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朝鲜劳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委员会
祝贺千里马运动积极分子大会召开
金日成要求人民军炮兵提高战斗力
新华社平壤11月13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人民委员会12日在致投入创造“八十年代速度”的千里马运动积极分子大会的贺词中,号召全国工人阶级掀起新的生产高潮,提前完成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1984)的任务,胜利实现劳动党“六大”提出的八十年代十大经济建设目标。
贺词说,全国工人阶级要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更好地成为有知识的、文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工人阶级要彻底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活文明和生产文明,永远根据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去工作和生活。
贺词强调说,朝鲜工人阶级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积极挖掘内部潜力,用现有的材料、劳力和设备生产更多的产品。
投入创造“八十年代速度”的千里马运动积极分子大会是11月12日在平壤开幕的。
金日成主席11月12日在平壤二·八文化会馆会见了参加大会的代表,祝贺大会的召开。
新华社平壤11月14日电 据朝鲜《劳动新闻》今天报道,金日成同志在朝鲜人民军炮兵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要求人民军炮兵彻底贯彻朝鲜劳动党关于炮兵建设的方针,千方百计地提高炮兵的战斗力,使朝鲜人民军发展成为一支“以一当百”的革命武装力量。
朝鲜人民军炮兵大会在11月12日和13日举行。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出席了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出席大会的还有金正日、吴振宇、吴克烈、白鹤林等领导人。(附图片)
朝鲜科技人员在人民大学习堂里进修。


第6版()
专栏:

支持朝鲜自主和平统一国际青年会议在日举行
金日成主席致电祝贺
新华社平壤11月14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11月13日在给支持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国际青年会议的贺电中指出:“争取朝鲜统一的最合理途径是,迫使美国军队从南朝鲜撤走,中止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北方和南方联合起来,创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
电报说,热爱和平、有正义感的五大洲进步青年举行的这次会议,对朝鲜青年和人民防止民族永久分裂和新战争危险、促进国家自主和平统一的斗争是巨大的支持和鼓舞。
支持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国际青年会议是从11月13日起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日本各地支持朝鲜统一组织的代表和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第6版()
专栏:

哈克说他的东南亚之行取得出乎预料成果
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意扩大双边贸易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13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今天说,他对印度和东南亚诸国的访问在增进同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方面取得了大大出乎预料的成果。
齐亚·哈克是在结束对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访问后回到伊斯兰堡时,在机场对记者讲这些话的。
齐亚·哈克说,他对这次访问的结果十分满意,在访问中,他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国际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促进了对彼此观点的了解,并且增进了巴基斯坦同这些国家的关系。
他说,他的第一次在新德里的几小时的短暂停留产生了非常有意义的结果,在解决两国间的问题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两国认识到,和平与合作是它们促进本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目的和需要。双方就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会谈的。
哈克总统说,他在曼谷同泰国总理的会谈中了解到,由于外国的武装干涉,泰国有大量来自柬埔寨的难民,巴基斯坦也有大量来自阿富汗的难民。双方表示相信,外国军队应当从这些难民来自的国家撤走。
哈克在回答问题时说,巴基斯坦决心通过联合国决议和西姆拉协定所规定的和平方法,使克什米尔问题获得解决。印度领导人对巴基斯坦在这方面所持的立场是十分清楚的。巴基斯坦决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
他还说,两国关系的改善“取决于政治愿望——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领导人的愿望和人民的意愿”。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11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代表印度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德里邦的印度贸易代表团与巴基斯坦拉合尔工商会一致表示愿意促进双边贸易。
印度贸易代表团团长维伦德拉·彭吉9日在拉合尔说,印巴两国商人强烈希望两国之间进行贸易,这无疑将有益于改善两国间的关系。
印度贸易代表团是11月6日到达巴基斯坦的,这是在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于11月1日同印度总理英·甘地在新德里会见之后,印度第一次派出这样的贸易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两国领导人在会见时表示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巴基斯坦政府最近宣布了允许私营企业从印度进口40种商品的货单,其中包括茶叶,木材,水果,纤维,棉纱和复印机。
印巴两国之间的贸易在1965年起中断了十年,到1975年才开始恢复。但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在政府对政府的基础上进行的。巴基斯坦最近允许私营企业从印度进口的政策将大量增加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出口。此间舆论认为,印度也应该扩大从巴基斯坦的进口,以便使两国的贸易能平衡发展。


第6版()
专栏:

老挝游击队多次袭击越南占领军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援引来自老挝的消息报道,10月23日和11月的头三天,老挝游击队在下寮西潘敦县多次袭击越军据点和外出活动的零星越军,共毙伤40人,摧毁营房两座。
另据报道,10月16日,老挝游击队在占巴塞县的布列尔村据点外面伏击越军一个排,打死6人,打伤10人。同一天,越军在开往卡勒村的路上踏中游击队埋设的地雷,7人被炸死,9人被炸伤。


第6版()
专栏:

尼泊尔和孟加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
敦促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和柬埔寨
新华社加德满都11月12日电 孟加拉国部长会议主席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今天结束了对尼泊尔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两国领导人在一项联合公报中敦促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和柬埔寨,让两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命运。
公报强调,双方对阿富汗和柬埔寨局势以及对整个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威胁表示深切的关注。
双方呼吁执行“联大1971年通过的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宣言。”孟加拉国再次表示支持宣布尼泊尔为和平区的建议。
公报认为:明年3月在新德里举行第七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发展不顺利的情况下,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双方“决心尽最大的努力使这次会议成功。”
公报说,双方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这种友好关系。
艾尔沙德今天下午离开尼泊尔回国。尼泊尔首相苏里雅·巴哈杜尔·塔帕等到机场送行。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工会九大闭幕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13日电 南斯拉夫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今天在《南斯拉夫》和《铁托同志,我们向你宣誓》的雄壮歌声中闭幕。
这次为期三天的代表大会通过了《南斯拉夫工会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和加强工人在实现经济稳定中的物质地位与社会地位等任务的决议》。决议要求南斯拉夫工人阶级更多更好地劳动和节约,始终不渝地实现经济稳定的政策,要求每一个人对本职工作更好地负起责任。决议指出,必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每一个联合劳动组织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出口,更好地利用设备和国产原料。
代表大会还通过了修改和补充工会章程的建议。
代表大会通过的给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和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的致敬电表示,南斯拉夫工会600万会员和南斯拉夫工人阶级决心在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自治和实现稳定经济纲领的道路上前进,决心沿着铁托指出的自力更生道路前进。
在这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工会联合会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上,博·奈戴利科维奇继续当选为任期一年的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理事会主席。


第6版()
专栏:

英·甘地强调不结盟国家加强合作
新华社新德里11月13日电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今天在主持第十六次纪念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讲演会时说,不结盟的概念没有过时。
她说:“不结盟(国家)可能还没有实现它们的理想,可是它们已不再是原来那样昏昏欲睡的了。这些国家可能成为集团竞争的场所,可是,它们都在为自己的发展进行着战斗。”
英迪拉·甘地在讲话中表示,印度“毫无保留地”忠于不结盟。她还说,当有些国家和政治家拒绝接受不结盟运动和谴责它时,“我们必须反击”。
英迪拉·甘地还指出,不结盟国家之间必须在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更大的合作。


第6版()
专栏:

澳外长认为西方经济衰退影响局势稳定
新华社堪培拉11月13日电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斯特里特认为当前西方的经济衰退会“影响局势的稳定”。
《澳大利亚人报》今天发表了他对该报记者的谈话。他说,“我们现在经历的这种性质和规模的经济困难会影响局势的稳定。在这种不稳定的局势下,处理政治关系要困难得多,而且它还为不受欢迎的势力获得立足点提供了机会”。他警告说,“三十年代的教训是:萧条造成的经济混乱直接导致了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种压力”。
在谈到同美国的关系时,斯特里特认为澳新美条约是两国“关系的核心”,条约实际上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它不仅是军事联盟,而且在许多方面还具有有用的副产品”。
在谈到与苏联的关系时他强调,“如果苏联同意撤出阿富汗,那么我们显然会重新考虑整个事情”。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政府又发生危机
新华社罗马11月13日电 意大利斯帕多利尼政府今天下午再次向总统佩尔蒂尼提出辞职,总统表示有保留地接受,从而正式开始了一场新的政府危机。
两天前,斯帕多利尼总理曾向佩尔蒂尼提出辞职,当时总统予以拒绝,他要求斯帕多利尼向议会两院报告,让议会讨论。
在两天的议会讨论中,一些政党的议员认为,本届政府面临的“困难已显得无法克服”,政府“已不可能停留在或者回到它的原状”。于是,斯帕多利尼政府重申了其辞职的决定。
斯帕多利尼政府是由共和党、天主教民主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自由党五党组成的,已经执政16个月,但在今年8月份已发生过一场历时16天的危机。
据意大利总统府今天发表的一项公告说,总统将从本月15日开始物色新总理人选的磋商活动。


第6版()
专栏:

贝京政府又提高燃料价格
本报讯 据埃及10月27日出版的《最后一点钟》杂志报道,贝京政府为弥补入侵黎巴嫩给以色列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决定燃料价格增加4.5%。这是6月初贝京当局发动黎巴嫩战争以来第三次燃料提价,前两次分别增加了11%—16%和17%。同时,贝京政府还将各种交通工具票价提高10%。


第6版()
专栏:

黄华特使抵莫斯科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4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使、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今天中午乘飞机抵达莫斯科,前来参加预定将于明天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伊·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到机场迎接的有苏联外交部副部长伊利切夫,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


第6版()
专栏:

我新任驻毛里求斯大使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路易港消息:中国新任驻毛里求斯大使陈枫,11月9日向毛里求斯总督达延德拉纳特·布伦乔巴伊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后,布伦乔巴伊总督同陈枫大使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11月11日,毛里求斯总理阿内罗德·贾格纳特接见了陈枫大使,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陈枫大使是11月7日到达毛里求斯的。


第6版()
专栏:

美国和西欧国家就对苏经济关系达成协议
里根决定取消对向苏提供天然气设备的西欧公司的制裁
新华社华盛顿11月13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下午在一次广播讲话中宣布,美国和它的西欧盟国已就它们同苏联的经济关系达成“重要的协议”,因而他决定取消美国对向苏联提供天然气管道设备的西欧公司实行的制裁。
他说,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西欧国家将立即着手对西方取代苏联能源进口问题进行“紧急研究”,在此期间不同苏联签订新的购买天然气的合同;加强关于向苏联转让战略物资的现行控制措施;监督同苏联的金融关系,协调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出口信贷政策。
美国于去年12月采取的制裁措施遭到有关西欧国家的强烈反对。它们认为,美国的行动妨碍了它们的主权,损害了它们的经济。
据报道,西德、英国、意大利和日本对里根的决定表示欢迎。法国则声明它不参加这项协议,因为法国不愿意为换取取消制裁而作出让步,但是法国“注意到了”里根的这一决定。


第6版()
专栏:

舒尔茨说美苏关系大有改善余地
并列举美国希望苏联新领导人采取的行动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舒尔茨12日就美苏关系对《华盛顿邮报》记者发表谈话说,苏联新领导人清楚知道,美国希望他们为改善两国关系采取些什么行动。现在,他们“必须作出他们自己的答复,说明他们究竟要走什么道路。”
舒尔茨列举了美国希望苏联采取的行动: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缓和波兰的紧张局势;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尊重苏联国内的人权要求以及促使裁军谈判取得进展。他说,美国当然并不要求苏联一下子在上述所有方面都采取行动。
舒尔茨说,美国将会采取相应的步骤。美国可能会在裁军谈判和东西方贸易关系等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对苏联采取上述行动的反应。他认为,两国关系目前是“紧张的”,“大有改善的余地”。
舒尔茨说:“让苏联新领导清楚地知道美国的政策是什么,对美国可以期望些什么,这一点十分重要。”“一个新的人有机会审视一下局势,看看过去有没有什么方针以改变一下为好”。
美国已经派副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舒尔茨参加将在莫斯科举行的勃列日涅夫主席的葬礼。据《纽约时报》报道,布什和舒尔茨希望在参加葬礼期间告诉苏联领导人,美国希望改善两国关系,但是如果苏联方面宁愿进行对抗的话,美国就准备继续加强它的军事力量。


第6版()
专栏:

前往参加第九届亚运会
我体育代表团到达新德里
新华社新德里11月14日电 由陈先率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今天下午乘专机到达新德里,前来参加将于19日开幕的第九届亚洲运动会。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机场受到了印度国防部副部长、第九届亚运会特别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辛格·德奥以及特别组织委员会礼宾部主任杜尔拉尼、副主任罗伊等的迎接。
中国驻印度大使申健也到机场迎接代表团。
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陈先在机场向报界发表谈话时指出,中国体育代表团前来参加亚运会是为了增进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他代表中国体育代表团感谢印度政府和人民为准备亚运会所作出的努力。


第6版()
专栏:

上海歌舞团结束对秘鲁的访问
据新华社利马11月13日电 由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马楠率领的上海歌舞团结束在秘鲁一些城市的演出之后,今晚离开这里前往阿根廷。在秘鲁访问期间,秘鲁外交部长哈维尔·阿里亚斯、教育部长何塞·贝纳维德斯以及其他高级官员观看了上海歌舞团演出的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秘鲁将终止同美的空运协定
秘鲁政府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决定终止一九四六年同美国签署的航空运输协定。秘鲁外交部十一日在给美国驻秘鲁大使馆的照会中将这一决定通知美国。据认为,空运协定的废除将加剧两国在秘鲁向美国出口纺织品、金枪鱼和铜方面存在的矛盾。
日本表彰有卓越技艺的工人
日本劳动省十日在东京举行“表彰卓越技能者大会”,向一百名来自各地各行业有卓越技艺的工人发了奖。该大会是日本每年一度的
“尊重技能月”的重要活动之一。受奖的人中,除精密机械装配等现代工业中的工人外,还有木瓦工、石匠和刻字、裱糊、缝纫、烹调、美容、草编等各种手工业工人。
美国被监禁的人数迅速增加
美国司法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表明,美国被监禁人数正以一九二六年政府开始统计以来最快的速度增加,各监狱都已人满为患。这份报告说,今年上半年,联邦和州的监狱关押的犯人增加了百分之六点九,六月份总数达三十九万四千三百八十人。
挪威国家湾二号钻井台投产
设在挪威北海国家湾油田的世界最大的钻井平台之一、国家湾二号钻井平台十一月五日提前近一个月投产。国家湾二号平台完全投产后,日产油能力为十八万桶。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美欧紧张关系缓和
张允文
11月13日,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取消对苏联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的禁令。里根说,美国及其西欧盟国已就管道问题达成了一项协议。他说,我们一致同意不进行使苏联得到军事上或战略上好处、或有助于苏联高度军事化的经济的贸易活动。他说,由于有了这种“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制裁“已不再需要”了。
里根是从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吊唁勃列日涅夫逝世回来后宣布上述决定的。
据报道,里根所说的西方国家达成的“实质性协议”,主要是一整套限制向苏联提供优惠信贷和转让尖端技术的办法,以及研究避免依赖苏联能源的办法。
美国政府这一行动,受到西欧国家和日本的普遍欢迎。因此,它将缓和美国同其盟国日益紧张的关系。
去年12月波兰实行军管后,里根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对苏联出口石油天然气设备。今年6月18日他又宣布把这项禁令扩大到美国在西欧的子公司以及使用美国专利生产石油、天然气设备的西欧公司。西欧国家对这一决定作出了愤怒的反应。法国、西德、英国和意大利政府相继宣布不理睬美国的禁令,继续执行同苏联签订的合同。10月8日,美国海关没收了价值300万美元的美国制造的属于意大利公司的汽轮机零件,遭到意大利政府的谴责。另一方面,10月15日,里根告诉美国农场主,美国政府决定向苏联出售多达2,300万吨的谷物,并保证,即使苏联入侵波兰,也不实行粮食禁运。里根政府在对苏禁运上实行的“双重标准”更加激怒了它的西欧盟国,美欧矛盾进一步激化。
事态发展表明,美国的制裁行动未能阻止西欧与苏联的天然气管道交易,却给“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造成了损失”,使西欧联盟的团结“出现了一个大缺口”。里根政府的制裁行动也在国内遭到不少人的反对。禁运使美国一些失业队伍庞大的工业州的公司,尤其是伊利诺斯州的公司失掉了签订9,000万美元的合同、扩大就业的机会。西方舆论甚至认为,美国工业界受禁令之害比欧洲人还要大。
在内外碰壁的情况下,里根政府不得不寻找一种妥协办法,以打破僵局,修补美欧关系,缓和国内的矛盾。
10月初在加拿大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曾与欧洲国家的外长就一项对苏贸易的共同政策进行过初步磋商。此后,美国国务院的高级官员和欧洲4国驻美大使在华盛顿举行了一系列秘密会谈。谈判后来扩大到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共同体等。尽管双方都希望结束争端,但是在如何结束争端的问题上,各有各的打算。因此,谈判拖延达数月之久,进展并不顺利。
美国想用取消制裁来换取西欧在对苏贸易上作出较大的让步,而西欧只愿意就一项类似今年6月凡尔赛宣言那样的原则声明达成协议,而不想作出重大的承诺。
西欧国家中法国态度最为强硬。法国认为,制裁是美国单方面采取的行动,应由美国来解除,而不是欧洲作出实际上的让步。密特朗总统11月5日再次宣布,法国只同意讨论与苏联的商业关系。他强调“不可能谈判不能谈判的问题。”10月下旬谈判加紧进行。美国要求西欧国家卡紧对苏的信贷,严格限制技术转让,不再同苏联签订新的能源合同。其中有关信贷问题是双方分歧的一个焦点。法国不同意禁止提供出口信贷,因为法国对苏贸易由于大量进口能源和原料而存在巨大逆差,亟需出口工业物资来加以缩小。
11月初意大利总理斯帕多利尼访问美国。据报道,意大利总理同美国总统着重讨论了天然气管道问题,传达了欧洲主要国家的一致立场,对结束争端起了促进作用。
美欧天然气管道问题上的冲突反映了西方在对苏战略上的分歧;反映了双方不同的利害关系。另一方面,这场冲突也表明,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明显,美国已难于左右其盟国的行动。显然这也是促使美国政府在未达到禁运原定目标的情况下解除禁令的原因之一。因此,美国舆论也认为美国政府应汲取教训,不要干预别国事务,不要采取单方面的行动。
不久前的钢铁协议和这次的天然气管道争执的解决,只是初步缓解了紧张的美欧关系,矛盾仍将不时发生。然而,由于双方总的战略利益的一致性和军事、经济上的互相依存,双方都不会让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