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公章的价值
兰楠
听说过货币贬值,没听说过公章“贬值”。然而,公章“贬值”的怪事,却在一些角落里出现了。
“三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公章碗口大,抵不住熟人一句话”,就是公章“贬值”的生动写照。确实,在一些地方,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走前门走“后门”,要办成一件事情,“乡亲”亲过组织,高于法纪。而作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权力表记、信物的公章,倒似乎不值什么钱了。
似乎不值钱,却又不是不值钱。它在那些大搞不正之风和经济犯罪的人眼里,反而身价十倍、百倍。他们搞不法活动,都离不开公章。原广州市电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维经搞投机倒把,原四机部所属红州无线电厂厂长王贵明搞违法套汇,还有一个叫王承忠的四下行骗,手中都有公章。公章是他们的“护身符”和“挡箭牌”:可以给不法行为打上“公”字印记,披上合法的外衣,涂上“社会主义”的油彩,招摇撞骗于光天化日之下。一旦被人怀疑或者揭露,他们有“公”务在身,盾牌护身,躲开法网,逃之夭夭。因为公章有如此作用,他们或利用自己把持的权力,窃取公章;或靠“老乡”之情,骗取公章;或“出血”“攻坚”,收买公章,反正总是把公章攫取到手。实在弄不到真的就私制、伪造,以假充真。
由于一些违法乱纪之徒的套用公章和伪造公章,在人民群众眼里,公章的身价自然就要“贬值”。伴随着公章的“贬值”,大批的国家物资被盗走了,社会主义的信誉低落了,公家的形象被损害了。所以维护公章这个社会主义和人民权力的信物,就是保卫社会主义,保卫人民的权力。党和国家依照党纪国法惩治了王维经、王贵明、王承忠这些不法之徒,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是在维护公章的严肃性。广大群众和干部也正在为保护公章、保卫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权力而斗争。江西省彭泽县马垱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小刀,听两个不法分子说要用7,000元重金买他们的公章印信去倒卖木料,便一口回绝:“休想,想用重金贿赂我,算是走错门了!”哪里有这样把门的,那里的公章自然不会改姓、“贬值”。


第8版()
专栏:

离别
李健君
阒寂的市委大院,月色朦胧,花木迷离,宛如他的心境似的,充满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他独自在院内徘徊着,怅惘、沉郁,心里空荡荡的……
偶尔,他便望望二楼的那扇窗口,窗口洒下乳白色的灯光,宛如喷出银亮亮的飞瀑,洗抹着窗前的青枝绿叶,也冲击着他的五脏六腑。往夜,望见这灯光,他的脸上就堆起忧虑的愁云,总是焦急地盼望灯光早早熄灭。可今天,他却希望这夜晚能特别漫长,这灯光能永远闪亮!秋夜虽然有些清冷,但陪伴着这盏灯和灯的主人,他觉得心里踏实,温暖……
他是市委老书记的专车司机,跟随老书记已经整整五年。五年,他的胃病没再犯过一次。别人问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他郑重地说:“老书记给开的药方——按时吃饭!”
他的胃病就是在吃饭上得的。那是前些年的那位市委书记留给他的纪念。书记在宾馆开会,从晚饭前开到午夜。当然,后半截的会议是在餐桌上进行的。可他却要饿着肚子等待着书记酒足饭饱一步不能离开。倘若书记已开完会后要坐车,而他不在,轻则发火,重则……所以他一日三餐,总不能准时,日久天长,便落下了胃病。
那位书记撤职以后,老书记走马上任,见了他,第一句话就说:“给我这个大书记开车,可是个倒霉的差事啊!上下班没准点,连顿饭也吃不消停……”
他苦笑了笑,但觉得慰帖,这位老书记起码理解一个普通司机的苦衷啊!……
老书记很忙,但总忘不了饭时,下班了,常委会还要继续,老书记便来告诉他:“别等我了,马上回去填饱肚子吧!……”整整五年,老书记没让他误过一次饭时。不知不觉,他的胃病居然好了。
老书记给他开了一个好处方,治愈了他的胃病,更给全市的工作开了不少的好处方,医治着十年动乱留下的创伤……
可是,老书记却主动要求退休了。现在,正和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在二楼那个明亮的窗口交谈。明天,老书记就要回到南国的故乡去了。一想到老书记要走,他就觉得,好象自己机体的某些部分正在失去…… 夜深了,那扇窗口的灯光依然亮着。公务员早都休息了,老书记的暖瓶里还有茶水吗?……他走上楼,轻轻敲开办公室的房门。屋内只有新上任的市委书记。
“老书记呢?”
“老书记让你回去吃饭不久,就走了。”
他怔了,暗暗抱怨自己不该回去吃晚饭……
“老张,你不用等我了,回去休息吧。老书记留下不少好建议,我得抓紧研究一下……”新书记和颜悦色地说。“老张,咱们约法三章,你有胃病,得按时吃饭,我要忘了告诉你,你就提醒我!这是老书记的嘱咐。”
一股暖流,涌遍他的周身。他没想到,连他有胃病这件小事,老书记都向新书记做了嘱咐……
他悄悄地退回到楼下,望望那扇闪亮的窗口,总觉得老书记仿佛没有离去,他等待着,等待着……


第8版()
专栏:副刊文选

迁居 
荒剑
这是间什么样的住房啊!晴天,阳光透过屋顶稀疏的瓦片,在室内留下斑驳的光圈;雨天,“滴滴答答”的雨点溅落下来,形成一个个小水坑,房间高二米,长四米,宽二米,一个床铺占去了大半的地方。屋子的一角,砌着个炉子,旁边放着一口水缸。邓时中老汉和他的儿女一家三口,在三明城关下巷这个角落,已经住了将近二十年!
老汉已年过古稀。由于迟结婚,如今膝下的一男一女,年纪尚小:儿子邓凡实,十七岁,初三学生;女儿邓彩莲,十二岁,小学即将毕业。老的老,幼的幼,这日子有多艰难!长期以来,他拉板车,扫马路,拣破烂。这两年,年迈多病,只能靠居委会同志按月送来的救济金维持生活。
这天,儿女上学去了,老汉靠在床上闭目养神。突然,门推开了,进来三个人。那位五十来岁的小个子女同志,他认得是中山居委会主任老庄;那个身材魁梧的干部和另一个青年,他都没见过。
“同志,你们?……请坐……”老汉撑起身子,发觉讲漏了嘴。叫人家往哪儿坐呀?屋里连一张板凳也没有。
那个干部把他轻轻地按住,说:“老人家,你躺着。”又亲切详尽地询问他的健康、生活、子女的情况,然后说:“老人家,你住得太差了,我们想让你搬到一个新地方,好吗?”
搬家?邓时中何尝没想过?自己窝囊倒不用说,子女都大了,读书、做作业连一张桌子的位置也没有。可是,新房子轮得到我这个老头子吗?
老庄说:“政府了解到你的困难,先给你解决住房问题。现在就去看看新房子。”邓时中做梦也没想到这么个好事,马上说:“那太好了,太好了。”
一行人来到新铺上柏油路面的复康路,老庄指着一幢两层楼房说:“楼上第一套房间就是你的。”
这套房间有里外二间,还有一间小厨房,共有三十三平方;明亮的玻璃窗,油漆的地板,雪白的墙壁上张贴着两幅年画。老汉拉一下开关,电灯通亮;拧一下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淌着。
“老人家,这房子满意么?”那位干部问。
“好是好,我出不起房租。”邓时中记得他那个木棚房,每月还要收一元房租呢!
“老人家,这是政府安排给你住的,你家困难,不收房租。”“啊?……”老汉又惊又喜,嘴巴半天合不上。
“老人家,我们明天就帮你搬家”。第二天一辆小三轮卡停在邓时中旧居门口,十来个干部很快就把他简单的破旧家具搬上车。只半个钟头,老汉就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了。他发现房间里竟多了几件家具、两副床架和床板,一张圆桌,一口新铁锅。大家告诉他:“这是大伙送给你的”。
第三天是星期天。邓时中家里女儿在唱《社会主义好》,儿子在窗前做作业。忽然看见前天来的那两位干部又来了,他忙把他们让进屋里,又倒水,又让座。
身材魁梧的那位干部满意地看着新居。对老汉说:“老人家,还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向居委会反映,我们再慢慢帮你解决。”老汉的眼睛湿润了。他送走两位干部。站在门口,久久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这时,一直在旁边不讲话的儿子邓凡实突然叫起来:“爸,我认得那位叔叔,他是市委袁书记,真的,是袁书记……”
两颗浑浊的老泪,挂在邓时中苍老的脸颊……
(选自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八日《福建日报》)


第8版()
专栏:

你捧着春天——给一位烫发姑娘大同美容理发店 贺涛姑娘,你是春的使者,巧手催开锦簇的花团:一朵朵,你用心血浇灌哟,一枝枝,你在精心修剪……“扇形髻”恰似孔雀的彩屏,“单蟠桃”更比仙桃娇艳;“大波浪”要催动远航风帆,“云纹式”去装点山乡果园……鬓边挂一串串晶莹的汗珠,面前扬起张张美丽的笑脸,一朵朵奇花争芳斗艳哟,姑娘,你捧着一个花的春天!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热爱每一台机床”
杜卫东
有位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工厂对职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热爱每一台机床。”听说,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对待工作;其二,将自己的岗位同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联系起来,把多加工一件产品,当成向共产主义大目标迈进的一个实际步骤。这家工厂的领导是很有见地的,他们并不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而是坚信它的实现,并为此作出切实的努力。
那家工厂的领导,并不因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还远,并且出现了曲折,就放松了今天的努力。培根有一句名言:“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不迷途,固然是好的,但认识到走了冤枉路而奋起赶上的人,比那些因迷路而徘徊观望,甚至原地踏步的人肯定能先到达终点。其实,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在于坚定信心,目标不变。即使遇到反复,需要重新起步,那也是在一个更坚实的起点上开始的,因为在挫折中可以取得经验,汲取教训,路会走得更好些。走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哪有走不到目标的道理?最初的火车,跑得还不如马快。
这家工厂的领导看来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不光在信念上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且具体落实到每台机床上。如果我们把这个口号推而广之:农民热爱每一片田野,战士热爱每一个哨位,科研工作者热爱每一项研究……那么我们的事业肯定会出现一个兴旺发达的局面,大踏步地向共产主义理想迈进。


第8版()
专栏:

汤显祖和他的演员
吴祖光
中国戏剧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江西省分会正在纪念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三百六十六周年。今年我在南京和北京先后看了江苏省昆曲剧团张继青和北方昆曲剧院蔡瑶铣主演的《牡丹亭》,深为先辈大师和现代表演艺术家的声容光彩所震慑和感动,作二绝句致敬。
密雾稠云夜未央,只从梦里见春光。
玉茗堂上生花笔,谱出贞魂杜丽娘。
总领风骚四百年,还魂一记至今鲜。
杜家女训足千古:不许娇儿作昼眠。


第8版()
专栏:

能言〔中国画〕    
    佘妙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