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联合国纪念“世界粮食日”
要求世界各国为消灭饥饿而共同努力
新华社联合国10月18日电 在今天联合国举行的纪念“世界粮食日”特别仪式上,发言者要求世界各国为从地球上消灭饥饿而共同作出努力。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发言中说:“我们今天应当重申我们所作出的承诺,为在本世纪末尽快地从地球上消除饥饿而在各国国内和国际上共同作出努力。”
第三十七届联大主席霍拉伊·伊姆雷说,目前世界上有大约10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中,其中有一半营养不良,而一小部分特权者却越来越多地肆意攫取和挥霍世界的财富。
经社理事会副主席卡曼达要求制定可行的粮食安全措施,以发展中国家可以偿付的价格和条件保证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保证粮食供应的连续性。
“77国集团”的代表乔杜里也在会上指出,现在是国际社会把消灭饥饿、贫困和营养不良的诺言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第7版()
专栏: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报告指出
今年世界粮食可望增产
据新华社北京电 罗马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关于世界粮食报告指出,由于气候条件较好,1982—1983年度世界粮食生产可望达到15.32亿吨,比上一年度增加700万吨。
由于粮食丰收,世界粮食库存将大幅度增加;增加最多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第7版()
专栏:

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强调
和平与互不干涉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
新华社加德满都10月16日电 据《新兴尼泊尔报》今天报道,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15日说,和平与互不干涉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比兰德拉国王是在纳拉扬希提王宫对向他递交国书的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挪威和科威特驻尼泊尔大使说这番话的。
比兰德拉国王对孟加拉国大使说,尼孟两国忠于不结盟原则和联合国宪章,为加强和平事业和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在国际讲坛上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与此同时,尼孟两国正在为发展南亚国家之间的地区性合作而努力。他说,尼孟两国的双边关系近年来正在稳步地发展和加强,这是令人高兴的。
比兰德拉国王对马来西亚驻尼泊尔大使说,尼泊尔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因此,我们赞同并支持马来西亚和其它东南亚国家提出的宣布整个东南亚地区为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建议。他说,我们对马来西亚支持尼泊尔宣布本国为和平区的建议表示赞赏。
比兰德拉对挪威大使说,尼泊尔坚信,只有在和平和合作的环境里,尼泊尔才能实现它发展经济的目标。因此,尼泊尔提出把它自身建立为和平区,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国家为建立基于公正、平等和公道的世界秩序而共同努力。
他对科威特大使说,中东形势继续严重和具有爆炸性,这是令人担忧的。他说,尼泊尔将支持任何能为中东这个动荡的地区带来公正和持久和平的有益和具体的措施。
比兰德拉国王说,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现在都应该为寻求中东问题的公正、全面和持久解决而努力。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美国出现重新加强苏联问题研究趋势
本报记者 袁先禄
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和学者认为,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后继无人,已经成为美国目前面临的一个“危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参议员已经提出法案,要求政府拨款5,000万美元设立一项基金,专门资助有关苏联问题的研究。一些大学的苏联研究所正在到处募集捐款,以加强和扩大自己的研究工作。据《纽约时报》报道,曾任美国驻苏大使的哈里曼已决定向哥伦比亚大学俄国研究所捐赠100万美元,洛克菲勒基金会也考虑向两所美国大学各提供100万美元捐款。
不久前,美国参议院欧洲事务小组委员会为美国研究苏联问题的现状专门举行了一次听证会。小组委员会主席卢加说:“严酷的事实是,我们国家对我们主要对手的看法和行动的分析能力正在严重下降。”他指出,苏联在莫斯科的12个研究机构中,有7,400多名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而美国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却要少得多;而且“目前从事苏联事务研究而又被公认为有学术地位的专家,到八十年代末,几乎有一半人将要退休或去世”,代替他们的新人很少。今年,取得苏联问题博士学位的,全国还不到200人。
洛克菲勒基金会8月间提出的一项报告估计,目前苏联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人数约为美国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的三倍。报告认为,美国对苏联问题的研究以及培养有关人材的工作,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点,特别是在对苏联外交政策这个重要领域里,情况更加严重。这是美国面临的一个“重大危机”。
美国的一些报纸指出,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美国曾经出现研究苏联问题的热潮,涌现出一大批专家。但是,此后美国政府的有关拨款大大下降了,热心资助苏联问题研究的一些机构也减少了捐赠。如福特基金会,一度曾每年捐赠4,000万美元,目前却只有200万美元左右。愿意研究苏联问题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各个大学这方面的研究生人数普遍减少一半以上,他们的俄文水平也远不如过去。哈佛大学俄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戈德曼教授感慨地说:“我属于这个领域中的年轻一辈,但是我的年龄已经五十二岁了。”
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英曼说,美国的情报技术虽然很先进,但却经常对一些事件并不了解,对苏联意图的估计也出差错,其原因就在于对苏联缺少真正的了解。有些报纸还透露,目前国务院要想找到当年象乔治·凯南那样熟悉苏联的外交官已经不容易了,因而驻苏大使的轮换都发生了困难。
美国有些人士认为,过去一个时期以来,对苏联问题的研究在美国之所以不受重视,是和所谓“缓和”政策有关。现在,由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更加尖锐,美国又重新出现了加强苏联问题研究的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局势中的这种变化。


第7版()
专栏:

巴基斯坦重视粮食生产
提倡科学种田 小麦首次达到自给
新华社伊斯兰堡10月18日电 巴基斯坦粮食作物连续获得丰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稻米的产量持续增加。
在1981—1982年度,稻米产量为325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以上,接近1978—1979年度327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尽管巴基斯坦去年10月到12月遇到干旱,今年1月以来又雨量过多,给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但小麦产量仍然比1980—1981年度的1,147万吨增加1.3%,使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首次达到小麦自给。
巴基斯坦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向农民发放无息贷款、增加化肥产量、兴修水利以及向农民提供发展生产的物资等,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最近联邦委员会就农业问题在伊斯兰堡举行的会议认为,科学种田是加速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具有吸引力的办法。农业和合作部长法兹尔·詹米阿在这次会议上说,政府将把重点主要放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上,而不是扩大耕地面积上。会议决定有效地推广优良品种,1982—1983年度将推广小麦良种163万芒特(一芒特约合40公斤)。1982—1983年度小麦生产目标是1,220万吨。(附图片)
巴基斯坦农民用收割机收割小麦。


第7版()
专栏:

拉美粮食问题严重营养不良不断增加
本报讯 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前夕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拉丁美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粮食问题,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现象不断增加。
报告说,尽管拉美的食品生产有所增加,但营养不良现象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历来比较困难的市民之中”。据估计,拉美地区有一亿人处于贫困线之下;另外0.5亿人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即每7个人就有1个人营养严重不良。据报道,拉美每天有2,000多名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
报告谈到产生拉美粮食问题的原因时说,这个问题同人口增长有关。从1950年到1975年该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一倍,目前人口已增至3.58亿人。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今后粮食问题将更严重。同时,“在本地区大部分国家中,收入分配非常不均衡”,大部分收入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样就加剧了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


第7版()
专栏:

第六届世界桥牌锦标赛闭幕
新华社巴黎10月17日电 第六届世界桥牌锦标赛经过半个月的比赛后,于16日晚在法国的比亚里茨闭幕。
在最后一项公开4人队式比赛中,法国队获得冠军,美国队获得亚军,加拿大队名列第3。
中国队在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129个队参加的这次团体赛中,获得第29名。这是远东选手在本届队式赛中获得的最好名次。按照规定,获得前30名的即获得大师分,积满一定的大师分即获得大师衔。
本届桥牌锦标赛共进行了男子、女子、男女混合和团体4个项目的比赛。中国桥牌队在10日进行的男子公开队式赛中曾获第15名。
第七届世界桥牌锦标赛初步定于1986年在英国伯明翰举行。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泰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本报记者 王荣久 杨群
泰国是一个农业国,素有东南亚“粮仓”之称。全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国民生产总值的25%来自农业;农产品出口占泰国外汇收入的70%。因此,泰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历来关心和重视发展农村经济,强调增加农业产量,是很自然的。
泰国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虽然也有较先进的地方,但许多地方仍然以人力、畜力为主,技术较为落后,各地发展很不均衡。由于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加上不断发生自然灾害,近年来流往城市的农村人口大量增加。这不仅加重了对城市的压力,而且不利于解决严重的城市人口失业问题。为此,泰国政府决定首先从发展农村建设、提高农业产量、改变农民的贫穷状况入手,逐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以炳·廷素拉暖为总理的现政府已经制订和执行了三期农村建设计划,现在正在执行1982年一期的计划。炳总理在谈到这个计划时说:“其目的就是为了执行政府的农业政策,让农民农闲时有活干,增加副业收入。为农民修建水利,搞好饮食卫生,增加保健卫生设施,增加粮食产量,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区一级单位的工作效益。”
为了实现计划,国家在人力、物力上做了很大的投资。由国家预算、促进农村发展、政策和内政计划和人口发展四个委员会协调工作,动员了府、县、区各级工作人员1万多人深入农村,本着必须适合农民需要、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原则,从事此项工作。1981年共动用预算35亿铢(23铢折合1美元),完成了计划规定的5.5万多个项目,其中包括改建、修理农业和食用水源;修建公路、桥梁;修建公共卫生和增产粮食的设施等项目。记者在采访中亲眼看到政府为扶持农业生产而修建的水利设施和高质量的公路。在中部的素攀府芒巴玛县玛堪隆区,修了一条长达3,890米的输水管道,同时用埋设管道时挖出的土,在旁边又修一条公路,路旁已植树绿化。这一项工程解决了494家食用水和1.2万亩土地的灌溉用水,结果使粮食产量每亩增加45斤,每户平均增加收入1.4万铢。在缺水的东北部那空帕侬府那该县,修了一个坝长40米的小水库,使邻近3个县的6,000户人家受益,近1.5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同时,水库里还可以养鱼。这些实惠、收效又快的措施有利于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和增加生产,农民对此颇为满意。
泰国地处热带,半年是雨季,半年是旱季。如何使农民在旱季也有活干、增加收入,保持农村人口的稳定,是农村建设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泰国政府积极提倡并扶持农村手工艺品生产和各种家庭副业。但是,有不少地方即使在雨季,如果雨量不够,也无法插秧。要使农业能稳定发展,必须解决水利问题。据农业部8月24日报告,目前正值雨季,就有12个府近1,400万亩的土地遭受旱灾,农作物产量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泰国政府每年都要拨出一定的预算开支从事水利建设。普密蓬国王就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亲自指导一些水利设施的修建工作。现在,泰国已有大中型水库462座,可灌溉4,848万亩土地(全国种植面积1.8亿亩);小型水库1,889座,灌溉720万亩农田。这些小型水库是由国家出资金、农民出地自己修建的。投资少,收效快,农民很欢迎。在泰南的那空是贪玛叻府府城郊外,由政府出资修了一个小水库,提高了3.8万亩土地的复种指数,仅此一项就使每个农户每年增加1 .5万铢的收入。
泰国社会各界也很重视农业。商业银行把农贷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泰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盘谷银行放给农业的贷款约占总贷款数的13%,达200亿铢。与此同时,政府还提倡农民团结自助,减少依赖,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在泰国,发展农村经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散的小农经济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扩大生产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另外,泰国的农业生产,不仅受天气的左右,而且也深受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比如世界市场上大米价格节节下跌,就给泰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如何开拓新的市场,如何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能够在一个比较牢靠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这正是泰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附图片)
泰国北碧府西纳卡琳达拉水库一角。 马胜荣摄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花园工厂
本报记者 黄炳钧
皮罗特,是南斯拉夫东部的偏远小城,离保加利亚边境只有20多公里。这里的“五一”服装厂以花园工厂闻名,在文明生产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据厂报负责人安蒂奇介绍,“五一”厂的特点有二:一是设备现代化,工艺先进,生产发展快,产品质量高,畅销国内外。二是环境美化,集体福利好,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怀。
我们边谈边走,确实难以相信置身工厂中,而是在作画中游——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草坪象绿色地毯那样平整,几位工人正推着剪草机进行修整。几只孔雀在那里踱步。花坛处处,玫瑰芬芳,百花争妍。隔一段路就见到一个喷泉,形状各异。几只逗人喜爱的白天鹅在水上浮游,不时还可看到一些雕塑作品,作者大都是南斯拉夫著名的艺术家,有几件还是日本、法国艺术家的作品。穿着漂亮的几位女工在小径上散步,在绿色的长椅上休息。
厂区面积12公顷,绿化面积占了一半,另一半是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也不一般,形状、色调都让人感到,它们也是这座花园工厂中的“艺术品”。
先进生产车间,它的宽敞、明亮、舒适、美观,令人赞叹。几百台电动缝纫机快速转动,但无噪音,从墙的四周,播放着节奏缓慢的轻音乐。几十台熨衣机不断冒出蒸汽,但良好的通风装置使室温始终保持在摄氏23—24度间。密如蛛网的传送带把物料送到机器旁,又把成品送进现代化的库房。库房层层叠叠地排满各种样色、不同尺码的服装。时值盛夏季节,可生产的已是男女和儿童的冬装。这里看不到一般服装厂常见的布条碎片,水磨石地面简直一尘不染。空间摆着或吊着常青的观赏植物、盆草。车间一头的墙上是南斯拉夫艺术家用彩色碎石制作的镶嵌画。车间中央有个喷泉,四块暗红色的有机玻璃象一朵盛开的鲜花,这也是一具艺术作品哩!所有这一切,既调节着车间的气温和湿度,也美化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劳动情绪。
工厂采用了当今服装工业中最现代化的设备和最先进的工艺。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裁剪,在南斯拉夫是最近一两年的事。车间里,五、六个人在操作电子计算机,进行放大纸样和拼料。放上标有编号的纸样,按动计算机键钮,荧光屏上立即显现出这张纸样的形象。再给它几个信号,它就迅速提供出六至十六岁孩子穿的这种衣服的不同尺码,无论放大或缩小,既迅速又准确。按动几个键钮,出现的是另一件衣服的分解图纸,经用电笔点在极盘上,衣服的不同部位就整齐地一个个排列在一定幅宽的呢料图案上。使用电子计算机拼料比手工拼料提高呢料利用率3—4%,达到最佳的利用率。这些数据都贮存到计算机的磁盘里。在裁剪车间,三台长数十米的裁剪台上铺着呢料,因是薄呢,共50层,最厚可达8厘米。裁剪时,呢料上铺一张塑料薄膜,开动机器,产生一种吸力,把全部呢料紧紧吸住成一整体,然后装上磁盘,机器就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裁剪,连每个细小的尖角都切得整整齐齐。
参观完这个厂的博物馆,才真正看到建厂二十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皮罗特原是偏远落后之地,战争结束时没有任何工业,只有小手工业者。1958年5月1日,当时的3个缝纫合作社经合并成立成衣厂,破旧的缝纫机拥挤在一间刚刚停业的咖啡馆里。后来主要依靠自己的积累,买下今天厂址的地皮,从一个小车间慢慢地发展到现在拥有2,500名职工的规模,产品的40%销往美国、西德、法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等国家。
生产迅速发展为生活福利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就在花园般的厂区里,有一座可容350人就座进餐的餐厅,它的布置简直可与任何一家饭店媲美。托儿所可满足工厂职工的需要。厂里还有一间建筑别具匠心的图书馆,这是职工们幽静的阅览去处。
工人们把工厂看成自己“第一个家”。他们说,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要在工厂里度过,因此许多女工象布置自己住房那样来打扮工厂。为了创造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在实行5天工作周的南斯拉夫,工人们有时星期六甚至星期天也参加建厂的义务劳动。五、六年前,他们拿的是同行业中最低的工资。没有劳动,没有这种精神,哪里会有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工厂和这么漂亮的厂中公园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