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共产主义思想与实践琐谈
放出真正的光彩来
崔永生
李锐同志怀念刘澜波同志的文章《一个在晚年大放光芒的人》(见9月23日《人民日报》),读后发人深省,催人奋发。其中有一段话:“近日我常想,我所见到的最后这三年的澜波,这光彩照人的澜波,才是他的本来面目吧。过去这光彩,是被过多的拘谨(也许还有一点韬晦)掩盖住了。有些不幸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就去世的老同志,也许终其一生也没能够完全显露出自己的光彩来。”意味深长,尤其值得每一个活着的人深思。
确实,在十年内乱中,不少老一辈革命家,有的含冤九泉,有的惨遭折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不久,就离开了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没有来得及完全显露出自己晚年的光彩来。象刘澜波同志这样的人,在最后三年能显出自己的本色,放出照人的光彩,虽属不幸中的万幸,但毕竟时间太短暂了。这样,他们未竟的事业,自然就落在至今活着的人的身上了。活着的人,不仅要学习他们,做大放光芒的人,而且要放出更多的光芒,才对得起先我们而去的人。否则,将会是不仅愧对后人,也愧对于九泉之下的故人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文中的蕴藉吧。
可惜,有极少数人,既没有澜波同志的胸襟,也没有作者的衷肠,更没有看到自己的责任。乌云散尽,光风霁月,他们不是象澜波同志所认识的那样,“那种遇事谨慎为先,说话平和为上,乃至沉默以待的明哲保身味道,已一去不返”了,而是仍然持之如故,甚至更加地圆滑世故了。有的人,伸手向党要官,来了文件报告画圈,见到名利就钻。对分管的部门、单位,问题成堆也听其自然,泰然处之,不调查,不研究,不解决,不处理,等着“过渡”,将来交给别人。在人事安排上,不选拔,不培养,不问德才,听我的就好,自己的人上不去,宁愿把位子空着,决不让“别人”上去。在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上,往往置身于组织之上,受了一点批评,或稍不如自己的意,就撂挑子,甚至仍用对付“四人帮”的办法,住进医院就是几个月,非别人向他的错误让步不出来。党风至今未能根本好转,与这类人颇多关系。
出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当年学“乖”的想法,大概也是一个方面。在那“打倒一切”的年代,许多人被剥夺了表现自己的光彩的机会,象刘澜波同志那样“不得不学了许多‘乖’,难免为自己涂上一点保护色”的人们中是贤愚不等的。而其分野又在于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象刘澜波这样的同志,一旦雨过天晴,他们便甩掉了外表的“乖”,擦去“保护色”,显露出了“更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坚持原则,克己奉公,忘我工作的本色,放出了照人的光彩。刘澜波同志所以“外形已是一个面带病容的老人,然而精神却是一个心藏烈火的青年”,正是因为他胸中有一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炽烈的心。“他是中纪委的常委,在有关会议上,一些人们心照不宣,不便捅开之事,他往往无所顾忌,一针见血说出来,使会议讨论引向本质”。说真的,读到这里,我的心猛跳,我想在这样的同志领导下干工作,该是多么幸福啊!那些胸中揣着为老婆儿女追求“实惠”之心的人恰恰相反,在严冬中虽也不得不蜷缩,但当气候好转,能伸展手脚的时候,尽管“全部零件”正常,气色很好,理想的力量却消失了,革命烈火熄灭了,泛于脸上的是个人主义思想的回光返照。
“过去的年代”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验,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是更严峻的考验。对于革命者来说,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光源,就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才能把理想的意图变成实现理想的力量,才能永葆革命青春,放出毕生的光彩。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春风送暖四千里
马洪中 晓源

一天下午,在北京火车站京广线候车室的一条巷道里,当服务员小郑送走一列火车的旅客回来清扫地面时,突然发现座椅底下躺着一位昏迷不醒的农村老大娘。她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微弱。小郑赶忙上去抱住她,向周围的旅客高声呼喊:“这是谁的亲属?这是谁的亲属?”人们纷纷围上来,但没有一人认识她。几个服务员只好立即将她抬上出租汽车,送同仁医院抢救。大娘苏醒后,才从她的口里得知:她叫王胜华,67岁了,家住四川泸县白马公社。去年,她到新疆妹妹处探亲,住了一年多,因思念家乡,妹妹只好托两个同回四川的旅伴顺便带她回家。途经北京站,由于人群拥挤,不幸与那两个旅伴失散,她陷入这陌生的茫茫人海,不识字,不懂北京话,走错了候车室,错过了车次,一时焦急,病发昏倒。
经过六天治疗,大娘病情好转。她担心家里儿女挂念,急切要求回家,车站领导考虑她病未痊愈,便决定派纪鹏和李贵阳两同志长途护送。

由北京开往成都的7次特快由北向南急驰。一路上,两位护送者精心护理大娘。替她洗脸梳发,替她打水盖被。大娘饿了,两人给她喂病号饭。也许是列车的颠簸,有一段,大娘病又加重,口吐沉痰不止。粘液堵在口里出不来,纪鹏不嫌脏,亲自用手指细心替她掏。夜深了,车厢的旅客均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他俩通宵不睡,给大娘试脉搏,时时观察大娘的每一细微变化……旅客们无不称赞说:“就是亲生儿女也难做到这一点呵。”
列车到达成都,按规定,他俩的护送任务已经完成。但考虑大娘回到农村老家还需转几次车,怕其他人不了解大娘的病情,两人又主动承担了继续护送的任务。从成都搭火车到隆昌,再从隆昌转长途汽车,一路抬上抬下。为了让大娘能躺着休息。他们宁愿让出自己的座位,一直站到终点。
汽车到达泸州市,已是晚上九点多。两人连晚饭还没有吃,又累又饿。透过汽车窗玻璃往外看,天下起雨来了。三人什么雨具也没有带。他们只好坐在空空的汽车里等待雨停。谁知这时大娘病又复发,昏迷过去。“大妈,大妈!”他们几次焦急地呼喊着,没有回应。他们看看外面,周围黑沉沉的夜,不见一个人影,雨,却越下越大……
“你看好大妈,我去找医院。”纪鹏当机立断,冒雨冲了出去。留下李贵阳一人在汽车里抱着大妈。他望着窗外雨蒙蒙的乌黑的天,心儿提到了嗓子眼里,要是她一时回不来,要是大妈……他急得几乎要哭了。幸好,半小时后,纪鹏湿淋淋地回来了,而且借来了一副担架,他一颗心才落了地。
两人抬着大娘,沿着一条泥泞不堪的只有一点微光的马路艰难地向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发。大娘身体较胖,体重少说也有120余斤。纪鹏是个女同志,个子小,体力弱,她很少承受如此重的压力,而且是在这样雨淋路滑的夜晚。抬不到100米,豆大的汗珠便和着雨水一起从她的脸上往下流,她的双腿打颤,几次差点摔倒。多想放下休息一会呵,可到处是泥,担架放不得。为了抢救大娘的生命,她以最大的毅力,顽强地坚持下来了。晚十一点,当把大娘抬到医院急救室,两人已四肢麻木,动弹不得了。

经过4,700里行程,大娘终于被安全送到泸县人民政府。消息传开,人们赞叹不已,纷纷跑来向他俩表示感谢。
第二天,大娘的两个儿子从乡下赶来了。前几天,他们得知母亲失散的消息,心急如焚,到处打听,以为见不着自己的亲人了。今天,母子相会,相抱痛哭。
“要不是首都人民好,要不是这两位同志,我,见不着你们了。儿,快感谢恩人啦!”大娘老泪纵横,指着纪、李两人说。两个儿子一齐转过身来,紧紧抓住了他俩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感激的泪水哗哗往下流……


第8版()
专栏:文史小品

郭沫若的辛祠联
方延明
济南泉多闻名遐迩。大明湖畔古朴典雅的辛弃疾纪念祠,吸引着中外游客。辛祠建于1959年秋,1961年10月正式开放,当时郭沫若同志为纪念祠写了一副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
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
雁南飞。
郭沫若同志的这副楹联,概括了辛弃疾创作的特色及其爱国抱负。辛弃疾(1140——1207),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传有诗词六百多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我国豪放派诗人的杰出代表,“慷慷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他继承了苏词的豪放,精于用典,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在唐宋词中达到较高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芹指芹菜。《列子·杨朱》记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肿嘴闹肚子。后人则以“献芹”称所献之物之菲薄,以表诚心。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了十篇论文,又称《美芹十论》,奏陈给孝宗皇帝,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他批评居高位者“战必败”的悲观论调,又提出出战应当“勿欲迅”,而“知所先后”。但是,他的正确主张并未得到政府的采纳。“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纵生,悲叹国家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寄希望于南宋王朝不要偏安江南,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豪情壮志。词人已经逝去久远了,但是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他能听到知心话
舒恩禹
不久前去铁道部汇报工作,接待我的是一位老局长。在接触中,我感到他除了工作认真而不知倦外,还有一个特点:凡下属来汇报和请示工作,他总凝神细听,接着明确谈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一定要补上一句“你说呢?”这种好作风使我很受教育。
首先,这是一种尊重实际,不耻下问的作风。一般说来,领导者看问题比较高也比较全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上情和下情都比较了解。美国革命作家威廉斯曾这样赞誉过列宁:即使是向一个完全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他就是这样从不同的地方和各色人物那里获得种种消息。从基层干部和群众那里了解第一手材料,从群众那里听到知心话。
“你说呢?”这也是增强下属的主人翁责任感的一种方式。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们具有很大的创造力,他们大都有热情,有能力,又做着实际工作,若能虚心倾听下面同志的意见,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充满生气,越做越好。
“你说呢?”这种态度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平日的交往里,都较容易使干群关系亲密无间。领导以平等姿态出现,群众才愿吐真心话。相反,自视高贵,盛气凌人,看不起下级,领导说了算,那就会在自己与群众之间掘下一条感情的鸿沟。


第8版()
专栏:

遐想曲(外一首)
韦晓吟我看见了一泓淡蓝的湖水,那是浓云中的一块青天。我听见了昔日的曲调在湖边缠绕,那是孩童的芦笛声在天边回旋。在那熟悉的水波旁,留下了我多少透明的梦幻?它记下了我儿时的向往,和在母亲身旁深深的笑靥。幼年的影子隐没了,逝去的流云不再回返……呵!湖面加宽了,聚集的云朵随风四散。给我一支长笛吧,我要吹奏着绿色的旋律,在这更广阔的湖边留连!
绿色的梦朦胧的绿色中,开放着零星的小白花。泉,涌向理想的国度,流淌着童年的回忆……绿色的梦,重把天真交还给我。象小草一样碧绿而鲜嫩,象小河一样明净而清新。在环视中,我看到了:生活的篝火,在远处闪烁着温柔的光。


第8版()
专栏:

千佛山之秋〔中国画〕  张登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