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述评

中东和谈的新动向
本报记者 林皎明
近来,在不断变化着的中东政治舞台上,和平谈判的气氛又重新活跃起来。全面、公正地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呼声越发强烈。
以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为首的阿盟代表团,根据第十二届阿拉伯首脑会议决议的精神,目前正在美国访问,与美国总统里根“交换意见和观点”。代表团还将访问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以寻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新道路。
据报道,哈桑国王在美国表示,阿拉伯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再是武力冲突了,而成了关于法律和权力问题的冲突。”他说,阿拉伯国家希望同以色列和平相处,但以色列必须放弃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回到它在1967年战争以前的边界。阿盟代表团的出访和表示的原则立场,充分表明了阿拉伯国家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诚意。里根政府虽然口口声声要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却执意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拒绝会见它在代表团中的成员,这就不难看出里根“和平倡议”的真相。
阿盟代表团和美国方面都说,这次会晤不是谈判,而是“交换观点”。美国里根总统在会晤之后似乎相当乐观,声称这是今后和平谈判的“基石”。哈桑二世的声明也表示了某种积极的见解。但是,这是否就是今后中东和平的开始,人们一时还难以判断。世界舆论一致公认,任何中东谈判没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都是无济于事的。而美国的立场一直坚守在关键的一点上,即阿拉伯方面必须“首先”“明确”地承认以色列的存在。这是不合情理的。西欧国家主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同时相互承认”。人们注意到,阿拉伯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已很明确,那就是以色列必须首先归还被占领土,它才能得到承认。但是,恰恰是以色列在顽固坚持扩张立场,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并蛮横地继续霸占巴勒斯坦人民的家园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领土。贝京政府否决了非斯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和里根政府分别提出的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倡议,这表明解决中东问题的主要障碍仍然是贝京当局的顽固立场。里根政府如果真要推动和谈进程,就首先应该迫使贝京当局改变立场。
里根政府在黎巴嫩战争之后,多次声明,现在是实现中东和平和稳定的“不可错过的时机”。然而,人们却没有看到它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行动。据一些世界舆论分析,美国中东政策的本质是要保持住中东的“和谈势头”,牢牢把住中东的“牌”,而不损害以色列的“根本利益”。应该说,不要错过时机的正是美国政府。
中东和平谈判气氛活跃起来的另一个标志,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就建立约—巴邦联达成原则性的协议。人们注意到,这一事件将在有关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巴解的立场是,只要能够建立巴勒斯坦国,便与约旦结成“邦联”。如果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最后通过这一方案,那么,关于今后巴勒斯坦国的模式,便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而这一雏形又与里根6点和平倡议有某种相同之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对约—巴协议给予很大重视。美国方面不断放出空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召开有美国、埃及、约旦和以色列参加的“新的戴维营首脑会议”。约旦外交大臣卡赛姆10月19日宣布,约旦只有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授权,才能参加中东和平进程。可见,美国在没有取得阿盟七方委员会的谅解和支持之前,要把约旦拉进新的和平进程是不太可能的。


第6版()
专栏:

平壤盛宴纪念志愿军参战三十二周年
朝中两国战友向朝中友谊塔献花圈
新华社平壤10月24日电 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今天晚上在平壤人民文化宫举行盛大宴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三十二周年。
正在朝鲜访问的以韩先楚为团长、解方为副团长的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中国驻朝鲜大使宗克文及使馆人员、朝鲜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席参谋顾展宏等中国同志出席了宴会。
吴振宇大将、白鹤林上将、郑浚基副总理、朴重国中将、尹致镐中将、玄峻极副部长、金在淑副部长和王景学副委员长等出席了宴会。
朴重国中将在宴会上首先讲话说,“今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三十二周年的时候,在洋溢着兄弟般的友好情谊的气氛中同中国战友欢聚在一起,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
朴重国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们的功勋和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国人民的记忆中。借此机会,我向在祖国解放战争时期建树了丰功伟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友们和献出自己生命的志愿军烈士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宗克文大使在讲话中强调说,战友重逢格外亲。这个洋溢着友好情谊的宴会,又一次生动地显示了中朝两国之间特别亲密的战友关系。
宗克文回顾了朝鲜党、政府和人民对志愿军的关怀和支援。他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已经整整24个年头了。但是,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朝鲜人民的事业,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和朝鲜人民紧密相连。我们象对待自己的成就一样,为朝鲜人民的每一项成就感到高兴。”
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首席委员韩柱庚少将昨天在开城举行宴会,招待中国人民志愿军联络处成员,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三十二周年。
新华社平壤10月25日电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三十二周年之际,朝中两国战友今天向座落在平壤市牡丹峰山麓的朝中友谊塔献了花圈,怀念为中朝两国战斗友谊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
送花圈的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和政务院、人民武装力量部、外交部以及朝鲜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和平壤市人民委员会等单位。正在朝鲜访问的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和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和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华侨联合委员会也献了花圈。
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常委、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大将,国家副主席朴成哲,副总理郑浚基,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白鹤林上将等朝鲜领导人,以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为团长、参谋长解方为副团长的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中国驻朝鲜大使宗克文、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席参谋顾展宏等在献花圈默哀致敬后,进入塔室翻阅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观看了描写志愿军入朝作战和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建设的壁画,然后绕塔一周。
在此以前,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还向朝鲜人民军烈士塔献了花圈,悼念曾经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肩战斗而牺牲的人民军烈士。
平壤市和开城市的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也分别向当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献了花圈。
今天,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还在白鹤林上将等朝鲜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所在地桧仓,分别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和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烈士的陵墓献了花圈。然后,绕陵园一周,悼念长眠在这里的烈士。


第6版()
专栏:

悼念被以色列屠杀的巴勒斯坦难民
约旦河西岸群众举行示威游行
不结盟国家巴勒斯坦委员会要求以色列从黎撤军
新华社大马士革10月24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一些城乡和加利利地区的拿撒勒城居民,昨天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悼念被以色列侵略军在贝鲁特西区巴勒斯坦难民营屠杀的死难者,抗议以色列军队的暴行。
示威者举着谴责以色列占领阿拉伯领土和屠杀巴勒斯坦人民的标语牌,高呼抗议以色列军队野蛮屠杀的口号。这一天在清真寺和学校挂起了写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万岁”和“巴勒斯坦革命万岁”等口号的旗帜。
在纳布卢斯和拉马拉两个城市,学生们筑起了路障,他们用石块袭击前去镇压的以色列军警。以色列军警用机枪、催泪弹和警棍驱散学生,并逮捕了一些示威者和关闭了3所学校。
在加利利地区的拿撒勒城举行了有巴勒斯坦群众和犹太进步人士参加的群众大会。与会者发表演说,谴责了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的屠杀,强调了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和建立独立国家的民族权利。
以色列当局出动军警包围了会场。
几天前以色列当局又逮捕了一些巴勒斯坦人和犹太进步人士,企图压制这些地区群众为抗议贝鲁特西区的大屠杀的进一步抗议示威行动。
新华社突尼斯10月24日电 不结盟国家巴勒斯坦问题委员会昨晚在一项公报中重申,“以色列军队必须无条件地立即从黎巴嫩和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其它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撤出去。”
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在这里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会谈后发表的这项公报还说:“不结盟国家(巴勒斯坦问题)委员会重申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及其唯一合法的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公报指出:“在联合国的赞助下,寻求一项全面、公正和持久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冲突的办法,让巴勒斯坦人民行使重返家园和建立自己的巴勒斯坦主权国家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公报说,阿拉法特赞扬了委员会的工作和不结盟运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
不结盟国家巴勒斯坦问题委员会还决定去黎巴嫩访问。


第6版()
专栏:

西提外长宣布炳总理将访问我国
据新华社曼谷10月25日电 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接受赵紫阳总理的邀请,将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这是炳总理今天下午接见以外交部顾问韩念龙为团长的中国外交部官员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后,陪同炳总理接见中国客人的泰国外长西提·沙卫西拉对记者宣布的。他说,赵总理已访问过泰国,这次是炳总理对中国的回访。
今天上午,韩念龙一行拜会了西提外长,并同泰国外交部次长格森·格森西进行了会谈。泰国外交部副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沙瓦尼·空西里在上述拜会和会谈后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泰国方面赞赏胡耀邦主席在中共十二大报告中所阐明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关于中国不搞革命输出的政策。”“双方对泰中友好关系的增进表示满意,并希望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
韩念龙一行是应泰国外交部的邀请,于10月22日到此间对泰国进行友好访问的。代表团将于30日回国。


第6版()
专栏:

尼雷尔要求联合国加快促使纳米比亚独立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10月24日电 据坦桑尼亚电台广播,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今天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要求联合国加快促使纳米比亚实现自由和独立。尼雷尔在信中强调说,纳米比亚人民有权获得自由。他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四三五号决议仍然停留在纸面上,并且越来越难以让人相信会得到实施。尼雷尔警告说,如果不能保证纳米比亚人民获得自由,那么,除了加强解放斗争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第6版()
专栏:

科威特埃米尔和首相接见崔月犁
新华社科威特10月24日电 中国和科威特将加强两国在传统医学和显微外科等医疗卫生方面的合作。
这是以卫生部长崔月犁为首的中国卫生代表团在访问科威特期间双方商定的。
中国卫生代表团于10月17日到24日访问了科威特。访问期间,代表团主要成员受到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和王储兼首相萨阿德·萨巴赫的分别接见。这两位科威特领导人赞扬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并且希望同中国在各方面加强合作。
科威特卫生大臣阿瓦迪同中国代表团举行了会谈。代表团还参观了科威特的一些医疗单位和福利设施。


第6版()
专栏:

贾亚瓦德纳总统宣布
斯里兰卡继续奉行不结盟政策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科伦坡消息:斯里兰卡新当选总统贾亚瓦德纳10月22日第一次会见外国记者时说,斯里兰卡将继续奉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贾亚瓦德纳说,他将出席明年3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七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贾亚瓦德纳在谈到关于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的可能性时说,本届议会将于明年7月任期届满,选举将在明年7月之前举行。


第6版()
专栏:

侵阿苏军向帕格曼山谷发动进攻遭重大损失
阿富汗游击队打死六十八名苏军士兵
新华社伊斯兰堡10月22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今天报道,侵阿苏军在喀布尔以北20公里的帕格曼山谷同阿富汗游击队进行两天的激战中,遭到重大损失。
苏军10月13、14日在大炮、伞兵部队、武装直升飞机和米格战斗机的支援下,用坦克和装甲车两面夹攻帕格曼山谷的阿富汗游击队。在战斗中,阿富汗游击队击落了苏军一架武装直升飞机,摧毁了数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9辆军车,还打死了68名苏军。由于游击队的顽强抵抗,苏军攻势受挫,最后不得不撤出帕格曼山谷。


第6版()
专栏:

瑞典两万人示威要求苏美裁军
本报斯德哥尔摩10月24日专电 记者刘绪民报道:瑞典约两万群众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两个超级大国裁减军备。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涌向市中心的北班广场。瑞典出席日内瓦世界裁军谈判代表团团长等知名人士在大会上讲话,强烈反对超级大国扩军备战,要求彻底销毁核武器。
大会以后,游行队伍分成两路,穿过市区,分别前往苏联大使馆和美国大使馆。示威者举着“要和平”,“不要战争”,“要求裁减军备”等字样的横幅和标语牌,示威者向苏、美两个大使馆分别递交了要求和平和裁军的呼吁书。


第6版()
专栏:

我新任驻约旦大使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安曼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约旦哈希姆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黄世燮今天在安曼拉丹宫向侯赛因国王递交了国书。


第6版()
专栏:

我军事代表团结束对土耳其访问
据新华社安卡拉10月24日电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震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圆满结束了对土耳其的9天访问,今晚离开土耳其。
中国军事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受到了土耳其国家元首、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埃夫伦的接见。


第6版()
专栏:

我摄影和手工艺品展览在乌干达闭幕
据新华社坎帕拉10月24日电 为期一周的中国摄影和手工艺品展览今天在这里闭幕。
这是第一次在乌干达举办这种类型的中国展览。每天都有数百人参观展览。这次展览是为庆祝两国建交二十周年举办的。


第6版()
专栏:

利比亚的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
朱梦魁 万日林
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每当人们停步于奥马尔·穆赫塔尔的高大塑像前,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他在五十多年前率领利比亚人民英勇抗击意大利入侵者的壮烈情景,也仿佛重现在眼前。
1911年,意大利军队入侵利比亚,次年利比亚沦为殖民地。利比亚人民在赛努西教团的领导下,奋起抗击意大利入侵者,屡败意军,抵抗力量不断壮大。奥马尔·穆赫塔尔从意军入侵开始,就投身于反侵略的人民抵抗运动。1922年,意大利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和遭到利比亚人民的激烈抵抗,便决定以“有限的地区自治”收买和软化赛努西教团。在教团主要领导人伊德里斯·赛努西移居埃及后,意大利又竭力准备在利比亚发动新的战争。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奥马尔·穆赫塔尔毅然担起了领导利比亚人民抵抗运动的重任。从此,奥马尔·穆赫塔尔的名字成了利比亚民族解放斗争的旗帜。
意大利法西斯指望在几个星期内消灭利比亚的抵抗运动,但利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一直延续到三十年代初期。奥马尔·穆赫塔尔率领利比亚爱国战士,给了意大利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从利比亚东部的巴尔卡到地中海沿岸班加西的艾赫达尔广大山区,利比亚民族解放战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当时利比亚的爱国战士只有2,000人,不能同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进行正规战。奥马尔·穆赫塔尔就采取游击战方式,伏击敌军车队,捣毁敌军据点,袭扰敌军交通运输线,使意大利侵略军惶惶不可终日。
意大利法西斯变本加厉地镇压利比亚人民的抵抗。他们在地中海沿岸拉设电网,切断利比亚抵抗运动与埃及的联系。他们用集体迫害的方式,抢走牲畜,填没水井,把居民赶进集中营,以封锁人民群众对爱国战士的支援。在残酷的环境中,奥马尔·穆赫塔尔不但没有屈服,反而更加英勇地战斗。他亲自率领小分队深入敌后,到处打击敌人。1930年,由于侵略者的围困和封锁,斗争形势日益险恶。奥马尔·穆赫塔尔的助手们劝他离开抵抗运动的战场,到埃及去等待国内事态的发展。奥马尔·穆赫塔尔斩钉截铁地拒绝说:“光荣地战死胜于苟活!”
1931年,奥马尔·穆赫塔尔负伤被俘。当时他已是七十五岁高龄,但意大利法西斯还是给他带上镣铐解往班加西。在临刑前的审判中,面对镇压利比亚人民的刽子手、意大利侵略军的头子格拉齐亚尼,奥马尔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如果没有镣铐,我赤手空拳就能把你杀死!”
奥马尔·穆赫塔尔是利比亚人民的骄傲。他毕生参加和指挥战斗上千次,英勇顽强、威慑敌胆,被人民誉为“沙漠雄狮”。他的爱国精神,始终鼓舞着利比亚人民进行反帝、反殖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他的名字和他的英雄事迹,将在利比亚人民中间世代传颂。(附图片)
利比亚的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


第6版()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来自B68的官僚们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10月15日至20日一期刊登约翰·麦克贝思的一篇文章,题为《来自B68的官僚们》。摘译如下:
金边每天早晨,越南大使吴田或他属下的高级顾问夹着一大叠河内发来的电报,来到河畔的柬埔寨外交部大楼。这位使节被迎进32岁的外交部长洪森的办公室后,就宣读这些电报的内容,实际上是有关如何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对国际事件采取什么立场的指示。
这位部长把这些指示传达给外交部14个司的有关司长。另有15名越南顾问在14个司监督柬埔寨官员的日常工作。
韩桑林政权的这幅剪影是由33岁的狄兰索尔提供的。他原来是洪森的随身秘书、外交部美洲和西欧司司长,于5月间逃出柬埔寨,上周才公开露面。
他说,这些电报是由越共在河内的一个秘密机构——B68发来的。这个机构负责管理柬埔寨。泰国情报人士说,该机构分成两个部分。一个的代号是A40,管柬埔寨全国;另一个的代号叫A50,处理金边地区的事务。有关这个机构职能的其它情况很少为人所知。狄兰索尔也说不上遍布各部、按B68的指示行事的越南顾问大约有多少。
然而,他使人对这一点无可怀疑,牵线的就是B68。记者问及柬埔寨外交部官员是否曾提出过他们自己的政策或声明。狄兰索尔答道:“没有,每项政策或声明都是越南人那里来的。”在他参加的三次印支外长会议上,声明都是越南人早已拟定的,老挝和柬埔寨的代表没有参加讨论,仅仅是签字画押而已。当狄兰索尔和其他官员需要同外国外交官谈话时,他们就照河内用英、法文(而不是柬文)书写的指示来对付。
狄兰索尔说,他在外交部的大多数同事对越南人的控制敢怒而不敢言。
(河间摘译)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徒劳的惯伎
越南领导人最近访问古巴,与古巴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公报“强烈谴责”中国“制造东南亚紧张和不稳定局势,威胁这一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好吓人的一顶大帽子!
河内当局这种反华滥调,是不值一驳的。它决不因为有哈瓦那的和声而增加任何说服力。人所共知,出动几十万军队去侵占另一个毗邻的主权国家,并在那里进行着杀戮的,并不是中国;在本国和邻国把数以10万计的难民驱逐出境,闹得四邻不安的,并不是中国。
究竟是谁在制造东南亚紧张和不稳定局势,威胁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这个问题,应该是身受威胁的东南亚国家最有发言权。事有凑巧,就在“越古联合公报”发表的几天之后,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在联合国成立三十七周年的时候发表讲话,用最明确的语言谴责越南不顾联合国的一系列决议而继续占领着柬埔寨,并且指出这是“东南亚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真是一针见血。
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今天已处于千夫所指的地位,贼喊捉贼这种拙劣的伎俩又怎么能帮得了他们的忙呢?
·景风·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阿巴在南大西洋举行演习
阿根廷与巴西海军部队二十四日开始在南大西洋举行“友好—4”演习,以便更有效地保卫这一区域。自一九七八年以来,这两个南美洲大国定期并轮番地在两国的海域进行演习。这次演习是在阿根廷布兰卡港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两个城市之间的沿海水域里进行,其内容包括进行防空和反潜艇演习等。演习将于二十九日结束。
阿曼的里马油田正式投产
位于阿曼南部的里马油田二十四日正式投产。负责财政和经济事务的副首相卡伊斯·阿卜杜勒·艾哈迈德·扎瓦维主持了油田的投产仪式,石油和矿产大臣赛义德·艾哈迈德·莎法里等出席了仪式。阿曼石油发展公司发言人说,到一九八四年,里马油田的原油日产量将由现在的七千桶,增加到四万五千桶。油田生产的天然气将首先供应阿曼发电站使用。
英国去年犯罪率达新高峰
英国一九八一年的犯罪率达到新高峰,仅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地的犯罪案就达三百万起。英国内政部二十一日发布的一九八一年犯罪案统计报告表明,英国去年的犯罪率增加了百分之十,达到过去十年犯罪案平均年增长率的两倍。(据新华社)妙笔生花
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的断肢残臂在山姆大叔的画笔下却是一片和平景色。 原载英国《泰晤士报》


第6版()
专栏:

妙笔生花
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的断肢残臂在山姆大叔的画却是一片和平景色。 原载英国《泰晤士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