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2-10-25

1982-10-25新闻联播 文字版

没有告别——怀江丰

第8版()<br/>专栏:<br/><br/> 没有告别<br/> ——怀江丰艾青一你走了,没有告别离开了人间象一缕青烟于是,我想起这离乱中的五十年历尽艰辛的五十年二足足半个世纪你象在旅行中挂一个挎包,奔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一九三二年春天我们住一个房间一同上街撒传单为了纪念五卅惨案一同举行“春地画展”展出了饥饿、罢工、巷战一同被捕关在同一房间你高唱“监狱永远是黑暗”我朗诵自己的诗篇我被宣判“提前执行”把诗稿推到你身边我说:“希望你出狱后把它们出版。”几年后,在上海又见面你依然是一个失业青年把西装裤送进当铺为了看革命影片三爆发了抗日战争跑遍了半个中国我到了武汉、桂林你到了西安、延安宝塔山下重相见参加“华北文工团”过黄河、上雁门关一路步行到太行山走过多少冷谷荒山一直走到冀中平原一同进入北京城一同接管中央美术学院<br/> 四你是工人世家母亲和妹妹都是纺织工人而你质朴得象农民单纯得象民间剪纸版画一样黑白分明说你保守,因为你坚定有偏见的说你有偏见你性格刚直你严肃、认真从来没有谎言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你患心脏病多年曾经休克过三次你抱病去看年轻的雕塑家你抱病去看一个青年的画展你感到将要离开人间留下两句遗言:“不要上八宝山把骨灰带回黄浦江”<br/> 五你逝世时是在会场上为党的十二大发言你象一个战士倒在战壕里面你走了,没有告别好象还要回来有许多事没有做完有许多话没有说完<br/> 1982年秋于北京

不灭的火焰——缅怀江丰同志

第8版()<br/>专栏:<br/><br/> 不灭的火焰<br/> ——缅怀江丰同志<br/> 古元<br/> 一九三九年春,我在延安鲁艺学习,初次见到江丰同志,他穿着一身灰色的旧军装,住在一间简陋的土房,埋头在工作。他对人非常热情,平易近人。在这之前,我在广州上中学时,从刊物上见过他发表的木刻作品,他以锐利的刀锋刻绘出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斗争的坚强形象,知道他是鲁迅先生倡导下第一批从事革命木刻艺术的战士。<br/> 他到了鲁艺以后,又创作了一些反映上海工人斗争生活和在国民党狱中斗争生活的木刻,还创作了一些反映陕北农民与地主进行说理斗争以及其它题材的木刻作品。他出身于上海工人家庭,参加过三十年代初期上海左翼美术活动,在白色恐怖下曾两次坐牢,面对顽敌,坚贞不屈,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br/> 当时他是鲁艺美术系的老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十分关心,对党的艺术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坚决拥护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他想方设法让人民群众能见到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在物质条件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亲自筹办美术作品展览会,热心推荐青年学生的优秀作品和群众见面,争取各种印刷条件把美术作品传播到群众中去,并约请人写评介文章,发挥更多影响。江丰同志不仅在教学、创作和艺术理论方面作出优异成绩,而且是一个出色的组织者与活动家。<br/> 在参加延安集体生产劳动中,江丰同志争挑重担,吃苦在前,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br/> 但是,在一九四三年延安审干运动中,江丰同志遭受扩大化的打击,被隔离审查大约一年之久。在恢复自由后,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热情爽朗,毫无怨言,又全力投入革命工作中去。<br/>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江丰高兴至极,从自己的棉衣中抽出棉絮浸着灯油点燃起来,举着火炬彻夜狂欢。九月间,他是第一批奔赴华北的成员,去承担更为繁重的工作。<br/> 一九四六年初,我从延安来到张家口,组织上分配我到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工作,当时江丰是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我们又相处在一起了,虽然环境和条件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他还是过着延安时期那样的简朴生活,而对工作是全力以赴的。<br/> 一九四六年秋,由于战事的变化,我军暂时撤离张家口,文艺学院转移到河北省束鹿县继续办学,家当还未安排就绪,江丰就着手开展当地的群众美术活动,他打听到离束鹿县城几十里的辛集有石印机设备,立即组织几位美术工作者去辛集创办《农民画报》。又打听到武强县有出版民间木板年画的作坊,于是分配几位木刻工作者去武强,和民间艺人合作,创作和出版了一批新年画。<br/> 一九四七年春,我调去东北画报社工作后,江丰常把同志们创作的美术作品寄到东北画报社发表,尽量发挥美术作品的作用。<br/> 一九五○年我调来北京,见到江丰同志,当时他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领导职务,他兴奋地把一批新出版的水印木板年画给我看,这是他刚进城后就组织画家和荣宝斋艺人合作的,这批新年画很精彩。接着,他领我去拜访几位老画家,向他们学习。<br/> 经过多年相处,我看到江丰同志对党的事业有很高的热情,他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他的工作精神好象一团烈火。<br/> 江丰同志为人耿直,胸怀坦荡,从不掩盖自己的观点。不幸,在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中,他被莫须有的罪名遭受沉重打击,含冤受屈达二十多年。<br/> 粉碎“四人帮”后,在实事求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江丰同志的错案得到改正,党又分配他担任领导工作。他虽然受过很大挫折,但对党没有怨言,仍然和以前一样坚定地追随党的步伐,还是当年那样积极地工作。但他经受多年的摧残,身体过早地衰老,患着严重的心脏病,先后几次在工作当中昏厥,经过抢救才转危为安,紧接着又以抱病之躯四处奔忙。许多同志都劝他:“你年纪很大了,身体又不好,今后不要硬拚了”。可是他不考虑这些,他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更要加紧地工作”。他的勇气不减当年,还是象一团旺盛的烈火。<br/> 今年八月间,我因事去新疆,行前去探望江丰同志,听听他有什么嘱咐,当时他脸色红润,神采很好。他谈了当前美术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指出有些作品只追求形式的奇异,忽视了内容,甚至歪曲和丑化了劳动人民的形象。他认为这种作品不会被广大人民所欢迎,要批评这种倾向。他是时刻在关心着美术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他一贯主张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应该为人民理解和喜爱,要尊重人民的审美习惯,有益于人类正义事业的发展。他自己是全心全意地、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去履行这一坚定信念的。不料,九月十四日我接到学院发出的电报,传来江丰同志突然逝世的噩耗。真是晴天霹雳,使我无比悲痛,想不到八月间的一次分手,竟成了永别。我急速离开新疆回北京,才知道他是九月十三日在一次会上发言时倒下的,他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钟。<br/> 江丰同志生命之火虽然熄灭了,但他的高尚精神、他的精辟著作却仍然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将长久地放射着光芒,照耀在我们的心中。

红枫曲

第8版()<br/>专栏:<br/><br/> 红枫曲<br/> 张义生<br/> 桌上一本已经发黄的战地采访日记本,夹着一片摘自高地上的枫叶,尽管年头已久,叶子有些皱褶,但是叶上的筋络还那样清晰,颜色并没有减退。每看到它,总使我情思绵绵,遐想翩翩,总使我想起曾经战斗、生活过八个年头的英雄国土——朝鲜。<br/> 彤红的枫叶,映亮了我的记录本,我怎能忘记扉页上记着当年入朝,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形象。那是一位朝鲜人民军年青英俊的女战士,她不停地吹着哨子,有条不紊地挥着手上的小旗,缝有波浪形线纹的军装上,插着红彤彤的枫枝,在黄昏的残霞衬映下,犹如一尊威武不屈的雕像。她站在被敌机狂轰滥炸、满目焦土的废墟上,站在用红枫遮搭的岗位上,指挥着无数开往前线的车队、马队和部队。在她的身边,一队朝鲜妇女用头顶、肩背,一筐筐石块砂土,正在填平公路上一个个弹坑,好让我们的小嘎斯顺利通过。我当时激动地与战友们齐声高呼:“向英雄的朝鲜人民致敬!”<br/> “冬木,苏姑哈斯米达!”(同志辛苦!)<br/> 这是我入朝学会的第一句朝鲜话,也是当年志愿军战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亲切的感叹语。<br/> 在当年战斗的朝鲜土地上,每条山沟沟,每条通向前线的路,每座小村庄,每座高地……只要有志愿军部队的地方,就会有朝鲜群众组织的支前队、担架队。送弹药、抬担架、送茶水、修桥筑路,支援着我们志愿军。在一场初雪覆盖下通往江边的坡地,当敌人慌慌张张撤退的时候,是躲在洞穴里窥视的阿妈妮,用一枝枝枫枝标明那里是敌人布下的雷区,好让我们的部队安全通过“枫叶走廊”冲向江边,去追击溃逃的残敌。<br/> 朝鲜人民对待我们志愿军十分的关怀,把中朝人民的传统友谊,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国际主义战士朴在根,就是当敌机疯狂扫射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趴在担架上,保护了担架上的志愿军伤员,光荣牺牲了自己。后来,当我们重访烈士的故居,烈士的妻子得知志愿军即将全部撤军回国,她激动地采下门前烈士生前栽种的红枫,献给了我们。<br/> 在我的采访记录上,有一段战争年代记下的材料,如今一字字犹如闪光的金子,映亮我的眼睛。那是朝鲜支前模范石吉英和她那个插满枫叶的茶水站;在战争最困难的日子里,我方运输受阻,粮食一时供应不上,石吉英冒着生命危险,上山为志愿军采摘野菜,不幸被敌人的炸弹炸断了一条腿。当时她被抬进我军的战地包扎所,在她生命垂危昏迷的时刻,志愿军同志为她输了血。后来她在伤口未愈的情况下,不顾医护人员劝阻,为志愿军战士们补衣缝袜。她一直也没有找到为她输出大量鲜血而隐名埋姓的志愿军。在她出院不久,正赶上五圣山战斗,石吉英立即在路边设个茶水站,为部队送水,用清甜的水,为被烟火烤干了喉咙的战士们解渴,并护理着从高地上抬下来的伤员。在她的带动之下,附近村庄纷纷组织“石吉英担架队”、“石吉英输血队”、“石吉英茶水站”。石吉英的枫叶茶水站和她对志愿军红枫般的深情,在我军广为传颂!<br/> 啊!殷红的枫叶,红枫般的深情,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间。

黄山学步记

第8版()<br/>专栏:<br/><br/> 黄山学步记<br/> 高加索<br/> 弯弯山道黄山心慈,抛下一道绵绵情线牵着迷津的善男信女飘飘欲仙黄山心狠,不赐平步青云之路尽叫人苦绕悬崖绝壁腾空盘旋踏上弯弯山道便悟得一句学步箴言前程似锦,但却不能幻想一步登天<br/> 竹杖根根这是黄山赐给朝觐者的根根魔棍它能把少者变老成、老者变年轻<br/> “胜利者”也许会把它扔得无踪无影<br/> “富贵者”也许把它睥睨得不值分文可它却成了我登山越岭的坚强支柱拄着能化险为夷,丢掉便眼花头晕<br/> 百步云梯黄山又给学步人安排下一道课题在光明桂冠下悬着一架百步云梯说难不难,老的小的并未望而生畏说易不易,多少健儿也一步一喘息我是知难而上,但几次想半途而退幸有无名英雄凿的石阶一步一砥砺<br/> 处处泉情热么?莲花峰送你一面沁心的冰镜冷么?汤泉湖给你满注烫身的温存寂么?鸣弦泉正弹着铁马金戈交响曲困么?翡翠池的山光水影正抖擞精神我刚要感叹这步步维艰的登山历程一抬眼百丈飞瀑正奋笔疾书一巨“人”<br/> 大风之夜深夜,大风在楼外久久狂呼怒喊黄山却向我展开一幅壮丽的画卷草木迎风撒欢,种籽乘风寻觅摇篮岩隙石缝又新添千株针松万枝杜鹃啊!苍劲娟秀的生命之谜有了答案我上黄山只不过是人生学步的起点

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金色大地〔版画〕 李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