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依法讨论决定本县重大问题
石屏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作用
本报讯 秦维高、杨树楷报道:云南省石屏县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律赋予的职权,讨论、决定本县的重大事项,较好地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两年来,石屏县人大常委会在认真听取县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和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视察活动的基础上,就17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了决议、决定,其中经济建设方面的有农业生产责任制、农田水利、林业生产和森林保护、城镇建设、物价管理、城镇房产管理和商业服务等问题;政治方面的有民主建设、民族团结、社会治安、打击经济领域里的犯罪活动等问题;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有计划生育、医疗服务等问题。这些决议、决定由政府实施以后,对促进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石屏县人大常委会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三点:一是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县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通过的决议、决定,县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县公民,都要遵守。因此,他们在做决议、决定时,既积极,又慎重。二是掌握正确的原则,抓住重大问题,做出正确的决议、决定。三是督促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贯彻执行。石屏县人大常委会对于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除正式通知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外,还向全县广为宣传。然后,他们采取听取工作报告(或专题报告)、组织视察等各种形式,督促检查决议、决定的执行。


第3版()
专栏:

湖北省竹山县人大常委会
采取多种形式联系人民代表
本报讯 湖北省竹山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形式联系人民代表,使人民代表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监督政府工作的作用。
竹山县有233位人民代表。为了便于与代表联系,县人大常委会采取通信、办刊物、吸收代表参加视察、列席会议、下基层座谈、成立代表小组等多种形式。一年多来,他们与人民代表通信700余封,接待代表来访50人次,到基层与人民代表座谈达256人次。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三次视察活动,共吸收24名代表参加。县人大常委会办的《人民代表通讯》,已印发15期,2,200多份,交流各地人民代表来信的情况。县人大常委会还把全县的人民代表组成23个代表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竹山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这些形式联系人民代表,使人民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能发挥积极作用。田家公社一位人民代表来信,反映该公社花栗大队第三生产队有一户社员,强行将合作化时投资入股的油坊收回,据为己有。人大常委会研究了这封来信,认为该信反映了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如何巩固集体固定资产的大问题。他们督促政府抓住这一案例,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带人来到花栗三队,公开审理这一案件,促进了生产责任制的完善。 唐明文


第3版()
专栏:

搞好社会治安是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
——学习十二大文件的一点体会
石太有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要在今后五年内争取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奋斗目标。政法部门在争取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学习中,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十二大文件光提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没有单独提出争取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这是不是说今后社会治安的任务减轻了呢?通过学习,我对这个问题作了否定的回答。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谈到今后五年社会风气要达到的目标时,有三个方面涉及政法工作,把整顿社会治安作为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重要内容和条件。这说明,整顿社会治安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政法部门的任务仍然是艰巨的。我这样理解的理由是:第一,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社会风气的含义更广泛。社会风气的好坏,可以说明社会治安的状况。十二大提出争取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也就包含着要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第二,社会风气与社会治安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治安的好转有赖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社会治安的好坏反过来也对社会风气发生重大影响。
为了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政法部门要和各方面密切配合,搞好社会治安,使社会秩序明显改善。在这方面,除了加强立法,逐步制订和完备各种法律,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教育,一方面使干部(包括司法人员)学法、懂法,正确执法,另一方面要向周围群众宣传法制,使广大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都能进行坚决斗争,逐步造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对坏人坏事敢于斗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公、检、法、律师、调解、公证等各个部门,都可以结合处理典型案例,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处理一个,教育一片,有利于增强人们法制观念,祛邪扶正,促使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政法部门在争取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中,除了对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继续给予打击外,需要十分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由于大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政法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纠纷,减少了诉讼,防止了某些矛盾激化,减少了刑事犯罪,促进了安定团结。据22个省、市、自治区1980年一年的不完全统计,由于对民事纠纷调解及时,大约避免了24,000余人的非正常死亡。据对吉林省通化地区二市五县30个调解委员会的调查,1981年上半年,经过调解,防止了43起恶性案件,避免了58人伤亡,相当于当地同期发生的同类案件的1.7倍。山东省由于坚持“综合治理”,注意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全省民事纠纷逐渐减少。今年上半年,全省发生的各类民事纠纷比去年下半年下降19.6%。各调解组织由于注意抓纠纷苗头,搞好预防工作,调解及时,全省今年上半年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行凶伤害事件765件。事实说明,加强居民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它们在整顿社会治安、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中的作用,可以减少民事纠纷的激化率和刑事犯罪的发案率。
在整顿社会治安、争取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斗争中,坚决消灭赌博之类在新中国早已绝迹而目前又重新出现的丑恶现象,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这类丑恶现象,有的本身就是犯罪行为,有的是诱发各种犯罪的“毒菌”,是扰乱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通过法制宣传,造成一种强有力的舆论,谴责诸如赌博之类的丑恶行径,要把不准赌博之类列入《乡规民约》、《文明公约》,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禁止,彻底清除。


第3版()
专栏:

总结经验 不断前进
三明“五讲四美”活动制度化
本报讯 “五讲四美”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福建省三明市,认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促进了“五讲四美”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
第一次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后,三明市又进一步健全了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建立起来的10支精神文明宣传队,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轮训了营业员、服务员、驾驶员,修订了各种文明守则、公约,开展了“十大文明窗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竞赛,使商店、旅社、公共汽车、医院、车站、影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交通秩序方面,整修了路面,安装了护栏,新辟了停车场,加强了执勤。


第3版()
专栏:

华南师大学生积极学习新党章
本报讯 记者曾祥平报道: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建立许多新党章学习小组,参加学习的达714人,其中有119人提出了入党申请。
学生们学习新党章十分认真。他们把新党章和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逐段对照分析、讨论。为了寻找马列主义理论根据,他们学习《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墙报进行交流。许多党章学习小组还请党员干部上党课,请老干部和先进人物作报告,走访老红军,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革命传统。
学生们通过学习党章增强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全校“五讲四美”活动的开展。


第3版()
专栏:

永远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临汾地区三千余名离休退休老干部做出新贡献
本报讯 记者王艾生、《山西日报》记者骆士正报道:山西省临汾地区3,50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带头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临汾地区共有18个县(市),其中15个县(市)是晋绥、太岳、太行等老革命根据地,老干部较多。截止1982年10月,已有3,529名老干部离(退)休,或担任顾问。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离(退)休干部利用自己家住房、院落,自费创办青少年活动阵地59个,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共339人,联系279所学校,向青少年作革命传统辅导报告37.2万多人次。全国著名的特级校外辅导员、临汾市离休老干部张挺办的家庭图书室,坚持开放十多年,共接待青少年80,000多人次。临汾县金殿公社伍级大队退休工程师潘逢海,主动担任本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深受赞扬。
离(退)休老干部尽自己的力量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据统计,近两年,离(退)休干部义务植树20.9万余株。
有些离(退)休老干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社队,提出合理化建议。据不完全统计,共提出34,000余条,现已被采纳32,000余条。
中共临汾地委、临汾行署很重视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工作。有18个县(市)成立了老干部管理领导组(或办公室)。对离(退)休老干部的文件阅读、医疗疾病、住房用车、子女就业等等问题,都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全区已有13个县(市)的人民医院开设离(退)休老干部门诊部。仅今年全区就建造离(退)休老干部住房3,500余平方米。


第3版()
专栏:

八兄妹投书报社赞扬刘玉芝
把温暖送到孤儿心田
本报讯 不久前,辽宁省抚顺市露天区龙凤街失去父母的李、韩两家八兄妹,联名写信给当地报社,热情赞扬关怀他们的模范矿工家属——居民委员会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刘玉芝。
这八个兄妹都是矿工的后代。一九七六年冬,李家四姐妹在母亲病逝后成了孤儿。当时,老大秀兰十二岁,最小的妹妹九岁。这时,邻居刘玉芝大妈安慰她们:“咱们是邻居,你们姐妹四个的生活琐事,大妈包下了。”
那时,刘大妈自己也有四个孩子,大妈的老伴尹大伯又在井下采煤,家务活很重。可刘大妈把四个孤儿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序。一九七八年十月,尹大伯因公牺牲了。刘妈妈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四个孩子,还不忘照顾李家四姐妹。十多年过去了,四姐妹长大成人,先后参加了工作。
还有韩家四兄妹也受到刘玉芝的照顾。一九七九年,这四兄妹的父亲去世后,他们的母亲得了精神分裂症。就在这时,刘大妈来到韩家,承担起照管兄妹生活、学习的重担。 夏奎民


第3版()
专栏:漫话

“出风头”的帽子不能乱扣
成由
《漫话》专栏曾刊载《何谓“小报告”?》一文,批评了那种把正常的思想汇报称作“小报告”的错误说法。对此,我很赞同,并联想到与此类似的另一个问题。
我们单位的一位同志看不惯某些干部搞不正之风,写信给报社反映有关情况。单位负责人相当恼火,公开指责这位同志“好出风头”、“想得到上级表扬”。
我以为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说法。所谓“出风头”,目的是表现自己。这位同志为批评不正之风,向党报反映情况,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与闹个人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即使他因此受到表扬,与本人出风头也是两码事。
把向上级、报纸反映真实情况的同志诬为“出风头”,其实是某些当事人压制批评的一种手段。我们的同志决不应当屈服于这种压力,而应该坚持斗争,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相信党和人民是会支持自己的正义行动的。“当你坚决地向着光明,身后的阴影就终久要消失。”我是相信一位诗人说的这句话的。


第3版()
专栏:

山东工人中涌现大批先进人物
本报讯 记者杨凤山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省工人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劳动英雄、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英雄模范人物。据省总工会最近的统计,1981年全省工交财贸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已达85万多人,约占工交财贸战线职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据一些部门统计,在省级厅局命名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中,知识分子占10%以上。山东省煤炭局今年表彰的229名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中,知识分子占11.1%。
这些先进模范人物对全省工人队伍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闻名全省的青岛国棉六厂郝建秀小组,三中全会以来由6个增加到39个。这些小组又和纺织系统64个企业中的222个班组签订了互帮互学合同,使雪球越滚越大。今年上半年,山东省一些地、市组织了160名先进人物,在全省各地巡回作了600多场报告,使许多人受到“献身四化、振兴中华”的教育。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历史悠久的民族——羌族
羌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全国约85,000人。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羌族占全县人口的78.5%,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解放初,该县羌族人口仅23,926人,今年人口普查时为62,247人,比解放初增长近两倍。
羌汉两族历史上交往频繁。羌族有语言无文字,很早以前就用汉文记事。羌语中有不少从汉语中吸取过来的语汇。许多羌族群众都会说普通话。
羌族从前是一个游牧民族。《说文》解释“羌”字:“西戎牧羊人也。”后来羌族的一部分逐步改变以游牧为主的习惯,开始定居在低下的河谷地区经营农业。
在旧社会,羌族人民受尽历代反动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他们进行了强烈的反抗。1935年,徐向前同志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路过茂汶,受到羌族人民的热烈欢迎。这里的羌族群众主动为红军带路、报告敌情、运输物资、抬伤病员、筹集粮草等等,并成立了茂汶县苏维埃政权。许多优秀的羌族儿女参加了红军,在长征中浴血奋战,为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羌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958年,茂汶成立了羌族自治县。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羌族地区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目前,全县22个公社都通了汽车,社社有学校、电影放映队,户户用上了电灯。许多羌族群众家里有了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缝纫机,壶里存放着咂酒,墙上挂着猪膘(整片的腊肉)。人们齐声称赞党的民族政策好,古老的羌寨一片兴旺景象。
陈大昌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茁壮成长的羌族干部
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除羌族外,还居住着汉、回、藏等民族。现在,这个自治县的区、社以下的干部,基本上都由羌族同志担任。县委正副书记、常委,县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县政协正副主席等县一级干部中,羌族占78%,主要领导干部均由羌族同志担任。县委4位正副书记,有3人是羌族。县长兼县委书记杨吉生同志,是羌族,今年四十四岁,是党的十二大代表。他先后当过农业合作社会计、乡长、区委书记。杨吉生同志长期深入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受到群众的好评。今年他深入土门地区调查,发现那里多种经营差,便发动群众斩荆条,编织苹果包装篓篓,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为了发展自治县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茂汶羌族自治县还大力培养各种羌族专业人才。现在,全县有教师、医务工作者、农林牧业技术员、工程技术员、文艺工作者180多人。
解放后党培养起来的这支民族干部队伍,为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和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展民族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支民族干部队伍的带动下,这个县的工作生气勃勃,有声有色,昔日贫穷落后的羌寨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报记者 罗茂城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丰富多采的羌族歌舞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羌寨是一个歌舞之乡。
羌族的舞蹈种类很多,风格鲜明,豪迈洒脱。有男女青年集体跳的“歌庄”,有在节日里由老人跳的礼仪性的舞蹈,有在婚娶喜庆中跳的喜事舞,也有在有威望的老人或民族英雄举行葬礼时跳的“兰干寿”,有显示武力或驱鬼避邪时跳的盔甲舞,也有祭祀时端公跳的祭祀舞等等。在盛大的节日里,羌族人民喜欢边喝“咂酒”,边唱边舞,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羌族民歌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有的见物思情,即兴而唱。有颂歌、山歌、酒歌等等。特别是山歌,它在劳动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
羌族的乐器有羌笛、唢呐、口弦和锣、钹、钗、鼓等。尤其是羌笛,更享盛名。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出塞》里有这样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今,羌族人民日子越过越甜,“歌庄”越跳越欢。
魏陵蓉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心灵手巧的羌族妇女
羌族妇女勤劳、能干、善良、活泼。她们心灵手巧,会刺绣,挑花、纳花都不用图稿,信手可以用五彩缤纷的彩色丝绒和黑白线,挑绣出各种优美图案。例如,可在手帕、领口、袖口、围腰、鞋帮上绣出花草鱼虫,飞禽走兽,以表示吉祥如意和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羌族妇女不仅承担许多家务劳动和参加田间劳动,而且特别善长吊羊毛纺线、织麻布等。
在喜庆的日子里,羌族妇女纷纷戴上自己亲手绣的花头帕,穿上绣有花边的衣服、围腰、勾尖花鞋,穿红戴绿,令人注目。
魏陵蓉(附图片)
羌族妇女在绣花。
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经过茂汶县时在岩石上刻写的标语。 陈大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