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呼吁伊朗停火
强调只有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权利中东才有和平
新华社科威特11月11日电 据科威特通讯社报道,海湾合作委员会第三次首脑会议今天在巴林首都麦纳麦闭幕。会议通过的最后公报说,鉴于海湾地区政治与安全局势的发展,会议呼吁伊朗立即停止战争。
这次历时三天的会议讨论了两伊战争的最新事态发展、海湾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形势、委员会成员国之间在经济、防务和安全领域里的合作以及巴勒斯坦等问题。
最后公报说,会议认为,伊朗越过国际边界线侵入伊拉克领土“构成了对阿拉伯民族安全的威胁和主权的侵犯”。公报表示“支持伊拉克通过和平途径来结束这场战争的努力”。据透露,会议对伊拉克要求海湾国家进一步提供援助没有作出决定。有消息说,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不愿再向伊拉克提供更多的援助。
公报说,会议批准了由六国国防部长提出的关于发展各成员国的武装力量,以便增强本地区集体防务、安全能力的建议。会议决定推迟批准六国共同防务安全条约草案,责成六国内政部长就这一草案作进一步研究。
公报对阿曼和民主也门两国和解感到满意。
在谈到巴勒斯坦问题时,公报说,会议重申支持非斯阿拉伯首脑会议的决议,支持阿盟巴勒斯坦问题七国委员会为谋求全面公正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所作的努力。会议认为,只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包括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得不到承认,中东地区就不会有和平。
会议批准了建立一个资本为22亿美元的海湾投资公司的协议。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和阿曼六国元首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比沙拉参加了这次会议。下次首脑会议将在卡塔尔举行。


第6版()
专栏:

消除分歧 维护团结
一些非洲国家表示愿参加非统组织首脑会议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自从非洲统一组织秘书处最近宣布非统组织第十九届首脑会议将于本月下旬在的黎波里召开以来,一些原来抵制会议的非洲国家表示愿意参加这次首脑会议。
这届非统组织首脑会议原定8月初在的黎波里举行。因成员国在接纳西撒国为非统成员国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致使会议未能如期举行。现在,一些非洲国家是在西撒上月底“自愿”放弃参加会议的情况下,表示愿意出席这次会议的。
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多伊10日表示,他决定去的黎波里参加首脑会议。他说,他对非统组织前程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坚信非洲领导人有能力在会议桌上找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的办法。
他还说:“每一个非洲国家都有责任保证非统组织继续存在下去,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非洲为走向统一而作出的集体努力。”
尼日利亚外长奥杜11月2日在拉各斯发表声明,宣布尼日利亚准备参加即将在的黎波里举行的非统组织首脑会议。
声明说,尼日利亚呼吁“非统组织所有成员国都参加预定召开的会议,以便保证这一组织的继续存在。”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11月6日向全国发表讲话时,表示希望这次非统组织首脑会议能够如期举行。
11月8日,冈比亚总统贾瓦拉向电台发表讲话说,冈比亚决定参加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以维护非洲的团结。
喀麦隆政府11月11日发表公报宣布,喀麦隆出于对非统组织加强的关心,决定参加即将召开的非统组织会议。
据塞内加尔通讯社11月10日报道,塞内加尔总统迪乌夫决定参加将在的黎波里召开的非统组织首脑会议。
另据报道,原来抵制参加的黎波里会议的苏丹、埃及和索马里,最近宣布将仍不参加本月下旬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的首脑会议,因为它们对利比亚在非洲推行的政策表示不满,认为的黎波里不是举行会议的合适地点。


第6版()
专栏:

民柬部队袭击柬泰边境越军基地 阿富汗游击队解放希萨里克乡
新华社曼谷11月10日电 据此间今天收到的消息,民柬部队昨天晚上袭击了沿柬泰边境的一处越军基地,双方发生激战。
据泰国东部边境地区驻军人员说,昨天晚上,属于民柬部队第27营的大约50名士兵袭击了位于泰国谷沙邦村对面5号公路上的一个越军基地,激战持续1小时。在泰国边境城镇亚兰可以清楚地听到炮声。
泰国报纸今天援引泰国军方消息说,越南军队正在亚兰镇东南柬埔寨境内与柬泰边界平行的地方挖掘一条5公里长的战壕。每天有50到200名柬埔寨人被征募来挖掘这条战壕。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10日电 阿富汗新闻社今天报道说,阿富汗自由战士在11月4日夜晚发动的一次攻势中,解放了位于贾拉拉巴德市西南70公里处的希萨里克乡。
报道说,在持续了6个小时的战斗中,自由战士们打死了大约50名政府军士兵,并捣毁了这个乡的乡公所。
又据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的圣战者通讯社今天报道说,阿富汗政府军第219团第14营营长穆罕默德·拉扎·汗,11月1日加入阿富汗抵抗力量,参加了反对苏军和卡尔迈勒政权的武装斗争。


第6版()
专栏:

彭冲率人大代表团抵曼谷访问
表示将促进中泰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
新华社曼谷11月12日电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为团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团,应泰国国民议会的邀请今天下午乘飞机抵达曼谷,对泰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友好访问。
泰国国民议会副议长、下议院议长汶廷·通沙瓦,下议院第一副议长沙阿·比耶万和第二副议长添·猜也南等前往机场欢迎代表团。
中国驻泰国大使沈平也前往机场迎接。
彭冲副委员长在曼谷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说:“中泰两国是近邻,两国人民之间早已存在亲戚般的友好情谊。我们相信,通过这次访问,将加强中国全国人大同泰国国会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
他指出,我们代表团将了解和学习泰国人民建设国家的丰富经验,为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努力。
汶廷副议长对彭冲及其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泰中两国人民一直相处得很好,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相信彭冲率领的中国人大代表团这次访泰必将进一步加强泰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工会九大隆重开幕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11日电 南斯拉夫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今天在贝尔格莱德工会大厦隆重开幕。
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理事会主席奈戴利科维奇在开幕词中强调指出,南斯拉夫工人阶级将坚决地、毫不动摇地沿着铁托的道路前进。
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主席里比契奇代表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和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向代表大会致了贺词。他说,进一步发展自治和实现经济稳定,通过发展各族人民的平等关系以及发展各族人民的兄弟情谊和团结来进一步维护并加强政治稳定,是南斯拉夫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及各级工会组织的基本任务。
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主席奈戴利科维奇作了题为《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和实现经济稳定而斗争》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指出,南斯拉夫工人阶级要求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对实现稳定经济的长期纲领高度负责,并要求坚决反对反自治的倾向和现象。
南斯拉夫工会代表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这次是铁托同志逝世后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650名代表和80个外国工会代表团出席了代表大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崇伦率领中国工会代表团出席了大会。


第6版()
专栏:

蒂尔以色列侵略军指挥部被炸
据新华社贝鲁特11月11日电 据此间电台报道,黎巴嫩南部滨海城市蒂尔的以色列侵略军指挥部大楼今天上午7时许被一辆装有炸药的汽车爆炸炸毁。据以色列方面公布,至少22人受伤。报道说,这辆装有炸药的汽车在这座八层大楼附近爆炸,引起存放在大楼内的弹药也发生了爆炸。
蒂尔是今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被占领的。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贝鲁特消息:以色列侵略军在黎巴嫩南部滨海城市蒂尔的指挥部大楼被炸后,以色列军队随即进行了大规模逮捕,据外电报道,目前至少抓了500人。据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宣布,现已从瓦砾中挖出41具尸体,其中26人是以色列士兵,其余是被以色列军队抓来审讯的阿拉伯人。挖掘工作仍在进行,估计有数十具尸体尚未挖出。一个叫黎巴嫩武装斗争组织和黎巴嫩全国抵抗阵线军事指挥部的分别宣称对爆炸负责。
据报道,以色列内阁今天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这次爆炸。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在爆炸后前往出事地点。他扬言,以色列军队要继续呆在黎巴嫩,直到它的防卫要求得到满足。(附图片)
以色列侵略军在蒂尔的指挥部大楼被炸后的废墟。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意政府因经济政策分歧宣告辞职
本报讯 罗马消息:刚执政11周的意大利5党联合政府11月11日决定辞职。佩尔蒂尼总统没有接受政府的辞呈,而要求斯帕多利尼总理向议会提出报告。
这次新的政府危机仍然是导致上届政府垮台的社会党和天主教民主党之间的激烈争吵引起的。两位部长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持不同的看法:天民党的国库部长安德雷亚塔主张实行削减公共投资、紧缩信贷的政策,以对付通货膨胀;社会党的财政部长福尔米卡则认为,这种政策只会使失业情况更加恶化,因而主张增加投资,刺激生产,以减少失业人数。这种争吵使各政党之间围绕制定经济政策的重重矛盾进一步加剧,政府陷入进退维谷境地。
面对这种困难的形势,斯帕多利尼总理8日从美国访问回国后,立即要求两位经济部长离开政府,声称否则他就辞职。同时,他还会见了组成联合政府的5党领导人,力图弥合社会党和天主教民主党的分歧。但这种努力未能奏效。
舆论界认为,不管政府是否倒台,意大利所面临的失业增加、通货膨胀等严重经济问题仍将难以解决,政局动荡的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


第6版()
专栏:

布隆迪政府改组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布琼布拉消息:布隆迪总统让·巴加扎11月8日发布一项法令,宣布对布隆迪政府进行了改组。
改组后的新政府由19名部长组成,其中包括有两名女部长在内的10名新任部长。新政府的主要部长有:总统府负责与国民议会联系部长斯塔尼斯拉斯·曼迪,总统府负责计划部长皮埃尔·恩根齐,对外关系和合作部长洛朗·恩泽依马纳。


第6版()
专栏:

埃夫伦正式就任土耳其总统
新华社安卡拉11月12日电 土耳其共和国第七任总统凯南·埃夫伦将军今天正式就职。
埃夫伦是11月7日的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后成为总统的。新宪法规定,该宪法一经公民投票通过,埃夫伦就法定成为任期七年的总统。
这是土耳其共和国第一次通过公民投票产生总统。土耳其共和国建国五十九年,7任总统中有6任是军人。埃夫伦原是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1980年9月12日接管了政权。


第6版()
专栏:新闻人物

苏共中央新当选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简历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2日电 塔斯社今天发表了新当选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的简历。
安德罗波夫1914年6月15日生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一个铁路员工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1939年入党。他从1936年起开始做共青团工作,先后在一些工厂、州和加盟共和国担任过共青团领导工作。卫国战争开始后,他在卡累利阿参加反法西斯游击战争,1944年起任彼得罗扎沃茨克市党委第二书记,1949年起任卡累利阿党中央第二书记。
1951年,安德罗波夫被调到中央机关工作,1953年后从事外交工作,曾任驻匈牙利大使,1957年起任苏共中央联络部长。
从1961年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起,他一直是中央委员,1962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967年5月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同年6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1年4月成为政治局委员,1982年5月当选为中央书记。他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第6版()
专栏:

缅甸总理接见我纺织工业代表团
据新华社仰光11月11日电 缅甸总理吴貌貌卡今天在这里接见了由郝建秀率领的中国纺织工业代表团。
吴貌貌卡说,他曾3次访问中国,看到中国每天都在进步。
宾主对两国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特别是纺织工业方面的合作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
郝建秀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


第6版()
专栏:

冈比亚副总统视察我援建工程
新华社达喀尔11月11日电 班珠尔消息:冈比亚副总统巴卡里·达博在中国驻冈比亚大使鲁青的陪同下,11月10日视察了中国援建的冈比亚独立体育场友谊宿舍工地。
达博视察后,对宿舍工程的进展和质量表示满意,并且高度评价了中国技术人员对工程的负责精神。他还高度赞扬了冈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代表冈比亚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的援助。
由中国援建的友谊宿舍工程位于冈比亚首都班珠尔的北郊,是1980年2月动工修建的。这项工程是中国援建的独立体育场的附属建筑。目前,体育场和宿舍的工程建设,都已进入收尾阶段。


第6版()
专栏:

我邮票剪纸展品捐赠巴巴多斯智残儿童协会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布里奇顿消息:中国驻巴巴多斯大使馆10日将中国邮票剪纸展览的全部展品捐赠给巴巴多斯智残儿童协会。据报道,巴巴多斯智残儿童协会出售这些展品后的收入将用于智残儿童的福利事业。
从10月28日至11月3日展出期间,巴巴多斯总督沃德夫妇、总理亚当斯的母亲、副总理圣约翰的夫人等参观了展览。


第6版()
专栏:

里根表示要继续改善美苏关系
新华社华盛顿11月11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晚表示,他要“继续为改善同苏联的关系而努力”。
里根在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的消息发表后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和苏联“在危险的时刻对和平负有重大的责任”,而这种责任,两国都“不应轻率地对待”。
他重申,美国将继续寻求种种途径,争取在致力裁减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中有所进展。然而他又说,“我们不应该欺骗自己,和平是实力的产物,而不是软弱的产物;是面对现实而不是相信虚构的结果。”
在谈到设法改善美苏关系时,里根指出,现在需要的是行动,而不仅仅是言词。他说,“十年来,缓和只是建立在他们言词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支持这些言词的行动上。”
里根认为,美苏两国应该融洽相处,而不是“一个推行其咄咄逼人的政策,另一个却要去对抗这种政策”。
里根在回答关于美国的冻结核军备运动的问题时,指责苏联卷入了这个运动。他说,苏联人看到这个运动对它有好处,因为它在核军备竞赛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在谈到西方在贸易上对苏联采取的共同立场时,他说,美国与其盟国的谈判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第6版()
专栏:

霍查指责谢胡是“叛徒”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11日电 据南通社今天报道,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11月10日在地拉那的选民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责前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穆·谢胡是“阿尔巴尼亚的叛徒和最危险的敌人”。
阿尔巴尼亚党政领导1981年12月18日发布的一项公报说,谢胡是在“神经失常”的情况下于12月18日凌晨自杀的。
南通社据地拉那电台和阿通社的消息报道,霍查在10日发表的讲话中说,“已经揭发出来的文件和确凿无疑的证据”表明,谢胡“早在战前就给美国秘密情报机构干事”,在战争期间和战后“继续替外国主子干事,听他们指挥,并拿他们的钱”。霍查说,谢胡加入了南斯拉夫、苏联和美国的情报机构,为了“消灭党和人民政权,把阿尔巴尼亚置于外国影响之下”,他说,“谢胡及其伙伴们策划了大屠杀”,“从国外接受过干掉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指令”,企图“用恐怖行动消灭所有那些曾经反对过他的可耻叛变行为的人”。
南通社说,迄今,谢胡之死在阿尔巴尼亚一直是禁止谈的题目。过去,霍查一直把谢胡视为自己四十多年来的最亲密的同事。现在,霍查却说,“党和人民的团结打碎了谢胡的脑袋”。


第6版()
专栏:

波兰当局释放瓦文萨
新华社华沙11月12日电 波兰当局今天宣布释放前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莱赫·瓦文萨。这是波兰实施战时状态以来释放的第一个团结工会高级领导人。
瓦文萨是于1981年12月12日深夜波兰宣布战时状态时,同团结工会的其他大批领导人同时被拘留的。
据波通社报道,瓦文萨在11月8日写信给波兰军事救国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沃·雅鲁泽尔斯基,建议“就感兴趣的问题举行会见和严肃的讨论”。他在信中说:“在抱良好愿望的情况下,我们肯定会找到解决办法。”
波兰当局接受瓦文萨的建议,派内务部长基什查克同瓦文萨进行了会谈。根据会谈结果,基什查克指示格但斯克民警局取消对瓦文萨的拘留。


第6版()
专栏:

石油输出国组织维护本国资源的正义斗争
张允文
石油输出国维护本国石油资源,反对西方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斗争,在当代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七十年代中期,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剧增。西方石油公司拒绝对石油输出国组织调整油价的要求作出妥协。1973年10月,中东爆发了第四次阿以战争。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以迫使它们改变支持、庇护以色列的态度。在这个背景下,石油输出国组织于10月16日作出了提高油价的决定。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产石油、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这一决定震动了世界,使以廉价掠夺石油为基础的西方经济陷于一片混乱。
从这开始,阿拉伯产油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一起,从国际石油垄断公司手中夺回了石油的标价权和生产自主权,从1973年到1974年经过几次提价,将原油价格提高了4倍。石油输出国组织显示了第三世界国家团结战斗的威力,宣告西方大石油公司为所欲为地廉价开采、销售产油国资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一切原料生产国的斗争。
石油输出国组织从建立到现在已有22年。它是在反抗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剥削的斗争中诞生的,也是在同这些大公司的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的。
七十年代以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石油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部控制在国际石油公司手里。1959年和1960年,这些公司曾以减产相威胁,两次压低石油标价,直接影响产油国赖以生存的石油收入。1960年9月9日,受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打击最重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国,紧急集会于巴格达,共商对策。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告诞生,揭开了第三世界石油输出国为维护本国资源而团结战斗的序幕。它作为第三世界最强大的原料生产国组织,不仅维护了产油国的资源,而且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石油输出国组织取得了“油价战”的胜利、获得了对原油的全部控制权之后,就具有了进行全球谈判的力量。它在同西方国家和石油垄断公司斗争的过程中,拒绝只谈能源的开采和价格问题,坚持要求谈判与一切发展中国家有关的诸如原料、货币金融等更为广泛的问题。1975年3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发表的《庄严宣言》,强调该组织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正是这个宣言促成了1975年4月巴黎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召开,这个会议也称为19个发展中国家同8个主要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南北对话。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1974年4月至5月,联合国大会讨论原料和发展问题的第六届特别会议呼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石油输出国组织向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援助促进了南南合作。该组织的成员国把这种援助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它于1976年建立8亿美元的特别基金会,1980年改为国际发展基金会,总额为40亿美元。从1973年到1980年,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种援助占它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5—2.59%,同时期内经合组织所提供的援助只占其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30—0.35%,而前者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后者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
西方宣传机构把石油价格的调整说成是“扼杀世界经济的妖魔”,似乎目前西方经济的衰退是石油涨价造成的。但是它们故意不提一个事实,这就是战后国际石油垄断公司为了掠夺产油国的资源,一直人为地压低油价,使石油比煤便宜一半。廉价石油使西方国家弃煤用油,使石油于1965年首次成为第一能源。说来难以相信,石油是本世纪初以来唯一价格很少变动的商品。1900年油价每桶1.20美元,过了三十年,即经过西方经济大萧条以后,下跌到1.19美元;珍珠港事件后又跌到1.14美元;战后上升到1.20美元。经过整个五十年代,油价停留在1.50美元的水平上。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时,油价为1.80美元。实际上,1973年10月以前,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收入,已因美元的贬值和进口工业品、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大大减少。对此西方舆论是闭口不谈的。
廉价石油使西方经济出现了繁荣,创建了“石油文明”,同时也使西方形成了以为石油可以取之不竭、任意浪费的错误想法。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斗争使世界认识到,石油是要枯竭的,西方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浪费这种自然资源了,产油国必须在石油枯竭之前依靠石油收入来建立完整的经济体系。这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又一功绩。
近两年来,这个组织又面临了严重的挑战。1981年3月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西方国家经济持续衰退,它们采取的石油储存、节能和使用代替能源等措施开始奏效,一些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大幅度增加油产量,造成了石油平均每天过剩400万桶。西方国家每天从50亿桶的库存中压价抛售400万桶,现货市场油价暴跌,对石油输出国组织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们幸灾乐祸地断言,石油输出国组织即将垮台。但是他们的愿望已成为泡影。今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第六十三届部长级会议首次达成了减产保价的协议,稳定了油价。该组织并大力援助尼日利亚和厄瓜多尔,挫败了西方石油公司胁迫这两个国家降价售油进而搞垮该组织的企图,充分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从5个发展到13个,它们的石油储量共为55亿吨,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0%;产量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它在国际舞台上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尽管在它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艰难险阻,然而它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斗争,得到一切进步人类的支持,必将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