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用攻关精神搞好戏曲现代戏
艺曙
一个时期以来,在首都和各地陆续演出了一批戏曲现代戏。如淮剧《母与子》、豫剧《朝阳沟内传》、京剧《合家欢》、河北梆子《苍岩月》等。舞台面貌有所改观。剧目的艺术质量也有显著提高。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有着广泛的群众性。现在,全国有近三千个戏曲表演团体和二十万人的专业戏曲队伍,每天都在和人民群众发生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以什么样的精神产品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贯彻戏曲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并举方针时,要提倡反映现实生活的戏曲现代戏。
发展戏曲现代戏,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戏曲艺术的重大使命,也是戏曲本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戏曲艺术应当随着历史不断前进。我国近千年的戏曲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革新、不断创造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戏曲工作者在挖掘、整理和演出传统剧目,并创作新编历史剧时,要继承戏曲艺术的宝贵遗产,推陈出新,不断改革,以适应新时期观众的要求;还要努力创作出高质量的现代剧目,塑造各种各样的现代人物,特别是反映时代风貌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用崭新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去陶冶人们的心灵,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以开创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戏曲事业的新局面。
当前,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关键在于提高艺术质量。用戏曲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塑造人物,要运用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唱念做打的戏曲手段。要使现代戏象许多优秀传统保留剧目那样有戏可看,有唱可听,就要结合剧种特点,对戏曲程式和音乐唱腔进行革新和创造。广大戏曲工作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用攻关精神,充分发挥艺术家的聪明才智,并运用集体力量,来提高戏曲现代戏的艺术质量。只要质量提高了,那种“演员不愿演,剧团不愿排,剧场不愿接,观众不愿看”的状况,就可以改变。已经涌现出一批连演百场以上而观众不衰的现代剧目,就是明证。
我们深信,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戏曲工作者一定会用锲而不舍的攻关精神,创造出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第5版()
专栏:各地舞台

精神文明的颂歌《母与子》
贺子壮
最近,在首都上演了大型现代淮剧《母与子》。解除劳教的张强林从农场归来,发现家里有两个陌生人等着他:后母桂珍和她的女儿小岚。于是,一场风波在这个“家有五口四个姓”的新家庭里掀起了。这出由上海淮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细腻入微地展示了后母桂珍高尚的内心世界,刻画了这种新型妇女的感人形象,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主题健康明朗,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艺术上也比较成熟。该剧曾获1981年上海戏剧节剧本、导演、表演、作曲、演奏、演出等6项奖,并荣获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
淮剧发源于苏北农村,流行于苏北、沪、宁一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曲调以板腔为主,并辅以几十种民间小调,唱腔丰富多采。它的基本观众始终是以农民和产业工人为主,因此在表演艺术上比较朴实,富有生活气息,深受劳动人民喜爱。《母与子》的演出,反映了淮剧的这一特色。这次来京演出的《母与子》剧组以中青年演员为主,在表演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在剧中扮演心地善良但偏见较深、溺爱外孙的外婆。她的表演细腻生动,有醇厚的淮剧韵味。在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看淮剧《母与子》,不仅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道德情操教育。(附图片)
《母与子》剧照:桂珍徐佩华饰


第5版()
专栏:

《朝阳沟内传》颇有新意
王希平
在历史发生伟大转变的今天,二十年前生活在《朝阳沟》的那些人们,历经沧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是豫剧新作《朝阳沟内传》展示给我们的。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锻炼起来的银环、栓保等人,他们在朝阳沟扎了根,也更加成熟了;在抓计划生育工作中,和以老小孩夫妻为代表的旧的传统观念进行着新的斗争。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新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风貌:在党的三中全会指引下,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克服了重重障碍,抹掉历史留在他们身上的伤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夺取了又一次新的胜利。
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喜剧色彩自始至终吸引着观众。无论是农村形势好转后生活面貌的变化,或是对老小孩夫妻狭隘意识和封建思想的揭露,还是对常秘书等人搞不正之风的讽刺,都有着时代特点和生活情趣,表现得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河南豫剧院三团着力于表现现实生活,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演员魏云、王善朴、杜启太、柳兰芳等同志,把银环、栓保、老小孩夫妻等人物表现得活生生的,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观众高兴地看到,二十年前那些闪光的艺术形象,又活跃在今天的舞台上,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附图片)
《朝阳沟内传》剧照:银环魏云饰 二大娘卢兰香饰


第5版()
专栏:

喜剧色彩浓郁的《合家欢》
黎江雨
大连市京剧团编演的《合家欢》是一出现代喜剧。它描写的是:残存着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潘大娘,总不满足儿媳妇生了个女孩子。尽管已经领了独生子女证,也硬要儿媳再生一个儿子。甚至提前交出罚款,“名正言顺”地表示:“我就要这个‘议价’孙子!”戏剧就是这样喜剧性地展开了。
这出戏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善意地嘲讽了潘大娘所代表的残存在农村的旧意识,而且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潘大娘是如何卸掉了这些包袱的:潘大娘自己已出阁的闺女,也因为生了个女儿,受到了与潘大娘有同样思想的婆婆的歧视,被迫回了娘家。母女之情使潘大娘立即去找这位“亲家”论理。为了对付对方重男轻女的思想,潘大娘不得不搬出原先别人说服她的道理来;更妙的是,这位“亲家”竟然搬出了潘大娘原先拒不接受别人劝告的“歪理”来回答潘大娘。这种地位的变换,角度的转移,使潘大娘在客观实践中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具体地认识到计划生育的好处。
由于剧本在扎实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使用了“无巧不成书”“自作自受”等传统手法,使整出戏不但喜剧色彩浓郁,而且合情合理,真实感人。又由于演员娴熟地运用了传统的表现手段,程式化与生活化结合得很好,使整个演出深受群众欢迎。(附图片)
《合家欢》剧照:潘大娘毕少云饰潘大爷谢守缘饰 大嫂队长陈梅饰


第5版()
专栏:

朴实的《苍岩月》
凌曦
“姑泉溅玉多洁净,枫叶飘丹比花红,心诚品美意深重,胜似苍岩画中情。”这是对河北梆子现代戏《苍岩月》女主人公田螺美好心灵的赞歌。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根据小说《山道弯弯》改编的《苍岩月》,较好地塑造了一位纯朴善良、品格高尚的普通农村妇女田螺的艺术形象。剧本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田螺美好的心灵世界,并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人物对待劳动、幸福、金钱、婚姻和爱情的不同态度,揭示出两种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冲突;讴歌了田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崇高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该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编剧、导演、表演和舞台美术,努力寻求与剧本内容相统一的抒情风格,捕捉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情,并从中挖掘人物的心灵美。为使戏曲音乐和唱腔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对河北梆子男女声腔的传统板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重点唱段和伴唱抒发人物内心的感情波澜。(附图片)
《苍岩月》剧照:田螺张秋玲饰苍岩老人常振声饰


第5版()
专栏:银幕剪影

巴基斯坦故事影片《人世间》在北京上映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将来我国访问,北京从本月17日起上映巴基斯坦故事片《人世间》。
《人世间》叙述了一个凄楚感人的故事:年轻漂亮的拉芝雅自幼丧母,长大后爱上了青年曼索尔,可是,他们未能结合。不久,拉芝雅为了帮助父亲还债,被迫嫁给了莫克塔尔。莫克塔尔是个赌徒、流氓,在一次赌博中,他竟将拉芝雅当赌注输给了别人。拉芝雅怀着身孕出逃,沦为艺妓,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拉芝雅遇到了从国外留学回来、已成为律师的曼索尔。拉芝雅为了不使自己的卑贱身份影响儿子前程,她把儿子凯瑟尔委托曼索尔抚养,自己则忍受感情的煎熬隐居起来。
十几年后,凯瑟尔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名律师。这时,拉芝雅原来的丈夫莫克塔尔突然露面,他以揭露拉芝雅和曼索尔的关系和要回儿子相要挟,无休止地向拉芝雅勒索钱财。为了维护曼索尔的声誉和儿子的幸福,在万般无奈下,拉芝雅枪杀了莫克塔尔。在法庭上,公诉人正是拉芝雅的儿子凯瑟尔。他执意要拉芝雅的儿子出庭作证。拉芝雅则宁判死罪也拒绝儿子出庭。最后,凯瑟尔终于明白拉芝雅就是自己的母亲,他不惜丢失名誉和地位,毅然投向拉芝雅的怀抱。 (亦文)(附图片)
《人世间》一镜头:拉芝雅要求曼索尔收养她的儿子。(中国电影公司供稿)


第5版()
专栏:艺坛新风

提携后进 师徒同台
孟皋卿
最近,北京京剧院为该院著名京剧演员吴素秋组织了教学汇报专场演出。吴素秋带领她的部分学生演出了《红娘》,师徒分别饰演红娘和莺莺。
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吴素秋,已年届花甲,从事舞台生活近五十个年头。她深知京剧艺术来之不易,交替更不易,近年来积极主张老演员要关心、提携青年演员,让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承担起继承和发展京剧艺术的重任。她想趁尚能在舞台上活动的晚年,把多年积累的表演艺术经验更快地传授给学生。她把分散在各地的学生约集到北京,选择了几出拿手戏进行教授,并且师徒同台演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具体地进行传帮带,以便更快地提高学生们的表演水平。


第5版()
专栏:文化动态

中国音协召开音乐美学座谈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最近在江西南昌召开了音乐美学座谈会。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音乐美学座谈会,是党的十二大召开后,全国音乐美学队伍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的一次会议,也是对近年来我国音乐美学研究工作的一次检阅。这次座谈会的召开,将推动我国音乐美学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段五一)


第5版()
专栏:

部队把音乐磁带送到边防
为配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丰富部队文化生活,北京、广州部队和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的协助下,先后编制了一批录有音乐节目的盒式录音磁带,下发基层单位。
这些部队的指战员大部分驻守在祖国的边疆海防,他们迫切希望能听到反映部队现实生活的雄壮有力的歌曲。这批录音带录制了齐唱、合唱、重唱、独唱、军乐曲、歌剧选曲在内的共八十六首歌曲。
有关单位还决定把近几年创作的反映部队生活的曲艺、京剧、朗诵、器乐曲等优秀节目编制成录音带,把它作为为部队基层服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申若东)


第5版()
专栏:山川风物

北海公园的濠濮间
李泽儒
北海是北京人熟悉的公园,但北海里的濠濮间却鲜为人知。其实,它是个别具风格、清幽绝佳的去处。它位于北海东岸,南北狭长,南起船坞对面的“三间房”(此为俗称,今为新华书店),循游廊蹑山而上,山顶有卷棚顶廊厦三间,名曰“云岫”,又称“崇椒”
(今为棋室)。由此北望,但见游廊倚山曲折而下,廊尽临碧水一池,池中有敞厅水榭一座。当你漫步北下置身于敞厅之中时,仰顾四周,环厅皆叠石,山势犬牙差互,崚嶒嵯峨;俯视厅下,三方都面水,池狭水绿,如濒深渊,令人遍体生爽,心旷神怡。
敞厅题额曰“濠濮间”,有九曲石桥通向北岸,岸边立小石坊一座。“濠濮间”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这里旧时称“状元府”,传说凡中状元者都要来这里受洗礼。这条小涧称为浴蚕河,据传为皇后祭蚕坛时洗蚕席之所。清朝末年,当颐和园被八国联军焚毁尚未修复时,慈禧于夏天常来此避暑。
还要提及的是,现在不少书刊中多有把“濠濮间”误写为“濠濮涧”者。想来是这里有一条小涧,就把间误为涧了。其实,此名缘于承德避暑山庄康熙所题三十六景之一的“濠濮间想”。其语见于《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濠、濮为古时两条水名,其典均出自《庄子·秋水》篇,一是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辩论鱼趣,一是庄子垂钓濮水,宁效神龟曳尾于泥中,不愿出仕。封建帝王用“濠濮间”为林苑命名,无非是附庸风雅、标榜自己无为超脱罢了。(附图片)
游人在濠濮间小憩 江浩摄影


第5版()
专栏:

寄语《丑小鸭》
《丑小鸭》是文学青年的良师益友。我喜欢“处女地”中的新人新作,它是青年自己胸怀的自然流露,反映出青年自己丰富多采的生活,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于生活严肃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体现了青年一代关于人生、事业、生活、爱情和友谊的世界观,洋溢着一种昂扬的旋律。
我喜欢新作后面的文章评价,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挑剔和指责,也不是廉价的捧场和吹嘘,而是恳切的侃谈,既指出长处,又指出短处,使作者和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我喜欢《丑小鸭》的名著介绍,它象洞开的窗口,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我们领略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从文学宝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我也希望《丑小鸭》办得更好,内容更丰富。希望能开拓更多的栏目,多介绍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适当增加理论性、知识性的短文,开展作品讨论与争鸣。题目、栏目、设计应该改进,应该融书画为一体;插图风格也应多样化,不要太拘于写实。经过改进,《丑小鸭》一定会办得更生动活泼,更受欢迎。
河南正阳城郊公社 于为民


第5版()
专栏:美术展览

北大荒版画的新发展
马克
看过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大荒风情版画展览”,一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因为展出的90幅作品象一扇扇打开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北陲垦区人民今天丰富多采的生活面貌,听到了他们奋发图强向四化进军的有力脚步声,闻到了从辽阔的黑色沃原上飘来的阵阵麦香,而且还因为展出的作品,除少数几位老作者外,绝大多数都出自青年业余作者之手。正象展览的前言所说:“北大荒的生活孕育着北大荒版画艺术,同时造就了一大批版画艺术家。”这次参加展出的作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最小的只有17岁。一代年轻的有才华的版画新人正在迅速成长,实在可喜可贺。
这是一次很有特色的展览,我想用几个新字来概括,那就是新人、新作、新生活,同时也是北大荒版画的新发展。通过这次展览,也再一次显示了我国版画艺术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蕴藏着的旺盛生命力。
北大荒版画,是建国以来我国版画发展当中的一支劲旅。早在五十年代后期,他们的作品就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而闻名全国。二十多年过去了,今日的北大荒版画又有了新面貌。最初参加开拓荒原的以转业军人为主的第一批老作者,早已先后分散到各地,成为当地美术创作的主力。七十年代,以全国各地到垦区的大批知识青年为主的第二批作者,也相继分散到各地不同的美术岗位。现在我们看到的第三批,却是从本地青年当中培养起来的。他们土生土长,其父辈大都是当年的垦荒战士,所以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垦区,成年后又在垦区参加各种劳动。垦区辽阔富饶的田野,壮丽多姿的自然景色,以及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常常都会激发起他们的创作欲望,诱使他们拿起画笔和刻刀,来描绘自己周围的变化,抒发自己对于生活的真挚的热爱。他们继承北大荒和我国版画的优良传统,坚持深入生活,在艺术表现上又敢于探索和积极创新,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为观众喜爱的版画。
那么,他们的版画有什么特色呢?从这次展览的作品看,我觉得主要有这样几点:一、取材绝大部分都是从新的劳动生活中挖掘而来的,是新的劳动的赞歌。通过劳动,昔日杂草丛生的千里荒原,今天已变成了肥沃锦绣的良田;昔日简陋的“马架子”,今天已变成了林立的楼房,总之,北大荒已成为历史名词,北大仓才是今天真实的写照。二、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窥见生活的真谛,发现艺术的珠玑,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以风景为主的,借景抒情,以人物刻画和景物描绘相结合的,情景交融。三、艺术表现上吸收的东西比过去多,探索的步伐也大了。特别是在水印方面,既吸取了江苏水印木刻的优点,又借鉴了日本水印木刻的长处,结合新的内容进行新的创造。有的以写实取胜,有的以象征见长,有的强烈浓重,有的清新淡雅,风格比较多样。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出用的框子和装潢比较讲究,也为作品增加了光彩。
当然,展出的作品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诸如绘画的基本功差,艺术修养不足等。我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创作过程中,一定会加以克服,不断地创作出更美更耐看和更鼓舞人的作品。


第5版()
专栏:

霜晨(版画) 陈玉平


第5版()
专栏:

得寸——进尺 李时民


第5版()
专栏:

文联参观访问团深入徐州煤矿
以作家金近为团长的中国文联参观访问团一行九人,于十月十二日前往徐州煤矿参观访问。访问团包括文学、戏剧、美术、曲艺、摄影等方面的专业工作者。 (李木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