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400吨磷肥哪里去了?任县县委责成县供销社调查,县供销社写了“调查报告”。但邢湾供销社“一干部”不同意这个“调查”,他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这不是“调查”,而是为某些“开后门”的人“打掩护”!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希望任县县委和有关部门认真查一查,弄个“水落石出”。
本报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反映一些地方在分配化肥中“私分”、“走后门”,甚至转手高价倒卖的现象十分严重。社员群众对此很有意见。这类问题,希望引起各地充分注意,并严肃对待,认真查处,绝不能让那些搞不正之风的人捞到便宜。    ——编者
400吨磷肥哪里去了?
我们这里是个严重缺磷的种麦区。全社有麦田18,000亩,按亩施磷肥100斤计算,共需磷肥180万斤。前些天,公社供销社从外地购进580吨磷肥,社员们高兴极了,认为明年小麦丰收有了指望。
谁知磷肥运来后,供销社只给了本公社180多吨,俺大队才分到10吨,还不够大、小队干部分的。其它400吨都让供销社走了“后门”。有个主任一次就批给他的乡亲10吨和一个干部8吨。光他一人先后从“后门”弄走320吨。这也给了投机倒把分子以可乘之机。有人从我们这里买了转手倒卖,5吨磷肥就可赚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在出售磷肥的那几天,县里和外地的大、小汽车20多辆出进供销社,把磷肥运走了。社员们眼看着种麦需要磷肥,却买不到,真是又气又急。
党的十二大公布的新党章,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比过去更严格的要求,而我们供销社的领导干部还在大搞不正之风,这行吗?
河北任县邢湾公社付北大队
部分社员群众
答复
接到你报转来“部分社员群众”的来信清样后,我们立即派县供销社两名干部深入邢湾供销社调查,并对这个供销社在零售磷肥中的不正之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现将县供销社的调查报告送上。
中共河北省任县委员会


第5版()
专栏:答复

附:任县供销合作社的调查报告
接到你报转来“部分社员群众”的来信清样后,我们立即派县供销社两名干部深入邢湾供销社调查,并对这个供销社在零售磷肥中的不正之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现将县供销社的调查报告送上。
中共河北省任县委员会
今年9月,邢湾供销社自己从湖南分三批购进磷肥580吨。由于不是计划内分配物资,因此他们商定:一是分给本公社一部分;二是支援外公社一部分;三是供销社零售一部分,由主任批供。这个供销社有正副主任三人,当时研究的意见是:由屈云波主任掌握8吨,翁录卿主任掌握3吨,其余由刘兰申主任掌握批供。
实际销售情况是:分配给本公社各大队189.3吨,社直单位91吨,外公社47吨,共327.3吨。扣除损耗4.6吨,其余248.1吨由供销社零售。零售部分中经供销社主任刘兰申批的有42.6吨,最大的一笔是批给他老乡的2.25吨。另外,公社和供销社共同研究,售给帮助联系买磷肥的那位职工8吨。
由于我们在分配问题上没有加强具体领导,使这个供销社在磷肥销售中出现一些偏差——零售部分大了些,分配部分小了些,因而有的群众没有买到。今后我们一定注意改进工作。
河北省任县供销合作社


第5版()
专栏:

所谓“调查报告”的真相
你报转来《400吨磷肥哪里去了?》的来信清样后,县委很重视,当即责成县供销社调查。问题就出在县供销社的“调查”上。
第一次调查,是县供销社的一名主任只把邢湾供销社批条子最多的那个主任叫到县里,共同商议搞了一个“材料”报给县委。县委将“材料”退回,又列出提纲,要县供销社重新派人调查(可以想象,原“材料”是太不象样了)。
第二次调查,是由县供销社某主任精心安排,派了两名干事带着“框框”去的。这次也只是和邢湾供销社的三个主任见了一下面,既没有开调查会,也没有听取供销社职工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只按批条子最多的那个主任的意见,翻阅了一下出售单据,未与供销社另外两位主任研究,就盖上供销社、公社、大队的公章,匆匆向县委“交账”了!
这次“调查”好在有两点是县供销社无法改变的:一是邢湾供销社进磷肥580吨不能变;二是分配给本公社各大队180多吨不能变。这样,就只能在其他的约400吨上“做文章”了。例如:一是“调查”报告将那个批条子最多的主任批给县里干部和他同乡、亲戚的磷肥,写成了“零售”。什么叫“零售”?在供销社工作的人都懂得,所谓“零售”是指在门市部公开出售,哪有由个人批条和控制出售的叫“零售”?
二是“调查”报告把卖给社直机关干部的磷肥,说成是分配的。这个方案,未经公社党委和管委研究讨论,是供销社那个批条最多的主任送给公社干部作“人情”的。
三是“调查”报告只将批条最多的那个主任另外零批的42吨写上了,并说“最多一次是2.25吨”。据我们了解,他一次批给县委办公室某副主任5吨;批给县供销社某主任5吨;批给他乡亲10吨,是用拖拉机分两次来拉的;批给他一个熟人两次共8吨。听说,还有高价倒卖的。这些情况,县供销社的“调查报告”上为什么不写呢?
邢湾供销社另外两名主任说得好:我们在磷肥分配中是走了“后门”,群众批评的对。错了,我们就承认,就检查!可县供销社的某主任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庇护在磷肥分配中的不正之风呢?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他也参与和指挥了这次磷肥“走后门”,而且也搞了不少磷肥去送“人情”。
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不将县供销社的“调查”情况反映给县委?其实,我去了。不巧,县委第一、二把手去地区开会了。我又找主管财贸的县长反映,县长说这事归县委办公室管。县委办公室又说是负责财贸的副县长管。我看谁也不愿意管,只有给党报写信反映了。
河北任县邢湾供销社 一干部


第5版()
专栏:答复反应

一封表扬信 振奋一个段
11月10日你报第八版刊登一封读者来信,表扬我段1/2次列车包乘组在深入开展“人民铁路为人民”活动中出现的“四个变化”,在全段引起了强烈反响。
段党委号召全段职工:“认真贯彻十二大精神,远学乌局69/70次,近学本段1/2次,大鼓实劲,开创尊客爱货、优质服务的新局面。”北京车队各包乘组还组织乘务员讨论,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制订了改进措施;上海、广州、邵阳等4个车队相继召开大会,决定搞好当前的冬春运输。105/106次直快列车,还订出办法,加强基本功训练,保证旅客喝上水吃上饭,等等。
现在,全段职工劲头很足。这真是:一封表扬信,振奋一个段。
湖南长沙铁路分局长沙客运段


第5版()
专栏:

如此“全优”工程
不久前,我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对早已竣工的42号住宅小区的8号楼又重新返工大修。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8号楼工程搞得很粗糙,但公司竟向上报了个“全优”。事也凑巧,京、津、唐三市创全优工程竞赛联查抽签检查时,正好抽中了这幢楼。检查订于11月7日开始。二建公司的领导听到这个消息,可急坏了!他们立即把第四工程处的主要瓦、木、电、管工人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施工队伍,在8号楼搭上脚手架,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地为这幢楼“涂脂抹粉”!
在公司领导的督促下,工人们忙得大汗直淌。外边,砖墙砌得不好,他们就用砖磨;阳台拦板干粘石粘得不匀,就“盖被”,把阳台拦板全部重新粘了一层。室内,地面起鼓、裂缝的,全部凿掉,重新用水泥抹平;暖气、壁橱、楼道、厨房、厕所等,也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返修;墙壁和门窗重新喷浆、油刷;原来突击安上的钢纱窗,因为质量不合格,现在全部卸下来,准备三市联合检查后再安上。就连平时不被重视的下水管,这次也重新校正,并油漆一遍。
为了加强8号楼返修工程的领导,不仅公司经理多次亲自到施工现场,还成立了指挥领导小组,又把全公司四个工程处的质量检查员集中到8号楼,层层把关,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督促检查。
人们看了这幅景象,不禁发笑:早这样重视工程质量,何至今天如此现眼!
河北唐山市 嵇 健


第5版()
专栏:街谈巷议

有人掏油罐车发了财
铁路油罐车卸车时,不把油卸净,几十公斤、甚至上吨的油被丢弃不要,这是一个老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在全国铁路较大油罐车集结点上,几乎都有人在掏油底。掏出来的油就地出卖,获利是很可观的。
我所在的炼油厂是个小厂,所用油罐车不多。进厂来的空车虽然已被掏过,可是我们仅在半年时间里,光汽油、柴油两种就掏了100多吨,价值4万多元。目前,掏油底已成了一些单位和个人的“生财之道”。
节约能源是件大事,而一些部门却这样大手大脚地浪费,简直太不象话了!
辽宁抚顺市石油三厂 刘耀先


第5版()
专栏:

引以为戒
10月23日的《南京日报》第一版发表了一篇题为《200多吨煤一夜间不翼而飞》的报道。虽然罪犯已捉拿归案,但这件事不能不使人震惊:14辆大卡车在夜间进出车站货场,却无一人过问。这一方面说明了南京西站货场管理制度上有漏洞;另一方面说明犯罪分子的肆无忌惮。
为使大家受到教育,特将此文向你报推荐。希望各单位以这件事为借鉴,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查一查,并认真堵塞漏洞,严格各项规章制度。
南京 朱利闽


第5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农村需要谷物烘干设备
每年夏收秋收时节,各地沿公路两旁居住的许多农民要在公路上晒粮;为了减少粮食污染和保证交通安全,许多报刊每年也要刊载一些读者来信或文章,劝告农民不要这样做。然而,收效不大,农民依然在公路上晒粮。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就连常有外宾来往的一些公路上也不例外。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农民不知道这种作法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危害吗?是他们不知道这样会使自己的粮食受到沥青和机动车废气的污染吗?我想,经过报刊多年的宣传,农民是懂得上述后果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目前农村缺乏谷物烘干设备,而晒场、晒席又不敷应用。
要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在公路上晒粮的现象,农机部门就应该研究解决农村谷物烘干设备的问题。如果农村中每个生产队或生产大队都有一套谷物烘干设备,象目前农民用碾米机碾米、磨面机磨面那样方便的话,我想农民就不会再把公路当晒场了。
四川郫县新胜中学 李 平


第5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请为我们研制检查粮食的仪器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粮站怎样保质保量地加快粮食入仓速度,成了个亟需解决的大问题。在今年秋粮入库季节,粮食收购工作中的一些落后办法,引起了我的焦虑!
我们粮站收购粮食,一般都是凭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感觉,检查粮食的水分含量,以确定质量标准。这个办法,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变化了的农村形势。当粮食入库高潮时,每天有千家万户的社员来向国家交售粮食。粮站工作人员有限,为了保证粮食入库质量,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咬籽研末,精神高度集中,经常忙得满头大汗,晚上还要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虽然这样,每天交粮排“长龙阵”的现象仍不见好转。
粮库人员凭经验和感觉检查粮食水分含量标准的办法,既劳累,效率也低。再加上受外界因素(如气候、工作环境等)的影响,检查中不易掌握好标准,粮库人员往往和交粮社员因质量问题发生争执,不仅影响工作,还影响国家和社员之间的关系。我们多么希望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为我们研制、生产出可以迅速、准确地检查粮食水分含量的仪器啊! 四川沐川县城关粮站 徐 波


第5版()
专栏:紧急呼吁

这里的冻肉急需外运
今年以来,我省生猪生产发展较快。蚌埠肉厂今年1至10月份共调进生猪478,772头,完成全年生猪调进计划的111.3%,生产鲜冻猪肉38,995吨。截至10月底止,这个厂冻肉库存还有10,580吨。第四季度,省食品公司下达给蚌埠肉厂生猪调进计划是18.3万头,可生产冻肉14,400吨,除生产出口罐头等以外,尚有5,100多吨冻肉急需外调。
然而食品总公司今年第四季度只安排安徽省外调冻肉5,700吨(全省第四季度可生产鲜冻猪肉51,920吨),还不够蚌埠肉厂一家外销的。蚌埠肉厂为了扩大冻肉销售,派专人到哈尔滨、牡丹江、抚顺等21个市、县联系,签订了冻肉销售合同8,000多吨,需260节火车皮。我们希望铁道部尽快帮助解决,否则将会造成农民有猪卖不掉、肉厂冻肉运不出、冷库冻肉装不下的被动局面。
安徽蚌埠市人民银行 陈志远


第5版()
专栏:读者推荐

200多吨煤一夜间不翼而飞
前不久,江宁县六郎公社花塘大队窑厂因用煤紧缺,厂负责人便在职工大会上发动大家想点子,说是谁能搞到煤,就批给谁廉价砖瓦盖房,外发奖金、补助费。重赏之下,果然出现一“勇夫”——工人刘某当即说:“我表兄李玉林在铁路上,兴许有办法搞到煤。”厂负责人一听,表示支持。
李玉林是南京机务段副司机,曾因生活腐化受到留路察看处分。去年5月,他以代购汽油为名,先后骗取江宁县金箔厂、陶吴汽车队货款3,590元,并挥霍一空。正在两单位多次向李催索油款之际,表弟刘某前来托其搞煤,李便心生歹计:盗卖铁路运输煤给对方,然后将盗卖所得归还两单位欠款。于是,李对刘某满口答应。
9月23日,李玉林窜进南京西站货场货运值班室,趁货运员离开之机,偷出一张货场出门证。24日,李得知二七公司从淮北运来429吨煤,当日只提走220吨,余下200多吨准备第二天提取。李见有机可乘,随即通知六郎公社窑厂,要他们以二七公司名义当晚派车来西站货场“提”煤。这个厂负责人马某获悉后,连忙求助于江苏省汽车运输公司十一车队,并给了汽车队30元夜餐补助费。晚上,十一车队队长、调度员等亲自驾车,带着14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开进货场;六郎公社窑厂负责人马某、王某等,也亲自带领50余名装卸人员随车来到货场。按货场规定,货主必须白天提货,遇有特殊情况需在夜间提货,要经货运主任批准。但这晚14辆卡车往返运煤,却无人过问。第二天,当二七公司派车继续提货时,只见货场上的煤堆已被席卷一空。不仅这个公司的200多吨煤不翼而飞,就连货场原有的20多吨底煤,也被清除干净了。
此事发生在深入开展打击经济领域里严重犯罪活动斗争的今天,不禁发人深省,使人警觉。
邢 政 孙云龙


第5版()
专栏:来函照登

必要的说明
你报8月28日第五版刊登的《“买路钱”应一律取缔》一信,引起了我县县委和政府的重视。县委书记和县长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以后,组织人员到县联运办公室和车辆检查站进行调查。经查实,于安廷同志在信中反映的问题与事实有较大出入。
实际情况是:山东省青岛第二橡胶厂基建科的载货汽车(车号14—19287)到邯郸水泥厂拉水泥(车上共3人),路经我县,被车辆检查站刘金丰、陈秀芹、李振川等3人查住。经检查证件后,这部车仅具备行车证、驾驶证、养路证和跨省证,未办理运输手续。按照我省经委、交通局1981年《关于载货汽车跨省运输管理的通知》规定:“外省、市车辆来我省取货,必须在装货地运输部门办理运输手续,交纳运费总额1%的管理费。如不办理运输手续,一经发现即按运费总额的3%罚交。”按照这个规定,应罚这部车运费总额864元的3%管理费,即26元。办完手续后,他们中一人说:“我们那里财政上有规定,出一趟车,只让支40元。我们出差已经很多天了,钱带得也不多,还剩十几元,是否少交点?”当时县检查人员为了照顾他们,将已办的单据作废,按运费总额1%提取了9元。在“组织社会运输工具结算凭证”中,有一栏是运输金额,在里面填上了864元,这不是手续费的金额,检查人员从未向这部车要864元。
河北肥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5版()
专栏:毖后录

这箱布鞋的主人是谁?
10月1日下午,我县杜浦公社农机厂驾驶员阮关水,在前往杭州途经绍兴市樊江公社公路地段时,拾到一箱尖头布鞋,包装箱上印有“中国制造”字样。为了找失主,阮关水到杭州后,曾去浙江日报社,要求刊登“招领”广告,并说广告费由他本人负担。但报社的同志认为,只有写出失主的单位和地址方有效,结果未能如愿。现在,虽经阮关水多方打听,仍然找不到布鞋的失主。
看来,这箱布鞋不是私人的,否则这价值几百元的东西丢失了,怎会无人寻找呢?
浙江上虞县委 陈今炎


第5版()
专栏:立此存照

挥药如土
——陕西省咸阳市所见 李韵声摄
有病抓药,吃药治病,理所当然。
旧社会有人为了吃药,把衣物送进了当铺。
现在有人抓了药,把药丢进了垃圾桶。
试问丢药者:你是有病不肯治,是无病乱抓药,还是仅仅因为享受着公费医疗?——编者附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