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专论

重视大学生智能的培养
武汉大学校长 刘道玉
上一学年,我们进行了一次教学质量检查,了解到这几年来,学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知识面太窄,动手能力差,基本功不过硬,适应性差等。而传统的教学思想又仅仅注意知识的机械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只要求学生学习已有的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并进一步去发掘新的知识领域的能力。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
加强基础课教学 处理好三种关系
打好基础,这是培养大学生智能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件事:一、逐步恢复和建立基础课教研室(组),充实了基础课的师资力量。二、抓基础课教材。三、加强理科的实验教学和文科的社会调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四、改进基础课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对教学法的研究,改变“满堂灌”的现象。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在加强基础课教学,给学生打好基础时,还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学习经典理论与最新成就的关系。有的同学在座谈会上说:“打基础不是从最原始的理论讲起,要强调一个‘新’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例如化学键理论,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也已被现代的共振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所取代。因此,我们讲授的重点应放在最新的成就上。其次,要处理好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关系。系统地打基础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贪多求全。既要系统地打好基础,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第三,要处理好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关系。打基础应当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切不可以为打基础仅仅是学好基础理论,做实验是很重要的。没有实验,学生就难于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
使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改变智能弱、适应性差的状况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课程的结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重新组合各种相近的学科,实现课程设置的综合化,以培养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
目前学生的知识相当贫乏,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知识是形成智能的基础,智能又是进一步获得知识的手段。知识缺乏的必然后果,是智能弱、适应性差。造成知识缺乏的原因,首先是教和学的指导思想问题。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注意求取知识,只追求得高分数。也有一些教师往往沿袭注入式的教法。另外,专业分得过早、过窄,强调专业教学的“小而全”,也影响学生智能的合理结构。
克服学生知识缺乏的弊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自觉地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思想,具有献身科学的远大抱负;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不能把个人志趣与个人主义混同起来。对确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安心专业的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越性,贯彻因材施教、自学为主的原则,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分制的实质,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理地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行学分制,固然可以使少数修满学分的优秀生提前毕业,作到早出人才。更重要的,却是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学得主动,获得较广博的知识,组成比较合理的“智能结构”。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各有不同,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却是共同的。就综合大学来说,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本专业知识、至少懂得一门外语的科学研究人才。
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科研训练呢?首先,在教学中一定要贯穿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这根线。我们讲智能,一般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能结构的核心。目前我国大学所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考试方法也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理论教学“照本宣科”,实验教学“照方抓药”。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改进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鉴别和运用这些知识;不仅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而要从几个角度看问题;不仅传播真理,而且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为了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智能结构,还必须坚持教师与学生结合,特别是名家和有科学经验的教师,要亲自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我们提倡名师选高徒,也赞成高足拜名师。
其次,一定要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训练。进行这项训练的好处是: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专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突破原来的学习范围,进一步获得新的知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科学眼界,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科学文献和撰写论文,并熟悉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方法。


第3版()
专栏:

积极稳步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中共苏州市委员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州市创办了16所职业中学(班),开设了30多个专业,在校学生达3,000多人。另外,还恢复、创办了18所中专和技工学校。全市中等教育的结构,正朝着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只靠教育部门不行,必须加强领导,做到三个统一:
市委统一领导。一开始市委领导就亲自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制订办学方案,进行改革试点工作。改革中遇到的全局性问题,市委多次进行专题讨论,并会同市政府及时从方针、规划、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等方面做出决策。
各方统一思想。中等教育结构要不要进行改革?开始,人们的认识不是一致的。工业部门有些同志强调抓生产;有的担心花了钱,出了力,学生毕业后分配不到手。个别同志甚至认为办不办学无所谓。教育部门有些同志则认为,职业中学是直接为经济部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应该由经济部门来办。我们用十年动乱前后苏州市中等教育结构的对比,以及目前结构单一化给各方面带来的严重后果教育大家。市纺工系统近几年每年要招收二三千名新工人,他们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劳动技能,一切从头学起,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上海同行业相比,设备及原料差不多,但经济效果却远远不如上海。主要原因就在于苏州市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上海低,技术人员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太小。从这一对比中,纺工系统的同志看到了抓教育,尤其是抓好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
全市统一规划。我们制定了调整发展中等教育事业的五年规划。到1985年,在全市40所普通中学里,除保留9所完全中学和15所初级中学外,两所中学改为完全职业中学,其余14所保留初中部,将高中部改为职业中学。这样,既能集中力量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能有计划地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各类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职业中学办起来了,学生毕业后怎么办?关键要搞好劳动制度和招工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一套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劳动就业制度。我们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原则,既减轻国家负担,又打破“铁饭碗”思想。
为了改革招工制度,全市普遍开展就业前的培训,逐步做到使青年先经过培训以后再就业。为此,我们首先摸清全市发展国民经济需要的各种技术力量和劳动力补员计划,摸清商业、服务性行业和消费品生产行业所需要的各类人员计划。其次,根据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确定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全市统一规划实施。第三,随着职业学校规模的发展,今后招工首先从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中对口择优录用;也可以根据自愿,把他们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出路。


第3版()
专栏:

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辽宁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效显著
本报讯 辽宁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经过两年来的积极努力,普通高中的布局已基本趋向合理,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同时,在全省恢复发展了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农业)中学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1,057所,在校学生达19万多人,初步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不合理状况。
辽宁省在实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当中,围绕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各市、地的业务部门与教育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毕业生的去向等方案,使教育结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都是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和农村经济的变化,以及本省待业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安排的。这些学校不仅培养全民和集体企业需要的劳动后备力量,而且为学生毕业后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培训专长和本领。全省这类学校共设置了180多个专业,其中包括消费品生产、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和财会等方面的专业。农业中学和农业技术学校在为粮食生产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设置了多种经营等专业。省人民政府还明确规定:“全省从1981年起,在国家下达的劳动计划指标内,各行各业用工都要首先从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的职业
(技术)学校、职业中学毕业生中择优录用。”这一规定不但为学生的就学、就业开辟了一条出路,而且开始改变了过去先招工后学徒的做法,使劳动后备力量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辽宁有一支专业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水平的工程技术队伍。辽宁省在兴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时特别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坚持教育部门与业务部门、厂矿企业、农村社队并举办学的原则。很多工矿企业和农村社队都把办教育视作战略任务,把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舍得出钱、出人、出力。目前,全省已拥有一支由6,000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
本报通讯员 纪芝信 本报记者 董践真


第3版()
专栏:

菏泽地区妥善整顿民办教师队伍
本报讯 记者杨良化报道:最近,山东省菏泽地区6,500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已经离开学校,回乡参加农业生产。通过对民办教师队伍进行组织整顿,师资条件有所改善,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菏泽地区民办教师队伍盲目发展,大大超过了应有的编制。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从今年夏季开始,地区教育部门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坚决而妥善地开展了整顿工作。他们在搞好调查摸底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对全体民办教师从政治思想、文化水平、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实行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分别确定去留对象。
对于调整回乡的人员,他们尽力做好思想工作,并根据条件与可能,尽量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
菏泽地区对经过整顿后的民办教师队伍,一方面积极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另一方面想出种种办法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第3版()
专栏:

坚持“三服务” 甘当“老黄牛”
沈阳计算所后勤部门为科研人员办好事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所行政处坚持后勤工作为科研生产服务,为科研人员服务,为全体职工服务的“三服务”方针,被誉为科研人员的好后勤。
几年来,计算所为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办了许多好事。如:为科研人员出差代购车票和机票,并送票上门;为科研人员和职工订、取、送牛奶;幼儿园为孩子们增加早、中餐;为搬进新宿舍的职工办理户口、粮食关系和学生转学手续;自己动手扩建浴池;为新宿舍一楼窗户安装铁栏杆;自己动手办豆腐坊;通过正当手续为职工购买地瓜、鲜鱼、蔬菜等副食品;办公用品按时送上门;每年为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建立科研人员保健档案。他们做了许多工作,经费却年年有余,仅1980年就节约了2.9万元。
沈阳计算所后勤工作之所以搞得好,就在于他们抓紧思想教育,领导带头干,党员起模范作用,还订了相应的制度。以前,行政处有些同志不安心后勤工作,认为后勤工作“没出息”、“不光彩”,有的歧视知识分子。党总支针对这些思想,逐个地谈心,切实解决认识问题。行政处党总支委员石德顺是所里有名的“老黄牛”,无论酷暑还是严冬,他都每天早上五点出发,到五里路外的生产队取牛奶,然后分送到各家各户。共产党员、电工孙盛臣份内份外工作抢着干,修锅炉,修暖汽,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在他们的影响下,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第3版()
专栏:杂谈

大兴办好事之风
陈 昭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所行政处的同志们,坚持为科研第一线服务,为科研人员和全所职工办实实在在的好事,这种甘当“老黄牛”的精神和不空谈、干实事的作风,值得称赞。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许多科研、教育和卫生等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单位,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还有许多问题,而且短时期内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善,这是大家所能体谅的。然而利用现有条件,把服务工作做得细致些、周到些,使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生活和工作更方便些,不是没有可能的。沈阳计算所行政处能做的一些好事,在其他类似的单位也是可以做的。这里,关键是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干实事的作风。
沈阳计算所行政处的同志们服务工作热情周到,是由于他们平常抓紧了思想教育,克服了后勤工作“没出息”、“不光彩”,以及轻视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树立了做好本职工作,为科研服务,为科研人员服务,为全体职工服务的正确思想,做到了心灵美、行为美。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见诸于实际行动。就后勤部门而言,主要应当表现为改进服务工作,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做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愿科教卫单位的行政后勤部门大兴沈阳计算所的办好事之风。


第3版()
专栏:

德惠县整顿小学教师队伍一年见成效
本报讯 记者苏午辰报道:吉林省德惠县切实加强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小学教师素质普遍增强,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前年年底,德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门力量调查全县教育情况,发现三个问题:一是十年动乱期间,大批小学骨干教师被选拔到中学任教,补充进来的小学教师有一部分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二是民办教师比重过大,缺乏基本训练和教学经验。三是退休教师子女接班,加上复员退伍军人、就业青年大批涌进教育战线,其中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因此县领导部门决定切实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
首先抓好整顿工作。对民办教师,县里实行全县统一工作考核和业务考试,逐人进行综合评比,去劣存优。合格的发了任用证书,建立档案;留用后经过短期培训能够担任教学工作的建立了名册;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辞退回家务农。对公办教师,一方面在调整学校布局、减少一部分中学的基础上,动员原来小学骨干教师重返原岗位任教,使小学教师队伍得以加强;另一方面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对子女接班、招工和复员退伍青年进行业务考试,择优录用。对已进入教师队伍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离职学习或在校内安排其它工作。
经过整顿和提高,德惠县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素质有所增强,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显著增加;全县小学教师认真备课、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民办教师的任用和管理也走向制度化。


第3版()
专栏:

社员李银献款办学
本报讯 山西广灵县斗泉公社一斗泉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李银,最近向国家超售粮食3,500斤,并从超售粮款中拿出200元,献给一斗泉学校。
去年实行了包产到劳责任制,李银一家包地30亩,妻子养猪,孩子割草喂羊。一年收入2,000多元。这样的收入在本公社不能算冒尖户。可是,李银想的不是自己的小家,他说,要想国家富得快,就要培养后一代。我拿出一点钱帮助办学,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王存义


第3版()
专栏:

? 内蒙古商都县三面井公社瓜房子大队社员王金在,培育出适合当地高寒干旱气候的春小麦良种——“内麦一号”,一般比当地原来品种增产20%—40%,获得内蒙古科技成果奖。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第3版()
专栏:

如皋县技术人才有用武之地
江苏如皋县不拘一格地选用技术人才,使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四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临时工成为工艺美术人才
如皋县丝毯厂李玉坤,原是个临时工,但他对挂毯图案的设计很有研究,因此被破格提拔为技术员。从此,李玉坤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为了构思新图,近两年来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绘制了上百幅写生图。同时,还博览了一些名画家的传世作品,从而提高了创作设计能力。
两年来,他创作了40多幅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的丝毯新样,对外销产品选用率达到93%。
从“革新迷”到助理工程师
王连贵是如皋染织厂的青年工人,人称“革新迷”。
他原来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从1964年开始,经过五年苦学,基本掌握了中学数学和物理,以及纺织机械原理方面的有关知识。接着,又基本学完了大专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
二十多年来,他搞成的大小革新项目上百件,较为重大的就有10多种。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后,他热情迸发、刻苦攻关,在短期内,研制成了一种新型的“花式线捻线机”,为江苏省的染织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破格提拔的青年工程师
在如皋县机械制造行业里,有一位刚被破格提拔的青年工程师,他是矿山机械厂技术组长叶荣华。
小叶是在十年动乱中从南京工学院毕业的。几年来,为了弥补过去学习上受到的损失,他孜孜不倦,勤学苦练,除结合工作学专业课程外,还发奋攻读外文。近几年,叶荣华先后设计试制成功了“四米立车”,“八吨慢动绞车”,“凸轮式滚丝机”,“有孔蜗轮滚刀”,“球面蜗杆专机”等,去年上半年以来,厂技术组在他的带领下,经过改型、设计、改造,已完成21项新产品的生产。
八旬名医作出新贡献
黄星楼是一个年逾八旬的当地名中医之一,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既精通内科,又善治温热病。
黄星楼自从晋升为主任医师后,工作更加勤奋,除亲自解决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外,还抓紧撰写、整理他六十多年来的医案、临床经验、疑难辨析、医疗随笔、专题文章等,编纂成《餐菊轩医辑》。他还为中医刊物和学术会议撰稿10多篇,对繁荣中医学术思想,丰富和发展祖国医学宝库,做出了贡献。
江苏省如皋县科委 刘培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