业专业户路其昌一年在荒山栽树种草287亩,超过全大队三十年绿化的6倍多。养猪专业户桑枝秀,自繁自养,养猪百头,收入2,800元,人均达到700元。特别是烧砖专业户侯天乐,全家6口人收入了10,400元,人均达到1,733元。这五户都成了全县有名的劳模,林业专业户路其昌,还光荣地出席了省劳模大会。
新事物又有新发展
今年3月,我到侯天乐家商谈今年怎么干,他提出要联合15户困难户办砖窑,问我行不行。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使我无法回答。我就问他为什么要联合,他给我讲了三条理由:一是村上的困难户很多,去年全大队人均收入才66元,而我家的人均收入却是1,733元,超过他们的26倍多,悬殊太大。一户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二是一家办砖窑太紧张,顾了东,顾不了西,保证不了正常生产;三是产品销路很快,赶不上群众修房盖房的需要。他还补充说:15户搞联合,资金、技术都有困难。但是,为了大家富裕起来,我情愿将我积存的5,400元钱,全部垫支在砖厂内;至于技术问题,我可以毫无保留地传给大家。我听了后,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风格很高尚,就大胆地表态支持了他。他和14户困难户,组成了一个新的联合体。联合不久,又出现了新的矛盾,生产队里与他们争劳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又帮助他们把那14户的土地也承包在联合体内,形成了一个农业、手工业、家庭副业三位一体的联合经营体,创办了一个农工副联合经营生产合作社,选侯天乐当了社长。这个新的联合体出现以后,有人说他们干了一年就回头,“大锅饭”总是不想丢。也有人说专业户刚刚出现,不应该马上搞联合。我认为,专业户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新的协作的要求,这不是什么回头路,它虽然也叫合作社,但和那个时候的合作社不同。在我们的大力扶持下,侯天乐合作社就象插上了金翅膀,变化特别大。从4月联合到10月底止,创造价值52,000多元,人均收入700多元。15户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半年时间,就新添手表20块,缝纫机8台,自行车4辆等。
黄角头大队,在路其昌造林专业户的影响下,不少人都愿意当专业户,有的报林业,有的报农业,有的报工副业。黄角头这个多年落后的穷山庄,打开了新局面,今年一年就富裕了起来:人均收入由去年的78元增加到今年的313元。
这两个典型的出现,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我们决心继续深入到群众中去,不断总结经验,打开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第3版()
专栏:

能说这是“鸡贩子”吗?
广东省信宜县 卢忠仁 林心伟
今年8月,我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讨论如何搞活山区建设。会前,县委决定推广周崇生养鸡致富的经验,要有关部门前去总结。临近开会了,总结材料迟迟没有送来。什么原因呢?
事情得从头说起。周崇生是北界公社平山大队的农民,很会养小鸡。去年,他养鸡收入7,000多元,成了全县有名的劳动致富户。今年1至8月,他先后买了2万多只小鸡养成半大鸡出售,总收入33,651元,纯收入12,267元。这件事轰动了全县,引起不少惊叹,也招来一些议论。有些人说,专门买小鸡养成半大鸡卖,是“鸡贩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时闹得满城风雨。
有关人员怕写这份材料会惹出麻烦,因而不敢动笔。但是,也有人说,分阶段养鸡是养鸡专业更精细的分工,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养鸡专业户的特长,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应该支持周崇生。


第3版()
专栏:

饲养专业户进山,口粮怎么解决
河北省承德地区 赵庆福
承德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草场达2,240多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4%,其中有20%—30%草场在高山、远山、深山,几乎没有利用或很少利用。目前有些专业户看到久居深山的人大量养牛、羊增加了收入,一年达三四千元,他们要求进山养畜,但是口粮解决不了。把双包田请别人种吧,又怕说剥削他人。怎么办呢?


第3版()
专栏:

怎样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如何正确对待专业户、重点户
梁忠文同志的文章,生动地介绍了他们那里专业户和重点户的发展过程,有分析,有体会,有自己的见解,值得一读。另两篇短文,反映了这个新事物出现后碰到的一些问题。我们欢迎大家继续就有关专业户、重点户的问题展开讨论。
专业户和重点户的产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左”的错误,放宽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如何对待专业户和重点户,现在认识还不完全一致,有的人仍有疑虑:专业户和重点户会不会瓦解集体经济?他们是不是靠“剥削”发“横财”?这样搞下去会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等等。要解决这些认识问题,看来象梁忠文同志那样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农民中间去调查,是个切实有效的办法。
深入实际,了解下情,才能解放思想,才能冲破头脑中的旧框框。“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专业户、重点户正是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经营方式。同农民一起去思考,一起去探索,就会看到这个新事物的生命力。如果脱离实际,“坐而论道”,那就会象前几年有些地方开始推行生产责任制时那样,老是想不通,老是处于被动状态。
为了使我们的讨论逐步深入,从本期起准备就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分题展开讨论,穿插进行。
编者


第3版()
专栏:

学习十二大文件清除“左”的思想影响
建昌营工委取消对大包干的禁令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报道,最近,河北省迁安县建昌营工委通过学习十二大文件,进一步清理了“左”的思想影响,初步取消了对大包干的禁令。社员群众高兴地说:工委领导这回思想开始解冻了。
近两年,这个工委所属的6个公社,由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生产发展较快,社员生活有了提高。但是,今年7月,新到任的工委书记刘海波,受上级一位领导人的影响,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就对各社队实行的生产责任制作出了不符合实际的估量,认为大包干取消了工分分配,不属联产计酬责任制,它只能适合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三靠”队,在建昌营不宜普遍推广,并把个别生产队因管理不善出现的问题也归罪于大包干。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工委制定了一个否定大包干的文件发到各大队,并举办1,400多名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参加的训练班,以“引导”为名,要把一些队实行的大包干责任制扭过来。这种做法一时造成了群众思想上的混乱,也遭到群众的抵制。不少社员气愤地说:“我们听中央的,这大包干不能变!”
党的十二大文件传来后,工委的同志结合学习文件联系实际,反复讨论所属各社队发展生产的现状和前景,深刻认识到,左倾思想还束缚着自己的手脚,要把工委的工作搞好,必须继续清理“左”的思想影响。在这期间,刘海波走遍五个公社,深入到一些搞大包干的生产队和社员户进行详细调查,发现这些队在今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普遍增产,有的增产幅度还相当大。通过联系实际学习十二大文件,提高了认识,刘海波不但在全工委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大会上带头作了自我批评,而且帮助一些对大包干有抵触的社队干部明辨是非,转变思想。同时,工委经过研究后,又写出一个巩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这个文件在充分肯定大包干的作用和好处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新房子和白道子两个大队实行大包干的具体做法。结果,全工委三分之二原来没有实行大包干的生产队,也都积极酝酿实行大包干。看到这种局面,刘海波同志思想上似乎又有些害怕:一怕变动这么大,违背上级的精神;二怕都这么搞管不过来,乱了套;三怕别人说自己右。当他向县委请示这个问题时,县委书记毫不犹豫地对他说:“只要群众打心眼里愿意这么干,咱们就得相信他们,大胆地支持他们,没错!”
目前,建昌营工委正在一边清理“左”的影响,一边带领群众完善责任制。


第3版()
专栏:

顺义推行“双包”生产责任制
群众说:“早就想搞大包干,有些干部拦着路。这回红灯变绿灯,我们要使劲往前奔!”
本报讯 记者欧庆林、张平力报道:党的十二大召开以后,素有北京“粮仓”之称的顺义县,破除思想阻力,因势利导,积极推行“双包”生产责任制。广大社员群众说:“早就想搞大包干,有些干部拦着路。这回红灯变绿灯,我们要使劲往前奔啊!”
顺义县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每年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已占北京郊区总交售量的四分之一。猪和鸡的交售量占北京郊区的五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社员集体分配的收入由1978年的平均每人114元增长到1981年的192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放宽了农村经济政策,较早较普遍地推行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到组到劳的生产责任制。
去年下半年,有些群众看到邻近的河北省的一些地方搞“双包”生产责任制,治穷又治懒,还治有些干部甩手占便宜,要求进一步搞大包干。有的队选队长,社员不写人的名字,只写“大包干”三个字。当时顺义县委有的同志认为,北京郊区与外地情况不同,不需要搞“双包”;有的怕实行大包干以后,牲畜分了,机器卖了,集体经济拆散了。县委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不准搞“双包”。县委书记臧洪阁说:“那个时候,我们思想不通,还找借口说群众不愿意搞大包干,这不是欠了群众一笔账吗?现在要主动补上这笔账。”
为了帮助社队落实好“双包”生产责任制,顺义县委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学好党的十二大文件,联系实际,讨论如何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尽快致富的问题。有的公社还请外地来人介绍经验。通过学习和取经,县、社、队三级干部认识到:“双包”责任制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强大推动力,它把物质生产与社员群众的经济利益挂得最紧,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近一个多月内,全县已有30%的生产队,开始落实“双包”生产责任制,群众普遍感到满意。


第3版()
专栏:

江苏省宿迁县王集公社从集体积累中拿出45万元,购买35台东风—50型拖拉机,用以解决大包干以后农民种地争机械的矛盾。秋种前的一天,几十台拖拉机浩浩荡荡开进村内。 丁峻摄


第3版()
专栏:

一手抓基本农田建设 一手抓种草植树
陕北注意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农业
本报讯 记者王天铎、戴国强,通讯员赵志祥报道:陕北高原的农业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延安和榆林两个地区在搞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同时,已把改善生态环境的植树种草放到重要位置,把搞好水土保持作为振兴农业经济的根本措施。
据延安、榆林两个地区统计,到1981年底,近三年修建基本农田41.87万亩,造林440万亩,种草350万亩。其中,造林的面积占过去近三十年造林总面积的40%,人工草地几乎都是这三年新种的。今年,这两个地区在修建了75.55万亩基本农田的同时,新植树303万亩,新种草167万亩。一些农林牧专家指出:这是改变陕北经济落后面貌的重大转变。
陕北高原原来曾是一个“林草丰美,牛羊塞道”的林牧区。后来,由于历代戍边、屯边的需要,毁林毁草,严重破坏了高原植被,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多达8亿吨,将近占到三门峡以上流沙量的一半。据测定,在流失的土壤中,氮、磷、钾等肥料就有1,500多万吨。建国后,着手治理水土流失,由于只抓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措施,不重视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林草面积继续减少,种粮面积越来越广,导致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广种薄收,越种越薄”的恶性循环。这几年重视植树种草,是努力改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新的起步。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陕北地区经过上上下下的反复讨论,订出了治理规划:今后十年中要把治理水土流失的进度加快一倍,使延安地区的治理面积由现在的34.7%扩大到60%,榆林地区由现在的27%扩大到49%。各地的县社领导、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对实现这个规划充满信心。主要根据是:
——有了好方针。中共陕西省委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制订的“农林牧并举,逐步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在争取粮食自给有余的同时,逐步建成林牧业基地”的陕北建设方针,已经深入人心,变成各级领导的具体指导思想。
——有了好基础。陕北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去年两个地区大多数农户的粮食已有节余。群众的吃饭问题解决之后,迫切要求发展多种经营。今年社员在自留山栽树就达130万亩。
——有了好政策。两个地区都把需要治理的荒山荒沙承包到户,建立了防治水土流失责任制,不仅制止了滥垦乱伐,还调动了农民绿化荒山的积极性。
——有了好办法。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集中地综合治理,速度快,成效大,目前已成为整个陕北普遍采取的主要治理方法。最近两个地区都表彰了一批通过综合治理,促进了农林牧全面发展,治穷致富的先进典型,介绍了许多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好经验。


第3版()
专栏:

牟平县做出留苗养树封山育林规定
山东牟平县人民政府于10月中旬做出了搞好留苗养树、封山育林的六条规定。凡是生长在山岗、沟夼、地边、地堰、河滩的松苗、刺槐、臭椿、杨柳、楸树、枰柳等幼苗和成林,都要本着“见苗就留,先留后选”的原则加以保护。并按照规定对所留苗木一律注明标记登记造册。


第3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海上庄稼
位君忠
海洋向人类不但提供丰富而味美的鱼虾,而且能够提供含营养多的粮食。但这“粮食”不是人们常说的海带,而是一些单细胞浮游绿藻。
海洋是一个庞大的藻类世界,其中大部分是单细胞绿藻。它们一般呈圆球形或椭圆形,体内含有叶绿素,看起来很象撒在水中的绿色粮食。不过,它们的个体很小,不象稻谷那样粒粒在目,几千个排列在一起,才只有一寸左右。然而,它们的营养价值,却大大超过陆地上任何农作物,给人类未来解决粮食问题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在已经开发利用的单细胞绿藻中,最著名的是小球藻。
小球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蛋白质含量可达40~50%,几乎相当于鸡蛋的五倍。而且,它的蛋白质质量也高,有人认为,可以同奶粉媲美。小球藻的油脂含量,通常为10~30%,通过特殊培养,可以增至85%以上。由此看来,称小球藻为“人造鸡蛋”或“水中猪肉”,并非言过其实。小球藻体内所含的维生素,不少种类超过了大豆、酵母、菠菜、全乳和牛肝的含量,据推算,只要吃上100克小球藻干粉,就足够一个人一昼夜的需要量了。
小球藻的营养价值这样高,理应列入高等食品。通过试验,如果将10%的小球藻粉掺入面粉中制成馒头,其蛋白质的含量可以提高22.3%,脂肪的含量可提高143.6%,吃起来还独具苔条和紫菜的香味。若用它制成面包、饼干、点心和糖果等食品,不但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色泽光洁、清香可口。
单细胞绿藻适应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很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由于它的个体小,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表面积大,所以繁殖快、产量高。在适宜条件下,小球藻一昼夜可以增加几倍到几十倍。一年每亩可收获1万多斤干品。若以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来推算,这些干品大约相当4万斤小麦。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在进行开发利用单细胞绿藻的研究,有些种类已经在野外大面积养殖。在将来的一天,茫茫大海也许真的能够变成万里粮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