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回答一个问题
——翻两番为什么是能够实现的
在讨论十二大文件时,争取在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内工农业年总产值实现翻两番的目标,是个最热烈的议题。举国上下,谈翻番,议远景,树雄心,立大志,腾腾热气,令人感奋。
但是,有很少数同志提出:翻两番有没有可能?是不是又是“高指标”,是不是又“冒进”了?他们担心,1958年提出“钢产翻番”,后来发展成“大跃进”,结果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1978年提出在本世纪末石油工业实现“十来个大庆”等一类口号,结果至今也没有得到任何论据,不但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给经济调整增添了困难;现在又提出翻两番,会不会重蹈覆辙?
这些同志提出这种疑问是可以理解的。既然有人(哪怕是很少数)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有责任把为什么1981—2000年的二十年间工农业总产值有可能争取实现翻两番的根据讲清楚,使他们懂得十二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而1958年和1978年提出的一些口号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提倡认真学习十二大文件,就是要抓住这些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使大家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使学习一步一步深入。这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齐心协力地贯彻十二大精神,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二十年翻两番,意味着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2%,这当然不是很轻松的事情,但绝不是不可能达到的“高指标”。事实上,我国从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3年开始,到1981年,尽管经济发展屡遭破坏,特别是遭到“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破坏,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的速度仍然达到8.1%。当然,这些年中有些数字有虚假的成份,但是总应该肯定,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遇到很多曲折,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再拿1979年至1981年这三年来说,这是我国经济的调整时期,放慢了速度,但是工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仍然达到6.7%。可见,设想今后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2%,不是什么“高指标”。
再从国外的资料看,苏联社会产品总产值从1956到1975年的二十年间翻了两番,每年增长速度为7.5%。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被认为不是很快的,我们设想的速度低于苏联达到的速度。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被认为是比较快的,从1957年到1970年,只用十多年时间翻了两番,每年增长速度为10.4%。后来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速度下降。我们设想的速度也低于日本达到的速度。可见,我们的计划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是什么“高指标”。
这些比较,是可以说明问题的。在这篇社论里,我们不准备更多地从这方面去论述,而想着重从历史条件的不同这个根本问题,来论证翻两番的现实可能性,供读者在学习和讨论十二大文件时参考。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958年的“大跃进”,是当时中央领导工作中“左”倾错误的产物,是被作为1957年整风运动之后必然要出现的“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而正是在这次整风运动中,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全国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已经开始受到破坏。在那种情况下,全党工作的重心实际上并没有放在经济建设上,对国民经济的“跃进”是从政治的推测和政治的需要提出来的,对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的基本情况的认识很不足。尽管后来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去“大炼钢铁”,那也不是认真的经济建设。固然,1958年的“大跃进”,在经济上并不是完全没有成绩,许多新的工业基地、工业部门和工业技术确是在“大跃进”中开始产生的,但是究竟不能不承认,象“大炼钢铁”那样的做法,的确是一场包含着很多层层高压和层层虚报的政治运动。1978年初,提出“组织新的跃进”,不经过任何论证,任何测算,就要求搞“十来个大庆”,要求钢产量八年翻一番,甚至重提“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等完全不负责任的空想的口号,也是当时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左”的指导思想的反映。那时,粉碎“四人帮”才一年多时间,清查工作尚在进行,大量冤假错案还没有平反,一系列理论上和政策上的是非尚未澄清,党的民主集中制还没有恢复,新的个人崇拜正在推行。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建设问题并没有被认真地加以研究,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在经过十年浩劫以后,急需休养生息,国家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也不可能忽然增加那么多出口物资,忽然吸引那么多外资来建设多少个“大型项目”。所幸的是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个错误,提出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才没有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更大的损失。
同1958年、1978年比较,十二大提出翻两番的历史条件完全不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了全面的、坚决的、深思熟虑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这一转变的第一个主要标志,就是我们党在思想上坚决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各个工作领域获得了生气勃勃的创造力量。我们党果断而妥善地解决了一大批长期遭到错误处理的重大问题,清除了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一系列重大因素,使我们国家进入了政治稳定的新时期。经过必要的组织调整和作风整顿,党内生活渐趋正常化,党的民主集中制基本上得到恢复,集体领导代替了个人专断。全党全国工作的重心,从1979年起就坚决地认真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精力,愈来愈多地集中于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指导思想开始得到清理,我国经济开始走上了适合国情、循序前进、讲求实效、稳定发展的轨道。特别是我们党总结了长期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面,迈出了十分可喜的步伐。正是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才提出翻两番的设想。这个设想,不是哪个人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由中央集体讨论决定的。因此,我们完全有根据说,翻两番不仅不是1958年、1978年两次冒进的重复,而且恰恰是吸取了这两次冒进的教训提出的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它不是“高指标”,不是“说大话”,也不是“放空炮”,是有现实的可能性的。
在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不同的发展经济的规划或设想,当然有许多质的不同。拿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同1958年的“大跃进”、1978年的“十年规划”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所要求的发展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1958年要求钢产量当年翻番,即一年增长100%,这显然是荒谬的。1978年要求工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0%以上,其中钢产量要求从1978年的3,178万吨提高到1985年的6,000万吨,石油产量从1978年的1亿吨提高到1985年的2.5亿吨,这也是主观主义,缺乏根据的。十二大提出了翻两番的设想,并没有提出任何没有根据的产品产量的增长指标。例如,原煤、钢等的产量,二十年只要求增长一倍左右,每年平均增长3%多一点,不到4%。这些都不能说是高指标,因为这些速度是过去经过正常的努力曾经达到,今后经过正常的努力也可以达到的。
另有一点不同的是,无论1958年或者1978年,都没有按照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提出要求,而是孤立地提出一项或几项指标,企图“以纲带目,纲举目张”,出现所谓“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奇迹,结果违反了经济规律,不能不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现在,计划部门反复进行综合平衡,既不搞“以钢为纲”、“以粮为纲”,也不搞“齐头并进”、“件件翻两番”、“处处翻两番”,而是按照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我国各经济部门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设想。例如,到本世纪末,钢的产量、能源总产量,只设想比1980年增加一倍,多了做不到;机械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则可能增长几倍;电子、信息、核能、石油化工、新型材料等一些新兴工业部门,可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一点不同,很足以说明翻两番不是随意的、主观的决定,而是按照经济规律和实际情况慎重地提出来的,是有现实的可能性的。
再有一点不同的是,过去提的那些指标,看重账 面上的数字,而今天提出的要求,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胡耀邦同志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这个前提是十分重要的。离开了经济效益来谈发展速度,就不能不带有虚假的成份。产值增长,仓库积压,人民没有得到好处,国家还受到损失,图虚名而得实祸,这样的蠢事我们不会再干了。正因为这样,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过去的经济计划,对人民生活的改善考虑得比较少,特别是1958年的“大跃进”,是在不顾人民生活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因而不可能实现。现在的计划是根据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十二大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从长远看,翻两番的目标实现以后,我国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从近况看,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都有所改善,并将继续逐步得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深切地感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他们自己的事业。这种主人翁的使命感,也是翻两番的现实可能性的重要根据之一。
当然,现在提出的翻两番还不是计划,而只是设想。但是这个设想不是只凭过去的数字推演出来的。时代的条件不同了,基数不同了,质量、品种、效益和分配的要求都不同了,因此,翻两番虽然是可能的,但是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紧张的准备,采取一系列各方面密切配合的措施。十二大报告并不只是简单地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它还提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必须抓住的重点,必须采取的部署,必须解决的原则问题。十二大报告特别着重谈到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广泛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展开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完成企业组织结构和各方面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并且在整个八十年代在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基本建设,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进行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由此可见,实现二十年内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决不是象1958年和1978年那样的空想和胡来,而是以大量的扎扎实实、条理分明的工作为基础的。
我们分析了历史条件的不同,分析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经济工作方法的质的不同,就可以看到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同1958年的“大跃进”,同1978年的“新的跃进”等等是绝对不同的两回事。我们不能因为历史上犯过“高指标”的错误,就不敢再提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它实行计划经济。经济不要计划,计划不要远景规划,那还有什么计划经济,还有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过去的失误的原因,不在于有了规划和计划,正在于根本没有真正的规划和计划。我们要通过认真的学习和讨论,认清翻两番根本不是什么“高指标”,什么“冒进”,而是有科学根据,有现实的可能性的。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把这个宏伟的蓝图变为现实而付出辛勤的劳动。毫无疑问,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不是空想,但也不是轻易可以实现的。在实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正因为这样,我们要象十二大所要求的那样,把我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向广大群众进行充分的宣传解释,使全国各族人民象十二大报告所说的那样,“更加看清楚我们的光明前途,鼓起更大的干劲去迎接新的经济振兴时期的到来。”


第1版()
专栏:

巴基斯坦总统哈克到达北京
赵紫阳主持仪式并设宴欢迎
宾主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两国友谊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应我国政府邀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齐亚·哈克上将和夫人前来进行国事访问,今天下午乘专机到达北京。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哈克总统曾两次访华。今天下午4点30分,我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隆重仪式,对哈克总统第三次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广场上空中巴两国国旗迎风招展,东西长安街上空彩旗飘扬。
欢迎仪式由赵紫阳总理主持。当哈克总统和夫人乘车来到广场时,赵紫阳同他们热情握手,互致问候。少先队员向哈克总统和夫人献了鲜花。
欢迎仪式开始,军乐队奏巴中两国国歌。哈克总统由赵紫阳总理陪同,踏着红色地毯,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随后,哈克总统同欢迎群众见面。200多名身着鲜艳服装的少年儿童手舞花环彩带,纵情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哈克总统满面笑容,连连向群众招手。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和夫人,外交部副部长吴学谦、顾问符浩,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正文,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郑拓彬,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我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王传斌和夫人,参加了欢迎仪式。
随同哈克总统来访的巴基斯坦联邦顾问委员会主席赫瓦贾·穆罕默德·萨夫达尔,外交部长萨哈布扎达·雅各布·汗,财政部长吴拉姆·伊沙克·汗和夫人,内政部长马哈茂德·哈龙和夫人,总统旅游顾问维卡伦·尼萨·努恩夫人,总统首席参谋官哈立德·马哈茂德·阿里夫中将和夫人,驻中国大使巴蒂和夫人等出席了欢迎仪式。欢迎仪式后,赵紫阳总理、哈克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巴贵宾步入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晚在这里说,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发展和巩固中巴友谊是我国政府的既定方针。
赵紫阳在欢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齐亚·哈克将军和夫人的宴会上重申,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反对外来威胁和干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
赵紫阳总理对中巴两国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表示满意。他指出:“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已经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赵紫阳说,中巴两国同属第三世界,当前我们都面临着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我们愿同巴基斯坦朋友共同努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内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他说,中巴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我们两国的繁荣富强,也有助于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在谈到国际形势时,赵紫阳说,一年多来,国际局势更加动荡和不安,阿富汗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他指出,阿富汗问题是由于一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入侵而产生的,也只有这个超级大国把它的军队全部撤出阿富汗才能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赵紫阳说,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在阿富汗问题上主持正义,坚持原则,为公正解决阿富汗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向流落在巴基斯坦的近300万阿富汗难民提供了慷慨的人道主义援助。巴基斯坦的这种正义立场,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扬和支持,中国人民对此也深表钦佩。
赵紫阳赞扬巴基斯坦坚持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哈克总统在讲话时高度赞颂了巴中友谊。他说,尽管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我们的友谊不仅发展到能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地步,而且成为世界各国所钦佩的美好榜样。他指出,巴中友谊不是针对其他任何国家的,而是建立在和平共处的原则上的,这种友谊有助于加强第三世界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斗争。
哈克说他完全同意赵紫阳总理对世界局势的看法。他说,巴中两国都渴望促进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这种和平和合作应该建立在平等、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独立自主、区域安全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在谈到国际问题时,哈克强烈谴责以色列对黎巴嫩的野蛮侵略。他强调中东问题必须得到公正、全面的解决。以色列必须撤出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一切占领区,让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自己的国家。他说,我们支持在非斯举行的阿拉伯首脑会议的八点计划。
在谈到阿富汗问题时,哈克说,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办法是在阿富汗创造条件,使在巴基斯坦和在其他一些国家的阿富汗难民能够体面和安全地返回家园。这只有在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哈克说,在柬埔寨,和在阿富汗一样,国际公认的原则遭到了践踏,区域稳定与和平受到了损害,柬埔寨这个不结盟国家遭到了军事干涉。哈克说,我们要求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我们希望柬埔寨和阿富汗的自由和主权尽早得到恢复,他们的人民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得到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
哈克呼吁伊朗和伊拉克立即停止战争,和平解决他们的争端。
在谈到巴印关系时,哈克说,巴基斯坦希望同印度建立没有任何紧张成份的关系。他说,为了增进相互信任,巴基斯坦提出了签订互不侵犯协定的建议。我们争取这个协定得到签署,从而使巴印关系得到改善,区域和平和稳定得到加强。哈克还表示巴基斯坦支持南亚区域合作的建议。
哈克表示相信,在这次访问期间,通过他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宴会在热烈友好气氛中进行。随同哈克总统来访的巴基斯坦贵宾和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巴蒂和夫人应邀出席了宴会。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陈慕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建南,新华社社长穆青,外交部副部长吴学谦,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对外友协和北京市的负责人,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王传斌和夫人出席。(附图片)
少年儿童挥动花束向哈克总统表示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胡耀邦同马歇会谈结束
一致同意正式恢复中法两党关系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法共总书记乔治·马歇举行的会谈今天下午结束。双方一致同意,在完全平等、独立自主、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等项原则的基础上,正式恢复自1965年以来中断了的两党关系,并使两党之间的友好合作顺利向前发展。据悉,在三轮会谈中,双方在诚恳、坦率、友好和同志式的气氛中各自阐明了本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根据,以及在当前国内国际问题上执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双方还就一般国际形势以及若干重大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充分交换了意见。双方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对方。
会谈的情况表明,中法两党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共同点,但由于彼此的处境不同,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但双方一致认为,这些分歧并不影响中法两党进行同志式的友好合作。
会谈结束时,双方一致同意着手制订一项具体的合作计划。马歇总书记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团访问法国,胡耀邦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接受了这一邀请,访问的时间将通过双方磋商以后确定。


第1版()
专栏:

赵紫阳会见马歇时说
不断交换意见双方一致方面会越来越多
马歇说两党关系现在要写新的一页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对法共总书记马歇说,我们两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交换意见,这次有机会能够充分交谈,这很好。我们两党在许多问题上意见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些问题各有不同的见解,由于双方的处境不同,这是难免的。我相信,今后通过不断地交换意见,一致的方面会越来越多。
马歇对赵紫阳说,我们已经掀过了两党关系上已往的一页,现在要写新的一页。
赵紫阳是在今天下午中法两党正式会谈结束后在钓鱼台宾馆会见法共中央代表团的。
赵紫阳对法共中央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马歇总书记的来访对今后中法两党友好关系的发展会起很重要的作用。
马歇说,我们对两党的会谈很满意。会谈是在坦率、开诚布公、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随后,赵紫阳设宴,请马歇和夫人一行尝尝中国厨师做的法国菜。
中共中央有关负责人胡启立、乔石、冯铉和钱李仁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法共中央代表团即将离开北京前往外地参观访问。(附图片)
赵紫阳同马歇握手。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胡耀邦会见法国记者
中国方面诚心诚意地希望能够排除一切有害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晨会见法国记者时说:“中国方面诚心诚意地希望能够排除一切有害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使两国的正常关系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胡耀邦是在继续同法共总书记乔治·马歇会谈以前会见法国记者的。
法新社记者问道,中苏关系现在有何进展,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哪些问题上分歧最大?胡耀邦说,各位是否知道,苏联副外长伊利切夫已经来到中国,同我国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开始了磋商。由于双方协议磋商的内容不得向外透露,因此,对不起,我不能破坏这项协议。
另一位法国记者紧接着问道,磋商会继续下去吗?胡耀邦说,会继续下去的,而且双方协商好了,协商的地点轮流,先在北京,以后隔一个时期再到莫斯科去。
胡耀邦是在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南海内的一间陈设朴素、雅致而宽敞的客厅里同法国记者会见的。他身穿一套深灰色的服装,在耀眼的水银灯和闪光灯下,谈笑风生地回答了法国记者提出的问题。
在回答《世界报》记者提出的他对苏联实行的内外政策持何看法的问题时,胡耀邦说:“我们一再指出,苏联领导人相当长时期以来奉行了霸权主义政策,我们对他们奉行的这种错误政策是从来不赞成的。至于他们内部的问题,多少年来我们是不发表意见的,也不应该发表意见。”
中法两国在各个方面的合作有广阔的前景
法国电视三台的记者在会见开始时问胡耀邦,对法国左翼上台及其对中法关系的影响有何看法。他说:
“那是法国人民选择的结果。我们非常愿意使两国关系顺利地发展。中法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对中法建交以来两国的关系总的说来是满意的。我们希望它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法国电视一台的记者问道,1965年你们同法共中断关系时,曾经谴责法共是依附于苏共的,现在你们怎么看。胡耀邦莞尔一笑,说道:“我们中国有句名言,不要纠缠于历史老帐,要向前看。处理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我们两党现在十分满意地重新恢复了关系。”
他说:“我们相信今后中法两党会根据双方商定的完全平等、独立自主、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使两党的友好合作关系顺利地向前发展。”
我们对世界上一切霸权主义都坚决反对
《快报》记者问道,马歇先生前来中国访问,中法两党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是否意味着同苏共保持良好关系的党也可以同中国党建立关系?
胡耀邦做了个表示肯定的手势,他说:“我看可以。因为我们遵循的一条原则是不干涉其他党的内部事务。不论哪一个党,工人党也好,共产党也好,民族主义政党也好,只要愿意同我们友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建立关系。”
谈到这里,中联部有关负责同志对胡耀邦同志说,到了会见应当结束的时间了。胡耀邦说,记者们好象还有问题要问,再延长5分钟。
记者问中国对待苏美两霸所采取的态度是否有所不同?胡耀邦说,我们对世界上一切霸权主义都是坚决反对的,因为霸权主义是破坏世界和平的最主要的表现。哪里有霸权主义,我们都坚决反对。他说,一切霸权主义都不好。
法新社记者又问起中国对波兰形势的看法,胡耀邦说,“我们党曾多次声明,我们希望波兰能通过自己内部的协商,很好地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反对一切外来干涉。”
我国会一年比一年更加安定,更加稳定
胡耀邦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法国记者没有提出新的问题。于是胡耀邦说:“如果你们没有新的问题了,我想主动同你们谈一个问题。我们粉碎‘四人帮’以来已经六年了,经常有某些外国记者提出疑问,中国的政局是否稳定,是否会有动乱。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每年都要宣布一、二次,我国的政局是安定的、稳定的。我今天在这里还要向法国朋友们说,我敢担保我们国家会一年比一年更加安定,更加稳定。”
他说:“朋友们知道,中国农村现在实行一种承包责任制。我在这里也可以同法国朋友们在中国安定的问题上订一个‘承包合同’。”说到这里,胡耀邦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做了一个表示十的手势说,“先包十年。”
胡耀邦说:“我这个意思就是说,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政局的‘承包’,比某些外国记者的猜测,是更客观、更真实、更可靠的。”(附图片)
胡耀邦在中南海会见随法共总书记乔治·马歇访华的法国记者。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