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紧急呼吁

过量采伐森林的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森林覆盖率很低。按人口平均森林面积只及苏联的三十三分之一,美国的十五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木材利用水平不高。去年,我国以木材为燃料就占消耗森林资源的40%。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就很少用木材作燃料,比较发达的国家都规定了严格的采伐管理制度。我国在西德建大使馆时购置的一块地基上面有几棵树,按照他们的法律,不许砍也不许移植,只好让开树木建房。而我国不但没有这样的明文细法,就连现有的森林大法也执行不力。
对林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政策。
首先是国家对林区的计划安排不能做到“一本账”。各省、地、县和企业,在国家计划之外又层层加码,致使采伐量超过生长量。此外,还有大量不可缺少的消耗没有列入计划。如小城镇烧砖瓦、石灰、陶瓷、烤烟、炒茶,还有许多民用及工业消耗的木材,都没有列入计划。计划里没有它们,又没有落实煤炭等的供应,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地方对森林过量采伐和乱砍滥伐。
其次是对林业企业“一刀切”地要求,修一公里路要运出一万立方米木材。森林的密度各地不同,出材多少不一样,但几十年却按一个标准投资。一些林区修一公里路出不了一万立方米,也按这个标准要求,造成到处过量采伐。
还有规定国有林企业自己解决知青就业问题。企业为了养活知青,只好组织他们搞计划外采伐,加剧了资源的破坏。
再就是节约木材的问题。国家虽然一再提倡,但没有政策和制度来保证。我国钢铁积压,而钢门窗、钢模板等推广很慢,重要原因是木材价格低。利用枝丫可以造纸,但我国却用大原木造纸。因为林业企业生产枝丫造纸材成本高,造纸企业用大原木造纸成本低。
按目前的消耗速度,我国可以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不要多少年就要砍光了,到那时想恢复森林就难了,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甚至将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保护森林,刻不容缓! 林业部 刘之杰


第5版()
专栏:答读者

有关农村信贷政策
随着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农村信贷工作出现了新情况:专业承包组和社员个人要求国家贷款发展生产,社队集体与社员和社员之间的借贷也愈益频繁。最近,本报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有关政策。就此,我们请中国农业银行作了以下答复:
问:对专业承包的组和包产、包干到户的社员,能否贷款?
答:农村信贷是为支援农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对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的社队,无论是组还是社员,各地信用社都可以贷款,积极开展信贷业务。
贷款的发放、收回和债务的落实,可根据谁用谁借谁还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办理。譬如,专业承包的组购买生产资料,费用以组核算的,贷款由组承借承还。包产、包干到户的社员购买生产资料,贷款可以贷到户,由户负责归还。贷款利率,由生产队或作业组承借承还的,按农村社队集体贷款利率计收利息。由社员分户承借承还的,按社员个人贷款利率计收利息。因为包产、包干到户同社员家庭副业联系在一起,都是社员自己经营,所以按社员个人贷款利率计收利息比较合理。
问:是否允许农村民间借贷存在?
我国现阶段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多种经济成份和经营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农村的信贷关系,在国家银行和信用社的信贷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允许社队集体与社员、社员与社员之间的正当借贷存在,作为补充。这对于发展生产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允许它存在的同时,应当积极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害,把农村资金引向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社队和社员逐渐富裕起来的正确途径。
问:对农村民间借贷如何管理?
答:银行、信用社要帮助社队搞好财务管理,合理安排资金,搞基本建设要量力而行。社队的合理需要,银行、信用社应当尽量帮助解决。社队向社员借贷,应当经过社员民主讨论,利率不能超过当地信用社放款的最高利率。个人之间互通有无的借贷,将会长期存在,应当保护。
问:在个人之间的借贷中,如何防止高利贷?
答:除了宣传教育以外,银行、信用社要加强信贷活动,并根据农村资金供求情况,在规定的利率范围内,及时调整信用社利率,用经济办法引导民间借贷利率逐步下降。对一贯从事高利盘剥、并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严重危害社会主义经济和人民生活、破坏金融市场的高利贷者,要按情节轻重和国家法令规定,严肃处理。


第5版()
专栏:调查汇报

保护森林,刻不容缓
不少林业工作者来信,反映森林继续遭到破坏。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伊春林区。伊春素有“林都”之称,木材年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伊春市委副书记张明轩同志对我们说:“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过伐问题,伊春将变成光山秃岭。”
三十年来,伊春林区生产商品材一亿五千万立方米,消耗树木蓄积二亿多立方米,比树木生长量多一倍以上。桃山林业局为了完成任务,被迫砍伐中壮林,有的被剃成了光头。
由于上级下达的任务过重,压力太大,迫使林区从经营思想、计划指标、生产组织、资金投放、物资安排,都围绕大木头转。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建国以来,营林机构关、转、分、合达四次之多。营林技术人员改行的改行,转业的转业,调走的调走,所剩无几。有个林业局14个林场,八个场没有一个营林技术员;有的名为营林技术员,还要管治虫、采种、采伐、林产品加工。森林苗圃的命运更惨,有时变成民兵阵地,有时变成校办农场,有时则变成粮田、菜地。国家规定每生产1立方米木材,提取育林费15元。但不少企业乱花乱用。伊春营林局局长丁增林无可奈何地对记者说:“营林工作是机构乱变,牌子乱换,人员乱串,资金乱占,不懂行的说了算,老弱病残去作战。”目前,林业企业只要伐木成本低,效率高,营林搞得再糟,既不影响得奖金、拿红旗,也不涉及干部的考核和提拔。
与我们交谈的一些林业局的领导干部,对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过量采伐极感痛心,但都无能为力。有的林业局长叹着气说,由于下达的采伐指标过高,不得不过量砍伐。但如果采伐量缩减,连职工的工资都无保障。一个万人的林业局,光职工的工资就得砍25万立方米木材。因此,他们只得忍痛去砍。
大规模的过量采伐,加上管理乱浪费多,病虫鼠害损伤多,森林火灾烧得多,以及采得多更新少,造的多活的少,幼壮林多抚育少,使森林面积愈砍愈小,森林资源愈砍愈少,愈砍愈坏。伊春林区的森林面积由解放初期214万公顷,减少到198万公顷。其中不少山岭远看满目碧绿,近看却是荆棘林、灌木丛。全林区树木蓄积量从1950年的四亿一千余万立方米,下降到1978年的二亿五千万立方米。每公顷木材蓄积量1950年为198立方米,1976年普查时仅为118立方米。而且可采资源每况愈下,林木质量越来越差。伊春林区共有16个林业局,其中10个局的可采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于枯竭。“红松的故乡”已名存实亡,只有在自然保护区里,还可以看到当年“红松故乡”的概貌。如果过伐继续下去,整个伊春林区不需20年,可利用的资源将完全枯竭。二百年前,小兴安岭的林子边缘在辽东半岛;六十年前,林边还在黑龙江省绥化县;现在林边已退到铁力、桃山一带,而且那里的林子越来越稀,林带仍在北移,搞不好很快就到黑龙江边了。
小兴安岭的森林,本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天然屏障,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伊春曾流传一句话:“伊春伊春,十天九阴,一天不阴,满天布云”;“南岔南岔,十天九下,一天不下,老云接驾。”这充分说明伊春林区气候湿润,雨量较多。但是,近几年来,降雨量逐年减少,汤旺河枯水期延长,含沙量增加。过去很少遭受风沙危害的三江平原,近几年春季常刮七八级大风,西部水土流失严重,每年黑土层减少一厘米。过去一些有名的产粮县,现在常因遭灾吃返销粮。
怎样解决过量采伐问题,缓和采育比例严重失调的矛盾呢?林业科学工作者一致认为,主攻方向应该是加强营林工作,保护好森林,加快更新造林速度,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当前还必须逐步调减原木产量。不仅要调减计划内的,更要严格控制计划外用材。伊春林区每年计划外用材消耗蓄积300万立方米。
计划内木材产量下降,必然会遇到国家经济建设对木材需要量增大的矛盾。这一矛盾怎样解决呢?一方面应节约用材,发展木材代用品行业;另一方面发展木材综合利用产品——人造板顶替原木。
多年来,林区木材浪费很大。伊春林区每年在采伐、加工、造材三个环节中共有“剩余物”135万立方米,还有抚育时产生的剩余物六十多万立方米,共二百多万立方米。但是,现在这些资源只利用了很少一部分。“三项剩余物”利用率仅为34%。其他部分白白地丢在地上,烂在山里。如把这部分丢弃的财富利用起来,既可部分解决国家用材不足的困难,又可缓和采育失调、过量采伐的矛盾;同时,也为国家增加积累,为林区青年扩大就业门路。从去年起,国家每年拨款一亿元发展木材综合利用,但多数资金投放在城市,林区所得甚微。这样,林区的木材资源照旧在腐烂,而城市工厂仍缺乏木材。
林业被破坏的后果短期难于发现,要纠正更难。一个周期就是几十年。现在不应该只是争论,而应该是下决心改革的时候了。
本报记者 金德龙 马中艳


第5版()
专栏:

农技书要通俗些 供应要及时
我作为一个书店的进货员,对农业技术书的出版部门提点意见。
一、目前出版的农技书,适合农业科研人员专、深、尖的多,基层科研单位和社员需要的通俗读物少。洪湖盛产粮、棉。去年10月,我们在农村干部和农技站征订关于粮棉生产的农技书,结果,《中国棉花品种志》只订了二本,《籼稻光合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和干物质生产》没有一个人订,《水稻病害》订数也只有16本。农技站的同志说,这些书不适合生产队,太深了。
二、农事季节出书目,农闲时间出书,远水不能救近火。我们进货人员怕库存太久和有更好的书出版,往往以征订书为基础进货。湖区渔民盼望已久的《常见鱼病防治手册》、《淡水养鱼》《养蟹》、《家鱼人工繁殖》等书,3月份征购,8月份出版,到我们县要到9、10月份了,那时已接近渔业收获季节了,还谈什么繁殖、饲养、防治?我们只好以各渔场预订数为基数进货,不敢多留储备。稻、麦、棉的彩色挂图也是这样,8月出版,今年进的是明年的货。
三、通俗实用的农业技术书出版周期太长,而且少,有的版本不适合农民需要。最近两年,我们没有看到怎样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药手册等通俗书再版。湖北版的植保书也没有再版。近几年杂交水稻发展快,社员盼望图文并茂的杂交水稻技术书。最近出版的技术挂图,也不便携带翻阅。
湖北洪湖县新华书店
邓寿柏


第5版()
专栏:

供销社能卖书多好
随着联产计酬政策的深入,农民,特别是一些青年社员,迫切需要学习文化知识和农业科学。可是,农村供销社没有书籍代销店。买书只好跑到几十里外的集镇去买,往往还买不到称心如意的书。农村供销社如增设书刊代销店,那就着实帮了大忙了。
浙江上虞县
施家林 刘光浓 肖一波


第5版()
专栏:

把农业科技书送到农村去
近两年,我们农业出版社出版十几部成套的科普图书,还出版了一套培训农村干部的教材,包括植物学、耕作学、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基础知识。由农业部主编的自学丛书《农业生产技术基本知识》共一百多分册,即将陆续出版,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相当于一部“农业小百科”。
此外,还办了《农民画报》,它是传播农村生产建设、文化生活和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科普读物,图文相配,简明易懂。因内容侧重于多种经营,有些读者把它叫做副业导报。
我们出的书,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村到处反映买不到适用的科技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继续加强出版工作外,还需要新华书店和邮局密切配合,使城乡渠道畅通,把农村需要的科普读物送到农村去。现在,农业科技书发行量逐步下降。如我们出版的《农业科学技术广播》这个连续出版物,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对农村广播的节目中选编的。六十年代初,每本印数都在十万册上下,1981年下降到5,300册。常有读者来信,要求购买此书。甘肃的一位读者向当地新华书店预订20本,仍然买不到手。一方面是欲购不得,一方面是欲供不能。这说明是犯了“血脉不通症”。我们开办了邮购业务,平均每月销售二万多册,解决了一点问题。但让农民就地买到书,岂不更好。农业出版社 柯普仁


第5版()
专栏:新风集

“蝙蝠”电扇带来喜人的风
“叮铃铃”,电话铃的响声。我拿起电话听筒。
“我是南京长江机器厂的,出差来此,想了解一下你们的电风扇使用情况。”
“好,我马上就来!”
是怎么回事?得从头说起。
4月中旬,我们出差到南京。只见新街口百货商店的橱窗内摆着4台连续运转的电扇,霓虹灯时隐时现衬托着几个大字:“BAT(蝙蝠牌)电风扇——国营长江机器厂制造。”风扇旁边写着:“从4月1日起昼夜连续运转。请您计算一下,连续运转了多少个小时?”
“这种宣传方法真叫人信服!”
“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连续运转,质量肯定不会错!否则不是自己出自己洋相吗?”
“军工厂生产的嘛,还会差!”
听了七嘴八舌的议论,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来到三楼特约专柜。正好碰到该厂在柜台了解顾客反映的一位同志。她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向我们介绍了产品的特点,并介绍了工程塑料的优越性。但是,连续运转的电风扇能不发烫吗?这是在柜台围观的群众最关心的了。
征得柜台上的同志同意,一个顾客走去摸了一下运转样机。他不禁惊讶地伸了下舌头,说道:“真的!跟没开机的一样!”这么一来,举棋不定的围观群众,一下就买了十几台,我们也买了两台。拎着风扇要走,这位同志拦住我们说:“请留下地址,如有机会去北京,一定前去了解一下你们的使用情况。”
电风扇带回北京。那玲珑别致的外观和平稳运转的阵阵均匀凉风,得到了不少人的称赞。第二次去南京,就又买回一台。
正巧,今年盛夏北京出现了多年未遇的酷热,电风扇为我们送来了阵阵均匀的凉风,我们沉醉在惬意之中……。
南京长江机器厂的两位同志在赤日炎炎的时候,突然到来,使我们猛想起三个月前他们许下的诺言。望着他们热得通红的脸,深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心所感动!
电风扇被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豆大的汗珠顺着他们的脸不断地淌下来,他们毫不介意。维护检修之后,我们将他们送出了大门。望着那在烈日下渐渐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电风扇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该厂产品去年以来,不仅打入了市场,而且站稳了脚,是因为产品质量过得硬,也是服务工作跟得紧。如果所有的工厂,都能象长江机器厂这样,以优质产品得人心,以服务态度受赞扬,那将使人民何等满意!
海军检察院
包永江 逯直林 刘丰军


第5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采取措施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一)
最近,武汉市卫生局组织部分老中药师、有经验的药检人员,检查了中药饮片质量,发现质量普遍下降。有的炮制粗糙或干脆不炮制;种子药材大多未洗未筛;根类药材有的整块入药;有的单位将毒药和一般中药同样上屉;许多单位库存条件差,容器短缺,成箱药品虫蛀腐烂,不堪服用。还有的单位卫生状况极差,鼠屎、吊挂、蛛网严重,药物灰尘陈积,霉烂虫屎结成硬块,老鼠打洞,窜斗混药。这样的饮片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坑害人民。
造成如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一、认识问题。综合性医疗单位重西轻中,中医机构重医轻药,有的人认为中药不干不净也死不了人。一些根本不懂中药专业的人担任中药师。
二、中药队伍后继乏人,老的骨干很少,年轻人未经正规训练,业务水平低,缺乏鉴别能力,常常错认错用,还较普遍地不安心。
三、不重视技术管理。有的单位有技术设备条件而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谈不上依法炮制和严格筛选。有的单位主要是技术水平低,同时设备不足、管理不善。
要求卫生部门的领导重视中药质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不合格的药材不入库,不炮制加工;不合格的饮片不出厂,不销售,不上柜;饮片配方称量要准确,不得估量取药用手抓。迅速组织有经验的老中药师成立专门班子,抢救祖国药学遗产。并通过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表演等多种方式培训和提高年轻中药人员。
武汉市卫生局 彭雄祥
(二)
过去医疗单位在药材部门购回药材,都是由我们自己按照药性切铡炮制。现在药材部门实行“饮片化”,我们实在难以接受,因为药材部门的加工,大多是“长的切短、圆的切扁”。例如大黄,用水一泡再加工,已失去疗效。希望药材部门切实注意这个问题。
湖北均县盐池河公社卫生院 志 马


第5版()
专栏:街谈巷议

暂行文件不可多
近几年来,“暂行条例”、“暂行规定”、“暂行办法”之类暂行文件日渐增多。我觉得,这种“暂行”文件有四弊:一是难于坚决贯彻落实。“暂行”者,不久远、未定型也,执行起来要打折扣的。二是造成政策不稳多变的影响。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说:“忙什么,你不看那是暂行的吗?以后还不知道咋定哩!”文件的效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了。三是给实际工作造成许多困难和矛盾。有时同一项工作,竟然先后发布几次暂行规定,前后差异很大,前边贯彻,后边改正,弄得基层干部无所适从,群众还埋怨说:“反正都是由你们干部说!”基层干部叫苦。四是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作风。一些领导机关,往往对实际情况不深入调查研究,或为应付上级,或图形式,把一些没有深思熟虑和缺乏科学依据的意见,冠以“暂行”二字,以为进退方便。殊不知收效甚微。
陕西商南县 若 白


第5版()
专栏:街谈巷议

坐车不忘走路难
本溪市市长连承智同志在一个雨天到居民区察看,亲眼看到人们穿着高腰靴子艰难地行走,儿子背着父亲趟过积水坑,居民门口筑着“防水坝”。亲耳听到群众发牢骚、议论“坐车莫忘走路难”。这么一看、一听,市政府的领导同志们坐不住了,一下子修整了九万多平方米泥泞路和居民区,使“坐车人”和走路人关系靠近了。
领导同志出门,按规定坐车,一般无可指责。问题是坐在车上还知不知道走路难?本溪行路难由来已久,过去有过多次规划,但都没有实现。如今市长亲临其境,触景动情,决心少修机关庭院,省钱修整泥泞路。
领导干部要“莫忘走路难”,就要抽空多走走路。尤其要多往那些问题多的地方走走,听听那里人们的意见和要求,多办点便利群众的好事。
辽宁日报驻本溪记者站
司祥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