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辽宁省各市(地)团组织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
引导青年为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作贡献
本报讯 辽宁省各市(地)团组织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共产主义思想,推动“五讲四美”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辽阳市团委结合学习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有关建设精神文明的论述,认真研究了引导青年自觉地献身四化建设的问题。沈阳市团委在十二大闭幕后,编印4,500册《学习十二大文件百题问答》发至基层团组织,为团员青年及时提供学习辅导材料。锦州市团委在新党章发表后,结合学习新党章中有关共青团的规定,组织团干部讨论共青团的性质和任务,对团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研究,制定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规划。
为了响应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在五年内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号召,这个省的各市(地)团委还带领青年广泛开展为群众做好事活动。沈阳、鞍山、大连、抚顺、阜新、朝阳等市(地)团组织都在国庆节前举行了“共产主义义务劳动日”活动。9月26日,鞍山市团委组织城镇40万名青少年参加“庆十二大,迎国庆,共产主义义务服务日”。他们除参加各种义务服务外,还对全市命名的红领巾街和公共场所、卫生死角进行清扫;“包户小组”分别到敬老院、五保户、军烈属、托儿所、商店等地服务;中小学生监督岗开展了各项宣传活动。沈阳市团委在9月28日举行“为您服务一条街”活动,百余个大企业的青年服务队上街为群众服务,全市的“包户小组”到所包的1万余户老红军、老干部、烈军属家服务。抚顺市团委在开展“装点可爱的煤城”的活动中,组织团员青年利用业余时间为公共汽车站修车棚。这些活动受到广大群众赞扬。


第3版()
专栏:访问记

一位将军的晚年
——访解放军离休干部肖锋
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桌子、椅子、窗台上,堆着材料;床上铺着大幅军用地图;一本厚厚的回忆录手稿,摊在桌子正中间。
在这里,记者见到已经离休的老将军——北京部队装甲兵原副司令员肖锋。他已经伏案工作了整整一夜,刚刚放下笔,但脸上没有一点彻夜未眠的倦色,只有满头白发表明将军已进入晚年。
肖锋,江西省泰和县人,于1927年参加革命。他曾指挥过1,300多次战斗,身负5次重伤,如今已是六十六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又是个没有职务的人。他本可以心安理得地过一个舒适的晚年,但他却一头扎进这小小的房间,写出了160多万字的回忆录。
在一叠叠回忆录中间,放着7部厚厚的红皮日记。这持续了五十五年的日记是肖锋撰写回忆录的依据。他参加革命以后就开始写日记,从不间断。
由于周恩来总理的保护,肖锋的日记得以在十年内乱中幸存。这310多万字的日记中,有我党我军所经历的某些重大事件;有他亲身参加的46个战役,1,300多次战斗,有建国三十多年中他的所见所闻;有上至党和军队的领导同志,下至战士炊事员等十几万人的所作所为和音容笑貌。谈到这里,肖锋抚摸着他的日记说:“我不能背着它去死,我要把它写成回忆录,留给后代人。”
1977年,肖锋患脑血栓。经过抢救,他醒过来,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接着写。不料,他的右腿和右臂瘫痪了,记忆力也消失了许多。从来没有因为疾病皱眉头的老将军,这一次掉眼泪了。他不甘心从此成为一个废人,叫老伴搬着他的胳膊和腿上下移动。三天以后,他的腿又能动了。他扶着墙,在屋里挪着步子,跌倒了,咬紧牙关爬起来,再走!经过医生的治疗和自己的锻炼,肖锋奇迹般地站起来了。这以后,他坚持每天看、记、写。这种坚韧不拔的努力持续了28天,他居然夺回了失去的记忆,写出了两篇回忆文章。
“人们都以为我从此倒下去了,”肖锋接着说,“医生说我的心脏从医学上讲已经不存在,老战友们见了我说,‘你怎么还能走呵!’我说,‘我不光要走出病房,而且还要走上社会’。”肖锋说着,发出爽朗的笑声。1979年,肖锋退居二线当了顾问。
“1981年10月,组织上批准我离休。我放下枪杆子,要拿起笔杆子。”肖锋谈起他的离休生活:每天从晚上写作到第二天清晨,上午睡一会儿又起来接着写,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肖锋指着墙角处的一大堆药瓶子和氧气瓶对记者说:“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随时准备着死。但我不想死,因为离休之后,我觉得责任更重了,要做的事更多了。只要能晚两年去见马克思,我就能把这些事搞完。”
肖锋说:“二十二年战争,光是我的部下中就有18万人伤亡。我是幸存者,想想死去的人,有什么权利躺下来享福!革命到老不算数,要革命到死。这样的晚年使我觉得精神上充实、愉快,就是真的累死了,我也瞑目。”
其实,肖锋的身体不仅没有累垮,而且好起来了。记者在访问中,感到这位已经工作一夜的老人仍然精力充沛,思路清晰。
本报记者 凌志军


第3版()
专栏: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花园劳教所坚持文明管理
本报讯 通讯员孙民强报道:黑龙江省花园劳教所坚持文明管理,教育改造失足青年,取得了突出成绩。最近两年来,在该所接受教育的860名失足青年,有232人被评为劳教所的积极分子,540人受到物质奖励,589人被减期,116人被提前解教。解除劳教的人员中,没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占95%;有的还成了生产骨干或先进生产者。
花园劳教所的全体管教干部,认真分析了劳教人员的心理,针对他们难以管教的特点,坚持文明管理。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改造环境:让他们吃饱、住好,有个整洁的生活环境,作息时间制度化、规律化。全所六个大队,都设有图书室、游艺室、球场,多数宿舍有电视机。为了改变劳教人员中的一些人有学历、无学识的状况,有计划地进行形势、法纪、道德品质和人生观教育,开办16个扫盲、小学、初中文化学习班。目前全所90%的劳教人员参加了文化学习。一些原来难以管教的,来到这里后满意地说:“花园环境好,干部亲,党的政策暖人心,决心改造做新人。”
花园劳教所在教育失足青年过程中,重视感化教育。劳教所对表现较好的,准许在节假日回家与亲人团聚;家里有困难的,准许回家探望;对有爱人来队探望的,允许夫妻同居;对需要结婚的,准许回家结婚;对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发给奖金。该所每年评选积极分子、召开积极分子大会,给积极分子披红戴花、发奖品和向家长发喜报。对改造成绩突出者宣布减期或提前解教。这样做,有力地促进了全所失足青年的思想转变,也博得了社会的支持。两年来,这个劳教所已收到劳教人员的家属和群众的感谢、赞扬信件1,000多封。


第3版()
专栏:漫话

要让听众有所得
望汶
某单位最近举办动员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的报告会。主讲人首先将见之报端的材料讲述一番,接着是离题万里的闲扯。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人们听了茫无头绪,不知所云。有人窃窃私议:“怎么有这样一个报告?我怀疑这位领导是否认真学过十二大文件!”
传达、报告,是领导同志的一项重要工作。怎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笔者一时说不清楚。不过,恕妄言,这也许同写文章有类似之处:
一、要有感而发。讲什么问题,自己先要有透彻的分析、研究,切莫照本宣科,更莫“信口开河”;
二、要精练。无论有讲稿,还是只有腹稿,都该认真看、想几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以珍惜听众的时间;
三、要讲究技巧。深入浅出,议论风生,使听众如饮醇醪,美不胜收。
五十年代,常有负责同志到高等院校演说,对内政外交的精辟论述,出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过来人至今谈起仍然神往。每想到此,真希望象上述作报告的同志,在登台演说之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是否做了认真准备,究竟要让听众得到一点什么?


第3版()
专栏:甘肃通讯

三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家庭
本报记者 王钟人 李敏杰
在祁连山北麓的马营草原上,共产党员、土族退休牧工马前,一家三族,互敬互爱。人们称赞这是个“民族团结”的家庭。
三十年前,马前和藏族女牧工阿丹的女儿结了婚。因多年不育,他们抱养了汉族刘家的女婴,取名马存兰。后来妻子生了女儿马军兰,自己却不幸病故了。马前既要照顾已经退休的岳母阿丹,又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还要坚持搞好工作,天天过着紧张繁忙的生活。饱经风霜的阿丹老人不忍心女婿过着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在她的多次劝说和督促下,1974年冬天,马前和山丹县一位带着四个男孩的汉族寡妇张玉凤结了婚。
玉凤从县城嫁到草原,起初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和生活,再加上马前家中还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藏族老人和两个女儿,怕天长日久处理不好关系。通情达理的阿丹看透了玉凤的心事,特地把自己每月的退休金一分不少地交给玉凤,让她操持一家人的吃穿费用;还再三叮咛存兰、军兰管玉凤叫“妈妈”,称玉凤带来的四个男孩为兄弟。善良的老阿奶拴住了玉凤的心。
阿丹老人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辈子,保持着藏族牧民的生活习惯。家里虽然有猪肉和白面,但她却离不开酥油和奶茶。张玉凤省吃俭用攒了些钱,专门为阿奶买了头奶牛,每天早晨给老人端上一碗牛奶荷包蛋。一次,阿奶生病住院,张玉凤守在老人病床前,喂食喂水,端屎倒尿。阿奶年迈却不服老,平时有病身子也闲不住,常常抢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张玉凤劝阻不住,怕她跌倒了发生意外,常形影不离地陪着她。在大人的影响下,异母异父的6个孩子相互谦让,和睦团结。一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十分融洽和幸福,都尽心尽力地为草原四化建设贡献力量。(附图片)
马前一家。 本报记者 王钟人摄


第3版()
专栏:

成都市领导重视处理群众来信
本报讯 记者黄文福报道:成都市领导同志对群众来信和信访部门摘编的简报,认真过目,及时批复,并要求有关部门汇报处理结果和向写信群众作答复。今年元月到8月,经他们处理的来信达186件,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
成都市领导同志在处理来信时,特别重视知识分子来信以及群众对物价、住房、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方面的批评、要求和建议。
市委第二书记李香山收到光明巷11号院居民的来信,反映厕所无法使用。他第二天就去现场调查,提出了处理意见。


第3版()
专栏:

雷湾大队成立老年人协会
本报讯 河南省孟津县雷湾大队七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了老年人协会,专门负责维护老年人利益,调解处理各种各样与老年人有关的家庭矛盾。一年多来效果很好。
协会一成立,首先制定了章程,并向全体社员公布。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协会挨家挨户作调查,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登记造册。当发现子女对老人有不孝行为或虐待行为时,协会出面调解;调解无效,则将老人请到协会,衣食住由协会负责,一切费用由子女所在生产队或单位从子女收入中扣除。如果老年人需要五保,生产队负责照顾,老年人协会监督实行。
(洛阳地委宣传部供稿)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少棒运动雄风难再
本报讯 不久以前,在美国举行的世界青年棒球、青少年棒球和少年棒球三项比赛中,台湾队先后败北。消息传来,台湾报纸和体坛人士议论纷纷,认为这是台湾棒球运动趋于没落的迹象,少棒前途已亮起红灯,“棒球王国”的昔日光辉将从此成为过眼烟云。
据报道,8月中旬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的世界青棒赛中,台湾队只打了两场,就被淘汰出局。继青棒失利之后,青少棒又惨遭败局。历来被看为好的台湾少棒队,也是雄风不再,最后以零比六的悬殊比分败于美国西部队,终于卫冕落空。
棒球运动本是台湾民间热门的体育项目,自1969年台中金龙少棒队夺得世界冠军后,多年来,台湾少棒屡战屡胜,一时横扫棒坛。但最近几年,台湾少棒运动逐渐走下坡路,今年更是三级棒球一败涂地。
台湾少棒运动所以趋于没落,主要原因是各级棒球队得不到有关当局的应有支持,更谈不上有计划的培养。一些知名球队,一般都靠本地工商界人士的资助来维持。一旦打输了,就得不到经费的支持。球员的升学、就业和前途又无保障,因而逼得许多当年的棒球好手放下球棒,摆起地摊或做零工。
前些年,少棒鼎盛时期,台湾大约有100多个球队;近两年,因为经费短绌,加上“挖角”之风盛行,全省象样的球队只剩下15个左右。球队的素质、实力越来越差。日前,青棒队教练曾纪恩对《中国时报》记者表示,根据目前台湾队的水准,明年实力也不会太强。他对前景不表乐观。许多位棒球专家都忧心忡忡地说,照这样下去,少棒运动将日趋没落,雄风难再。 林庄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的一个社会问题老无所养
本报讯 台北县68岁的老人许启东,近年来衣食无靠,陷入绝境。许启东表示,如县政府撒手不管的话,他唯有死路一条。但据县政府调查,许启东有子女5人在国外,3个儿子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1人是博士,现在美国当教授。许说,3个儿子虽有书信往来,却没有寄生活费给他,两个女儿也不管他。
另据台湾《更生日报》报道,花莲县一位85岁的老太太,有儿子在美国,孙子在台湾谋事,但都不管她的生活,致使她流落街头,靠捡破烂糊口。
老人问题,目前已成为台湾的社会负担。不少报刊评论说,大多数年轻人“连与父母住在一起都不愿意,更遑论祖父母老人了”,“此种风气的形成,使优良传统的伦理道德日趋式微”。如何使其“老有所养”,不仅是当今台湾当局所面临的“非常实际的困难”,而且是台湾民众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歌仔戏溯源
歌仔戏是台湾流行的地方戏曲,它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的关系。歌仔戏起源于闽南芗江、龙溪一带,是由龙溪的曲艺《锦歌》和民间舞蹈《车鼓弄》、《采茶》发展而成的。一六六二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大批大陆人民随郑成功东渡台湾,也把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锦歌》、《车鼓弄》、《采茶》带到了台湾。
远在秦汉或更早的年代,由于福建和台湾高山族各“番社”杂居一处,语言互相渗透,形成了具有闽南声调的台湾语言。所以,后来台湾艺人便根据从福建传入的这些曲艺和舞蹈,加工创作而成了台湾歌仔戏。它的主要音乐曲调,如《四腔仔》、《五腔仔》、《背思仔》以及《七字调》、《哭调》,都是从《锦歌》演化来的。它的唱腔和腔白基本上是龙溪、厦门语言合成的台湾腔。歌仔戏唱词通俗朴实、丰富优美,唱腔活泼动听。歌仔戏分为文场戏与武场戏。剧目有《陈三五娘》、《山伯英台》、《五子哭坟》、《郑元和》、《雪梅训商辂》等,共有几百部。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期间,特别是所谓“皇民化”时代,台湾歌仔戏遭到禁演。艺人们为求生存,改演“时装戏”,于是,旧剧目中的皇帝被改称为“董事长”,宰相换叫“总经理”。音乐上被改造成日本情调浓厚的流行歌曲,台湾歌仔戏濒于灭亡。日本投降后,台湾歌仔戏班才又纷纷复业演出,一度十分兴隆。近些年来,由于台湾当局的歧视和社会风习的演变,歌仔戏又形没落。
一九二八年,台湾歌仔戏班“三乐轩”回福建海澄县白礁乡祭祖、进香,路经厦门时,曾作短期公演。此后,歌仔戏在厦门、龙溪、晋江、芗江等地流行,并建立了专业和业余剧团,称为“芗剧”,成为福建闽南地区人民喜爱的地方戏曲之一。
郭坤聪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脚底生风的——鲁凯族
台湾省南部的山区居住着总共只有3,000多人口的少数民族——鲁凯族。由于开门见山,因此他们耕种、收割、打柴、捕兽都少不了要爬山过坡,攀崖走壑。年长日久,个个都练就一双“飞毛腿”。
鲁凯族同胞酷爱田径运动。每年台湾省举行的运动会上,鲁凯族健儿争相献技,许多项目如果没有鲁凯族同胞参加将会大为逊色。在台湾省举行过的23届省运动会上,他们得过67枚奖牌,金牌占30枚。鲁凯族同胞的拿手好戏是马拉松赛跑。自1964年至1979年的十六年中,鲁凯族同胞三次登上冠军宝座,最好成绩是2小时35分17秒跑完42.195公里。这个成绩与日本选手濑吉利彦创造的2小时9分45秒的亚洲马拉松跑最高纪录相差不远。台湾同胞称鲁凯族是脚底生风的“飞毛腿”。(竹亮)


第3版()
专栏:台湾简讯

台湾简讯
△据报道,台湾为平衡预算收支及因应所谓“国库”调度需要,决定在1983年度上半年发行“建设公债”150亿新台币(约合3.8亿美元)。
△台湾《中央日报》报道,“立法委员”王梦云最近质问“行政院”时说:台湾有近六百万只狗,其中凡富豪人家养狗所需饲养、洗澡及修毛等消费,比养人尚有过之。
△据香港《中报》最近报道,台湾“警总”通令查禁由源流文化事业公司影印出版的《春秋左传注》和台北喜美出版社出版的《郁达夫散文集》一事,引起了学术、文化界的普遍不满。在这之前,今年被“警总”查禁的还有鲁迅、茅盾等著的《现代八大家选集》,沈从文的《边城》,以及《春秋左传注》的作者杨伯峻注述的另一本书——《列子集释》。
△据台湾《中央日报》9月16日报道,台湾目前生产的文具、儿童玩具的涂料及颜料,所含重金属铅、镉“情况极为严重”。“威胁儿童身体健康,严重者可伤害中枢脑神经系统”。台湾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发出呼吁,“希望消费者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以免慢性中毒”。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据台湾“中央银行”透露,台湾今年上半年首期外债总额为六十亿美元左右。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歌仔戏渐趋没落
本报讯 据台湾《联合报》、《自立晚报》透露,曾经红极一时的台湾乡土民俗艺术之一的歌仔戏,已逐渐趋向没落的境地。戏台下观众寥寥无几,场面极为冷落。
据报道:歌仔戏没落的原因是由于“大众娱乐趋向于暴力色情之故”,“民间艺术文化被到处放映的色情电影及电视所取代”。一些戏团为了“迎合爱好低级娱乐的观众,标榜着布袋戏或歌仔戏的招牌,大事放映色情电视影片”,甚至有的歌仔戏演员因为“生意清淡、卖座不佳”而沦为按摩女郎,靠出卖色相接受外快为生。此外,“剧本缺乏,剧情的千篇一律,演员的专业水准不够,以及道具陈旧”等等,都是歌仔戏走向下坡路的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