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怎样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要防止两种盲目性
中共四川省永川地委书记 王海亭
如何按照党的十二大精神,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新局面?我感到,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防止两种盲目性。
一种盲目性是,有些人一听说十二大提出了今后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并且首先要求加快发展农业,既没有认真学习文件,也没有下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便连连摇头说“办不到”,甚至认为是“高指标又来了”,是“说大话”。有的同志还说:“应当实事求是嘛!”这些同志对实事求是的理解是:指标订得低些,轻易就可完成,这才是实事求是。如果指标订得经过努力才可以完成,便认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党中央经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又制订了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党中央这样做是实事求是的,所提出的目标,不是过去那种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是可以达到的。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果只有短期的打算,没有一个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奋斗目标,如果长远的和短期的奋斗目标,又是轻而易举就可完成的,那怎么去引导广大群众加快现代化的建设呢?
另一种盲目性是,对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总奋斗目标,没有结合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便轻率提出完成奋斗目标“没有问题”,“保证可以完成”。
这两种盲目性的共同点是心中无数。这怎么可能把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变为切实的行动呢?
从我们地区的情况看,在若干年内力争农业有一个新的大发展,是可能做到的,也是应当做到的。但达到这个目标确实相当艰巨。我们地区人多地少,每一平方公里600人,耕地人均不到一亩,这是不利条件。但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有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这是有利的。1976年全地区粮食总产量36亿斤,今年可以达到65亿多斤,六年来平均每年增长5亿斤。我们打算今后几年,争取每年再增长三至四亿斤。我们地区是著名的广柑产区,这也是一个优势。这方面的潜力很大,现有的1,500万株柑桔树,结果的树只有三分之一,不少树成了“小老头树”,未结果就老化了。这方面好好下些功夫,解决果树的管理以及运销等问题,可以大大增加经济收入。
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一定要研究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通盘安排。十二大提出力争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这是从全局来说的,并不是要求我们什么都要翻两番。比如我们地区的粮食生产,虽然还有潜力,但翻两番是困难的。但有些方面,比如柑桔等多种经营,则可以大大发展,达到翻两番,甚至更多。
总之,进一步开创农业的新局面,一定要摸清情况,心中有数,并且作出规划,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使生产能够扎扎实实地持续地增长。


第2版()
专栏:怎样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不宜单独提农业总产值翻两番
沈阳农学院农经系主任 朱道华
党的十二大提出在本世纪末要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我们不能误认为这要求农业总产值也要翻两番。那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每增长百分之一,工业的增长必然能够超过百分之一。根据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当农业增长率与工业增长率之比为1∶1.5或1∶2时,工农业可以做到大体平衡。如果农业能够翻两番,到2000年,农业总产值可以从1980年的2,100亿元增加到8,400亿元,按农业增长率与工业增长率之比为1∶1.5计算,工业年递增率可达10.8%,工业总产值可达38,90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可达47,300亿元,那就远不只是翻两番了。但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农业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增长率。有鉴于此,我认为报纸对农业翻两番的宣传要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尤其不能搞县县、社社都翻两番的表态式宣传。
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从1950年至1978年为4%,1979年至1981年为5.1%,估计在今后二十年内,虽然基数将越来越大,但应考虑到以下因素:一、建国以来农业的增长速度是在较长时间内受“左”的干扰下达到的,今后虽然还会遇到困难,但可以避免再发生重大的失误。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形势方兴未艾,随着生产责任制、社会主义农业模式的日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日益发挥。三、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农业的生产条件、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将日益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将日益增加。所以,农业发展速度可望略超过以往。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设想,在前十年按5%,后十年5.5%年递增,到2000年农业总产值可达58,00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年递增只需达7.7%就可完成28,000亿元的战略目标。因此,农业总产值的奋斗目标,应提5,500亿元至6,000亿元为宜。当然这需作艰苦的努力,但又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搞得好,还可以超过,这就更有利于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目标的实现。


第2版()
专栏:怎样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个劳动致富的农民遇到麻烦
湖北省枣阳县 彭德文
我县农民李明成、高文杰夫妇,搞家庭饲养土元(又叫土鳖虫)致富,以爱党、爱国、爱集体的高尚风格而闻名。近几年来,他们坚持把制成药材的土元全部卖给国家,比在集市上出售少收入4,000多元。今年春天购买国库券,他们找大队干部说:“让其他社员留着钱发展家庭副业吧!”他一家认购了1,000元。6月,又拿出650元钱,为大队小学校修理教室。他们曾热情接待17个省的三万多名来访者,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土元饲养技术,还对其中的300多人赠送了价值千元的土元卵块和400多元路费。
9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他们夫妇的先进事迹。仅一个多月时间,登门求教学艺的络绎不绝,他们收到了全国各地来信8,000多封,接待来访200多人次。不过,前些日子也发生了一些叫他们为难的事,例如,张家要买缝纫机,李家要买自行车,都要他们“慷慨相助”,“无私支援”。有些干部甚至巧立名目,“启发”李明成发扬风格:“十二大要召开了,你准备作点什么表示?”“国庆要到了,你准备怎样来庆祝?”言下之意,就是要李明成拿些钱出来。有一些人来学养土元的技术,也是以“取经”为名,想方设法向李明成夫妇要钱。
一个风格高尚的劳动致富的农民,竟遇到了这样的麻烦,这说明了什么呢?


第2版()
专栏:编后

编后
这个讨论专栏的第一期(载10月30日三版)登了一篇短文,反映钟祥县一户农民劳动致富后受欺负的情况。今天刊登的枣阳县的短文,讲到一个劳动致富户遇到一些麻烦。这两件事,反映了有的地方当前在发展商品生产、走向富裕过程中碰到的一个问题。
专业户和重点户,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建立以后出现的新事物。有的承包集体的某项专业,有的把家庭副业发展为主业。他们改变过去半自给性生产为商品性生产,由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所以,他们比一般农户赚钱要多些,富裕得更快些,走在勤劳致富的农户的前列。许多人称赞、支持他们,也有人讽刺、难为他们。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呢?看来很有必要讨论一下。
进一步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目的是要进一步使国家和农民都富裕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农村商品生产率还很低,农民除了自己吃用之外,能交售给国家或拿到集市上出售的农副产品还不多。过去农民手中没有商品,受穷;现在有了些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作难;有的卖了商品赚了一点钱,如果遭受歧视或变相敲诈,生产就受影响。有的农民说:“过去穷怕了,现在好日子刚开头,可是怕冒尖。真是穷也难,富也难啊!”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农民敢于理直气壮地富裕起来呢?回答这个问题,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很有发言权。我们欢迎大家来发表意见。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洞庭湖畔脚步声
——岳阳地区农村宣传贯彻十二大精神纪实
本报通讯员 孙南生 本报记者 安子贞 鹿舫
金秋10月,洞庭湖畔的湖南岳阳地区农村生机勃勃,丰收的形势喜人,宣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的形势,更令人振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里清除“左”的思想影响,99%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大包干责任制,农作物布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农业生产逐年发展,今年的农业总产值可以比1978年增长27%。现在,从地县领导机关到社队和农户,都在为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制定规划和措施,干部和群众都在认真思考:如何在农业上实现新的突破?从哪里起步?
在山岗水面上扩展生产领域
最近,岳阳地区行署转发了湘阴县的一个材料。湘阴县西部濒湖,东部靠山,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多年来总是在扩大耕地上找出路,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围垦湖洲,粮食生产虽有所发展,农村却富裕不起来。直到去年10月,在对全县自然资源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县委组织各级干部、科技人员和社员群众,开展全县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讨论,才认识到过去由于受“左”的影响和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视野狭窄,“缠在田里,闲了山里,丢了水里”。全县有三分之一的水面,五分之一的岗地,二分之一的湖洲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今年3月,县人大会议作出决议,把充分挖掘水面、岗地、湖洲三项资源的潜力,作为振兴全县农业的战略决策。今年,粮食生产继续增长,水面养殖比去年扩大3万亩,岗地种茶、湖洲植苇都有较大的发展。
湘阴的事例,使岳阳地区各级干部看到了不足和潜力。全地区有800多万亩山,平均每亩收入只有1.7元;62万多亩可养殖的水面,每亩收入只10多元。许多同志说,洞庭湖区得天独厚,素称鱼米之乡、棉麻之乡、蚕桑之乡、果木之乡;可是我们只看田里、土里,丢了山里、湖里,今后农业要发展,大头要抓水和山,全面开发和利用湖区的宝贵资源。
这不仅是领导干部的美好设想,也是广大群众的愿望。以往单一抓粮食,忽视山林水面,群众在生产上吃了大亏;实行大包干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自主权,有了积极性,迫切要求扩展生产领域。近年来,各县都搞了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域规划,对山林水面进行初步开发,涌现出一批典型单位和农户。平江县三分之二是山地,过去有人认为“山高水冷石头多,要想致富难上难”。这几年重视抓山,营造用材林、油茶林、果木林,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贫瘠的荒山开始献出财宝。光算当前正在建设的6万亩金桔园,每年就可增收几千万元。我们访问过一些专业经营的队、组和从事多种经营致富的“万元户”,大家兴致很高,都认为开发山岗水面大有搞头,大有奔头。
靠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在岳阳地区,党的政策的威力,已为众所公认;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只是初试锋芒,不少同志对此的认识还处于启蒙状态,然而已经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变化。
近几年来,地区和县科委举贤荐能,发现了一批有创造性的科技人才。华容县插旗公社农科站农民技术员刘纯辉,选育出一种棉花新品系,株形好,棉桃大,衣分高,棉绒长。今年全县采用这一新品系,棉花普遍增产,仅提高品级一项,就可增收300多万元。临湘县蜂产品综合利用科研所的李忠谱等,研究出用蜂蜜酿酒的新工艺。蜂蜜酒香甜兼备,营养丰富,为全地区近年来积存的大量蜂蜜找到了出路。岳阳市芦苇场职工李一举,今年同苇场职工一道,在1万亩苇田上进行综合技术研究试验,亩产提高了550多斤,用3万元的科研费,增收27万多元……许许多多科技人才的科研成果,对加快农业发展靠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就农民种田来说,同样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同样发挥了劳动积极性,掌握科技知识还是缺乏科技知识,生产效果大不相同。岳阳市郭镇公社水稻示范户李森林,去年承包的责任田,早稻亩产近千斤。与他相邻的社员方永胜承包的责任田,土质还要好些,力也没少出,可是亩产只有700来斤,每亩田的成本还高30多元。华容县团州公社团华二队的队长严峰荣七口之家,今年纯收入11,000多元。他家种的棉花由去年亩产皮棉47斤猛增到170多斤,成本降低了一半。奥妙在哪里?严峰荣和他两个上过中学的儿子,订阅有关棉花栽培、管理的科技书刊23种,每人在植棉技术训练班学习过20来天,棉苗生长的关键时刻,几乎天天都去向行家请教。人们说,老严家这个“万元户”,是靠智力投资赚来的。象李森林、严峰荣这样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全地区有上万户。这些农户的示范作用,激起了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当前,很多县社都在考虑开展智力投资,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问题。地区科委在全地区进行人才调查,凡有一技之长,愿意为振兴农业贡献力量的,就量才录用。地区决定:凡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作物和品种,都逐步建立专科研究所。各县社正筹备在今冬明春开办农民科技学习班,分期分批训练基层干部和农民。有的县、市在调整教育结构,改一所普通中学为农业技术学校。
把劳力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
实行“大包干”以后,岳阳地区农村的剩余劳力约占农村总劳力的三分之一左右。怎样把劳力资源的潜力挖掘出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呢?关键在于有关领导继续解放思想,打开眼界,把这些劳力组织好,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近年来,岳阳地区出现了一批重点户、专业户,很为人们注目和向往。这些农户大多有一技之长,专业和兼业从事某项家庭副业。个别的全家只包少量口粮田,从事专业经营;大多数家里分出一、两个劳力从事专业生产。这些专业户一般生产量大、商品率高、经济效果好。岳阳市乌江公社有个名叫陈荣先的农民,今年向国家交售粮食1万斤、猪1万斤,全家收入1.3万元。华容县的青年农民杨运章,擅长作酒曲,行销100多家酒厂,今年向国家交纳税金1,700元,向生产队缴公共积累2,000元,自家获利3万元。这种专业生产不仅容纳了大批剩余劳力,而且突破了“小而全”的生产模式,成为未来实现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雏型,正处于发展趋势之中。今年全地区的专业户、重点户已发展到8万多户;同时,社员家庭养殖业(养鱼、养猪、养兔、养蜂等)也正处于大发展时期。
随着生产的发展,很多农民感到仅靠现有的设施发展农业,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逐步改善生产条件。一些社队提出了适当搞些劳动积累的问题。比如,每个劳力每年用三四十个劳动日兴修水利、抚育山林、开挖鱼塘、改造低产田等等。这样的劳动积累,有的当年就可受益,有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就是后者,只要着眼于讲经济效果,并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农民还是愿意干的。目前,岳阳市、湘阴、临湘、汩罗等地,已抽调一批劳力开展水利建设,平江县已组织几万人上山垦复油茶,抚育幼林。华容县很多农户已着手改进老式鱼塘或挖精养鱼池。
岳阳地区物产多,可供加工利用的农副产品种类多,但眼下大多是出售“原始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业,不仅能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象把鲜辣椒加工成干椒或辣椒粉,用柳条编筐,用棉籽壳培育蘑菇,用芦花作枕芯,搞预制板加工,剥棉花短绒等等,都是利用劳力资源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好路子。地委认为,只要全地区各级领导紧紧围绕支持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一思想动脑筋,办事情,农村劳力的出路非常广阔。


第2版()
专栏:

青海高原湖泊放养南方淡水鱼种获得成功。克鲁克湖养殖场用挂网捕鱼,单船挂网作业年产量达万斤以上。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第2版()
专栏:

科技干部到农村 千万农民学技术
延安地区掀起科学种田热潮
本报讯 记者王天铎、《延安报》记者苏若望报道:在科技户和合同户的示范带动下,科学种田的热潮正在延安地区农村蓬勃兴起。
从去年秋天全面推行“双包”生产责任制后,延安地区农户就自动提出科学种田,提高单产的要求。地县社三级农业科技部门派出360多名农业科技干部深入农村,物色了主要劳力在家务农、有一定文化程度、热爱科学种田并能帮助他人的300多家农户作为科技户,优先向他们进行科学指导和提供科学资料。同时和5,300多家农户签订了小麦技术联产承包合同,依靠他们进行典型示范。
今年夏收时,这批科技户和合同户,除少数因灾减产外,大多数户的小麦平均亩产在200斤上下,而当地小麦一般亩产只有80多斤。
村看村,户看户,谁家不想富。小麦秋播期间,广大农民争良种,争化肥,争技术人员。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全区95万亩小麦秋播采用了“三肥垫底一炮轰”的科学施肥法,其中有45万亩改传统的窝播为先进的水平沟条播,加快了改革耕作制度的步伐,要求签订技术联产承包合同的农户也一时风起云涌,科技户发展到19,000多户,几乎队队有了科技户和合同户。
子长县农技站站长对记者说:“没想到双包到户后,带来的这股劲头是这样猛。我们是又被动,又高兴。”他在秋播中到一个公社给农民讲授“一炮轰”的施肥技术,听讲人数原定300人,结果到了840人。邻近的公社也闻风赶到。延川县许多生产队选出了技术队长。延安市500个科技户,实行一户带五户,带动了千家万户搞科学种田。洛川县的许多科技户联合组成了科技组。甘泉县下寺湾公社科技户成立农民科学技术协会,其他公社也相继成立,成为群众性的农业科技经验交流组织。来自下面的这股“冲击波”,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进程。


第2版()
专栏:

社员投一点资 集体自筹一点 国家贷一点款
绿岭公社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本报讯 通讯员王功立报道:湖北省嘉鱼县绿岭公社采取社员投资一点、集体自筹一点和国家贷款一点的集资办法,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年多来,全公社新建小型电泵站39处,开挖渠道1.9万多米,护砌主渠道4,000多米,共计投工12万多个。全公社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共22万多元,其中社员投资3.8万多元,社队企业自筹13.3万多元,国家贷款5.1万多元。
绿岭公社地处丘陵滨湖。过去修建了一些水利建设工程,由于泵站渠道不配套,渠道以上的农田仍无法灌水。实行包干到户以后,群众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高,乐意投资。官桥大队兴建13处小型泵站,共投资4.7万多元,其中有3.8万元全部是社员投资和大队自筹的。白湖寺二队是个水利死角。今年,公社党委决定帮助这个队建一座40千瓦的电动机站,由国家贷款4,000元,全队32户社员投资1,920元。
绿岭公社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建成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使1,200多亩田由过去的“望天收”变成了保丰收;扩大了近千亩水田种麦,增收25万多斤粮食。


第2版()
专栏:短讯集锦

江苏蚕茧年产量突破九十万担
江苏省今年蚕茧总产量达91万担,比去年增长13%,创历史最高纪录。
江苏是我国蚕茧的主要产区之一。今年全省蚕茧增产,主要是桑田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8万亩,优良蚕种推广面积达到了70%。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短讯集锦

延边烤烟丰收
本报讯 今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烤烟喜获丰收,截至10月20日,已经比去年全年多收购4.2万担。


第2版()
专栏:短讯集锦

内蒙古乳制品产量增长幅度大
内蒙古乳制品产量由一九七九年的三千零七十六吨增长到一九八一年的六千三百二十二吨,三年间已翻了一番。今年一至九月,自治区已生产各种乳制品七千五百多吨,比去年同期又增长近百分之五十。
为适应奶源增长的需要,自治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改造和扩建了海拉尔、牙克石等乳品厂,提高了乳制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对乳制品企业进行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整顿,乳制品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今年前九个月,各种乳制品的特级品率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