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建设核电站 开发新能源
——中国核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主任姜圣阶谈核电
我国要不要发展核能?核电是否安全?这是人们讨论能源问题时普遍关切或感到疑虑的问题。就此,中国核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主任姜圣阶,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科协二届二次全委会分组会上发言指出,要保证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必须开发新能源,建设好核电站。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为什么要发展核电
姜圣阶说,要实现十二大提出的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能源发展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我国煤炭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口众多,总能耗量很大。到2000年总能耗将为13—1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的两倍多,只有大力开发各种可用的能源,包括核能,才能满足最低需要。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也不平衡,水力资源70%在西南,煤炭资源60%在华北,占工业产值73%的沿海省市及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却只有10%左右。这些地区产值翻番,靠常规能源长距离运煤和超高压输电,在技术、经济上都很困难。核电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已经达到技术成熟、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工业推广阶段。目前,全世界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266个民用核电站在运行,核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8%。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能源研究机构认为,大规模发展核电是解决本世纪后期和下世纪前期全球能源问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早在1970年,周恩来总理就指示,我国要发展核电,搞核电站。现在,一座30万千瓦的核电站正在筹建中,今后肯定还要大力发展。我国有无发展核电的能力
姜圣阶告诉大家,我国有丰富的天然铀资源,现已探明的可为1,500万千瓦核电站连续运行三十年提供燃料;已建成比较完整的核燃料工业体系,铀冶炼能力足够核电站每年换料之需;已拥有物理、热工水力、化学、腐蚀、燃料、材料、安全、三废处理等各种试验台架,形成了科研设计体系和基本配套的技术队伍;已具备地质勘探、有关学科研究、设备制造、电子仪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电力设计等协作配套力量。这一切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以自己力量为主发展核电事业。是否会发生核爆炸
由于核能的利用开始于原子弹,人们很容易把它同原子爆炸联系起来,担心核电站的安全。姜圣阶说,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虽然核反应堆同原子弹一样,使用的都是核燃料,利用的是原子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但原子弹用的是高浓度的裂变物质,铀—235或钚—239的含量达90%以上,而核电用的是低浓度燃料,含量在3%以下。原子弹要求瞬间释放能量发生爆炸,核电站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发生核爆炸。这同烈性酒可以用火柴点燃,而啤酒却无论如何也无法点燃的道理是一样的。会不会造成放射性污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姜圣阶说,人类本来就生活在天然的放射性环境中,天空中的宇宙线,土和水中的铀、钍、钾—40等元素,都有放射性。近代社会又增加了医疗照射等人为放射性。问题不在于放射性的存在,而在于辐射剂量的大小及对生物的效应。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允许辐射剂量,为每人每年500毫雷姆(自然界固有的辐射和医疗照射除外)。一个人带夜光表一年接受的辐射剂量是1毫雷姆,看彩色电视约为1毫雷姆,做一次心肺透视是40毫雷姆。而在核电比较发达的英国,据调查统计,每人每年由于核电站所受的核辐射小于0.1毫雷姆,核电站边界的人接受的核辐射也不到5毫雷姆。越是低等生物,对辐射越不敏感。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对人尚且无害,对其它生物自然也就毫无影响了。比起煤等污染,核能是最清洁的能源。尽管如此,姜圣阶仍特别强调对有很强放射性的裂变产物要很好处理。从辐照后的核燃料中回收铀和钚,最后再把剩下的废物经过固化,放到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的废矿井中去,使其与生物环境长久隔绝。这是目前许多国家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有效办法。三里岛事故是怎么回事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州三里岛二号核电站,发生了核电史上最大的一次事故。据姜圣阶介绍,这是由于设备缺欠,操纵失误造成的。事故中反应堆内一部分放射性气体从烟囱排入大气,但由于反应堆安全设施均按照设计要求起了作用,进入环境的放射性物质极少。只因事故过程中,不能得到正确的情报,才引起了一片恐慌,一些居民撤离家园,加上后来西方反核人士的大肆渲染,使很多人对核电的安全产生了严重误解。事后调查,核电站周围50英里范围内的216万居民受到的辐射量每人平均只有1.5毫雷姆,相当于乘坐四小时飞机在高空增加接受宇宙线的辐射剂量。电站周围的土壤、河水、植物和牛奶样品的放射性水平均未增加。美国总统任命的专门调查委员会宣称:这次事故不会引起任何人的远期癌症或遗传缺欠。
姜圣阶说,这一耸人听闻的极端事故,提供了核电操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证明现行核电设备具有相当的抗御事故的能力,而绝不能成为中止核电发展的理由。随着设计、运行和安全管理的进一步改善,核电事故产生的机会只能越来越少。经济上是否合算核电的特点是基建投资较高,而燃料费低廉。国外核电站的单位造价(美元/千瓦)约为火电站的1.2—1.5倍,而核电成本只相当火电成本的50—90%,投产后的核电站可保持经济上的优势。姜圣阶说,由于我国还没有核电站建造、运行的经验,目前还提不出可靠的经济数据,但初步估算,与烧煤的电站接近,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随着核电的发展,投资和发电成本一定会大幅度降下来。如何发展我国核电姜圣阶建议:一、鉴于我国能源与人口、工业分布很不相应,核电站要从沿海等缺能地区首先建起,合理布局;二、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应先建中小型电站,从小到大,大中小结合发展;三、逐步发展供热、发电两用核电站,提高热效率,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核电站建设的周期长,现阶段大约要七八年才能建成一座,发展核电应及早制订规划;五、核电综合性强,技术复杂,任何部门都不能单独完成,需要加强领导,组织协作,保证核电建设高质量按进度完成。 本报记者
 魏亚南


第3版()
专栏:

江西氨厂一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
表现出有组织管理才能
“他们不仅能够处理科学技术问题,还是组织、管理的领导人才。要把这样的科技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是江西氨厂领导学习十二大文件以后,对记者谈的体会和打算。
江西氨厂是全国22个重点企业管理先进单位之一。近几年来,陆续选拔了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41人,担任车间、科室的主要领导职务,以及厂的领导。这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大都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和“文化革命”之前由党培养起来的。毕业于郑州工学院的张福安,今年三十九岁。1975年到动力车间担任支部书记。他到职之前,车间里资产阶级派性严重,劳动纪律松弛,常常出事故,影响供电供气。他大刀阔斧进行整顿,调换一批班组长,改组配电班,调整总机班,生产秩序为之一新。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敢于这样作,是难能可贵的。1977年,他任水气车间支部书记。那时,水气是全厂生产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经常供气不足,拖了全厂生产的后腿。他同大家经过一番讨论,对旧锅炉进行了改造,使每台锅炉日发气量由过去的10吨增加到14吨,供气由不足变有余。1980年他又被调到造气车间任支部书记。这是一个先进车间,各种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类型的车间中多数名列前茅。他觉得,这样的车间要把起点定得高一点,才有奔头。他以降低蒸气消耗指标为奋斗目标,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努力,使每吨合成氨消耗的蒸气降低了400公斤,成本降低了5元,一年为厂节约30万元。
这些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文化程度较高,视野和胸怀都比较开阔,因而能团结大多数人为“四化”而奋斗。合成车间原来的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互相之间不协调,思想管理比较松散。1980年厂党委派顾崇先到这里担任车间主任兼支部书记。有人嘲弄他是“耍笔杆子”、“磨嘴皮子”的,他不介意,同大家一块学习政策,商量问题,一时商量不通,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耐心等待,不存小心眼,不搞小动作。他从团结车间干部着手,在此基础上,开展文明生产活动,搞了八条规定。由于文明生产搞得好,去年9月,化工部召集全国中型合成氨厂等160多个单位在这里开会,介绍他们的经验。合成车间被评为厂里的先进车间。
这些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还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能较严格的按科学规律办事。江西工学院化工系毕业的杜喜学来到造气车间当支部书记,发现这个车间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严重的跑冒滴漏气现象。他以抓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建立规章制度,对窜岗、脱岗、迟到早退,上班干私活等都作了严格管理。同时,解决了延长煤气炉炉底灰盘使用寿命,改造自动加焦炉等技术问题。经过努力,这个车间的设备完好率由60%左右提高到90%,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车间。杜喜学本人也被提升为厂副总工程师。 本报记者 李沁源


第3版()
专栏:

新疆加强地县级医院建设
本报讯 据《新疆日报》报道:三中全会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自治州医院和部分县医院增建了新的医疗用房,添置和更新了许多医疗设备,医疗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全疆十三个医疗卫生建设重点县中,近三年已给十二个县医院共拨款二百八十三万元用以增建房舍。有的医院新增的病床达原有床位的一倍。同时,许多地、州、县医院还用自己的财力,维修了原有房屋。全疆各地区、自治州及县医院已增添和更新病床七千张。这样,不少医院原来门诊、病房拥挤的情况已有所缓和。
近几年,国家还为全区所有地州医院和八十六个县市医院增添和更新了部分医疗设备。不少地州医院除更新部分常用医疗器械外,添置了一些大型、先进、精密的医疗仪器设备,如纤维内窥镜、脑血流图机等。部分地州医院还配备了心脏急救监护装置和脑电图机等。这些医疗设备,有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和治愈率,也为开展胃、膀胱、脑动脉等疾病的检查及急性心脏病抢救、癌症放疗项目,提供了物质手段,使许多病人能就地获得治疗,免除转院颠簸之苦。


第3版()
专栏: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大力培养藏族医务人员
本报讯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1981年以来,为全区各基层医疗单位开办了麻醉、骨科、护士长、纤维胃镜、肿瘤、口腔整复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习班,共招收学员171名,其中大部分为藏族学员。学习班期限有3个月的,亦有一年的。
学习班主要采用高等医学院校专业书为教材,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补充编印专题讲义,除讲理论课外,亦注重医疗实践,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共同提高的目的。对某些基础较差的藏族学员,任教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直到他们弄懂为止。通过学习,学员们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已结业的学员都已回到了基层医疗单位,并在当地开展了新的医疗项目。
邵永孚


第3版()
专栏:

编者的话
张俊英同学第一封来信谈到如何对待自己的专业的问题,引起同学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报就此陆续刊登了十几篇来信和文章,开展了比较充分的讨论。今天,我们发表张俊英同学新近写出的体会,作为这一讨论的初步结果。
我们当然希望并鼓励越来越多的青年的志趣和才能获得比较充分和比较自由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必须以不损害社会的和他人的利益为条件,当然更不能脱离现实。现实情况是,我国社会还处于共产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我们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能使一切社会成员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社会阶段。就现阶段来讲,需要通过发展生产力和改革上层建筑(包括招生制度)来逐步创造这样的条件,需要必不可少的计划、纪律和献身精神。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组织起来团结协作的集体;我们的事业,是一个千百万人共同奋斗的大事业。为了实现民族的中兴,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需要每一个人为此献身。自觉地认识这种客观实际,自觉地献身于这个伟大事业,以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利益(包括个人兴趣、志愿)为光荣,这就是政治觉悟。有觉悟的同学们,应该把自己的专业、学习、事业,当做振兴中华的战斗岗位,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做出贡献。我们相信,真正树立起远大革命理想的同学,真正钻进自己的学科并有所探求的同学,是会爱上自己的专业并且取得成就的。
围绕着学习十二大文件,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这个伟大目标,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想法和问题,欢迎写信告诉我们。本栏将选择有意义的专题,继续组织讨论。


第3版()
专栏:

为振兴中华学好自己的专业
我的信《我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专业》在5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关心与帮助。很多同学在报上写文章,同我谈心,帮助我,全国各条战线的同志们,也给我寄来了大量热情洋溢的信,鼓励我学农、爱农、务农。读着信中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话语,面对着同学们一张张诚挚、友爱的脸,我感动了,流泪了。
在这场讨论中,我一直在思考着:我应该树立什么理想,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呢?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发生矛盾时,我该如何对待呢?
通过这段时间的专业思想教育,我初步明确了,理想首先要建立在对时代、对社会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离开了时代,离开了社会,离开了国家的需要,只谈个人的志愿是行不通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的。一个人的志愿、理想,是受社会分工制约的。我们不能超越社会分工的需要和自己所处的现实条件,去追求个人发展的绝对自由。在专业问题上,如果只考虑挑选对个人发展有利的方向,不顾社会的需要,不服从国家分配,那就必然与社会和人民利益相矛盾,甚至损害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在讨论期间,我还看了老师提供的一些农业方面的资料,深深感到我国农业太落后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农业搞上去势在必行。否则,我们中华民族就会倒退、衰亡。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大学生,有什么理由津津乐道于个人的理想和前途,而置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不顾呢?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为了实现这一伟大奋斗目标,要切实抓好三个根本环节,其中占首位的就是农业。民以食为天,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不能自己生产丰富的粮、棉、油、菜、乳、肉、蛋,不能为轻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我们的国家怎么能富强起来?通过十二大文件的学习,我越来越体会到农业大有发展,农业科学大有干头,学农光荣,大有前途。
当前,我国千千万万的人正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振兴农业而努力。我们学院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有许多在专业上有造诣的老师。作为农学院的大学生,我没有任何理由想脱离农业,而不去攻克农业科学堡垒。思前想后,我感到在祖国母亲面前,我们只有给她锦上添花的义务,绝无使她雪上加霜的权利。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场艰苦的竞赛。在这竞赛中,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当指责者、评论员,而要投身到这场斗争中来。
过去,我对土肥、植物等专业基础课毫无兴趣,通过专业教育,我才体会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开始感到农业,特别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充满了无穷奥秘,饶有趣味。农业发展的现实和前景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农业,确实大有学问,是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在这里,我们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找到自己的前途和幸福!
以上的肤浅认识,仅仅是开始,我决心扫除“不得志”的伤感,洗掉心中的“苦恼”,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
华中农学院 张俊英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锦州师院联系学生思想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锦州师范学院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联系学生思想实际,采取具体有力的措施,有步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取得初步的效果。
一是组成学习十二大文件宣讲队伍,党委和院系领导带头参加,通过集体备课确定讲稿,在宣讲员首先领会十二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分五讲向同学们宣讲十二大文件。二是大力加强政治理论教学,把十二大精神同文科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力争学习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三是德育教研室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形势任务和理想前途教育。为了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前不久他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人生观问题调查,发现部分同学的糊涂观念。对此德育教研室连续编写了有关人生问题的教材,发给同学,帮助他们认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使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恋爱观、公私观、荣辱观和价值观。四是充分发挥院刊的宣传指导作用,经常在报纸上发表学习十二大文件的问答和有关参考资料,还组织专业、业余理论工作者写一些理想、信仰等方面的文章,对学生进行辅导。五是把教书育人做为教研室的重点研究项目,号召教师在共产主义教育中起先导作用,既教书又育人,真正培养出一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立志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大学生。
现在,这个学院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广大同学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对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提出入党申请的人越来越多。
锦州师院 立新 振东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人大百余学生组成伦理学会
最近,一个100多人组成的学生伦理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这个学生学术团体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己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有关理论问题为研究课题,针对大学生的实际,进行伦理学的探讨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贡献。在研究和探讨活动中,还将努力提高会员的共产主义道德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 郭涛南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南大学生建立“时政兴趣小组”
为了推动课外政治学习,开阔同学们的政治视野,培养他们观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南京大学哲学系七九级“时事政治兴趣小组”不久前成立。这个小组的5名成员在完成自己的专业学习后,抽出一部分时间阅读多种报纸杂志,并定期向班上其他同学讲述一个时期来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目前,为进一步配合党的十二大文件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利用课余时间,从全国各地报刊上收集大量的辅导材料,编写、打印学习提纲,供同学们学习十二大文件时参考。
南京大学 金南 华友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9月26日,中央戏剧学院近百名学生来到北京火车站,积极参加首都“新风周”的活动。他们清扫了车站各大厅,帮助旅客提包进站,并以自己编排的文艺节目宣传十二大精神。
武周 刘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