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全国少数民族用品、轻纺产品和中药材展销会胜利闭幕了。展销会展出的丰富多采的产品,生动地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的喜人形势,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六千多万,居住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六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和多种经济的优越条件。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进行经济建设,农林牧业生产成倍增长。尤其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十分重视,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比汉族地区更宽、更灵活的政策措施,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1979年至1981年三年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5%。工业和财贸发展也很快,特别是轻纺工业,不仅产量增加,花色品种和产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各族人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工作上的失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同全国相比仍很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工农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同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比较,都还有些差距,这与少数民族在我国所占的地位很不适应。
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产,搞好经济建设。经济是基础,如果经济搞不上去,文化、教育等都无从谈起。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建设,进一步搞好对口支援和技术协作。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对口支援是一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的好措施,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对口支援中,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省、市发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新建企业提高技术,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消耗,扭亏增盈,培训技术力量,等等,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要认真总结交流经验,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扎扎实实地艰苦创业。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具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过去为开拓祖国辽阔的疆域,发展祖国的经济,创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也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几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当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援。近几年,国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拨出相当数量的补助资金加以支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年好转,国家的支援还会有所增加,少数民族地区一定要认真安排,合理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注意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在发展农牧业的基础上,重视发展轻纺工业。当前要着重发展和提高集体所有制轻纺企业,特别是要发展手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各种小商品行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供应,既可以活跃当地市场,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又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要注意发展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名牌产品和旅游产品,改进和提高工艺技术,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应当充分利用,加速发展旅游事业。
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光荣任务。让我们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为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3版()
专栏:

不许欺负个体户
《中国青年报》刊登杭州女青年干静来信并发表评论
据新华社北京电 《中国青年报》10月16日在头版刊登了杭州女青年干静9月1日给该报的一封信。《中国青年报》还发表了《浙江青年》记者黄世颈写的《调查附记》,并就此事发表了评论员文章。
干静的来信说:我今年二十二岁,1977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待在家。去年4、5月份,我见报上鼓励待业青年自谋职业,便想试一试。
去年11月13日,我在市工商局领到在白堤流动摄影的营业执照,就自筹资金买了照相器材,到白堤一带营业。谁知,到平湖秋月去营业的第一天,就遭到了西湖照相馆平湖秋月摄影点的工作人员迟在正的干涉,说这里是他们设点的地方,不准我涉足。第二天,我解释说市工商局说是可以的,迟反而骂道:“工商局是你娘舅还是你老子?”以后,类似的干涉和阻挠屡有发生。他们声言:“你只能在马路上照相,这些风景点是园管局的,你不能在这里照相。”
今年1月10日,我给安徽来的两位游客照相,才拍了3张,正准备在“赏月石”上为游客再照时,迟在正赶来,执意不让拍,说这石头是他们的。游客很生气,一定要我拍这个镜头。我为了满足游客的要求,左躲右闪地想抢拍,不慎照上了迟上来挡镜头的脑袋。迟以此为由,冲过来抓住我套在脖子上的皮带,夺相机,并骂我是骗子,不要脸皮。旁观的游客见状非常生气。他们说,跑过许多大城市,如北京、广州等地,从来没见过这样不讲理的人。
2月3日,《经济生活报》登载了我的信和省劳动局的调查附记。正是这种来自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才使我增添了再干下去的勇气。
自从报上批评了西湖照相馆的无理做法后,他们硬的、明的一套不来了,而采取另一种办法来和我作对。他们经常对那些想叫我拍照的顾客大声吆喝:“我们是国营的,她是私人的,要拍照到我们这儿来。”我不去和他们争论,有时实在没办法,就在他们中午吃饭的时候或进屋里乘凉的时候抽空拍几张。尽管这样,他们还不放过。有的顾客在我这儿拍好后,他们就跟过去说:“她是私人的,照得不好,肯定拍坏了。”这样,使有的顾客不付钱就走了。
今年8月16日上午10点,我把样照挂在“平湖秋月”的一株小树上。这儿既没有西湖照相馆的样照,也没有他们的摄影人员。我在那儿拍了4张以后,西湖照相馆的人过来把样照挂在我挂样照的树上,想把我的样照挡住。我在忙于给顾客照相时,西湖照相馆里有个三四十岁的女同志跑来说:“你怎么把样照挂在我们这儿?”她不由我分辩,便把我的样照拿到西湖照相馆去了,至今未还。
我是一个姑娘,年纪小、身体差,对于西湖照相馆平湖秋月组的个别人经常这样无理欺负个体户的行为,只得一忍再忍,希望他们能在党的政策的教育下,提高认识,让我把“饭碗”继续端下去。但时至今日,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寻衅干扰,使我再也难以忍受了(我已有11天没去营业)。今后怎么办?我感到茫然。盼请领导和组织给我帮助和支持。我的要求是,归还样照,赔礼道歉,保证今后不发生此类事情。
《浙江青年》记者黄世颈在《调查附记》中说:经多方调查证明,干静同志反映的情况是属实的。中共杭州市委书记陈安羽同志和市长周峰同志都批示,要园管局按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政策办事。西湖照相馆有关领导虽然表示要执行上级指示,但他们没有采取措施制止迟在正等人的错误行为。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文章指出,类似干静的情况不独杭州有,其他地方也有。
评论员文章说,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可缺少的补充。恢复和适当发展个体经济是党在今后很长历史时期的既定政策。这一精神已载入宪法。党的十二大又重申了上述政策,并把它作为基本国策确定下来。
西湖照相馆一些人的行为和各地发生的类似事情告诉我们,“左”的错误思想流毒未清,总把个体经济视为歪门邪道者有之;从单纯的盈利观点出发,怕个体户抢了自己生意,因而横加刁难者有之;以为个体经济势单力薄,便随便挤、压、卡者有之。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有些人丝毫没有把四化这个大局放在眼里,没有把党的政策放在心上。
评论员文章最后希望西湖照相馆和有类似问题的单位,从中吸取教训,积极支持个体户的合法经营,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政策。


第3版()
专栏:

拉萨市为群众办了六件好事
新华社拉萨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建设方面,为藏族群众办了六件好事。
这六件好事是:一、建成了一座贮水量为1万吨的自来水厂,安装了13,000多米自来水管道;二、修建了一条3,200多米长、直径1.2米的地下排水管道,使沿拉萨河一带居民区常年淤积的臭水得到排放;三、在市区新建了六个藏式公共厕所,增设修复了16个垃圾点、40个果皮箱;四、新增加了一支由70名待业知识青年组成的集体所有制环境卫生队,每日两次清扫各主要街道;五、在市区植树22万多株,建街心花园21个,美化了市容;六、给12条街道和三个居委会管辖区安装了路灯。


第3版()
专栏:

如今也为市场服务
——兵器工业部民用品订货会见闻
本报记者 石德连
兵器工业部,顾名思义,是生产兵器的。近年来,他们除了完成兵器生产任务外,也为市场生产了一些民用产品,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取得了不小成绩。记者最近在山东泰安参加该部举行的民用产品订货会,所见所闻,就证明这一点。
在订货会上,有关方面做了灭火枪、炮、弹的表演。原来生产火焰喷射器的工厂,就是现在生产同样威力的灭火枪的单位,这种灭火枪是兵器工业部根据军检标准研究和制造的。乍看象枝自动步枪,内部结构却和火焰喷射器相似,都以火药为喷射动力,能点射又能连发,射程远,机动灵活,所不同的是不喷射火焰,而是喷射干粉灭火剂,具有国内其他轻型灭火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山东泰安举行的兵器工业部民用品订货会上,看了实地表演的人们无不称赞。
表演时距地面7米高、破裂2米的煤气管道燃起数丈高的火焰。这时,一位手托灭火枪的人举枪射击,2.9秒就把烈火扑灭了。转眼间,8.9平方米的油盘又燃着了,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十分凶猛,这时两支灭火枪同时向火场射击,顷时白雾弥漫,火灭烟消,时间不到33秒。
最精彩的灭火表演要算下面这个场面了。一栋木结构民房起火,浓烟滚滚,烈焰腾升。人们焦急不安,只听房间里一声轰鸣,烈火被熄灭了。原来事先在木板房里洒了8公斤汽油,并放置了一枚自动灭火弹,当汽油燃烧时,灭火弹自动引发,爆破出干粉灭火剂,便把火焰扑灭。这神奇般的变化只是在瞬间发生的。对扑救高层建筑的火灾也有新式“武器”——灭火炮。他们研制的泡沫灭火炮,一般都装在消防车上,采取电、液集成控制,主要用于扑救高层建筑、高架仓库、石油化工企业和油罐所发生的恶性火灾。
这种灭火器械在兵器工业部的产品中并不是个别的。象自动干粉灭火弹、手投式灭火弹、履带式森林灭火坦克车等火场上的新“武器”,都是军事科学技术向民用品转移后制造出来的。事实说明,这样做对于消防现代化建设,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起着很大作用。
在订货会上,兵器工业部还展销了其他民用产品,用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和设备生产的显微镜、照相机、缝纫机、自行车、收录机等上千种产品,和商业部门以及消费者见了面,订货总额突破了一亿三千多万元。


第3版()
专栏:

成都名小吃名不虚传
整顿后的小吃店,制作水平提高了,营业时间延长了
本报记者 黄文福
过往成都的人,大都忘不了两件事:一是饱眼福,游览武侯祠、王建墓、杜甫草堂、薛涛井等古迹;二是饱口福,品尝“龙抄手”、“钟水饺”、“谭豆花”、“赖汤元”、“担担面”,“珍珠元子”、“三友凉粉”、“陈麻婆豆腐”等风味小吃。
成都小吃,品种多达200个以上,风味独特的约有60多种。现在经营名小吃的19家店铺,几乎每一家招牌的由来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拿“陈麻婆豆腐”来说,源于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初年,那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家小吃店,主人是个中年妇女,丈夫姓陈,因为女主人脸上有几颗麻子,就以“陈麻婆”闻名四方。开头是有些挑油担子的脚伕,常在陈家小店歇脚,他们花几个钱到集市上买点豆腐、牛肉,从油篓子中舀几勺菜油,请陈大嫂加工。说来也怪,平平常常的豆腐、牛肉,经过陈大嫂精心烹制,味美无比。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麻婆豆腐”的名声不胫而走。
但是,成都名小吃也有过“砸招牌”的日子。因为质量差,“陈麻婆豆腐”就曾受到《天府旅游》杂志点名批评。还有那家“韩包子”,由于拌馅时盐放得太多,顾客吃了一个,咸得不敢吃第二个。
今年2月,成都对名小吃店开始进行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的全面整顿,恢复传统特色,提高质量。为此,各名小吃店根据本店的历史沿革、传统技艺,实行“五定”:定质量标准、定操作规程、定配料比例、定技术人员、定技术职责。
经过半年的扎扎实实的工作,果然面目一新。还是说“陈麻婆豆腐”吧:没搞“五定”以前,大锅烧豆腐,一锅就是100多份,到后来锅里的豆腐都凉冰冰的,失去了“麻婆豆腐”鲜、烫的特点。如今恢复了小锅烧,顾客吃着热乎乎的。
“治德号”以小笼粉蒸牛肉著称,已有五十余年历史。有段时期不注意选料和配料,什么样的牛肉都凑合。通过整顿,他们千方百计联系货源,选用剔净筋缠的牛腿肉、夹底肉做原料,严格按配料比例加太和豆豉、郫县豆瓣等,还按季节配上香菜、芹菜、葱花等,风味不减当年,价格不变,每份2角4分。
今年4月,名小吃店邀请各界代表和“老成都”,对22个名小吃品种进行质量鉴定。8月中旬,22家名小吃店又举办“名小吃汇报、表演、鉴定周”。通过这些活动,各小吃店根据群众和专家的意见,把成都名小吃的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通过整顿,各名小吃店还普遍延长了营业时间,从早晨六、七点一直卖到晚上十来点钟。各店还都注重清洁卫生,有的摆设花草盆景,各店都服务到桌,筷子坚持用白纸包头,人们说:成都名小吃,开始名副其实了。


第3版()
专栏:

乘客称赞大同市三路公共汽车
大同市三路公共汽车服务工作搞得好,受到乘客的称赞。
这路车,途经闹市、农村和矿区,到达著名的云岗石窟。每天接送近4万人。这路车的司机和乘务员们礼貌待人、方便送人、有理让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念。
煤矿工人下班了,不少人劳累一天想在车上打个盹,乘务员就不再使用声音宏亮的话筒,而改为轻声报站;发现外地乘客,乘务员就叫他们坐在自己附近,便于招呼到站下车;遇到农村乘客,乘务员就问清到站地址,请熟悉情况的乘客为他们领路;发现跑着赶汽车的乘客,司机就多停几秒钟,等来人上车再开;下雨道路积水多,车靠站时,司机总是尽量停在积水少、能避雨的地方。一天,末班车返回市内,可是站牌下还有一个带小孩的妇女在风雨中等车。一问,才知她是外地来的矿工家属,没赶上车。乘务员陈传珍看到小孩冻得发抖,知道这娘俩无处投奔,便主动把她们领到自己家里过夜。第二天,又把她们送到车上,安排好座位。这个矿工家属非常感动。有一天晚上,快八点钟了,汽车走到近郊的公路上,发现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乘客中有个老太太责怪地说了一句:“这孩子这么晚了还没回去。”乘务员陈传珍、辛淑珍得知老人认识那小孩,问清是哪个村的,判断是迷路了,便通知停车,把那个孩子抱到车上,托老人带给孩子家长。乘客们见到,无不感动。
乘客中什么样的人也有,汽车上什么事也可能发生。过去,司机、乘务员和乘客吵嘴打架的事情不断发生。现在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司机和乘务员都坚持以礼相待,做到有理也要让人。一次,一位女乘客不买票,乘务员和其他乘客一齐相劝,她却恼羞成怒,掏出一元钱一撕六瓣。乘务员杨秀英仍然和蔼地接过碎钱,并在那位妇女下车时,帮她提起大捆蔬菜送下车去。那位妇女被乘务员的诚挚态度所感动,主动要回了撕碎的钱,检查了自己的不对,又拿出零钱补了车票。
贾浚山 李八成 鲍继强


第3版()
专栏:

彩虹牌彩色显象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报讯 通讯员郑耀林报道:国营陕西彩色显象管总厂生产的彩虹牌自会聚彩色显象管,经过测试,亮度、色纯度、对比度和分辨率等主要技术参数都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加速寿命试验的结果表明,管子的寿命与国外同类产品居同一水平。用这种显象管装配的彩色电视机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较,真感性更强,清晰度和色彩都更好。


第3版()
专栏:市场随笔

功 到“名”就
王中民
北京东四人民市场展销广西“飞跃”牌自行车,颇受顾客欢迎,三天内售出500多辆。此车并非名牌,为何畅销?原因无他,造型美,工艺精,质量好。
产品是否畅销,关键在于质量。有的名牌产品由于质量下降倒了“牌子”,有的“无名小卒”由于质量过硬,声誉日增。“名牌”是靠自己的质量而取得,逐渐成为名牌的。任何企业都不必因自己的产品“榜上无名”而长吁短叹,更不应为了出名而自吹自擂,倒是应该在质量上着实下番功夫,来个功到“名”就。


第3版()
专栏:商品漫话

不断进化的纸张
王静波
纸张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在人类文化发展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纸已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造纸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发明之一。公元105年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等作原料,造出了有史以来第一张纸,称“蔡侯纸”。公元196—220年间,我国的另一位造纸能手左伯,对蔡伦的造纸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使纸的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称“左伯纸”。史书上赞它为“研妙辉光”。现在造纸技术虽然在世界各国已获得惊人的发展,但仍离不开蔡伦造纸的基本原理。在世界造纸业中人们将永远铭记蔡伦的伟大功绩。
我国的造纸技术在公元三世纪以后传播到国外。十八世纪以后,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打浆机、造纸机,使造纸逐渐由手工过渡到机器生产。先进的造纸机每日每台可产纸张500吨以上,目前全世界纸和纸板的产量已达1.5亿吨,品种有12,000多种,平均每人每年消费40公斤。
传统的造纸原料是棉、麻、稻草和韧皮纤维等,后来又使用了木材。六十年代开始,石油化学和高分子合成技术的成就为造纸原料开辟了新的途径。世界上出现了被称为第二代纸张的“合成纸”。严格地说,合成纸已不同于原来纸张的概念,因为它根本不含有纤维,制造方法也不同于原来的造纸方法,按其实质只能称为塑料薄膜。
目前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合成纤维纸,它用人工合成的纤维作原料,通过传统的造纸方法制成。合成纤维纸无论在干或湿的条件下,都具有强度高、耐折、耐撕、耐磨、不霉、不蛀以及不易变形等优点,能满足某些特殊用途的需要。合成纤维纸用作印刷纸还能提高纸张的白度及不透明度;用作包装纸可采用热封技术;用作糊墙纸或装饰纸,可提高其抗水性,并可热压花纹。


第3版()
专栏:

上海港十六铺客运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水路客运站。该站职工十分注意文明礼貌,扶老携幼、照顾病残,为旅客排忧解难,9月份为旅客做好事6,000多件。新华社记者 张 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