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剧评

励精图治凭胆识
——京剧《唐太宗》观后
马少波
看了河北省京剧团进京演出的李伦同志的新作《唐太宗》,感到颇有新意。
李世民(唐太宗)在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被李渊立为皇太子。八月,李渊传位。就在李世民即位后的几天内,突厥颉利可汗率部经高陵、泾阳长驱直入,到了渭水桥,直逼长安。这时,李世民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由于他的进取精神和正确的策略,只用了几天工夫,便迫使颉利白马设盟,退兵修好。从而为“贞观之治”准备了条件,又一次表现了他的聪明英武。史载:“突厥颉利至于渭水便桥北,遣其酋帅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太宗命囚之。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
作者撷取了这一史实,表现了在严重考验面前,李世民与李渊不同的思想性格。武德七年突厥颉利侵扰关中时,李渊曾惊慌失措,打算迁都逃避,经李世民苦谏乃止。李渊的怯敌思想和政治上的短见,是有根据的。以此为衬,表现了李世民励精图治的胆识,赞扬了这个青年开基创业者“玄鉴深远,临机果断”的精神。
写历史剧,贵在立意新颖,既符合基本史实,又要根据艺术的需要,驰骋想象,有所删除,有所增益。而艺术虚构不能离开历史的具体性和人物的准确性。即使并非实有的人和事,也要作到实有其情,实有其理。就是说要符合生活的逻辑。京剧《唐太宗》在这方面大体上是写得较好的。李渊举义,有些被动,他毕竟是一个开国皇帝,史论:“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虽然不免夸张,但他确是有其“倜傥豁达,宽仁容众”的素质。另一方面,他却少远虑,图安乐,优柔猜忌,以致容易为侵润之言所乘。错杀刘文静,重用裴寂,他负有直接责任;儿子们“兄弟阋于墙”,他也难辞其咎。在对待突厥侵扰这一问题上,仍然暴露出他的弱点。剧本写他以太上皇的身份,给李世民设置了若干障碍,是符合人物的本来面目的。剧本从父子间的思想差异,展开了戏剧冲突。写李世民雄姿英发,临机果断,既坚持抵抗,又曲尽孝道,是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处境的;只是写他当着李渊的面,请逊帝位等细节,似欠斟酌。李世民虽然年少气盛,他却是肯于深思熟虑,并有承担困难的自信的,处理得浮躁了,则对人物有损。七场李世民见父一场,动之以情是必要的,却还须持之以理。他只叙骨肉之情,不谈国事是非,不仅自己显得语言无力,不能感人,而且未能为李渊的转变做好铺垫。其它如李渊负气给儿子下跪、在使臣面前暴露内部分歧等,都不很恰当。如果修剪一些虽有戏剧性却损害人物性格的细节,可能更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该团演员在表演艺术上,锐意革新,富有朝气。饰李世民的祝元昆和饰长孙后的肖月珠,唱、做俱佳。有些演员的武功也有独创性。(附图片)
京剧《唐太宗》剧照:
李世民(祝元昆饰)和长孙后(肖月珠饰)
三 林摄


第4版()
专栏:

中国文联举行学习报告会
周扬希望文艺界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
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艺界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中国文联于9月29日举行学习报告会。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协会负责人、在京文艺界知名人士一百多人参加了学习报告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主席周扬在会上讲了话。他强调指出:党的十二大是一次中外瞩目的、成功的大会,它坚持和发展了党的正确路线。我们文艺界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二大精神,在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周扬同志还指出:文艺是一项特别需要创造性的事业。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贯彻党的“双百”方针,为开创生气勃勃的文艺繁荣的新局面而奋斗。


第4版()
专栏:

香洲烈士墓
辛耘
我国南方经济特区珠海市的中心——香洲,有一座巍峨秀丽的烈士陵园,正在吸引着国内外游人。
珠海烈士陵园在香洲的中心,狮山脚下。这个一万多平方米的公园,正门向着宽阔的凤凰路敞开着。我们进入园门,仰面看见叶剑英同志亲笔书写的“香洲烈士墓”5个金色大字。穿过茂密的苍松翠柏,沿着墓台拾级而上,登上瞻仰台。台的正面刻着叶剑英同志作于1925年8月、补写于1963年1月的《满江红》:
“镇海狮山,突兀处、英雄埋骨。曾记得,谈兵虎帐,三春眉月。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到而今堕泪忍成碑,肝肠裂。
革命史,人湮没;革命党,当流血。看欃枪满地,剪除军阀。革命功成阶级灭,牺牲堂上悲白发。更方期孤育老能养,酬忠烈。”
从瞻仰台两侧沿级而上,就是英雄的墓地,27座坟墓长眠着烈士的忠骨,碑上镂刻着烈士的英名和职务。坟墓是长方形的,建成至今已五十七年,虽几经修建,仍保持原有的形状。瞻仰时,默想着烈士当年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从坟墓两旁再往上到达陵墓顶部,见有一六角亭,名为“赍志亭”。亭子后面正在镌刻一组反映珠海革命历史题材的石雕。亭内有一石碑,刻上叶剑英同志于当年建墓时亲自撰写的碑文,记载了香洲兵变的经过,表达了对烈士的赞扬和深切哀悼。
那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1924年9月,叶剑英同志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师长是张民达),奉命到香洲训练新兵,招集有八九百人,建立了一个独立营,不久改建为新编团。叶剑英同志先后兼任营长、团长。新编团建立后,培训了大批工农革命骨干,并推动周围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引起国民党右派和地主豪绅的恐慌,他们互相勾结,寻机破坏。当时师长张民达率师东征陈炯明,平定潮梅后,于1925年4月5日从梅县松口乘船赶赴汕头,船经潮州湘子桥,遇上洪水暴发,船翻遇难。反动势力趁着张师长遇难、叶剑英同志随师东征的机会,于1925年4月25日晚上,煽动兵变,在混乱中,当场杀死革命军干部25人,还有二人重伤后死亡。事件发生后第二天早上,叶剑英同志率江固、广贞两舰,由广州赶来香洲,抚集队伍,收殓遇害者的尸体,并把叛乱罪犯追捕回来,在香洲就地正法。革命军官兵和香洲群众,为了纪念遇难的烈士,募集款项,把烈士安葬在香洲狮山之阳,建立香洲烈士墓。1925年10月墓成之日,叶剑英同志主持了追悼会。从此,烈士的英名和革命精神长留在珠海人民的心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五十多年来,叶帅无论在戎马倥偬之际,国事繁冗之中,从未忘怀当年为革命捐躯的战友。解放初期,珠海县人民政府在他的关怀下,修建了香洲烈士墓,他亲自题了字。以后,他多次来到香洲凭吊陵墓,探望革命老人和烈士遗属,同香洲的群众亲切谈话。1980年和1981年清明节前后,叶帅已过八十高龄,仍然不惮劳苦,两次来到香洲扫墓。当他看到已经修葺一新的陵园,看到当地机关干部、人民群众、少先队员扫墓敬献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花圈时,点头感慨地说:“香洲的干部、群众做得好,没有忘记烈士!”现在珠海烈士陵园既是人们游览的好地方,又是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第4版()
专栏:

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丰富多彩
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九月十七日在济南结束。这次演出荟萃了我国民族器乐演奏方面优秀的人才,将会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次演出分两期举行。第一期演出是今年三月在武汉举行的,最近在济南举行的是第二期演出。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出席了第二期演出闭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音乐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十二大文件,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在继续抓紧搜集、整理、研究民族器乐遗产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演奏水平,创作和演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精神、充满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作品,同时也要重视演奏人民喜闻乐见的各民族的丰富多彩的、优秀的传统曲目,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参加这两期演出的有各省、市、自治区,中央一些部委和文化部的直属艺术团体、艺术院校以及解放军等三十七个代表队,近二百名各民族的民族器乐独奏员。参加第二期观摩演出的一百一十名代表,大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民族器乐演奏的新人,年龄最大的三十五岁,最小的十六岁,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四岁。他们有着较好的基本功,能够在掌握传统技巧的基础上刻意求新,演奏技巧娴熟、表演精彩。其中有四十六人获优秀表演奖、六十四人获表演奖。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石海洞乡
何润身
对学地质的我来讲,成天和崇山峻岭、土丘石岗打交道,什么山石,什么洞天,我从未当作风景来欣赏。
这次路过兴文石林,因为“下雨天留客”,只得跟着同伴去一游。真想不到,短短半天时间,兴文石林就以它独特的风貌改变了我十多年对山石之美的熟视无睹。
兴文石林有“石海洞乡”之称,位于川南兴文县兴晏公社,距成都五百多公里。它所处地层是二迭系下统茅口组,为灰白色石灰岩,属于岩溶石林。有洞穴无数,主要是千万年来水对可溶性岩石不断溶蚀的业绩。
我没有领略过晴天观兴文石林的风味,这雨天石林景色可实在迷人极了!雨丝织成了晶莹的大网,将七女峰、骆驼峰、千佛山罩在其中。云雾氤氲,飘浮其间,同一地点,瞬息万变。弥漫在雨雾中的美人石、蘑菇石、石狮、石虎、石牛、石马时隐时现,仿佛跃跃欲动。《兴文县志》说得一点不错:“县南六十里,岩石林立,若屋宇,若虬龙,若虎豹,或起或伏,或群或散,千姿百态,望之奇绝”。
卧虎岭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它酷似卧虎,栩栩如生,原是露出地表的基岩。虎腹下为一巨洞,名“天泉洞”。洞口有一浅丘,成为天然的掩体,使外人根本不知有此巨洞。现在挖了一条通道,可容一辆汽车通行。我们的小车,经过弯曲的通道抵达洞内,如进入宏伟的大厅,不禁惊叹天工之巧。其间筑矮墙隔断,中部有一圆门,题“迷宫仙境”四字。该厅面积为12,300多平方米,全洞总面积达81,000多平方米,规模之大,国内少有。这时洞外雨丝绵绵,洞内却十分干燥。漫步其间,有身在桃花源之感。
前行,洞身变窄,漆黑一片。导游打开彩灯,顿时五光十色,这儿就是“长廊万秀”。“长廊”弯弯曲曲,顶上犬牙交错。左壁怪兽群集,右壁诸佛现形。通过“长廊”,来到名叫“云步通幽”的另一个大洞。洞顶高不可攀,两壁小洞无数,洞洞有景,各具一格。
继续往前走,突感寒气逼人,风声、水声如雷贯耳。壮胆前行,忽见强光。原来洞顶中央有一孔,称为“天心眼”,光即从此孔射入。这时孔内水与光同泻,如瀑布飞泉,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据说晴天霞光夕照,彩虹飞落,更加壮美。此洞面积达21,000多平方米,洞的右侧是一高坡,坡上“雄狮”独踞,如神兽在守卫仙宫,凛然不可侵犯。


第4版()
专栏:

三位年轻的少数民族演员
张苛
今年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建团三十周年。三十年来,这个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成绩的歌唱和舞蹈演员。最近,又涌现出一些年轻有为、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演员。
在中央电视台为庆祝今年国庆播放的歌舞晚会上,我们看到一位名叫阿尔昂·银杏姬斯的歌唱演员,她的歌声,清亮、甜美、朴素、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河西走廊。这是一位裕固族演员。她的家庭,是一个爱唱歌的家庭,她的爸爸、妈妈、哥哥都喜欢唱歌;裕固族更是个爱唱歌的民族!小银杏从小爱唱歌。有一次,她赶着羊群,唱着歌儿路过铁路边,正在修路的解放军叔叔们扭过头来,望着她。优美的歌声不仅吸引了解放军叔叔,也吸引了几百里以外的声乐老师们。很快,银杏参加了县文工队,又到西北艺术学院进修。她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并调来北京。当她成为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成员后,教她的声乐老师和团领导注意因人施教,保持并发扬了她声音的特色。今天她演唱的富有特色的歌,正是老师们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的结果。
赵湘是瑶族舞蹈演员,她因出色地扮演了傣族舞蹈《追鱼》里的小鱼,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少年表演一等奖。小赵湘不仅用动作、步伐、姿态跳舞,还用“心”体会她所表演的角色,是个善于表演的小演员!现在她如饥似渴地学音乐,学文学,苦练基本功。她不光演小的角色,还要争取演更多的角色。
尤艳红,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赫哲族人。1975年,中央民族歌舞团派人招收她来北京时,全村的人和公社领导一直把这个12岁的小姑娘送到了乌苏里江边。这是一件大事啊,赫哲族从此有了自己的专业舞蹈演员了。生活、学习在北京,登上祖国首都的舞台,这是旧社会中受苦受难身穿鱼皮的赫哲族人从未梦想到的。小艳红把幸福变成了力量,每天就是练、练……她的基本功扎实,更有一股不被困难压倒的倔强劲。凭着这股劲,她掌握了十多个民族舞蹈的风格、技巧,1981年随团赴美演出,获得赞誉,为祖国增了光。


第4版()
专栏:

快乐的使者
杨宝魁
黄海深处某小岛的军民一致称赞部队放映组的刘兵、庞守元、于冰三人是“欢乐使者”。从去年1月到今年7月,他们共放映影片137部、643场。平均每月给军民看电影7部、34场以上。
海岛山高坡陡,连队驻地分散,放映点多。加上海岛冬季寒冷,春季雾大,夏季雨多,给放映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但他们以苦为荣,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满场放映”。
冬季夜间下连队放映,眉毛上挂冰霜,手被冻肿,但他们毫无怨言。去5连的路面坑坑洼洼,入冬后,路面上又有两处结着厚厚的冰,为防止事故,领导决定禁止去5连的车辆通行。可是他们研究出解决办法,用毛驴车拉着机器,到5连放映。往返一次要走上20多里路,中间有200多米高的青龙山,要经过18道弯,路面几处坡度在30度以上。为了把300多斤重的放映器材拉到连队,他们上坡时前拉后推,下坡时用绳子把毛驴车往后拉。通过结冰路面时,将毛驴卸下,把器材扛过去,把车子推过去,再套上毛驴。
为了保证“满场放映”,他们细心地爱机护片,曾达到连续放映170场安全无故障。
放映组还带头做好事,树新风,建设精神文明。他们利用下连放电影的机会,为连队捎米、面、油、煤、菜、肉等生活物资,还帮助连队修理收音机、电视机,布置俱乐部、阅览室,培训歌咏、幻灯骨干。
这3名放映员人人受奖励,集体荣立三等功,并被沈阳军区评为先进放映组。


第4版()
专栏:

张光年一行访问加拿大
根据中加两国政府间签订的文化交流计划,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张光年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应加拿大理事会邀请于九月二十九日离京赴加参观访问,代表团团员有作家王西彦和谌容。 (宝慈)


第4版()
专栏:

我把党来比母亲(宣传画) 谢林


第4版()
专栏:

摄影:麦积晨曦  陈之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