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伟大鲁迅
——读《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一辑
锡金
去年这一年中,我们十分隆重地纪念了鲁迅。自国内以至国外,纷纷举行了规模不同的纪念会。既然这一个人这样长时间地不能被人忘记,就意味着他将永远不会被人忘记。——虽然,从鲁迅的生前以至死后,确曾有不少人反对过他,想抹杀过他,以至有意无意地歪曲、误解过他;虽然他也留过遗嘱,要人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然而人们还是忘不了他,要纪念他,这是因为他终究成了一个历史性人物,就象我们的历史一样伟大。我们是不能也不可以忘记历史的。
去年读了许多新出版的鲁迅研究著作,其中有一部特别使我感到喜爱,这就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现在所读到的,还只是它的第一辑。
山东师院聊城分院的中文系和图书馆,原来对鲁迅研究的资料搜辑是很有基础的,他们曾编印过许多种资料性的书籍,供从事教学及研究者参考。这些书中,有一套是《鲁迅生平资料丛抄》,特别得到大家的重视,于是,在各院校以及有关单位和各地的鲁迅研究者的协助下,这套《丛抄》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和完备起来。现在,由它的原编者薛绥之同志等主持,发动了各地更多的有关同志,对它作了一番严格的审订和补充,加以重新编写而成为这部《史料汇编》。从“资料”的加工而成为“史料”,其目的在于使它成为更加精练、更加准确、更加信实可靠和便于引用。细读此书,编者对原来的资料已经有了取舍,比如,把有些不难查到的鲁迅的自述部分删去了,只存篇目索引;对比较次要而仍可参考的专著及文章也只用目录索引的方式反映出来。此外,把比较重要的不同说法用附记的形式注明,以备读者可作进一步的考核;对资料中原来不够确切的地方和存在着的疑点也加上了说明的按语;对不好理解的处所也加上了注释。并且,还增加了不少可以作为直接凭证的原件和图片,这都是有助于理解的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第一辑所收,是在绍兴和南京这两个部分。摘录的材料多出于博物馆和纪念馆的特藏、档案,还有少见的古籍与旧说,以及许多未刊稿,而新写的材料也很精审翔实,它们确可说明许多不易明了的问题,所以此书令人感到可贵与可喜。
只要工作总不免会有失误,此书的失误之处看来也还是有的。例如:(一)绍兴部分所收的《周氏卖房产时的公同议单》,读内容可知所卖的是祭田而非房产;大家知道,周家出售新台门房产事发生在1919年末,鲁迅是亲自回去画了押的。(二)南京部分介绍有关书刊提到王渔洋的《唐人万首绝句选》,说鲁迅曾在1900年托人带此书给周作人,两个多月后周作人也托人带《渔洋精华录笺注》等书给鲁迅,因此“可见,鲁迅对王士禛的著作曾精心阅读过”;又说,鲁迅的诗作多绝句,“……更和他青年时代对唐诗绝句的阅读研究有关”。是这样吗?鲁迅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对这个选本是提出过具体意见的,因此,鲁迅对此书曾精心阅读可能对,而他的作诗与阅读研究此书有关就未必对。
此书共有五辑,今后的四辑将介绍鲁迅在日本和杭州,在北京和西安,在厦门和广州以及最后在上海的史料。我以为编者采取的“按地区编排,以时间为序”,用记事体,时地不一致时用交插的办法变通选用这个体例是适当的。但是,这么大的一部书,最后如能编一个便于寻找的索引就更好了。
很希望这五辑书都能够较快地出版。因为,目前似乎有这样一种论调,说鲁迅研究的书太多了,印不印都可以了,至少可以少印一些嘛!君不见现在的这些书印数都不多,销路不太畅吗?这大概也反映了一方面的事实。然而我看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方面是年代久了,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原地踏步的、炒冷饭式的论文,人云亦云和似曾相识的东西一多,这确实也有些令人厌烦;然而,事实还有另一个方面,即鲁迅的研究还远远地不够普及。这不够普及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至少我们现在还存在着文盲,一般的文化水平也不算太高,一些人的趣味被惊险、推理小说所吸引,至于热心阅读捉对儿恋爱式三角以至多角恋爱故事的人则更连脑力也不大肯用了。要他们来读鲁迅、对鲁迅发生兴趣,进而研究鲁迅也许暂时是不大可能的。鲁迅确实成了一位历史性的人物,他的作品确实是反映了我们的复杂而伟大的历史的丰碑,要理解他,需要有一定的水平。不少国内国外的人常说鲁迅的著作不好懂,其中的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对鲁迅所生活和战斗过来的时代的情况不够理解,或者不愿意去理解;——其实不理解过去的时代,也就不能理解当前的时代,更不用说对将来的时代能有正确的观念了。所以我以为这部《鲁迅生平史料汇编》为普及并提高鲁迅的研究都做了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工作。我觉得,这个工作的全部完成,将会帮助人们从历史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鲁迅,从而把对鲁迅的研究和学习推向新的高度。


第8版()
专栏:

“甘为民仆耻为官”
时文
一位朋友到某地出差回来,告诉我一件感人的事:当地有一位负责干部,除了因紧急公务坐过几次小轿车外,其余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且经常深入工厂、街道、学校,并亲自下菜场排队买副食品,到居民家去访问。由于他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要,许多长年累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有了妥善的解决。更可贵的是,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子女也从不以高干子弟自负,穿着朴素,工作、学习也都勤恳努力。他对子女说:“我是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甘为民仆耻为官’。”当地群众欢迎这样的好干部,说是延安精神在他身上闪闪发光。
“甘为民仆耻为官。”这话说得多好啊!这样的好干部在我国各地数量是不少的,报纸上也常有有关这样的好干部的报道,我们每一个革命的同志,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但是,话说回来,现在也有一些干部,有了一定的权力,就摆起官架子,甚至带头开后门,搞不正之风,这种人虽然做了人民的“勤务员”,却很少考虑人民的利益。对于这种“官”,群众也是要议论的。如果对照一下新党章,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绝对不得假公济私,损公利私”,他自己也会感到惭愧的。
十二大刚刚开过,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目标宏伟的新的历史任务。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伟大的斗争目标,要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干部。过去,农村里群众中流传的口语:“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那不是夸大。我们的干部“甘为民仆耻为官”,不求名,不谋私,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而群众也就会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步调一致地跟着党去战胜一个个困难,夺取社会主义四化的新胜利。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读《鲁迅史实新探》增订本
陈福康
陈漱渝的《鲁迅史实新探》最近出版了增订本。增订本对第一版认真作了修订,并抽去了内容较单薄的5篇文章,另增加了11篇新作。这使得这本专著更为厚实、准确,更增加了学术价值。
作者对不少问题的探讨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如新增的《鲁迅与狂飚社》,第一次详尽地论述了狂飚社的历史及其与鲁迅的关系,并探考了现代文坛上昙花一现、不知所终的高长虹的一生,读了使人对鲁迅高尚的人格增加了具体的感受,并获得了不少现代文史知识。再如,新增的《七十年代初香港围绕鲁迅的一场论争》,不仅第一次全面研究和评述了为国内一般研究者所寡闻的这一场论战,而且引证丰富,论证严密,有力地支持了香港的进步文化工作者,对妄图诬陷鲁迅的谬论和谣言给予了致命性的打击。
最后要带一笔的是,在鲁迅研究中也还存在着不够重视资料工作的现象,而这又是研究工作的基础,是不可缺少的。一些资料研究著作,常常找不到出版的地方。本书的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近年来踏踏实实地出版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专著和资料书,作出了很好的贡献。即以本书而论,每次不过印了2,000来本,但他们不从“生意眼”着想,不怕赔本,一切为了发展人民的文化学术事业,这种精神是很值得称赞的。
鲁迅的一生是极为博大精深的,陈漱渝同志的努力告诉我们:任何新的发现都将来源于艰苦的劳动!


第8版()
专栏:

珍贵的图籍
永奇
文物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广州鲁迅故居》、《上海鲁迅故居·鲁迅墓》两本小书,分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鲁迅在广州和上海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以及上海虹口公园内的鲁迅墓。
在《广州鲁迅故居》中,介绍了鲁迅住过的中山大学“钟楼”和白云路的“白云楼”的环境、历史沿革。上海“四·一二”反革命叛乱后,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革命群众遭到无情的镇压,鲁迅营救被捕学生不成,愤然辞去中大一切职务,以示抗议。有关这一事件以及党和鲁迅取得联系的资料,书中均有比较扼要的介绍。
《上海鲁迅故居·鲁迅墓》一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大陆新邨故居,同时介绍了景云里故居和北川公寓故居。在上海,鲁迅不仅从事革命的文学活动,同时,还投身于社会的实践斗争,书中介绍了不少动人的画幅。后一部分系统介绍了1936年鲁迅逝世时的丧仪、鲁迅墓改建、扩建和迁墓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情景。


第8版()
专栏:

致圆明园(外一首)
祁放
在你面前,圆明园——
我懂得了:
沉默并不意味着怯懦!
石头般沉重的思想,
也不只是为了
吐出一串叹息,
随后躲进飘着花香的楼阁。
虽然,那曾弥漫半个北京的大火,早已熄灭。
虽然,那野蛮和罪恶的铁蹄,
也已被大海淹没。
但我们又怎能平息:
燃烧在心中的愤怒,
和接连涌来的痛苦的浪波!
没有吉他的弹唱,
也没有谁扬起白色衣裙,
欢笑着追赶蝴蝶。
有湖,却没有轻舟,
有树,却没有鸟儿降落……
哦,圆明园,
你终究已醒来,并且,不再应该继续荒凉!
我要和共青团的旗帜,
以及红领巾的队鼓一起,
站立在你已经断裂,
却依然挺立的石柱旁,
默默地让年轻的肩膀,
初试昨天和未来的重量……
小草
我的歌是属于大地的,
谁也不能掠夺!
从寒冷和单调的冬天走来,
给春天涂一片成熟的绿色,
风,在呼唤,太阳,真明亮!
有过自卑,当阳台上——
盛开着红艳的玫瑰……
但,我还是默默地,
为放学后跳橡皮筋的孩子,
铺一块绿色的地毯。
我是大地的女儿,
我不羞涩我奉献的菲薄,
即使有一束讥笑的目光,
即使有脚步粗暴地踏过,
我也仍用晶莹的露珠,
洗净自己的叶片。
在收获的交响乐里,
我加入了自己的声音,
弱小,但顽强,
纯朴,但骄傲。
我献出的是几粒草籽,
却也是春天的一片绿茵。
我是一株会唱歌的小草呀,
我生长在祖国的泥土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