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海湾六国首脑将在下周开会
比沙拉欢迎阿曼同民主也门关系正常化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的外交大臣(部长)昨天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会议,为下周举行的6国首脑会议作准备。
这次外长会议将举行三天。会议在巴林外交大臣哈利法致了开幕词之后转入秘密会议。
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比沙拉在会前对记者说,这次外长会议还要研究6国在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情况。
他强调了下周将在麦纳麦举行的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的重要性。他说,这次首脑会议是在非斯阿拉伯首脑会议之后,阿拉伯世界出现了新形势的情况下举行的。
比沙拉还指出,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阿曼同邻国民主也门10月27日在科威特签署的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协议是很重要的。它“缓和”了阿拉伯半岛的紧张形势,是“海湾和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的一个历史性的起点”。
前已报道,这项协议是在民主也门外长达利和阿曼外交国务大臣阿拉维在科威特经过两天的会谈后达成的。
会谈结束时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说,两国一致同意致力于“消除造成分歧的一切原因,翻开两国关系新的一页,以促进这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在协议达成后,阿曼外交国务大臣阿拉维在谈话中说,这是“十五年来这一地区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民主也门外长达利认为,这项协议标志着“两国人民朝着关系正常化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超级大国争夺的影响,阿曼和南也门这两个紧邻的兄弟国家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在边界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武装冲突,不仅给两国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对海湾地区和阿拉伯半岛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了威胁。


第7版()
专栏:

意大利总理访美协调欧美对苏战略
据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华盛顿消息:意大利总理斯帕多利尼2日到达华盛顿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预计斯帕多利尼将分别同美国总统里根和国务卿舒尔茨、财政部长里甘等政府官员举行会谈。
斯帕多利尼的这次访问是在美欧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分歧甚至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的。据报道,双方将讨论欧美对苏联的共同战略、东西方关系、关于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导弹问题以及美国的高利率和恢复中东和平谈判等问题。
在对苏联的共同战略问题上,特别是向苏联提供贷款、对苏联出口先进技术以及铺设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等问题上,欧美双方分歧很大。欧洲好几家公司因为坚持向苏出售天然气管道设备而受到了美国的制裁。目前,美欧双方正在就此举行会谈。有迹象表明,美国将缓解对欧洲公司的制裁。意大利总理的访问将对这一谈判起推动作用。一位美国官员说,意大利在解决欧美在天然气管道等问题上的分歧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斯帕多利尼在离开罗马前在机场发表谈话说,这次访问“将会加强欧美的团结和合作关系”。他说,意大利一直致力于“发展大西洋两岸的更切实和可信的伙伴关系”。


第7版()
专栏:

意大利副外长驳斥苏报对他的指责
认为非洲之角的武装冲突是苏联挑拨的结果
新华社罗马11月2日电 意大利外交部副部长罗伯托·帕莱斯基今天在《前进报》上发表文章,驳斥苏联《消息报》就非洲之角问题对他的指责。
文章说,作者在《欧洲对非洲之角的政策》一文中曾“提到”,非洲之角的武装冲突是苏联挑拨和武装的结果。《消息报》指责这是“不怀好意”,并说这是为意大利替北约和美国在那里挑起的冲突进行《拙劣的掩盖”。
文章说,“我们来看看事实吧,整个非洲之角所用的武器都是苏联生产的,而且数量那么大;在这个地区驻扎的实力强大的外国军队,全是苏联或其盟国的”,“整个地区没有意大利和北约的一兵一卒”。
文章指出,“埃塞俄比亚人和索马里人有权利看到他们的边界和国家体系的完整得到保障”。文章说,苏联若想使非洲之角恢复和平,就“必须做到使一切外国军队从该地区撤走”。


第7版()
专栏:

美国一半以上失业者领不到救济金
预计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失业工人处境还将恶化
本报华盛顿11月1日专电 记者袁先禄报道:据美国劳联产联最近发表的材料,在9月份,美国有660万以上失业工人,即占全部失业工人的63%,不能领取失业救济金,生活陷于绝境。
美国的失业救济制度有着十分复杂的规定,一部分工人失业后由于不符合条件,根本没有资格领取救济金;另一部分工人由于失业时间久了,不能继续领取救济金。过去,不能领取救济金的失业工人一般占失业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由于经济衰退持久而严重,政府大量削减福利开支,不能领取救济金的失业工人大大增加。根据美国劳工部材料,9月份的1,130万失业工人中,领取救济金的只有460万左右。
目前在美国的失业工人中,需要养家活口的成年人的比例比过去大大增加。这些人失去工资收入后再领不到救济金,整个家庭的处境就极为悲惨。在10月上旬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一些失业工人就诉说了他们的不幸遭遇。宾夕法尼亚州失业18个月的钢铁工人唐纳德·布思说,“我不知道怎样告诉我的孩子,为什么我不能给他们带食物。”
巴尔的摩市失业16个月的汽车工人诺兰·安德森说,在他工作的通用汽车公司巴尔的摩分厂里,很多工人和他一样,已经“失去了住房,家庭分离”。西弗吉尼亚州失业的钢铁工人艾伯特·布雷格说,他由于感到没有出路,想要自杀。巴尔的摩市女教师艾达·海因斯说,她教了十五年的书,今年5月突然被解雇了。她有4个孩子,一个女儿不久前得了重病。她失业后就不再有医疗保险,这使她简直无路可走。
民主党占优势的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根据最近失业工人登记情况预测,10月份的失业人数将比创历史纪录的9月份增加,失业率可能高达10.5%。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认为,失业率在11月和12月还将上升。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贝图尔甚至估计,失业率明年达到11%或12%是完全可能的。失业情况继续恶化的这种趋势,意味着美国不能领取救济的失业工人还将进一步增加,失业工人的处境还将恶化。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西方经济危机影响下的新加坡
魏玉琴
在西方经济衰退影响下,新加坡经济增长已经放慢。政府已将今年经济增长指标由8—10%降到5—7%。如果衰退形势不能好转,估计增长率还可能不到5%。新加坡怎样才能摆脱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这是新加坡政府和经济界人士关心的问题。
新加坡《星洲日报》最近发表了对一些经济专家、学者的访问记。被访者认为,新加坡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对国际市场有相当依赖。西方经济衰退,国际市场日益缩小,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就要保持竞争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保住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星洲日报》把他们的意见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提高生产力、加速自动化、开拓新市场和进行技能训练。
新加坡正在从这些方面努力。为了提高生产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人们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调整生产活动,改进生产工艺,寻求廉价原料,以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同时,力求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和改进工作态度。
新加坡还把重组经济,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电脑化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新加坡已决定,到1991年全部劳工将新加坡化。要求厂家开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全面机器人化,以减少对国外劳工的依赖,减轻国内劳工市场的压力。新加坡还强调吸引外资建立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工业。
新加坡很注意保持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实行市场多样化。过去,只依赖几个地区的原料和市场;现在面向世界,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市场,逐步使原料来源多样化。一个时期以来,新加坡积极寻求新市场。除国家领导人、驻外机构的活动外,厂商贸易代表团最近还访问了非洲、中东、巴布亚新几内亚、北美等地。新加坡还将尝试到南美洲寻求新原料供应地和在非洲开拓新市场。
新加坡正准备利用当前时机,实行“技能训练基本教育”课程计划,加强职工技能训练。新加坡总统、总理等领导人多次发表谈话,强调要利用今后两、三年不景气的年头,训练60万不到小学毕业程度的工人,也要求经理、生产线上的主管人员继续学习,赶上工艺技术时代的需要。有的领导人说,新加坡既没有原料,也没有石油,更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只有一批受过教育、训练、适应性强和富有纪律的人民才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政府、工会和雇主三方配合,已拟订了训练计划。


第7版()
专栏:

效率和潜力
——访加拿大散记之三
钦本立 于明
在希尔斯公司,记者有过一次印象深刻的采访。副总经理接待了我们“两位外国记者”。谈了约20分钟,陪同我们的一位总公司副总裁就把这位副总经理桌上一个木牌给我们看,上面写着:“有顾客等着我,对不起,只能失陪了”。我们也就告辞了。“顾客就是皇帝,时间就是金钱”,记者经历的这一幕,称得上这一信条的极生动的注脚。据说,这种情况,在那里已成了习惯,谁也不以为怪。
这也就难怪加方人士普遍反映中方人员在交往中不主动了。作为顾客的加拿大进口商抱怨,要与中国贸易单位联系,是一种对耐心的
“考验”,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加拿大朋友说,他们到北京谈判时,中方贸易单位很热情,但一回加拿大,跟原来谈判的中方代表就联系不上了。不管写信还是打电报,都没有回音。只有再次去北京,才能重新联系上。他们认为:“中国一些出口公司对加方信函不予答复,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使很多加拿大人不能理解,认为这是发展贸易的一大障碍。”
西方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有些正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直接反映和必然结果,是值得借鉴的。比如讲究效率,节省时间,就被马克思称为“以集体生产为基础的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是极其高级的规律”。社会主义的经济贸易理应有更高的效率,工作人员理应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多的专业知识。当然,问题不能只归结为某个部门某个人,迫切需要改革的是管理体制。不合理的体制会限制人们对出口的这一或那一环节上加以改进的积极性。加拿大一位进口商对记者说:
“中国运来的大米是100斤的大口袋装的。加拿大消费者怎会一次就买一整袋呢?于是进口后又需用人工改装成20斤小袋装的。这里劳务费很贵,改换包装势必提高大米零售价格。你们能不能在出口时就用小袋装?这既赚回了劳务费用,又可降低售价,扩大销路。做诸如此类的‘小事’很简单,收效却不小,为什么很久没有人动手改一改呢?”
这从另一面证明,体制改革能从类似环节中挖掘出多大的潜力!而据加中贸易理事会执行主席寇伟义先生说,他最近已了解到中国有关部门已采取了若干新措施,如规定答复外商的时间期限,这是好现象。这位访华40多次的加拿大贸易界人士对中加贸易的评价和期望是:“中国的食品、消费品、工艺品出口进展较大,成绩不坏。轻工业品是最有前途的。今后若能加强出口的系统性、计划性,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每一点不足,每一步差距都意味着一份潜力。如果我们能针对各种渠道的“反馈”所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改革体制,那么本世纪末进出口总额达到1,600亿美元,是能够有信心地实现的。
(完)


第7版()
专栏:

印度对外咨询服务收入达四亿多卢比
据新华社新德里10月31日电 据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今天公布,印度1980—1981年度对外咨询收入为2.5亿卢比,1981—1982年度达4.3亿卢比。
印度向欧洲和美洲国家提供的咨询服务主要是关于电脑软件方面的;而向其它国家提供的咨询服务则属于铁路、公路、电力工程、灌溉系统、住宅计划、饭店经营管理等。


第7版()
专栏:

三箭齐发  根华


第7版()
专栏:

我选手在世界射击赛中获一项第三名
据新华社加拉加斯11月2日电 中国男子射击队昨天在这里进行的第四十三届世界射击锦标赛自选手枪50米团体赛中,以2207环的成绩获得第三名。王义夫获得这个项目个人赛的第六名,成绩为561环。
苏联队和美国队以2248环和2211环的成绩,分获团体冠、亚军。获得个人赛前三名的是瑞士的拉格纳(568环)、苏联的阿列汉杰尔(567环)和阿纳托利(563环)。
本届世界锦标赛是10月31日开始的。6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男、女选手参加比赛,其中有中国男、女选手25名。


第7版()
专栏:

保加利亚运动员破一项青年举重世界纪录
新华社索非亚11月2日电 据保加利亚通讯社今天报道,保加利亚运动员泰特林·佩特罗夫在保加利亚哈斯科沃市举行的欧洲青年举重锦标赛中,以223公斤的成绩打破90公斤级挺举青年世界纪录。
原世界纪录是苏联运动员萨查里维奇在1981年6月创造的,成绩为222.5公斤。


第7版()
专栏:

澳大利亚的科学之花
侯永章
澳大利亚人民在建国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就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美丽而富裕的国家。在这方面,科学技术起了很大作用,而“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则是全澳科研工作的指导和组织者。
这个组织于1926年创建于墨尔本。总部设在首都堪培拉。它成立之初仅研究解决澳大利亚农业和基础工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后来,才逐步建立起土壤、植物工业、渔业、林业生产以及第二代工业方面的一些研究机构。进入八十年代,它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0名左右科学家,7,000多名工作人员,100多个遍布全澳的各类实验室和野外研究站的全面研究机构。这个组织的科学家们,在射电天文学、原子吸收光谱、太阳能低温供热、精密度量衡和标准、探矿、采矿和矿产加工,以及引种驯化、草地经营、控制畜疫、保护环境等许多方面,成就都很突出。他们每年还提出1,500多篇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论文。这对一个只有1,450万左右人口的国家来说,是相当可观的。
这个研究组织的科研项目是由38个学部和6个较小的研究单位承担的。这些学部和研究单位组成家畜和粮食、生物资源、地球资源、工业技术和自然科学等5个研究所。另外,还有一个所一级的科学服务局,负责技术推广、使用和转让,以及情报交流、技术合作和援助计划的执行。
这个组织的研究特点是:从一开始,就比较重视那些与澳大利亚人的食、衣、住、行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的项目。例如,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是世界闻名的,这个组织的科学家就成功地从世界各地引进多种适合澳大利亚不同地区生长的牧草,并且培育出很多优质高产的家畜品种。中国的蜣螂(俗称屎壳郎)就是他们引进的,既有利于保护草场,又能使营养物质归还于土壤,提高了草场的生产能力,还消灭了两种蝇害——灌丛蝇和水牛蝇——的孳生所。
科研同生产和教学紧密联系是这个组织活动的另一特点。它的很多研究机构就设在一些高等院校中。有的大专院校则同它建立协作关系。这样做不但可以得到师生们的帮助,而且也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新的科研人才。这种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使农业(包括林、牧、渔业在内)和工业的产品在数量质量方面都不断得到提高。
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科研组织,它的组织机构却非常简练。最高管理机构——执行委员会只有8名成员,其中5人是兼职的。执委会除了负责该研究组织的方针政策和内部事务的管理外,还要同政府以及所属各研究所进行联系。此外,它还代表澳大利亚开发援助局在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项目的合作或援助。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为国家做了许多好事,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尊重。澳大利亚的科学之花到处散发着袭人的芳香。(附图片)
澳大利亚的大型气流播种机正在地里工作。这种播种机用气流把种子播到地里,同时施肥料。 新华社记者 唐永兴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