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吴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作为确定一切农村政策的出发点,这就鼓舞和指引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大胆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的经营管理方式。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从根本上纠正了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改变了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满生机的农村新局面已经出现。发展农业靠政策、靠科学,都要靠八亿农民的积极性,并需要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民,把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作为战略转变来看待,学会用经济方法来管理农业经济。
当前全国农村生机勃勃,广大农民喜气洋洋,农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出现了合作化以来没有过的好形势。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抓住农业这一环,着重克服过去指导上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恢复和扩大农村社队的自主权,恢复自留地、家庭副业、集体副业和集市贸易,逐步实行各种形式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同时提高了粮食和其他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随后又解决了多种经营的方针问题,从而使农业面貌很快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广大农民多年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高兴过。这对于带动整个经济形势以至政治形势的好转,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一段话,概括地总结了三年多来农村情况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经济战线上的拨乱反正是从农业开始的。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发到全国各地试行。此后,又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陆续制订了一系列日益完善的农村经济政策。在各项互有联系、互为补充的具体政策中,关键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合作化时期行之有效的责任制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农业在我国具体情况下新的管理形式和分配形式,特点是联产计酬。一联产就需要承包,一承包就把劳动者的责、权、利联系在一起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其历史功绩是从根本上纠正了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改变了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的地位,使亿万农民由单纯的劳动者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他们掌握了自主权,发扬了主人翁的自觉性,极大地提高了经营和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引起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
请看下列各方面的事实。
(一)农业生产改变了多年来起落不定、大上大下的局面,出现了持续地稳定地增长的势头。近三年尽管有相当大的地区曾遭到历史上少有的水灾或旱灾,全国农业总产值却以平均每年递增5.04%的速度前进,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递增率。
(二)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单打一抓粮食的片面做法得到纠正,各种经济作物面积有所扩大,产量大幅度增长。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都比过去加快。
(三)农民连年增产增收,吃、穿、用、住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善。特别是吃粮水平提高了,粮食储备增加了,讲了多年的藏粮于民,现在开始在大部分省、区实现了。
(四)低产穷队这个老大难问题,过去最使人头痛,现在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变化。全国有晋西北、鲁西北等12片低产缺粮的贫困地区,共计241个县,如今除甘肃中部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太差,困难仍然较大以外,其余大部分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有23个县人均净收入150元以上,跃入先进行列。
(五)农村向城市提供的农副产品、工业原料日益增多,凡与农业有关的工业品一般都是产销两旺。农业今后将从生产原料和销售市场两个方面进一步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
(六)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政策,使各种专业人才发挥了专长。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有技术专长、有经营能力的专业户、重点户。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规模小,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大,所提供的商品量比一般承包户可以多几倍到十几倍。这种小而专的经营方式,劳动生产率高,适合我国国情,是专业化商品生产的雏型,是农村走向专业化、社会化的过渡形式,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七)群众性的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正在兴起,农作物良种的培育推广工作近年有很大发展。许多省、区,有组织、有计划发展的农科户数以十万计,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着农科户”的新情况。这些农科户一方面从科技部门接受新技术,承担科学实验项目,一方面向周围群众传播现代农业知识,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吸引着千百万农民群众。
(八)合同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并不断完善。既可通过承包合同来落实生产计划,指导生产,又可借此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在实行责任制的过程中,认真抓了合同制的建立和完善,把广大农民实行责任制后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引向了国家计划的目标。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的改善,农村中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日益发展。农民真正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成了名副其实的土地的主人,瞎指挥的问题好解决了,干部参加劳动的问题好解决了,多吃多占的问题也好解决了。基层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已有所改善,出现了平等、融洽、和谐的气氛。社员之间的团结互助,也比过去加强了。农村形势好,是我们国家政治形势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对整个社会生活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三年多来,全国广大农村从农业的生产面貌到农民的精神面貌,都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我们是有十亿人口包括八亿农民的大国,农业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振兴中华要从振兴农业开始。如果说合作化是我国农业向社会主义前进的第一步,那么,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曲折之后,通过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迈出了可喜的又一步。这一步是我国农业振兴的新起点。
农村中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局面已经开创出来,只要我们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继续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我们就可能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道路。
三年多来农村中历史性的转变,给予我们哪些主要的启示呢?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却又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长期以来,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盲目追求一大二公,把经营方式、劳动管理形式问题与所有制问题相混淆,把计酬方法与按劳分配原则相混淆,因而把集中劳动和统一分配误认为是社会主义农业唯一的模式,久而久之,逐渐变成禁锢人们思想的框框,严重地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三中全会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作为确定一切农村政策的出发点,这就鼓舞和指引了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大胆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特点的经营管理方式。但是,当包产到组开始显示威力的时候,不少同志忧心忡忡,害怕动摇和损伤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党中央在1979年9月修改公布的农业问题决定中,肯定了包产到组,从而促进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蓬勃发展。实践证明,包产到户更受到大多数地区农民的欢迎。但有些同志对此更加忧心忡忡,甚至指责它是复辟倒退。党中央又在1980年9月制定文件,强调推行责任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允许群众自愿选择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从而使包干到户这种责任更明确、利益更直接、方法更简便的责任制形式,得到了迅速推广。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对包干到户的性质认识不清,先是“顶牛”,后又“放羊”,因而在发展中出了一些问题。党中央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在今年1月发出文件,明确指出包干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强调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坚持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指出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各项经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从而使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更加健康地发展。这一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只能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发展理论,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否定实践。三中全会以来所确立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巨大的威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是因为它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能够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和我国农村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在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并加以具体化。阳奉阴违是错误的,照本宣科同样是错误的。很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吃透中央政策的精神和当地以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并把两方面正确地结合起来。不调查研究,不开动脑筋,不作独立的艰苦的工作,一切照抄照搬,中央的方针政策再好也无济于事。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切忌再搞“一刀切”、“一阵风”。我们需要根据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制订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劳力状况和干部水平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观点、群众感情、群众路线的问题。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紧密相联的。没有彻底的群众路线,也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八亿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实践的主体。如果不和农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靠谁来发展农业生产呢?我国农民深受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和残酷剥削,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我国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奋斗多年,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土地,实行了合作化,是愿意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在于长期的“左”倾错误使我们脱离了我国农村的实际,剥夺了农民应有的自主权,侵犯了农民的正当利益。亿万农民在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要求摆脱“左”倾错误造成的集体经济的各种弊端,有人便误认为这就是要摆脱社会主义道路。恰恰相反,正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所论断的,农民是“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正因为党中央坚信这一点,才能如此毫不动摇地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支持农民的正当要求,尊重农民的选择和创造,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发展农业靠政策、靠科学,都要靠八亿农民的积极性,并需要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民。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摸索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经验,以适应农村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三,把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作为战略转变来看待。我国农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适合种粮食的耕地不多,再开垦荒地的潜力也不大。由于种种原因,耕地仍在日趋减少,而人口却无法不再增加。因此,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大问题,粮食生产始终要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农业局限于种植业,又把种植业局限于粮食,就不能不挤掉林、牧、副、渔各业,挤掉多种经营,粮食本身也不可能真正抓上去。我们的视野应该从15亿亩耕地放大放远,看到144亿亩辽阔的国土,看到大片大片的山地、丘陵和草原,看到大小江河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塘堰以及海涂海域。用大农业的观点来看问题,我们的耕地同十亿人口来比虽然较少,农业资源却相当丰富,只要大家都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就可以大大加快农业的发展。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这是农业发展战略的一大转变,是农村经济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并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大搞多种经营,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粮食生产;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容纳日益增加的大量剩余劳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积累资金;有利于充分调动集体和社员两个积极性,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愈是大搞多种经营,就愈是面向市场,自给部分的比例就会迅速缩小,就会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激发生产者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经营方式,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长期以来,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对商品生产存在着种种误解,甚至把商品生产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其实,我国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与简单商品生产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性质根本不同,它不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而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过去,我们在这方面认识不够,对商品生产采取种种不适当的限制,造成产销脱节,流通渠道阻塞,资金和物资大量积压。现在应该接受教训,彻底加以改变。以家庭为承包单位发展多种经营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专业户、重点户是发展商品生产的好形式,应大力加以扶持。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改进流通环节的工作,并从加工、运输、储存等方面,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学会用经济方法来管理农业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农业也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如何对农业实行计划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任务。过去,我们在计划管理的问题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缺陷,主要是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因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个教训不能再重复了。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对农业的计划管理,应包括采用指令性计划指标的调节、指导性计划指标的调节和有控制的自由生产三种方式。目前农村中普遍推广的承包合同,正是使这几种计划调节的方式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农户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大有利于加强农业的计划管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按行政区划、行政层次,用行政手段处理农村的经济问题,主观主义、强迫命令的事情比较多。现在经济活动普遍通过合同来进行,合同是双方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各自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这就促使干部不能不改变作风,按实际情况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当前各地的承包合同有个共同性的缺陷,就是往往只有向农民“要”的规定,缺少“给”的内容,被农民称为“计划任务通知书”。最近,有些地方已经或正在进行改进,尽可能地把国家供应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饼肥、煤及农贷等也列入合同。
为了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我们还必须大力发展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商业信息等行业,在承包合同的基础上,发展各种类型的纵向的和横向的单项专业合同、购销合同、技术合同或其他经济合同,给农民以资金、技术和物资的支援,同时也要求农民履行某些义务。这样就可以把生产责任制激发起来的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同国家计划衔接起来,就可以使商品生产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更健康地迅速发展,使农村经济更加兴旺繁荣。
党的十二大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纲领,使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光明前途更加充满信心。振兴中华必先振兴农业,让我们在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更奋勇地去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开创农业的新局面。


第2版()
专栏:

从1979年以来,安徽省固镇县已盖新瓦房31,827间。图为过去的逃荒要饭户徐宗良家新盖起的4间带走廊的大瓦房。 段贤斌摄


第2版()
专栏:

生产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倍增
东双塘大队积极投资培养科技人员
据新华社天津电 新华社记者李元浦、杜继昌报道:天津市静海县东双塘公社东双塘大队,自己花钱培养科技人才,收到显著效果。从1976年到现在,在北京农业大学的帮助下,东双塘大队共培养出作物栽培、植保、畜牧、兽医、化验、农经等方面的专门人才20名。最近,这个大队党支部在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时提出,在1990年前要再培养出10名具有大学毕业水平的科技人才。
东双塘大队培养的20名技术人才,都是从本大队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他们都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热爱农村,立志在本大队干一辈子事业。大队把他们中的12个人送到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了半年到一年。在学习期间,除给这些学员照记工分、照发奖金外,大队还负担他们的学习费用,并且每月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对另外8名不能进学校学习的青年,大队就请在这里搞科学实验的北京农业大学的教师用带徒弟的办法,给他们指定阅读的书目,向他们传授技术,讲解基础知识。为了使青年们开阔眼界,大队拨款为他们购买技术书籍和专业杂志,并给他们外出参加学习提供经费。六年来,这个大队的智力投资达7万多元。
现在,这20名青年中有2人担任了副大队长,有4人担任了四个专业队的队长,其他人分别担任了植保、饲养、配种等方面的技术员。过去,这个大队由于没有人懂得土壤化学,肥料用得不少,但粮食增产不多。青年社员韩德荣从北京农业大学学习回来担任大队农科队队长后,在全大队建立了30个土壤监测点,搞清了土壤情况,因地制宜地施肥。结果用肥不多,产量显著提高。副大队长李双喜,用在北京农业大学学到的知识指导畜牧工作,显著地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过去养猪,长一斤肉需要喂七斤饲料,每头赔钱20多元。现在实行科学养猪,喂四斤饲料就长一斤肉,每头可盈利二三十元。
这个大队不仅下力量培养技术骨干,还重视对广大社员进行科普教育。他们通过举办技术短训班,办广播、墙报和放映科技电影、幻灯片的形式,向社员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现在,全大队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最近几年,这个大队的生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亩产粮食860多斤,比1975年提高一倍多。畜牧业、林业、副业也成倍增长。去年全大队总收入达181万元,人均分配280元,比1975年增长了一倍半。科技人员的作用,使社员们对待文化知识的态度变了。这个大队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100%。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给病庄稼“吃”中草药
范良智
中草药本是用来给人治病的,为什么要给庄稼“吃”呢?原来,庄稼受到病菌、病毒以及害虫的侵害,也能得病,只要给他们喷洒一些对症的中草药,它们的病也就好了。
用中草药给人治病,是我国的一大创造;用中草药给庄稼治病,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翻开《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一类古籍,里面有“松毛可杀米虫”、“干艾能保藏麦种”、“矾石杀百虫”等等记载。以后,烟草、雷公藤、除虫菊、绿矾和白砒等,都广泛用于农业生产。迄今,烟草、石灰、绿矾、除虫菊等,都还是给庄稼治病的中草药中的当家药物。屈指一算,使用中草药给庄稼治病,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用来给庄稼治病的中草药,习惯称为土农药。这种药来源广,成本低,一般又不污染环境,病菌、害虫还不易产生抗药性,确实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们有一个普遍弱点,就是防治病、虫害的效能较低。怎样提高它们的治病效能呢?民间有很丰富的经验,这里归纳几条。
适时采挖。“正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采药失时,疗效就差了。采集植物性土农药,目的是利用它们体内所含的植物碱、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去杀灭病菌、害虫。不同的季节,植物体内所含有效成分的数量也不同。一般说来,凡利用其根、茎的,宜在深秋至来年春初采挖;利用其皮的,宜在春暖之后浆液流动时,剥无用之材的皮供药用;利用其叶的,宜在盛花期采摘;利用其果实的,宜在果实成熟后收集。而利用全株性草本类的(如除虫菊),应在它们开花、生长茂盛的时候收获。
合理搭配。由于土农药各自化学成分不同,搭配得当,药效提高,搭配不当,药效减少甚至丧失。如用含酸的和含碱的土农药搭配,会中和药性;将麻味和辣味的土农药混合,则失去麻、辣性味。用这种失效的土农药防治病、虫害,徒劳而无功。
精心炮制。用火熬制的,务必掌握火候,如熬制石硫合剂,应做到“灰白、粉细、锅大、火急”,一气熬成老酱油色,过滤后药液樱红透明,这样的药液品位高,有效成分含量多。熬过头和火色未到,药效都要降低。有些药只能用水浸泡或榨汁,否则会降效或失效。
与土农药相比,化学农药的治病效能要高一些。可是,不少种有污染环境、危害人畜健康的弱点。为了及时治好庄稼的各种疾病,我们在积极研制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的同时,应当提高土农药的地位,使它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百岁葡萄树
山东省平度县乔家大队社员乔洪珍家院子里,有一棵活了一百一十二年的“龙眼”葡萄树,至今仍绿藤满架,果实累累。
1939年,葡萄枝蔓曾被国民党反动派烧焦,但来春又吐新芽,照样开花结果。近三年来,这棵百岁葡萄树年年产量都达500多斤。 
姜同云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产果三千斤的梨树
山东省费县许崖公社下杨湾大队,有一棵梨树,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由于社员们每年给大树刮皮、换头、浇水、打药,进行科学管理,这棵树年产梨都在三千斤以上。
刘培庆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别有特色的金香柚
湖南省慈利县九溪镇一带出产一种柚子,成熟后皮色金黄,放在室内满屋芳香,保存数月色、香、味不变。当地群众把它叫做金香柚。目前,这里的金香柚树已发展到900多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