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个起到了促进生态平衡作用的山区农场
前一时期,我在安徽农村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生动的材料,说明农村知识青年开展科技活动的前景光辉灿烂。现举几个典型的实例,略陈所见,供有识者考虑,以期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尽最大的努力来培养农村知识青年,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脊梁骨。
祁门县横联公社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回乡知青联营农场,主力是24名具有中学文化水平的青年,他们以山草饲养牛、羊、兔,以牛奶、羊肉和兔肉外添蚕蛹粉喂貂。三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如今已山青水秀。去年全场养貂1,000余头,一年产值4万多元。由于他们刻苦钻研,现已掌握了水貂的饲养和兽医诊疗技术。其中15名青年承担了国家和省、地、县下达的六项科研任务。
这个知青水貂场,产生了五方面良好的效果:一是青年们掌握了可行可靠的牧医技术,堪称牧医小专家;二是他们的工作获得了出色的经济效果,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为个人增加了收入;三是不但终止了700亩山地上树木的乱砍滥伐,还栽植了梨、桃、桔树,使土壤免于流失,此外,也开发了动植物资源;四是他们以草养畜、以畜养貂、以水和萍养鱼、以畜粪和塘泥种菜,取得了良性循环,促进了生态平衡;五是由于他们的技术、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同等学历和同样年龄的城市青年之上,因而安心在农村扎根,不想涌向城市。以祁门一县而论,如能有更多的知青参照这一经验,在全县办起一批这样的农场,把成千上万亩的山地开发经营起来,这个县的皮毛工业和农工商联合体就可以兴办起来了。如果全国各地的知青都参照他们的经验,因地制宜开发经营荒山野岭,其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就更加明显了。(附图片)
安徽省祁门县横联公社石川大队貂场的饲养员正在给水貂打预防针。
曹 暾摄


第3版()
专栏:

解决农村能源知青可大显身手
我国农村能源短缺是个大问题。解决的主要办法之一是发展沼气池。但是在建池、出料、用气、积肥等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行。在这方面农村青年也是大有可为的。濉溪县黄集公社蒋圩大队团支部书记王德敏就是热心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一位闯将。这位知识青年经过多年刻苦钻研,掌握了沼气池的配料和建池规律,经他手建的池子用料省、密封好、不漏气、耐压力、产气多。他还成功地进行了用沼气开动柴油机的试验,接着建立了四个一组的连环池,产生的沼气带动柴油机碾米、磨面、发电、加工饲料,节油率达到50%以上。象王德敏那样有志气、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在广大农村中不在少数,农民对他们是非常喜爱的。


第3版()
专栏:

方 成画


第3版()
专栏:

科学方法制种大受农民欢迎
农村青年在制种方面可做的事太多了。嘉山县石坝公社农科队三位青年农民技术员,1980年和制种户签订了承包制种的合同,结果杂交稻子亩产平均达到144斤,而过去平均亩产才50多斤。以1斤种子可换普通稻谷15斤计,农民得利甚多。现在全社已有164户社员和他们签订了承包合同。
安庆市郊区刘纪大队有19亩制种田,土瘠地低,无人肯承包,于是出榜招贤。大队育种农技员吴江胜揭了榜,与大队签订了承包合同。他经过五个月的辛勤劳动,19亩田的收入合计折款4,000余元,赢利达3,000元,所交售的余粮近2万斤,为历来所交售公粮的十倍!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据他自己说,除了苦干实干外,主要靠他三年来所学到的农业科学知识。
我国地大物博,青年们在作物、果蔬、花卉和经济作物的育种工作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在作物中,除了杂交水稻和杂交稻纯合化外,还有小黑麦的杂交选系、低单宁含量高粱的选育、全氨基酸玉米品种的选育等;在经济作物中,优良杂交烟草种子比黄金还贵,低芥酸的油菜品种可以大大提高油菜籽的经济价值;水果中如猕猴桃的移栽和培育;花卉中如水仙、郁金香的制种等等,名目之多,真是不胜枚举。有志青年,何妨一试?


第3版()
专栏:

钻研栽培和植保技术的年轻人
许多农作物丰收的关键在于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萧县黄口公社胡庄一队的五位回乡女知识青年1980年承包了8亩棉田,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老农的经验运用到种植棉花的实践中,在栽培技术上下苦功夫,采用了营养钵和合理密植等方法,取得了亩产皮棉234斤的优异成绩,社员们对她们交口称赞。
太和县宫集区孟庄大队的团支书、植棉技术员孟广绪发现棉蚜、棉铃虫、尺蠖等害虫的抗药性逐年增加,决心钻研生物防治。他搬迁马蜂到棉田中治棉铃虫和造桥虫获得成功。第一年他搬迁马蜂60多窝,皮棉亩增13斤,节省农药费400元和劳动日200个。第二年他带领全大队的团员搬迁马蜂1,000多窝防治棉铃虫和尺蠖,大见功效。他还带领团员用瓢虫治蚜虫,1978年捉放瓢虫82,000只,全大队治蚜虫没用一滴农药。从孟广绪的成果中,见到了生物防治这门科技园地的灿烂前景。可以预料,我国农村知青在这个领域里,不久将会作出更加令人振奋的成绩。


第3版()
专栏:

畜牧兽医技术吸引着许多知青
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是选育和繁殖良种。在这方面知识青年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遗传学、生理学的知识和技术,是大有可为的。金寨县大湾公社青年兽医王科超同县里两位技术员一起,用先进的冷冻精液对母黄牛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成功。所产牛犊每日平均增长一斤以上。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兽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不少地方一方面禽畜疫病频繁;一方面疫苗到了公社下不去。现在出现了兽医承包责任制,凡是实行责任制的地方,疫苗畅通无阻,家畜病情迅速降低。


第3版()
专栏:

青年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潜力很大
各地的公社农科站有不少是以青年农技员为主力的。他们在农业科学实验、示范、推广等工作中,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有力地推动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例如南陵县弋江公社农科站,五位青年农技员设立了农业科技询问处,轮流值班,对来访农民所提出的问题随问随答。在治虫高潮中,每天要接待300多人次。有的农民来自几十里外或邻县。不到两个月,农科队就接待了2,000多人次。他们受到农民欢迎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农村青年的科技活动中,对于中学里智力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不能低估。铜陵县和悦学校师生积极开展以微生物为主的科技活动。在暑假中,他们带着九二○药液和工具,到棉花地进行点涂,点涂棉花植株的结桃率比不点涂的高出几乎一倍,大受农民欢迎。


第3版()
专栏:

怀远县五岔公社陈后生产队社员陈兴魁,高中毕业后,立志养猪,为国家多做贡献。他研制出盐化饲料,解决饲料不足的困难。这是他用盐化饲料喂猪。 张文礼摄


第3版()
专栏:

农村知青可成为土壤改良和作物施肥专家
我在安徽十四个县视察农业区划工作时发现,农民都争着请土查技术员,到自家的责任田里挖土取样,渴望知道土壤里缺些什么,该补施什么肥料。而过去搞土壤普查,并不怎么受欢迎。对土壤普查态度的转变,说明农民已认识到测土施肥的重要性。
农村知识青年在这项重要的工作上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太湖县赤土大队农科队的主力是十五名团员青年。他们通过田里掺沙、种植绿肥、加深耕作层、排灌分家等七项综合措施改良红黄壤,使土壤由红色变为黄褐色,土壤酸度大减,有机质从百分之零点五猛升到百分之三点一五。农科队建队时,粮食亩产只有四百一十八斤,经过改土,到一九八○年已上升到一千一百二十五斤,全大队人均分配由一百元上升到一百六十元。农科队这批青年已成为全大队人人夸奖的土壤改良专家。
知识青年大都具有容易接受新事物和肯认真付诸实践的进取精神。例如,在作物栽培中施用微量元素和高效复合肥料,可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肥西县严店大队的团支书马永新先后用硼肥和磷酸二氢钾、锌肥等对水稻和油菜施肥,喷过硼肥的油菜,除去成本,比未喷的每亩净增收入十多元;喷过磷酸二氢钾的早稻,比未喷的每亩增收六、七元。青年按照科技知识试验成功,老农信服之后,把自己的丰富经验结合进去,就可以使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一大步。


第3版()
专栏:

把青年组织起来向农业现代化进军
从以上的科技活动情况来看,在我国广阔的农村里,确实存在着知识青年和剩余劳动力的巨大潜力。如何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其智力和劳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乃是当务之急。许多地方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安徽省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由各级科委组织的。安徽省科委和阜阳地、县科委以阜阳县口孜区为试点进行8,000亩大豆丰产试验,一共培训了108个农技员,绝大多数是有文化、热情高的回乡知青。8,000亩大豆的各项试验,都是依靠这批骨干完成的。他们分散在该区11个大队97个生产队,既是承包员,又是示范户,由一位副县长为首,组成领导小组,具体领导试验工作。他们抓植保带全局传授技术。以生动的科学对比,带动农民都来学技术,使全区70,000亩大豆的虫灾都大为减轻,经过这次试验,全县各部门的积极性都大为提高。这是组织知青培训、抓点带面推动科学种田的一种新办法。
第二种形式是由团支部组织青年开展科技活动。阜阳县彭庄大队共有青年534人,其中团员216人,经过宣传动员,人人开始学科技,搞科研。现在除大队有一个农科队外,各生产队和作业组都以团小组为核心,建立了32个科研小组,团员青年有试验田700多亩。几年来,他们先后培育出6个小麦良种和两个大豆良种,提纯复壮了一个红芋品种,推广了两个红芋良种,配合全大队养猪、羊、兔、蜂、鱼,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开展。
第三种形式是由公社建立起来的群众性科学种田协会。天长县郑集公社由秦登江、陈凡建立的农民科学种田协会就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这个协会把迫切需要科技知识的农民、农技员、种田能手层层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群众性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其中又以青年技术员为骨干,以会员和示范户的承包田为阵地,有效地普及了农业知识,并从实际出发,优先推广那些投资少、见效快、应用面广、又易为群众学到手的生产适用技术。目前这种形式正在向其它地区迅速推广。(附图片)
青阳县九华大队的万亩竹林。
安徽省农科摄影协会供稿


第3版()
专栏:

孩子们亟需精神食粮
由于广大家长对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低幼读物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书店里很少有低幼读物,一些家长和托儿所、幼儿园常因买不到适合孩子们看的书而着急。
1978年10月以来,我国少儿读物(包括连环画),印数在5.5亿册以上。但是,其中低幼读物的品种只占3%,印数不到总印数的20%,学前儿童读物仍处于“书荒”状态。在低幼读物紧缺的情况下,一些年轻父母和托儿所、幼儿园只好买些连环画或小学低年级读物给学前儿童看。极少数家长和个别保教人员,则讲些鬼怪狐仙或猛兽吃人的“故事”,来哄骗、吓唬孩子们。还有些父母,硬逼着孩子认字、数数,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厌烦学习的情绪。为了搞好早期教育,必须为孩子们多准备一些精神食粮。
康克清同志写给1981年10月在山东泰安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会议的祝贺信指出:“当前要特别重视学前读物的创作和出版,使孩子们从小就能通过读物受到教育。”我们相信,只要有关方面重视,特别是出版部门和幼儿读物工作者,以及文学、美术、音乐和科普读物工作者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做好低幼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王靖环


第3版()
专栏:为四化作贡献的人

寓德育于幼儿生活之中
——访天津市特级教师韩之云
天津市光复道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28年的特级教师韩之云,向记者谈了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韩老师的话讲到这,邮递员给她送来一本杂志《儿童音乐》。
看到这本杂志,在旁的保育员向我介绍说,韩之云不仅从图书馆借阅了《学前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书籍,而且还自己花钱订阅了《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16种报刊。她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幼儿教育进行研究。
韩之云发现班里独生子女多,相互关系不太融洽。为了培养幼儿关心和爱护别人的品德,她首先为幼儿做出了榜样。夏天她给孩子们擦汗,给长痱子的幼儿用稀酒精擦洗;掉牙的幼儿咬不动苹果,她就把苹果皮削掉,切成小块给孩子吃;每逢孩子的家长生病,她都托幼儿带去亲切的问候。这一切,对孩子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起床后互相系鞋带,洗脸前互相卷袖子,做游戏时互相让玩具。有个小朋友脚扭了,大家不约而同前去搀扶。一个小朋友手指感染了,其他小朋友就帮助她洗手。孩子们把这种风气也带到了家庭、邻里乃至社会中去。有的小朋友经常为生病的邻居老奶奶扫楼道,有的孩子在随妈妈回家的路上做些好事。
班上有个孩子拾物不交公,爱拿别人的东西。韩之云知道他唱歌唱得好,就请他唱赞扬拾金不昧的歌,然后说:“你做得比唱得还要好,是吗?”那个小朋友点点头。过了几天,他拾到了二分钱,交给了韩老师。韩老师当众表扬了他。
本报记者 孟晓云


第3版()
专栏:来信

农村需要儿科医生
我们农村的公社和集镇医院一般都没有开设儿科门诊,孩子生病只能做些简便的治疗,一旦病重只好到县城或大城市的医院去治。这样既给社员加重经济负担,又容易耽误孩子看病。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里一些巫婆和骗子就乘机活动,有的人上当受骗,使孩子病情加剧。建议充实农村的医疗机构,增设儿科门诊。
湖北省云梦县胡金店镇
李育生 李会元


第3版()
专栏:

该批评谁?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男孩分开两腿,跨坐在一个双人座位上,弯着腰,东张西望,左一声“妈”,右一声“妈”,而他的妈妈在车的另一端,根本挤不过来。
车开了,我说:“小朋友,阿姨和你一道坐,好吗?”“不!”别的乘客看到孩子这样,都觉得可笑。直到我下车,孩子也没改变姿势。
另一次,我在食堂里就餐。人多凳子少,我发现一只没人坐的凳子,走过去刚要伸手拿,不料一条小腿上来把凳子压住,我连忙缩手看了一眼这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她正和她妈妈坐着吃饭。直到我站着吃完了饭,小姑娘也没有拿下她的腿,而那位母亲始终象没看见一样。
儿童时期是塑造人格、形成世界观的奠基阶段。在孩子的纯洁的心灵里,父母总是对的,他们对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是进行模仿。所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那种指使或默许孩子抢座位、占凳子的行为,不就是促使孩子从小养成不懂文明礼貌、不讲公共道德、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气吗?
卢爱华


第3版()
专栏:

怀远县猴洞大队以知识青年为主成立的农科队,坚持科学种田。这是农科队成员在观察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 张文礼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