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曾志在国务院企业整顿工作会议上提出
年底前配备好大企业的领导班子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今天在国务院各部门企业整顿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要切实抓紧企业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工作,领导亲自动手,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力争在今年年底以前把大企业的领导班子配备好。
曾志说,就多数企业来说,老化,臃肿,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仍然是当前企业领导班子较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进度还不快。最近,据10个部门列入第一批整顿的300个企业统计,领导班子已经整顿的将近32%,有调整方案的占28%,还有40%的企业目前连领导班子整顿的方案还没有提出来。这主要是因为领导思想畏难和决心不大。由于整顿企业领导班子任务重,时间紧,又势在必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当作大事来抓,组织部门要把整顿企业领导班子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整顿企业领导班子,不仅要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技术人才,还要选拔一批善于搞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退下来的老干部要妥善安排,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企业整顿中,一定要把党政分工搞好,党委书记要管好党的工作,不要包揽行政事务,要把党委和行政两套机构建立和健全起来。
曾志强调,“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三种人”、反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路线的人,以及各种违法乱纪的人,一个不能留在领导班子里。
曾志还提出,一个企业领导班子是不是整顿好了,最终要由实际来衡量,看企业的面貌改变没有,经济效益提高没有,局面打开没有。但就当前阶段的整顿工作来讲,可以用以下四条来衡量、检查,即领导班子的人数、年龄达到今年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家经委、中央组织部等5个部门联合通知的要求,克服老化、臃肿现象,人员比较精干;领导班子成员具有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能适应四化需要,结构比较合理,专业比较配套;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机构都已经建立起来,党政有了明确的分工;领导班子有朝气,干劲大,团结战斗,真正成为领导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带头人和实干家,职工比较满意。


第4版()
专栏:

千年医籍《小品方》重放光彩
曾被我国历代医学家称道引用、与《伤寒杂病论》媲美的医学名著《小品方》,在亡佚了八百余载后,已由天津中医学院三十一岁的医史研究生高文柱整理辑佚,千年古方书重放光彩。
《小品方》系晋代民间专业医生陈延之所著。书中大量采撷前贤经方,又广搜民间治疗经验,在温病、外科治疗方法、妇幼保健、用药法度等方面都有精辟论述。


第4版()
专栏:

珠江口将兴建大发电厂
广东将在东莞县珠江口海滩处兴建大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一百二十万千瓦,是广东最大的电厂。


第4版()
专栏:

《台声》杂志明年元旦问世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的会刊《台声》第一次顾问和编委会会议,于十月十六日在北京举行。汪锋同志到会并讲了话。会议由全国台联会长林丽韫主持,副会长兼《台声》杂志主编郑坚介绍说:《台声》将高举爱国、统一的旗帜,面向台湾同胞,介绍祖国情况,联络感情,沟通思想。把《台声》办成台湾乡亲商榷探讨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争取台湾同胞光明幸福、美好前程的园地。
《台声》杂志的顾问有丁玲、王蒙、白杨、艾青、李可染、吴作人、胡公石、马璧、启功、曹禺、张颖、黄翔、黄永玉、赵朴初、谢冰心、雷洁琼等知名人士。
《台声》将于一九八三年元旦出刊。


第4版()
专栏:

《中国财贸报》明年元旦改名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决定,《中国财贸报》将从一九八三年元旦起改名《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是一张以宣传报道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经济战线广大干部和职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全国性报纸。
《经济日报》着重宣传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报道经济建设中的新形势、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介绍经济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探讨经济理论,传播经济知识,交流经济信息,刊登国际经济新闻;反映群众的建议和呼声。
《经济日报》每周出版六期。


第4版()
专栏:

广西纪念韦拔群殉难五十周年
据新华社南宁10月19日电 今天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暨南宁市的党政军各界人士在南宁市隆重集会,纪念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韦拔群同志殉难五十周年。
邓小平同志在1962年题词说:“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讲话中,追思已故的革命先烈,赞誉韦拔群同志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
大会由自治区党委书记肖寒主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荣作报告。黄荣在报告中介绍了韦拔群的革命历程,高度评价了韦拔群的一生。他说,韦拔群同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光辉业绩,无论过去,现在和今后,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今天,在广西百色地区和东兰县也举行了纪念韦拔群同志殉难五十周年活动。


第4版()
专栏:

第二次企业管理国际讨论会在京开幕
薄一波会见欧洲管理论坛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第二次企业管理国际讨论会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的经验,并探索中外企业进行双边合作的可能性。参加会议的外国代表共五十五名,他们都是企业负责人或管理专家,分别来自西欧、中东等1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代表共59名,主要是企业的厂长、工程师或其他管理人员。与会的中外代表在企业管理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在这次讨论会上,将就企业管理方面共同感兴趣的若干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这次国际讨论会是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欧洲管理论坛联合举办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国务委员薄一波今天在会见正在这里参加第二次企业管理国际讨论会的欧洲管理论坛代表团时说,我们以前做买卖不够平衡,也许对欧洲少了些。现在我们要跟西欧、东欧、日本、美国等都做买卖。总之,我们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跟大家都做买卖。
他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长远的经济发展初步规划。这个规划是宏伟的,但比较实际。


第4版()
专栏:

哈克离京赴西安访问
赵紫阳总理到宾馆为贵宾送行
新华社北京十月二十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和夫人一行,由外交部副部长吴学谦陪同,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去西安访问。
哈克总统离京前,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去钓鱼台宾馆送行。赵紫阳说,总统这次虽然在北京停留时间很短,但双方就很多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赵紫阳总理欢迎巴基斯坦总统再次来访,他说,在紧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两国高级领导人保持经常的接触是必要的。哈克总统说,我为访问成功感到高兴。两位领导人共同表示,今后要象亲戚、朋友一样,常来常往。
哈克总统和夫人一行到达西安时,在机场受到陕西省代省长白纪年和其他当地负责人的欢迎。少先队员向哈克总统和夫人献了鲜花。
晚上,巴基斯坦贵宾出席了陕西省人民政府举行的欢迎宴会。白纪年代省长和哈克总统先后祝酒,祝愿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良好关系不断发展。
今天,哈克总统和夫人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大雁塔,游览了华清池。


第4版()
专栏: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党组副书记
谢北一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谢北一因患心肌梗塞症,于10月9日在办公室猝然逝世,终年六十二岁,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谢北一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李先念、彭真、万里、余秋里、宋任穷、姚依林、陈慕华、谷牧、薄一波等同志,国务院、中共中央组织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机械工业部、中共河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等单位送了花圈。万里、谷牧、薄一波、黄火青、肖克、程子华、杜星垣、宋平、吕东、袁宝华、曾志、段君毅等参加了追悼会。
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总裁细见卓、日本输出入银行总裁竹内道松等也送了花圈。
谢北一同志1920年生于河南省孟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谢北一同志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十年内乱期间,他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他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搞好基本建设的调整工作。在建设部筹建和成立以后的各项工作中,他尽心竭力,勤勤恳恳,为开创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不知疲倦地工作。他一贯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他长期患高血压、冠心病,却不顾个人安危,仍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努力工作,以至逝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第4版()
专栏:

周扬会见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中国文联主席周扬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以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宫川寅雄为团长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7人。


第4版()
专栏:

首都工人集会支持纳米比亚人民斗争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首都工人代表今天上午在北京集会,热烈欢迎以纳米比亚全国工会副书记穆尼亚罗为团长的纳米比亚工会代表团,坚决支持纳米比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北京市总工会主席彭思明主持大会并讲了话。穆尼亚罗团长向与会者介绍了纳米比亚人民当前同南非殖民主义进行斗争的情况。


第4版()
专栏:

彭冲会见泰国朋友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今天下午会见以乃汶翁·阿目达耶军为团长的泰国自由人民友好访华团。


第4版()
专栏:

谷牧会见日本朋友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国务委员谷牧今天下午会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关西本部理事长木村一三等日本朋友,宾主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第4版()
专栏:

阔别三十五年的祖国
杨汉沪
编者按:杨汉沪系美籍建筑学家,原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的儿子。1948年去美国留学,今年5月应邀来北京、重庆讲学。这篇文章是他回美国后寄给北京市政协的。
应北京、重庆等几所建工学院的邀请,今年5月我回到了阔别三十五年的祖国访问并讲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星期,但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出生在上海,童年是在重庆度过的。自1948年离开中国前来美国留学,至今已整整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来,我无时不怀念我生长的祖国。故乡嘉陵江清澈的流水,歌乐山挺拔的松柏,南开中学梅花掩映的小路,都邮街熙攘的人群,都令我时常回忆,时常思念。回到祖国,见到了记忆中的山水草木,重逢了朝夕思念的亲友故旧,遍尝了北京、四川的著名食品,尤其看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真令我感慨万千。
北京给人以广阔宽敞的感觉,这正是我们中国广壤辽阔的代表。建筑、街道、城区布局整齐划一,使人既佩服我们祖先的设计智慧和建筑技巧,又赞叹中国现代建筑工人、技术人员的努力。但如果在改建的过程中更注意一下避免单调,那会使这著名的古都成为更有特色的现代化都市。我很欣赏那成群结队的自行车,象无声的鸟群来往飞翔,这既无害于公共环境,又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我到过世界上许多著名都市,也许只有北京的街道才宽阔得足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自行车。
如果说北京的特色是雄伟、宽广,那么重庆则是巍峨、挺拔的山城。更新中的重庆已一改旧颜,郊区的变化比市区还明显,单是过去的郊区小镇沙坪坝就变成了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卫星城镇。当家姐指给我看在我就读的中学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一大片住宅区时,我非常吃惊。那条进城的20公里长的公路两旁,建筑物几乎连接起来了。高大的建筑物中偶尔间杂着一两栋因防空涂成黑色的旧房子,才使人掠过一丝抗日战争时期的影子。
大学里的主人安排我游览了长城、故宫、天坛和重庆郊区大足石刻等许多名胜古迹。登上巨龙般的长城,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一览众山小”的诗句立刻浮上脑际。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伟大的建筑正是我们的骄傲,天坛祈年殿的巨大屋顶不正是代表苍穹吗?在这里,伟大的建筑真正起到了符号的作用。被称为中国三大石刻之一的重庆郊区大足石刻,是北魏到唐宋数百年间建成的。上万尊摩岩造像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给。建筑、雕刻、绘画从来就是三位一体的,宝顶山的艺术珍藏尤其丰富,这伟大的艺术宝库给我这个建筑师许多有益的启示,同时,我认为这里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山河的面貌变了,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变了。无论在北京或重庆,无论是大人小孩或男人妇女,人们的脸上都显出愉快满足的表情,似乎对前途充满信心。他们态度诚恳,守秩序,讲礼貌。警察、海关人员、清洁工和其他服务人员都很负责。重庆的交通向来是不方便的,从前汽车少,又落后,人们形容说是:“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我上中学时,星期六挤不上公共汽车,常常同姐妹们一起沿着嘉陵江边的小路,步行两小时进城回家。今天江边公路铺上了光洁的柏油,汽车一辆接一辆。当然还是拥挤,却有一些佩戴“义务交通员”臂章的老大爷、老大娘在维持秩序。据说他们是退休工人,很有权威,代替了忙不过来的警察。因此,上车下车有条不紊了。
我的家人很多,兄弟姐妹们都过得很好。在北京的两个姐妹,一个是中央乐团的演员,一个是首都医院的大夫。在重庆的姐姐退休了,每个月有退休工资,还有和在职时一样的公费医疗。一个妹妹我走时不到十岁,是政府把她培养成了建筑工程师,据说她参加了长江大桥和许多市政设施的设计。有关部门还特意通知在广安老家的弟弟来和我聚会。这个当年五、六岁的小兄弟,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还是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呢。他们的孩子都长大成人各得其所了。我们家可说是中国新社会的一个缩影吧,人人安居乐业。我漫步在宽敞的人行道上,街头食物丰盛,人们面带笑容,衣着整洁自然。今日的北京天桥、重庆大阳沟,我也没有看见一个乞丐。我对自己说变化真是太大了。想当年我离开重庆时,我父亲正由贵州省主席调任重庆市长,如果他还活着,见到今天的情景,他该说些什么呢?
祖国的建设很快,但比起国外来,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是建筑学教授和建筑师,在北京和重庆,我介绍了美国的建筑思潮、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和我自己的建筑设计哲学和作品。虽然有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但看见我的同行们好学求知的热忱,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消化理解,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建筑作出贡献。学生们的求知欲更是强烈,不但认真的记笔记,晚上还约我去教室批改他们的作业。将来国内的条件提高,教育设备改进之后,相信他们会有更高的造就。
祖国在进步,但不是没有缺点。比起工业化国家来,差距还相当大。比如办事的效率问题,我在各国讲学旅行,办签证一般半天就行了,可是在中国得两个礼拜。崇洋思想也相当严重,认为外国什么都好,甚至说的话也好。我在北京友谊宾馆下榻,在饭厅吃饭时我讲中文,服务员不理不睬。后来我改说英文,服务员立刻蜂拥而至。中国人在中国要说英文才受人注意,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全世界成百个国家和地区,各有所长。向世界学习是好事,但是要当心,洋人也有不高明的。同时,国内一般的居住条件还很差,尤其是卫生设备缺乏。重庆的人行道过于狭窄,人都涌到街心了。公共娱乐设施很少看到,城市里的污染相当严重。值得一提的是,嘉陵江上造纸厂的白色泡沫据说流了许多年了,清澈的江水也不见了。长江三峡的风景区也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天然景色了,取而代之的是光秃的山岭上偶有工厂冒着黑烟,真是大煞风景。我认为主要的问题是人口的爆炸。因为人太多,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就到处砍树开荒,不顾破坏生态平衡。难怪去年洪水淹没四川,这可说是自然界对我们的惩罚。人口爆炸,学校、住宅、交通卫生设施、娱乐场地都不够了。这样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准都很难提高,儿童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也难成为合格的公民。听说国内已经引起了重视,现在提倡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这是有远见的。海外的中国人都希望伟大的祖国很快飞起来,但一定要排除人口问题这个障碍。
我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了。由于身体不适只好放弃了上海、成都、武汉、广州、湛江等地的讲学邀请,对那些地方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朋友们只能表示歉意了。在北京和重庆虽然逗留的时间短暂,但亲眼见到了祖国的巨大进步。有关的官员、政协的友人、学院的教授和同学们以及我的亲友们对我的亲切关怀,他们惊人的工作热忱,充满说服力的语言,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我对祖国的爱意。我真正意识到祖国的现代化一定会实现,我希望有机会再回来,为了祖国的进步繁荣,久离祖国远在大洋彼岸的炎黄子孙,也将尽一份力量。


第4版()
专栏:

首都医院妇产科宋鸿钊教授和他领导的绒癌小组,经过二十多年研究,使高度恶性肿瘤——绒癌得到根治。这是宋鸿钊教授在给学员讲“绒癌肺转移晚期病例的诊断”。   新华社记者 毕玥年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