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共产主义思想与实践琐谈·
共产党人的可贵之处
张聿温
北伐名将叶挺同志,皖南事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上饶集中营的墙壁上,留下了他写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笔迹;重庆中美合作所的牢房内,回荡着他唱的著名的《囚歌》。重庆谈判时,毛主席向蒋介石提出我方释放马法五,蒋方释放叶挺。当时任国民党军统局总务处处长的沈醉得知消息后,特地去狱中问叶挺出狱后要办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叶挺回答说:“请求党恢复我的党籍!”沈醉对此很不理解,把这句话报告了军统头目戴笠。戴笠沉思了一会说:“共产党人的可怕,就是在这些地方。”
沈醉对叶挺的话不能理解,说明他对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并不了解;戴笠说“共产党人的可怕,就是在这些地方”,说明他是站在反动立场上理解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的。而在人民看来,共产党人的可贵、可爱和可敬,正是在这些地方。
对一切敌人来说,共产党人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而且加以认真地实践;而这信仰之所以能坚定不移,又由于他们确信这是科学的真理,是必然要实现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完全的自觉和高度觉悟之上的,正如夏明翰烈士就义诗所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也正如方志敏烈士所说:“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们坚信,个人的生命虽然牺牲了,但这共产主义的理想却一定会经过后继者的奋斗来实现,而自己仍不失为这伟大事业的缔造者之一,所以虽死而无憾。因此,任何威胁、利诱都不能使真正的共产党人动摇和屈服,任何风浪、挫折也都不能使真正的共产党人迷失方向和放弃信仰。敌人焉得不怕?敌人惊呼共产党人“可怕”,其实正是惊呼这些共产党人所代表的共产主义“可怕”。在敌人眼里,通过这些共产党人的形象而感受到共产主义非但不“渺茫”,而且是一种实际的威胁和有力的挑战,是一种叫他们恐惧的客观存在。
共产党员的可贵,并不在其称号而在其高度的革命觉悟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至于有些共产党员经不起利诱和威胁的考验,只能说明他们原本就缺乏这种革命觉悟。现在有的共产党员也说“共产主义渺茫”,其实,在这些人眼里,共产主义原来也并不真切,要不,何以会忽然觉得渺茫起来了呢?在真正的共产党人眼里,别说现在不渺茫,就是六十年前,共产主义也是真切的。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们,就是自觉地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鲁迅先生曾称赞这种共产党人“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什么叫“确信”?又“确信”什么?不就是真正认识到了共产主义这一科学理想必然会在中国实现吗?
这是值得“渺茫”论者深思的。


第8版()
专栏:

我的启蒙老师
青稞
1981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两位老太太的形象吸引了我的视线。这是多么熟悉而又陌生了的脸庞啊。难道真是她们,是我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三十多年来我不断地探询、寻找,却没有得到过有关她们的任何音讯。今天,她们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多么叫人难以置信。但是,照片后的说明告诉我:她们二位——齐新、李融中,的确是把我从苦难中救出,又将我引向生活之路的恩人。
那是1939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湘北以后。我的家乡湖南临湘县沦陷,成群结队的难民涌向省会长沙。民主西街的难民收容所挤满了扶老携幼的难民。那是霍乱流行的时节,每天都有死人被抬出去,饥饿和疾病在不断掠夺孩子们的生命。有一天,两位年轻美貌而又文雅端庄的女教师,来到了难民收容所,她俩穿着浅蓝色的旗袍,言谈举止显得从容不迫。她俩把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难童召集在一起,向我们讲话。说要把我们接到保育院去,那里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于是,我们300多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就这样到了长沙黄土岭的湖南第二保育院(后迁至茶陵县)。后来我才知道,这两位接我们到保育院的一个叫齐新,是我们的院长,另一个叫李融中,是教导主任。她们都是大学生,都出身于富贵人家,但为了抗日救亡,她们甘愿抛弃舒适的家庭生活,抛弃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创办战时儿童保育院,和无家可归的孩子在一起生活。记得刚进保育院,我们换上了草绿色的院服,她们便教我们唱张曙同志谱写的《保育院院歌》,那歌子是凄楚动人的:
我们离开了爸爸,
我们离开了妈妈,
我们失去了土地,
我们失掉了老家,
我们的大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
我们要打倒它,打倒它,
打倒它,才可以回到老家,
打倒它,才可以看见爸爸妈妈,
打倒它,才可以建立新中华!
这个歌子每天至少唱一遍,为的是让我们不要忘记是从沦陷区逃出来的难童。齐新、李融中老师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却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和满腔的抗日热情。我们唱的全是抗日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等等。保育院的经费是宋庆龄同志从国际上筹集而来的儿童福利基金。经费并不少,由于国民党时代那些贪官污吏的层层克扣,保育院所得无几,我们常常过着半饥饿的生活。为了孩子们的衣食住,她们四处奔走,千方百计把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保存下来,给予了良好的教育。正是在她们慈母般的关怀下,孩子们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是惊人的,头两届毕业生百分之百考上了公立中学。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以抢救沦陷区难童为宗旨的保育院全部解散,但齐新和李融中老师四处奔走,又继续创办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保育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儿童。我不过是她们培育的成千上万名儿童中的一个。
几十年过去了,今年,我到长沙出差,终于在朝阳新村居民宿舍区的3楼上见到了这两位老师。她们正在吃饭,我自报姓名以后,她们放下了筷子,兴奋得马上站了起来。她们并没有忘记当年留着童发的小妹子,虽然如今我已是斑斑白发,却依然是她们记忆犹新的学生!她们谈起我童年的许多趣事,一一数说着同学们的姓名和长相及性格特征……她俩是终身未婚的女性,为了培养、教育别人的孩子,她们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如今,两位都到了70多岁的高龄,已经退休多年,应该安度晚年了,可是,她们不习惯休息,她们念念不忘的只有儿童教育事业。当她们了解到居民区的家属在家庭照管的学龄前儿童缺乏教育的状况后,便与居委会联系,自愿把居民区的幼儿组织起来,为他们讲课。还详细地编写了讲稿;她们的事迹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湖南省妇联支持她们的行动,将讲稿印刷成册,发送各地区妇联学习。两位老人将积累五十年的经验,写成了儿童教育心理方面的著作,交给了有关部门出版。她们默默无闻从事儿童教育五十年,虽然没有教育家的头衔,但她们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儿童教育家。
当我亲眼看到她们在灯下编写提纲,看到她们由于过度疲劳而伏案熟睡,银白的头发覆盖在稿笺上的时候,我怎么也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
我的启蒙老师呵,你们曾经把幼小的我,引进了人生的道路,引入了知识的大门,如今,你们还在引导我、教育我,给我以新的启迪;我懂得了人应该怎样起步,又怎样走完一生的道路……


第8版()
专栏:

他的心萦绕着中国
——记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
任光椿
井上靖先生穿着黑色的和服,站在他家有小庭院的住宅前迎接我们。黝黑清瘦的面容、矮小精干的身材,说话时声调有些低缓……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在我国农村常常见到的那些令人尊敬的老农。
他同他的满头银发的夫人一道,将我们让进玄关,换了拖鞋,迎进了客室。
客室的一边,隔着大玻璃窗,可以望见外面小园中的花木。另外三面,却全都是图书,满架满架的,其中不少是关于中国的书籍。
一位年轻秀气的女子,穿着蓝色的连衣裙,不停地用各种陶瓷艺术品一样的、别致的日本餐具,盛来各种别致的日本小吃,殷勤地招待我们。
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亲切的气氛中开始了寒暄。
谈到一九八四年即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笔会中心大会时,井上靖——他作为东道国的笔会会长,显然将是这次世界性大会的主要组织者和主持人之一——又笑着:“我们正在研究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各国作家参加这次大会的人员都是有限额的,但是,中国是近邻,许多中国作家又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你们来多少人都可以,我们都热烈欢迎。”
他的亲切的面容和真诚的语调,使我们又一次感触到了他对中国、对中国同行们的真挚的友情。
井上靖先生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但仍担任着日本笔会会长、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日本近代文学馆名誉馆长等重要职务,积极从事着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当我们听到他叙述在七十高龄时还亲自跑到中国的西北和巴基斯坦、尼泊尔的大山中去,走遍古代丝绸之路的每个驿站的事迹时,就不能不更加感到钦佩和惊奇了。
然而,这些频繁的社会活动和远越国境的跋涉奔走,却丝毫也没有影响和削弱他的永不衰竭的创作热情。他是一位真正著作等身的人。他还健在,人们就已经为他建立了文学馆——井上靖文学馆,这种尊荣在世界各国文学史上都是少见的。但是,他仍在继续勤奋地写作着。不久前,他的新作《本觉坊遗文》刚刚获得日本文学大奖,掌声还没有停息,他又在构思新的宏篇了。
在箱根小涌园,井上靖夫妇一面招待我们吃日本式的丰盛的晚餐,一面热情洋溢地向我们讲述他的新的创作计划。他的雍容娴静的夫人几次低声劝阻他,让他少讲一些话,也不知是怕他讲多了话伤神,还是出于礼貌,想让我们中国客人也多讲一点。可是,夫人的劝阻却怎么也止不住这位老作家的谈兴。
他说,他正在写一部关于中国孔子的作品。他认为,中国的孔子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在全世界,除了象耶稣、释迦牟尼那样一些宗教领袖外,真正靠自己的思想学说能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孔子是最突出的一个。直到现在,世界各国仍然有人在研究他。美国、苏联、西欧、日本,都有专门研究孔子的学者。
使我惊异的不仅是他的学识的渊博,而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如此执着的热爱与研求。他是当今日本文坛最负盛名的文学泰斗。而在这位睿智的大作家的晚年,却把他的目光越来越深深地转向了中国,写出了《天平之甍》、《楼兰》、《敦煌》、《苍狼》等一部又一部反映中国古代人物和历史的作品。这恐怕决不是偶然的。在这里,我似乎窥见在已经实现了高度现代化的日本,在西方颓废思潮的巨大冲击下,一位高瞻远瞩的日本文学长者和精神斗士的苦心。
井上靖先生,请接受我的敬意!


第8版()
专栏:

土地的热望
广州电信局 筱敏土地埋藏着深沉的热望,但,它什么也不说。只有几丛野草零乱地散布着,很荒凉,在顽强地预示着什么。一只手摘下成熟的草籽,搓了搓,搓着开始了伟大的思索——于是,石锥出现了。铁口犁出现了。拖拉机出现了。一年年,在土地上翻动,时深时浅地翻动着。土地流泪了,湿漉漉的,不知是痛苦还是欢乐?它大口大口地呼吸,把一个又一个秋天捧给世界——稻穗沉甸甸的,弯成弧形,金子一样的颜色。紫云英,野山菊,会笑的水蜜桃,还有害羞的红苹果。可是,土地依然沉默着,依然期望。稻穗和苹果,还有野草总有一天要把生活装点得生机勃勃!它无时不在,想告诉人们一点什么。可是它的语言太朴素了,谁也听不懂,也不知谁能去猜破。把焦虑和热望深深埋在心底,它默默地等着,等着……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小小的铁流》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小小的铁流》,是一部反映冀中少年儿童抗日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它以曲折生动的斗争故事,动人心弦的情节发展,把我们带进了抗战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的艰苦环境里,和大勇、大各、小虹这些小英雄们同呼吸、共命运。有时为他们那种天真烂漫的孩子气吃吃发笑,有时为他们那种敢于同敌人周旋的拚搏精神赞叹不已……。
作者克明同志就曾是村儿童团的团长。《小小的铁流》描写的抗日斗争故事,都是他少年时代所经历过的;大勇、大各、小虹都是他在儿童团结识的好朋友。现在,这些小英雄都以生动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这部中篇小说对帮助孩子们辨别真伪、善恶、美丑,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的高尚情操,是有现实教育意义的。 (钟 文)


第8版()
专栏:

小护士(雕塑)  郭德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