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国际舆论展望今年:充满危机但有希望
本报讯 岁末年初,国际舆论纷纷在回顾1981年世界形势的同时,展望今年的趋势,普遍认为今后的一年将是充满危机与不安、但具有希望和信心的一年。
南斯拉夫《人民军报》写道,1981年这一多事之年过去的时候,我们感到松了一口气,但又由于许多问题将遗留给1982年而感到忧虑。军事力量的作用不断增强,严重地威胁和阻挠着世界上爱好和平国家所进行的努力。特别令人烦恼的是欧洲军事事态的危险性发展。但是,报纸认为,“尽管存在着所有这些遗留给明年的危机和冲突,但是,克服这些危机和冲突的活动将继续下去,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源泉,这也是我们以审慎的乐观态度展望1982年的原因所在。”
法新社的评论说,随着东西方关系的冷却,世界的紧张局势越来越令人不安。评论认为,“被笼罩在波兰悲剧事件的忧郁气氛中的欧洲已成为世界热点中的第一大热点”。“至于其它地方,即使未出现新的冲突,问题也未得到任何解决,但这些冲突演变成国际性冲突的可能性与日俱增。”评论列举事例说,在非洲(乍得)、近东(黎巴嫩)、拉丁美洲(萨尔瓦多),人们到处可见地方冲突日益扩大。在非洲,长期来分裂非洲大陆的三大冲突(乍得、西撒哈拉和纳米比亚)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些冲突时而以外交形式体现出来,时而又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而出现。伊朗备受暴力升级的折磨。两伊战争的出路似乎愈来愈渺茫。
路透社记者分析中东形势时说,阿拉伯世界在1982年一开始就陷入深刻的分裂,并且面临对以色列的一场实力的较量,中东和平的成败可能全在此一举。造成这场紧迫的危机的原因是以色列突然决定吞并在1967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期间所占领的叙利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戈兰高地。但阿拉伯外交界人士说,吞并只是在一场阿拉伯—以色列斗争中的一个回合,这场斗争将在今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按照协议规定,以色列在4月应撤出西奈)内达到高潮。
路透社记者指出,当前阿拉伯国家出现了希望。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到吉达进行的访问,似乎为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和解铺平了道路,此举事关重大,可能使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和平建议得到新生。
日本《朝日新闻》4日刊登一则消息,透露外务省对今年国际形势的展望,认为焦点是波兰和中东。
报道说,总结过去的一年是“应加紧解决的课题最后未能得到解决的一年”。第一是阿富汗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柬埔寨。波兰形势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焦点则在于苏联的直接介入。今年的国际形势将因苏联是否直接介入而发生巨大变化。”中东也在增加不稳定因素。今后的火种是以色列吞并戈兰高地的决定。
外务省展望的结论是,“与这些地区的形势相互牵连,美苏限制地区核武器的谈判以及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等如何发展,世界形势增加不安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附图片)
阴霾密布的一九八二年。 (原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第7版()
专栏:随笔

艾伦为何丢官?
陈有为
理查德·艾伦作为里根总统的第一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干了不到一年,就黯然离去了。
种种迹象表明,艾伦表面上是说“辞职”,实际上是被革职。因为他在一个多月前因涉嫌受贿自动告假以后,曾经数度扬言一旦案情水落石出,他就要回到白宫复职。当美国司法部经过调查宣称没有发现艾伦犯有贪污受贿之罪后,白宫仍然表示要对艾伦的情况进行单独审查,把他复职一事悬了起来。现在里根终于宣布任命他的心腹克拉克接替艾伦职务,并扩大他的权限,说明白宫班子的这一大变动势不可免。
艾伦的被迫下台,与其说是由于1,000美元和两块手表的受贿之嫌,倒不如说是白宫内外风波迭起的结果。
艾伦在华盛顿官场里边并非一个新手。他时起时落,已经三进三出白宫。1968年美国大选中,他任过尼克松的外交政策顾问,但尼克松赢得总统宝座之后,却选中了基辛格,而让艾伦当了基辛格的副手。艾伦只在白宫干了8个月就拂袖而去。1970年,他再进白宫,充任尼克松的国际贸易和经济政策助理,两年之后弃官从商,去当他自己组建的波托马克国际公司总经理。1977年,他通过现任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迪弗的关系,结识了里根。在前年美国大选中,他为里根谋划对外政策纲领,成为里根外交班子里的一名要员,去年年初第三次进了白宫。
既然艾伦得到里根的器重,为什么里根现在又要把他撇开呢?
原因不外两点:一是此人能力不行。将近一年的事实表明,艾伦作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尽管不再拥有他前任那样高的地位,仍然不很称职。美国报刊认为艾伦干得“极不得力”,使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由于混乱和缺乏协调而受到损害”。二是此人权欲不小,四面树敌,造成了自我孤立。最引人注目的是,艾伦几乎从未放过各种机会同国务院和里根手下的其他助理顶撞。他跟国务卿黑格的不和,已是公开秘密。里根甚至不得不召见黑格与艾伦两人,亲自出面进行调解。与此同时,艾伦也不甘屈居于有“三巨头”之称的米斯、贝克与迪弗之下,时常与之发生摩擦。专门采访白宫内情的记者海伦·托马斯在预报里根将要撤换艾伦的消息时说,艾伦与黑格的冲突,“是影响对他的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有的美国报刊也透露,“艾伦在白宫和国务院的敌手将抓住这个机会把他搞掉”。
美国官场的权势斗争,是错综复杂,也是相当冷酷的。里根用人,虽然有他本人的主意,但也不能不受到各方因素的牵制。他对黑格的倚重,一方面是由于要借助于黑格多年的军政外交经验,同时也是西部财团在政治上对东部财团的某种让步。里根重用白宫“三巨头”,则是因为他们已追随多年,和他渊源很深。现在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克拉克,跟里根的交往,更在三人之上。据说米斯和迪弗还是靠了当年任加州州长里根的第一任办公厅主任克拉克的引荐,才成为里根的入幕之宾的。同里根的这些左右手相比,艾伦在外交上材不如黑格,在政治上势不及米斯、克拉克,那么就难怪此人在这场权势角逐中要成为一个失势又失意的败者了。


第7版()
专栏:

白宫班子一次重大变动
克拉克取代艾伦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本报华盛顿1月4日专电 里根总统今天接受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理查德·艾伦的辞职,副国务卿克拉克将接替艾伦担任新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是里根政府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重大人事变动。
据悉,艾伦的辞职是里根总统要求他提出的。克拉克在答记者问时说: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地位将提高,他将每日直接同总统接触,提供一个外交政策制定的中心。艾伦在辞职后指责白宫内“滋长了相互指控的政治气氛”,他对此“不完全理解”,并说“这牵扯到了政治斗争”。
艾伦由于为安排日本《主妇之友》杂志采访里根总统夫人而接受1,000美元馈赠一事,引起一场政治风暴,于去年11月暂行离职,以等待调查结果。不久前,司法部已排除“艾伦受礼事件”有违法行为的可能性。据透露,里根让艾伦“辞职”,主要原因是里根对于美国外交政策中出现的某些“混乱”不满。
据报道,艾伦在任职期间未能有效地发挥协调外交事务的作用,加之他同国务院、国防部一些高级官员的关系也不融洽,因此,在一段时间里,美国出现官方外交政策发言互不一致的现象,引起了政府内部和舆论界的不满。欧洲盟国对这种情形也十分恼火。有些报纸指出,里根在竞选中指责卡特政府外交政策“混乱”,结果他自己的外交政策更混乱。
艾伦参加政府之前曾在华盛顿开设一家国际咨询公司,自任总经理,同日本企业界和台湾当局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之后,有人指责他同“从前的顾客”还有来往。
新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克拉克曾任加州最高法院法官,同里根有长期的密切关系。当里根任加州州长时,他是里根的办公厅主任。他在担任副国务卿期间,是国务院的第二把手,同黑格、温伯格等人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据白宫高级官员透露,克拉克任职之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地位将会提高,米斯等总统高级助手将减少参与外交政策的制定。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评论说,由于克拉克进入白宫,白宫现有的“三巨头”将变为“四巨头”。(附图片)
被解职后的艾伦。 本报电视照片
克拉克被任命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在白宫向记者发表谈话。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本报记者袁先禄
社会福利没有解决贫困问题
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了一个听起来颇为响亮的口号:“向贫困开战!”在六十年代中期,贫困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爆炸性的问题。在不少城市的贫民区里先后发生了暴动。有些政界人物则专门到城乡各地的贫困地区访贫问苦,揭露了一些实情,提出这样那样的解决措施。在这以后,政府的社会福利项目大量增加,这方面的支出在联邦开支中占了相当比重。不能说,这对穷人一点没有好处。我在“菜汤厨房”里遇到的某些无家可归者承认,他们多少年来一直拿着政府的社会福利救济,不然日子就熬不到今天了。
但是,正如某些美国报纸所指出的:政府的救济对穷人来说是“死了就有富余而活下去却不够”。事实表明,尽管美国以“福利国家”自诩,但是社会福利并不能根本解决贫困问题。
最近,记者到弗吉尼亚州一位朋友家作客。他感慨地告诉我,在那里的阿巴拉契亚山区,尽管政府搞了专门的社会福利项目,贫困情况比过去严重了。他所熟悉的一户农民,夫妇俩在自己的土地上一年辛勤劳动,却养不活5个孩子,不得不到镇上来觅取免费的食品。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人找不到工作,在山区里忍饥挨饿地到处奔波,靠偶尔打个短工活下去。
至于长期以贫困著称的密西西比州,情况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个州黑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居全国之首,按人口平均收入则是全国最低的。州政府反对在农村地区设立诊疗所,也不推行义务教育制。由于农业的机械化,很多世世代代当雇农的黑人家庭失去了土地上的工作,又不具备到城市谋求职业的条件,生活处于绝境。一些报道谈到,营养不良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常见病。不少农场主允许那些已经不再为他工作的黑人家庭仍然免费住在原来的棚舍里,因为这种“善行”使他的农场人口增加而赋税大大减少。而那些黑人家庭却因此丧失了申请社会福利救济的权利。
有固定职业的贫困家庭
我还想访问几个有固定职业而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些家庭一般是不愿意接受这种访问的。在他的建议下,我随着另一位朋友到几个这类家庭作客,从侧面了解一些情况。
从表面看,这些家庭都有几间一套的住房,外带客厅。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齐全,有的还有汽车。同美国较富裕的家庭相比,当然住得稍为拥挤,设备显得陈旧。如果用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标准来看,那就够富裕的了。
但是,我的朋友告诉我,这几家都领了一些福利,却还是衣食不周。其中有一家的孩子,经常只吃在学校里供应的午餐,回家就吃不上正经的晚餐。当然,访问时不便问起这些,不过,只要仔细观察,主人的窘境是可以看出来的。这并不奇怪。所谓收入低于贫困线,就是四口之家每月不到700美元。而房租每月至少二、三百元,再加上水电、煤气、交通、杂支等必要花消,收支相抵,就所剩无几了。且不说全家的衣着,孩子的学习费用和医药费用,光是伙食,据农业部统计,即使完全在家里用餐,有学龄儿童的四口之家低质量的每月是300美元,250美元那就极为简陋了。
对美国社会完全陌生的人也许会想,难道不能把住房和设备的水平降低一些,而先保证衣食等基本要求吗?但是,美国社会的现状却使人不得不这样生活,要为四口之家找到更便宜的住房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一家四口全部流浪在街头,不然你就得负担昂贵的房租。电冰箱和煤气灶是住房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生活必需品,没有电冰箱,你就得天天到商店去采办食品。这不但更贵,而且还增加了交通费用。这里办公地点、商店、住宅之间往往相距甚远,出门不乘车是困难的。由于公共交通的昂贵,有些家庭虽然贫困也宁可买一辆旧汽车。
“收入只有同支出相比才有意义。生活方式不能不决定于整个社会条件。”一位美国朋友在同我议论美国的贫困问题时这样说。
“玫瑰色的幕罩”在揭开
当然,不应该夸大当前美国的贫困现象。由于美国同一些贫困的国家相比,穷人的比例要小得多,贫困的程度也要好得多。在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比较顺利时,政府开始采取了大搞社会福利来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穷人的处境确实有所改善。由于整个社会的富裕,一些在发展中国家被认为奢侈品的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为日用必需品,贫困的家庭也有。这就使美国的贫困掩盖在“玫瑰色的幕罩”下。
但是,由于多年来持续的通货膨胀和大量的失业,再加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大量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贫困现象在美国又在急剧发展。穷人的生活更加困难。原来的中产阶级中不少人也开始感到威胁。美国报刊经常报道,有些中产阶级家庭已经在节衣缩食,改变生活方式,以免使自己陷入贫困的窘境。《纽约时报》去年11月11日报道了两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处境。一个30多岁的副校长埋怨说:“你开始节约,但通货膨胀一下就使你的节约完蛋了,结果还只是勉强够开支。”一个60多岁的退休职员则说:“他们是在毁灭中产阶级。”有的材料还提到,某些中产阶级家庭经济地位已经下降,只是为了面子和今后的前途,竭力使真相不让人知道。这使我想起“菜汤厨房”看到的那个文质彬彬的白人。在那里有人告诉我,他是不久前才开始来接受救济的。
这里仅仅是对美国的贫困问题的匆匆一瞥,所得到的印象或许有助于解答美国有没有贫穷的问题。
(续完)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日本发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日本考古学家在大阪市附近发掘出一座属于石器时代的庞大村落遗址。
日本科学家在遗址中发现100多座用竖置圆木建造的住宅、庙宇以及日用品和劳动工具。这些发掘物的年龄约为一万年。科学家研究后确定,在村落中居住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与日本列岛邻近的亚洲大陆其他地区的移民。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苏联发现二千年前的青铜锅和饰片
在苏联哈卡斯自治州伊尤斯村附近出土一口罕见的、年龄为二千年的青铜锅和青铜饰片。
这口青铜锅是耕地时被犁翻出来的。锅里有20多个透花青铜饰片,上面有公牛、雄鹰、龙和各种神话动物的形象,还画有天体和宇宙结构。专家认为,这些铸造而成的艺术品出自公元前一、二世纪工匠之手。它们主要用作原始祭司圣服的金属饰物。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特洛伊城在三千多年前是临海的
美国和土耳其的考古学家对特洛伊城废墟的地下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工作,证明了三千多年前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确实能够把他们的船只直接牵引到特洛伊城墙前面的沙滩平地上来。而今天的古代特洛伊城废墟却在达达尼尔海峡西侧出口南边约5公里处,远离了海岸。(德)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一万年前的石刻
据南非《兰德每日邮报》报道,南非开普敦大学的两名考古学研究生在开普省库鲁曼以南的旺德韦克山洞发现了两幅被认为是一万年前的石刻。
一幅石刻上刻着一匹马,它比现在的斑马要大得多。另一幅刻有类似现在的羚羊的一种大型食草动物。
这两名考古学研究生在这山洞里还发现了其它有价值的文物。
石刻的年份是经比勒陀利亚的全国物理研究实验室用放射性碳对在山洞的木炭样品进行测定而确定的。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公元前六千年的居民点
据保通社报道,保加利亚考古学家最近在保南部塞德拉雷村附近的古村落废墟发现了公元前六千年的一个居民点。这一古村落废墟分为若干层次,是各个历史时期居民点留下的不同遗迹,其中最早的一层为公元前六千年的遗迹。这次发掘出土的有一个制陶作坊,还有约一千五百块陶器半制成品、矛头和葬器等。这些发现,在欧洲还是第一次。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石器时代的岩画
在印度奇特拉杜尔加市附近的山里发现大约30幅岩画,据考证,这是石器时代的人绘制的。
在一些大石块和一些洞窟的壁上画有狩猎的场面、人和各种野生动物。(本专栏除署名外为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玛雅城的“大皇宫”
墨西哥玛雅城萨伊尔的“大皇宫”的柱式大门犹如古希腊神庙。这座建筑物具有八世纪或九世纪的普渥式建筑风格。由于墨西哥政府进行了大量修缮工作,这座建筑物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见上图)。(融)(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