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卡斯滕斯总统访华前夕发表谈话
希望加强西德同中国的关系
新华社波恩10月4日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卡斯滕斯今天在总统府接见新华社记者时说,他即将对中国的访问,对加强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卡斯滕斯总统定于本月11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说,这次访问要表明:第一,德国和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的友好关系;第二,西德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在目前情况下,我们的共同点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第三,“我同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主要领域内交换意见是很感兴趣的。”
在回顾1972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情况时,他指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中国建交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局面。两国的政治界、经济界和文化界的来往日益增多。他评价两国交往说,“我在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个积极的令人高兴的发展。”
卡斯滕斯在谈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意义时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在世界上,处理任何重大问题都不能忽视中国的看法。他说:“我们有机会通过直接的谈话来了解中国的看法,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外交关系的建立,就在这方面给予我们直接交换意见、直接探讨世界政治问题的机会。”
总统在谈到当前国际问题时说:鉴于东西方的紧张关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张通过对话、谈判来逐渐减少现存的紧张局面和减少军备,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谈判;另一方面,“我们的立场是,我们将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继续作出我们的防务努力。”
关于德国的分裂现状,卡斯滕斯认为,这是东西方紧张局势的结果。他说:“我们要在和平的欧洲采取自决的办法来恢复我们德国的统一”。
卡斯滕斯在谈到南北关系时,表示要重视中国在这方面的作用。他说:一方面,中国认为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给予发展中国家相当多的援助。“所以,我认为,和中国积极地交换意见和谈话,对保卫世界和平有很大的重要性。”


第7版()
专栏:

北约外长会议商定加紧控制对苏经济关系
并将力图克服内部分歧加强联盟军事力量
本报讯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十六国外长10月2日和3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瓦尔达维德举行了两天非正式会议。外长们对会议就东西方经济关系等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感到满意。
据报道,为了促进联盟的安全,会议一致认为必须在全联盟范围内控制东西方经济关系,因为西方的安全不只是军事实力问题,还需要有一个包括东西方经济关系在内的全面政策。从这个总原则出发,外长们达成了如下意见:不得向苏联提供增强军事潜力的技术;在当前的气氛下不得以低息贷款和信贷资助苏联经济;必须避免为苏联军事优势出力;对一切可能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增强华约军事地位的对苏供应要严加控制。
会议还一致希望加强联盟的团结,克服内部分歧,并认为在进行全面裁军和限制军备努力的同时,应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同东方恢复平衡。
会议前夕,西方舆论认为,美欧关于向苏联提供天然气管道设备问题将展开争吵。但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外长都故意把这个争端放在一边,着重讨论整个东西方经济关系问题,致力于确定对苏联等国的“全面战略”。他们还将就如何减轻西方对苏联能源依赖的方法问题,进行研究。西方通讯社认为,这次外长会议有利于缓和在天然气管道问题上的“尖锐冲突”。
近来,美欧在天然气管道问题上的分歧继续恶化。西德向苏联提供的天然气管道设备和建筑材料已在不来梅港装船启运。美国国务卿顾问巴克利9月29日说,美欧在天然气问题上的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但里根总统欢迎西欧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替代措施”。


第7版()
专栏:

西欧的失业问题为何日趋严重
林军 姚立
1980年和1981年西欧国家先后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货膨胀虽稍有缓和,而失业问题则日趋严重。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公布的统计数字,1980年到1981年欧洲共同体的平均失业人数由670万人增加到880万人,即猛增31%。去年12月份共同体的失业人数即已突破1,000万大关,到今年8月则达到1,090多万(占劳动力的9.6%),比7月份增加30万。
西欧国家的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首先是因为危机持续的时间长,一些国家为制止通货膨胀采取了紧缩银根的政策,这虽使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然而却使投资减少,从而大大阻碍了经济复苏的可能性,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所以有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以增加失业人数为代价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欧的失业问题严重到这种地步,除了上述原因以外,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第一,近年来西欧经济长期停滞,生产发展缓慢。自1973年以来,西欧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较慢。从1951到1973年欧洲共同体九国(不包括希腊)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5.6%,1973到1981年下降为0.9%。据欧洲统计局今年5月公布,共同体国家今年2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不仅略低于1月份,而且比去年同期低1.2%。生产不发展,自然造成了就业的困难。
第二,西欧国家的投资率降低,企业倒闭成风。欧洲共同体的固定资本投资年增长率,已由六十年代的6.2%降为七十年代的2.1%。目前西欧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利润率下降,自筹资金份额减少,而银行利率又长期居高不下,致使资本家对投资的兴趣不大。此外,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也吸引走大量欧洲资本,影响了西欧的设备投资。1981年共同体固定资本投资下降3.7%,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因此减少。同时,由于经济衰退和管理不善等原因,西欧的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失业大军不断扩大。例如在西德,1981年登记破产企业达11,000多家,比1980年增加四分之一,去年因企业破产而失业的有30多万人。在英国,今年上半年企业破产增加了22%,达到5,550家的创纪录数字。
第三,西欧国家的外贸发展缓慢,难以再利用扩大出口来转嫁失业。近年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生经济衰退,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下降。由于市场紧张,各国间贸易战不断发生。在共同体内部也矛盾重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就使西欧扩大出口愈益困难。1980年欧洲共同体在世界商品出口中所占比重降到35.4%。外贸不景气必然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和劳动力市场的缩小。
第四,在六十年代经济“繁荣”时期形成了生育高峰,使得共同体各国这几年每年都有100万左右新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据统计,目前共同体失业人数的40%是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年人。
第五,西欧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生产设备自动化的发展;而生产自动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意味着对工人的排挤,促使厂主解雇工人。所以,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社会上对劳动力的需要越来越少,造成相当数量的工人失业。对此,人们一般称为“结构性失业”,或“技术性失业”。
严重的失业问题不能不影响到社会和政局的稳定,使西欧近两年“陷入社会危机和政治制度危机”。这就迫使许多国家的政府纷纷提出扩大就业机会和增加就业训练的计划,但是至今收效甚微。看来,西欧的失业问题,今年不仅难以缓解,而且有继续加剧的趋势。欧洲共同体各国财政部长今年8月底开会后估计,西欧经济在今年年底之前不可能出现回升,共同体的失业人数将还会超过目前的创纪录水平。


第7版()
专栏:

西德一公司售苏天然气管道压气机
本报讯 据报道,西德蔼益吉—卡尼斯公司9月28日宣布,该公司决定不顾美国的禁令,为苏联天然气管道工程提供47台压气机。这些压气机价值6.5亿马克,约合2.8亿美元,其中包括重要的美制部件。
第二天,这些压气机的装船工作即告开始。这是第四个西欧国家的公司向苏联天然气管道提供设备。在此以前,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公司已向苏联提供了涡轮机。


第7版()
专栏:

中美洲持续干旱又遭暴风雨袭击损失严重
本报讯 最近,中美洲地区在连续十个星期遭受干旱之后,又连日受到暴风雨袭击,损失十分严重。
据报道,持续旱灾给中美洲各国造成的农业损失共达5亿多美元,其中尼加拉瓜因旱灾受损1.322亿美元,该国西部的莱昂省和奇南德加省被宣布为“灾区”。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等国农业遭受损失数字也十分惊人。
在长期持续干旱之后,暴风雨又接踵而来。连续6天的滂沱大雨给中美洲地区带来了新的灾难。仅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两国就造成1,000多人死亡、6万多人无家可归、1,000多人失踪和6亿多美元的损失。
危地马拉政府不得不实行“紧急状态”,以便能够较方便地救济成千上万的灾民。危地马拉紧急委员会正式宣布,这场暴风雨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566人,损失1亿美元。
萨尔瓦多受灾情况更为严重。仅受灾头两天就死亡500人,大部分是在首都“蒙特维略”移民区及其周围地区。洪水冲垮了一座水坝和一些简陋房屋。由于灾情严重,这一地区不得不实行宵禁。
暴风雨给萨尔瓦多农业造成的严重损失达2.5亿美元,从而更给这个因两年多内战而困难重重的国家增加了新的困难。
据统计,有15%的棉花、10—15%的甘蔗、50%的菜豆和30—60%的水稻收成受到损失。菜豆和水稻都是萨尔瓦多人民的基本食品。


第7版()
专栏:

坦桑尼亚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本报讯 据报道,坦桑尼亚政府正大力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各区已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姆贝亚区法院最近对几名哄抬物价的商人分别判以罚款和徒刑,塔布拉区政法部门吊销了19名投机倒把犯的营业执照,阿鲁沙区逮捕了一名冒充工厂经理、骗取新工人入厂费的诈骗犯。
坦桑尼亚政府加强了对财政经费使用的管理。最近,经费使用调查委员会向姆苏亚总理递交了一份对莫希、姆索马、塔布拉和莫罗戈罗等城市的调查报告,认为上述市政委员会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总理办公室国务部长基米蒂公开抨击了浪费建设资金的行为,要求有关市政委员会采取严厉措施,彻底制止违反财政制度的现象。坦桑尼亚政府还采取了制止走私和盗窃活动的措施。它已同邻国卢旺达达成协议,准备建立一个制止两国间走私活动的委员会,防止货币、宝石、牲畜等非法出境。在桑给巴尔岛,也组成了一个以琼布副总统为首的委员会,对所有外贸单位和运输进口物资的机构进行全面调查。


第7版()
专栏:

我男排领队说中国队不能麻痹大意
必须埋头苦干认真打好每场球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5日电 中国男子排球队领队孙志安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男排在本届世界锦标赛预赛中打得比较顺利,但是,目前强手如林,水平相当的队很多,中国队不能麻痹,必须埋头苦干,认真打好复赛的每场球。
孙志安说,前段比赛打得比较顺利,主要是由于队员有信心、责任感和荣誉感,发扬了拚搏精神。这些都是通过实战逐步加强的。
他说:“经过几番较量,我们感到欧洲队虽然身材高大,拦网好,但只要我们打出快速多变的战术,它们还是可以被攻破的。”
在复赛中,中国队将同日本、阿根廷、加拿大、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及南朝鲜队编在一组。这些队实力都不弱,水平比较接近。孙志安说,谁能取胜,主要看临场发挥。因此,中国队不能麻痹,必须一分一分地拚。中国队在预赛中的胜利为今后比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从总的赛程来看,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孙志安说,中国男排过去遇到挫折,有时处理不够好,现在还要注意这一点。中国队前一段的拦网还不够理想。拦网在比赛中得分应占总得分的30%以上,但预赛中中国队拦网得分只有16.1%。下一阶段中国队的大部分对手过去都同中国队交过手,但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有四年未接触过。只有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认真打好每一场球,才能争取更大的胜利。


第7版()
专栏:

世界男排锦标赛预赛各组名次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4日电 第十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预赛各组名次如下:
第一组:日本队,阿根廷队,墨西哥队,突尼斯队;
第二组:苏联队,保加利亚队,美国队,智利队;
第三组:加拿大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意大利队,澳大利亚队;
第四组:波兰队,古巴队,罗马尼亚队,委内瑞拉队;
第五组:中国队,南朝鲜队,法国队,芬兰队;
第六组:捷克斯洛伐克队,巴西队,伊拉克队,利比亚队。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4日电 第十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预赛10月4日成绩公报:
第一组:日本队胜阿根廷队,3∶1;墨西哥队胜突尼斯队,3∶2。第二组:苏联队胜保加利亚队,3∶0;美国队胜智利队,3∶0。第四组:波兰队胜古巴队,3∶1;罗马尼亚队胜委内瑞拉队,3∶1。第六组:捷克斯洛伐克队胜巴西队,3∶1;伊拉克队胜利比亚队,3∶2。


第7版()
专栏:

阿曼努力发展农业
沈富腾
阿曼地处阿拉伯半岛的东南端,80%的居民从事农牧业。现任国王卡布斯1970年执政以后,重视发展农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75—1980)期间,阿曼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农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阿曼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民采用良种、新技术和新农具,对农民实行补贴政策,国家负担种子、肥料和农具的大部分费用。过去阿曼的农业基本上靠人力和畜力,现在很多地区已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有的大农场使用现代化的喷灌和滴灌设备……国家每年进口大批农业机械,以低价和延期付款的方式提供给农民。
为了改进落后的耕作技术,阿曼在七十年代分别在拉密斯、瓦迪卡利亚和萨拉勒建立农业研究所。研究所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出发,对大田作物、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技术、农作物保护和水利灌溉等项进行专题研究。为使研究成果付诸实施,全国各地设立32个农业技术指导站,向农业社和个体农民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农业指导站的技术人员经常到各地巡回放映农业电影、录像,发行农业技术书籍,向农民进行宣传教育,还在全国搞了1,200块试验田,用丰产的事实推广新的耕作技术。他们还到农田、果园作现场技术指导。每个农管区还有一个植保队,定期下乡为农民喷洒农药,作物面积大的地区还用飞机免费洒药。
阿曼政府采取的发展农业的各种措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1979年阿曼农业总产值比1975年增加了一倍半。第二个五年计划(1981—1985)期间,国家对农业的拨款又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增加3倍。(附图片)
阿曼南部的一个农场。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尼日利亚新首都阿布贾
封耀元 安永玉
尼日利亚已在阿布贾建设新首都。
尼日利亚独立后定都拉各斯。拉各斯位于国土西南端,濒临大西洋,距内陆各州较远,与内地交通多所不便。在这个多部族国家,豪萨一富拉尼、约鲁巴和伊博三大部族分别代表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利益。人们普遍认为,联邦首都应选在三大部族聚居区之外,而拉各斯却是约鲁巴族聚居的地区。另外,自1960年独立后,拉各斯人口猛增了好几倍,由1963年的112.8万人激增到现在的约500万人,以致住房紧张,交通拥塞,水电供应不足,环境严重污染。国际组织把拉各斯列为全世界生活费用最昂贵、卫生条件最差的都市之一。加之,全城主要建筑集中在拉各斯、维多利亚、伊柯依等几个小岛上,无伸展余地,迁都问题日趋迫切。
1975年成立了迁都审议小组,广泛征求各州意见,并实地考察了十余个外国首都,博采众长,于同年底提出了迁都阿布贾的建议。
新首都座落在素以传统手工艺品著称的古城阿布贾东南,几乎位于全国的正中央,原为小部族格瓦里族的聚居区。那里是中央高原西南边缘,海拔300余米,南部湿热气候和北部干旱气候交相融汇,清爽宜人。目前,宽阔整齐的马路将阿布贾市主要街道联成一体,一个可供10万人用水的水库及供水工程业已竣工,接通了高压输电网,长达4公里的国际机场跑道已投入使用,其它如会议中心、旅舍、娱乐场所等正在加紧施工。
1981年4月伦敦出版的《非洲》杂志上刊载了阿布贾中心城市的设计图。完全建成后的新首都将是一座长方形城市,坐东北朝西南,背靠阿索山,面向瓜瓜平原。中轴线上是商业区和占地广阔的园林绿地,还有议会大厦、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剧场、影院、教堂、清真寺、游泳池、体育场等,布局精巧,疏密有致。在近郊,绿色环抱的大学区优雅恬静,博瓦利山麓有景色幽美的国家会议中心,广袤的博博平原上将建有国家野生动物园以及若干休假胜地和公园等。阿布贾国际机场将是通向欧亚非美各洲的重要门户。
按计划,总统府和国防、司法、内政等6个部门年内将迁往新首都办公,商业、农业、教育、卫生等部将接踵而至。到1986年,最后一批政府部门也将搬迁完毕。届时,一座占地面积为拉各斯的2.5倍的新首都将出现在昔日狼奔豕突的万古荒原,成为尼日利亚人民建设国家事业中的一颗明珠。


第7版()
专栏:

蒙古国立大学四十年来培养出一万多专门人材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学府国立大学自一九四二年十月五日创建以来的四十年间,为国家培养出近七十个专业的一万六千七百多名高级专门人材,对促进本国国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蒙古国立大学校长那·索德诺姆最近在为该校建校四十周年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
索德诺姆说,为使科研工作服务于生产建设,该校同企业单位签订了一系列提供科研成果的合同。仅在一九八二年,该校共有一千四百多名师生参加了四十八个劳动突击队,为国家创造了价值三百多万图格里克的财富。
最近,还有六千多人次前往国营农牧场支援了秋收工作。
这所蒙古唯一的综合大学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困难的年月援建的。
建校初期,只有医学、畜牧兽医和师范等三个系科,在校学生人数仅一百五十人。目前,该校已有十七个系,在校学生人数(包括夜校和函授学校)增加到一万一千名,另有外国留学生和研究生一百多名。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