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在纠正经济领域不正之风经验交流会上指出
党委负责人要抓党风 改变涣散软弱状态
本报讯 据《沈阳日报》报道:在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纠正经济领域里不正之风经验交流会上,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讲了话。
李涛同志指出,沈阳市各级党委要继续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拨乱反正,改变涣散软弱状态,振奋精神,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这方面,沈阳市各级党委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涣散软弱状态。在思想上,一方面,“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肃清;另一方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斗争不够有力,党风也没有根本好转。在组织上,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组织纪律涣散的现象严重存在。在工作上,也存在着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的现象。这些都是同党的一贯传统作风格格不入的,是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两个文明”的严重障碍。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外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影响之外,主要是党的领导涣散软弱,不能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不良倾向斗争不力。市委在这方面要作自我批评。
要继续拨乱反正,改变涣散软弱状态,这是沈阳市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级领导要联系实际,学习党的六中全会决议和全国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首先,要从市委、市政府做起,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改变涣散软弱状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包括同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作斗争,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其次,要抓好党员干部和党员的学习,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使改变涣散软弱状态变成全党的自觉行动。第三,要抓好党的组织生活。当前,党的组织生活的中心内容之一,是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起来。第四,要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起来同违法乱纪的现象作斗争。纠正不正之风,没有群众的监督是不行的。对于敢于斗争的同志要给予支持和表扬,对于不良倾向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斗争,不能是非不明,好坏不分,一团和气。
李涛同志指出,端正党风是当前拨乱反正的重要任务之一。党风问题实际上是党性问题。党性不纯,党风就正不了。端正党风,首要的一条,是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这是政治纪律,不是一般的问题。不能只说在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第二,要坚决纠正经济领域里的不正之风。现在不仅商品流通领域里有不正之风,其它领域里也有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随着纠正不正之风的深入,开始暴露出来不少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行贿受贿等严重问题,各级党委决不能掉以轻心。市委决定,要坚决堵住“后门”,开好“前门”。在制度上要作出一些规定。对过去的问题,要进行一次检查;今后,从市委、市政府做起,任何人不准到工厂去买东西,这要作为一条纪律。对于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的要彻底追查,坚决打击。有些部门利用业务职权,卡人家房子,要坚决制止。第三,要坚决纠正以权为个人、为子女、为亲友谋取私利等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在这方面,我们多数干部能严格要求自己,是好的。但是,有少数人利用职权,多占房子,安排子女和亲友的工作,群众意见很大。对于老同志的住房问题,组织上要关心。但不能多占房,多占房的少数领导干部要多为党的影响着想,把多占的房子退出来,争取主动。今后,对领导干部住房,要作出规定。
李涛同志最后说,全党都要抓拨乱反正,端正党风,带动社会风气好转。贯彻《准则》,搞好党风是全党的任务。党要管党,党委主要负责人要抓党风。哪个单位党风不正,哪个单位党委书记就有责任。端正党风,领导干部要带头,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经过全党的共同努力,党风是完全可以端正过来的。建设精神文明,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洗掉自己身上的灰尘,把党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振奋精神,建设好物质文明。


第3版()
专栏:

不靠“关系户” 供销渠道照样通
余姚布厂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杜绝不正之风
去年初,浙江省余姚布厂决定生产市场适销的中长纤维布,并与有关客户签订了供货合同。生产上马后,中长纤维原料十分紧张,一时组织不到。这时,有五六个外地供销人员闻讯上门,表示愿意帮助解决,条件是要拿“横档”。有一个供销员说,他在省外一家大型化工厂有门路,保证每月供应5吨牌价中长纤维原料,但到货后,每吨要提取“业务费”1,500元,并随即摸出了合同纸。这笔生意要不要成交?厂党支部一班人认为,社会主义企业决不能搞歪门邪道和不正之风,要按党的《准则》办事,有困难可向上级领导反映,依靠和发动群众解决,不能靠“关系户”,他们断然拒绝了这个供销员的无理要求。
为了解决“中长”原料的问题,余姚布厂党支部一面积极向上级主管局反映情况,请求帮助;一面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把困难向职工交底,要求大家献计献策。厂里派专人到南京、杭州、宁波等地有关工厂求援。这些人外出时,不带任何礼品,只带一张盖有“余姚布厂”公章的介绍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全厂职工共同努力下,终于逐步满足了工厂生产的需要。
由于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这个厂生产的中长纤维布今年逐步开始滞销。这时,外地有家厂的供销员找上门来,说新疆某单位需要大量中长纤维布,他可以代为联系。但要求在合同上将3万米副品中长纤维布的出厂价从每米5.07元提高到5.2元,待对方货款汇到后,每米提价的0.13元归他个人。厂领导当即严肃地回答说:“社会主义企业不能任意提价,损公肥私的生意我们不做。”他们决定采取组织供销人员到省内外各地推销,坚持薄利多销,适当降低销售价等办法,到8月中旬止,已推销了中长纤维布7万多米,解决了资金周转的困难。 (据《浙江日报》)


第3版()
专栏:

江苏省人大代表王育昌揭发黄正仁不法交易
据新华社电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阜宁县糖业烟酒公司办事员王育昌给新华社编辑部来信,揭发这个公司的业务组副组长黄正仁进行不法交易,并聚赌敛财。黄正仁目前仍逍遥于党纪国法之外。
王育昌的来信说,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后的1980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身为共产党员的黄正仁继续私自给他二儿子曾经劳动过的大有农场搞去市场供应很少的“凤凰”、“孔雀”等过滤嘴香烟180条、“大前门”等香烟150条,以报答这个农场协助其子回城之情。今年春节,管理农场的省农垦局的一名干部来到阜宁,黄正仁又给这个干部搞去“凤凰”、“牡丹”等烟7,500条。今年春节前,县商业局决定拨出好香烟11,000条在春节后供应市场。可是,到了年三十这些烟就被黄正仁弄得只剩下了500条,其中他妻子所在的工厂有一次就拿去250条,他大哥拿去50条;他本人提供给“关系户”、“关系人”的,则一时无法统计。
今年5月3日,黄正仁给县城剧场某人的亲戚一次批给香烟150条,也在今年上半年,黄正仁给他家乡的沟墩良种场批了白糖500斤,给射阳县阜余供销社批了白糖600斤、好烟615条、名酒420瓶。
今年6月19日,黄正仁批给响水镇投机商冯干白糖200斤,批发价每斤0.696元;冯干将提货单转手卖给本县合作商店李成,每斤8角。
王育昌在信中说,黄正仁用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血汗作为他肥私的资本。“文化大革命”前,他家已有房子5间,“文化大革命”后期,又盖起带围墙的瓦房3大间。现在他家里新式家具、高档服饰等东西不少。王育昌问道:黄正仁每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元,不够他吃喝赌博用的,他的这些财产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王育昌在信中还揭发说,黄正仁家是一个赌窟。因为狂赌,他曾多次受到县商业局和公司领导的批评;但他屡教屡犯,近年更是多次参与每场输赢达四、五百元的赌博。县委副书记杨正涛曾点名要黄正仁交待罪行,可是直到现在,他连一份象样的检查也没有写。


第3版()
专栏:

缎被面龙井茶人民币难动革命者的心
孟祥琴坚持原则拒不受贿
山西省晋城5716工厂电器计划员孟祥琴,坚持原则,拒腐蚀,不受贿,受到厂领导的表扬。
去年9月,这个厂与浙江省一个社办五金厂签订了价值两万多元的电器产品合同,发来的货质次、价格高,其中还有一部分不合格。厂领导让孟祥琴等同志负责将价值5,800元的不合格产品退回去。今年3月14日,孟祥琴正在家吃饭,突然进来3个人,自称是被退货单位的领导。他们从提包掏出一条软缎被面和一斤龙井茶叶,说:“我们的产品质量差,给你添了麻烦,表示一点小意思,请你一定收下。”小孟坚决不收,推来推去,那3个人扔下东西就走了。小孟立即把被面和茶叶交给了领导,并作了汇报。
当日晚8点,那3个人中的一个又来到小孟家,要求补订被退的产品合同,被小孟拒绝。这个人走后,小孟清扫房间时,发现一叠钞票,整整200元。她毫不犹豫,把钱连夜交给了厂领导。
第二天早晨,那个人又来了,说:“如果你们再订两万元的货,我们可以分给你800元”。小孟严肃地指出:“用送钱、送东西的办法推销产品,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你们送的东西和钱,我都如数交给了领导”。那个人吃了个闭门羹,便悄悄地溜走了。
(据《山西日报》)


第3版()
专栏:

“抗旱用油我解决 酒席我不吃”
共产党员葛太发不徇私情,不受贿赂
湖南省湘阴县北湖公社农机站长葛太发,掌管柴油分配,不徇私情,不受贿赂,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受到干部群众的赞扬。
今年在长期干旱和农用柴油短缺的情况下,一些人看到老葛掌管分配全社柴油,便采取吃喝、送礼等行贿手段,请老葛开柴油后门。7月下旬,南竹大队有两个生产队晚稻受旱,大队想趁此机会多批点柴油作其它用,他们趁老葛来大队检查旱情,特意在大队部备了一桌酒席。老葛实事求是地给这两个队批了柴油,大队部的门没进就走了。他说:“抗旱用油我解决,这样的酒席我不吃。”8月下旬,老葛一个开手扶拖拉机的堂弟,想搞点柴油跑运输赚外快,三次上门找老葛批油,次次遭到了拒绝。最近一天深夜,邻近公社的一位熟人来到老葛家里,悄悄地说:“你批2吨柴油指标,我给600元酬谢”。说后,将钱往桌子上一放。老葛严厉斥责他这种错误行动,那人只好拿着钱灰溜溜地走了。葛太发不仅自觉地抵制这些不正之风,而且深入旱区调查研究,制定节省用油方案,合理分配,保证了全社34台柴油机正常运转,使13,000多亩晚稻呈现一片青绿。
(据《湖南日报》)


第3版()
专栏:

长春第一汽车厂党员杜绝办喜事中的歪风
本报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党员和党员子女中基本上杜绝了结婚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的现象,受到了厂内外广大群众的称赞。
前不久,这个厂的纪委制定了《关于杜绝结婚大操大办的几项暂行规定》,明确宣布:党员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婚事,不得大操大办,也不得为他人的婚事进行大操大办;各级党组织和单位、部门,都不得为结婚者提供公家车辆、设宴场所;操办婚事不得搞封建迷信活动等。
规定下达后,许多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执行,带头勤俭办婚事。越野车分厂党委书记林哲和铸造分厂的4名科级干部,认真学习了规定,都退掉了在饭店里包的喜宴,简单、朴素地为儿女办了婚事。发动机分厂生产科调度员赵朋,结婚时一不声张,二不请客。结婚前一天,赵朋用自行车将女方的东西驮到家,第二天,新娘妹妹陪她步行到了婆家。他们的新房也布置得朴素大方。
这个厂的纪委在表扬先进的同时,还批评了个别干部明知故犯,铺张浪费的错误。
现在,勤俭办婚事的良好风气已经在这个厂的党员和干部中形成,许多青年参加了厂里组织的集体婚礼。春节以来结婚的19名青年中没有一个是大操大办的。


第3版()
专栏:人民子弟兵

为了沙洲添新绿
——记基建工程兵指战员找水的事迹
不久前,我们在沙漠深处访问了担负水文地质普查任务的基建工程兵某团。走进团长隋明忠的办公室,一眼见到墙上悬挂着一幅幅水文地质图和生产进度统计表,上面记录了这个团在乌兰布和、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找水的战绩:战士们踏遍12万平方公里的荒漠,探明了15个大型自流水盆地和
6条古河道富水带,向国家提交了12份完整的区域水文地质成果报告。这一切,为我国西北部分地区营造防护林,根治沙漠,建立和发展大型牧场,提供了科学依据,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循着战士找水的足迹,我们驱车在沙漠中穿行。这里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雨量稀少,日照强烈,最高温度常达摄氏60多度。同行的部队同志告诉记者,为了探索沙漠地下水的秘密,战士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克服了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啊!
那是乌兰布和沙漠普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技术员宋义辰带领一个6人小组,向沙漠深处的克尔森进发。这天,他们跑了40多公里,收集到几十份地质资料。傍晚,到达预定的食宿点时,意外情况发生了:地图上标明的一个牧村,早已被风沙摧毁,只剩下几堵残墙,牧民不知去向。四野找不到人家,粮食和饮水无法补给,他们只好转移。
夜幕降临在沉寂的沙漠上,战士们一个跟一个地摸索前进。他们已经有十几个小时没有吃上饭了,个个又饥又渴又乏。战士小姜身体弱,实在支持不住就坐在沙窝里。这时,他们多么需要一点食品和水啊!但哪里有水呢?有野外工作经验的宋义辰掏出半截子牙膏挤到小姜的嘴唇上,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地跟上了队伍。
天快亮时,一座百米高的大沙丘挡住了去路。战士们爬上去几步,又滑退下来,个个弄得更加精疲力尽。这时,一个战士发现附近稀稀疏疏地长着沙葱、骆驼刺和索阳,大家爬了过去,摘下溜酸的叶子,挖出苦涩的根块,嚼了起来。他们稍微恢复了体力,又开始艰难的爬行,爬到公路边时,连招手的力气也没有了。一辆过路的卡车停了下来,在司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带着地质资料归队了。
在茫茫无际的沙漠,大型车轮机械在这里运行更不容易。因此对钻探战士来说,最艰苦的莫过于钻机搬家。有一次,钻探排的战士接受了在沙漠中心线打6眼勘探井的任务。载着钻机的汽车缓缓地向井位进发,刚进入沙漠,就陷窝了。司机加大油门,但飞速旋转的车轮却越陷越深。排长吕继武一声令下,带领战士们从车上搬下木板,用手抠开车轮前面的浮沙,推的推,拉的拉,让汽车从木板上开过去,冲出了陷坑。大家一次一次地垫木板,每小时还走不出两公里,真比逆水行舟还难哪!
后来,上级调来了拖拉机和推土机,才拖着汽车走完了43公里的路程。战士们接连苦战了20天,将80多吨器材全部运到井位,开始钻探。他们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在200多公里长的沙漠中心线打出了7眼井,取出1,600多米岩芯,超额完成上级交给的钻探任务。
是什么力量鼓舞着战士们在沙漠里艰苦奋斗?记者访问了一位叫刘元金的战士。1975年他刚从四川家乡入伍来到这里时,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艰苦的环境,曾暗暗地抹过眼泪。不久,他跟几位战士搞普查来到黄河岸边,看到浑浊东去的黄河水,感到十分惊奇。老战士们告诉他,黄河水里的泥沙,是从沿途高原、沙漠水冲、风刮下来的。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脚下本来是块阡陌纵横的好地方,但后来慢慢地被沙漠吞掉了,如今沙流每年还向南移动10米至12米。如果不及时治理,也许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就会摧毁许多公路、铁路、村庄,黄河也要改道。后代会因此指责我们的。
刘元金心想,这沙漠硬是厉害,怪不得要下那么大的功夫搞水文普查。没有水就不能种树固沙,看来我们还是根治沙漠的“先行官”呢!从此,他变得勤奋好学、爱说爱笑了。服役期满后,领导上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我爱家乡,也爱沙漠,请组织上批准我在这里多干几年吧!”
这个团的指战员每年3月顶着凛冽的风雪开进沙漠,10月迎着萧瑟的秋风返回营房,多少日子连一片绿叶也见不着。但是,他们却以忘我的劳动,正在给沙洲带来新绿。
在水文地质战士工作过的地方,记者亲眼看到地下水被开发利用之后给沙漠带来的变化,阿拉善左旗的吉兰泰,过去被人称为“灶火沟”,遍地荒滩,人迹罕至。战士们在沙窝里打出一眼昼夜涌水量达1,000多吨的甜水井,使这里逐渐变成富足的绿洲。牧民们在水井附近盖起50多间定居的新房,种了几十万棵白杨、沙枣和苹果、桃、杏等树木,400多亩肥沃的新开耕地,小麦、玉米和各种瓜菜泛出翠绿。
象这样富足的绿洲,今天尽管还只是星星点点,但它犹如一颗颗熠熠闪亮的翡翠,展示着沙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记者 刘汉星
新华社通讯员 白绍华


第3版()
专栏:

海安县一批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
开展修理服务 深受群众欢迎
本报讯 江苏省海安县一批回乡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积极开展钟表、自行车、家用电器、五金铁器等修理服务业,深受群众的欢迎。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海安县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生活显著改善,购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多。全县22万多户农民家庭,已有钟表近30万只(台),自行车14万多辆,收音机、电视机8万多台,缝纫机3万多架。由于“四大件”的迅速增加,修理难的问题日益严重。
去年,这个县的一批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祖传手工业者,根据农村的需要,积极开展修理业。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全县2,500多人很快开设起各种修理摊点1,750多个。现在,海安县农村500多个生产大队,平均一个大队有一个人修理钟表、自行车;每两个大队有一个家用电器、五金铁器、塑料制品、胶鞋雨伞等修理摊点。这些个体经营户,或摆摊设点,或走乡串户,服务热情,价格合理,群众欢迎。他们的收入也比较多。海防公社有个回乡知识青年修理收音机、电视机和钟表,技术高,服务态度好,每月收入100多元。 陆静高


第3版()
专栏:

夜宿“猫耳洞”的人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昆明部队某部六连指战员执行任务来到苗族聚居的那秧山寨。路下是社员的房子,路上是茂密的森林,在哪里宿营?这时,队伍前面传来了连长的命令:“不许惊动老百姓,挖猫耳洞避雨。”战士们立即解下背包,抡起十字镐挖洞。猫耳洞挖好了,战士们就裹着雨衣,曲着身子,在里面过夜。第二天清晨,群众看到满身泥土的战士,不禁问道:“同志,昨晚那么大雨,怎么不敲门呢?”战士们说:“夜晚过村庄,不打扰老百姓,是人民军队的传统。”
一天,战士龙超全执勤回来,正在溪边捧着泉水解渴。一个九岁的苗族小姑娘提着一篮李子来到他的身旁说:“叔叔,别喝生水了,快吃李子吧。”小龙摆了摆手,示意不吃。突然,小姑娘摔倒了,李子撒了一地。小龙双手扶起小姑娘,把一个个李子拾起来。转眼间,小姑娘却跑得无影无踪了。原来,这是小姑娘设下的“圈套”。小龙提着李子注意观望,终于发现了小姑娘的住处,又把李子给了她。
一天,七班在社员吴廷兵一块玉米地的上端挖防炮洞,挖出的泥土堆放在两旁。可是,一下雨,坡上的泥土便冲进了玉米地里,压坏了八棵玉米苗。指导员侯一峰知道后,带着战士到吴廷兵家里道歉,并赔偿了八角钱。老吴怎么也不肯收。指导员说:“损坏东西要赔,这是军队的纪律。”老吴收了钱,逢人便说:“解放军的纪律真严。”
本报记者 李石元
本报通讯员 胡长生 石国周


第3版()
专栏:

上海电子元件二厂青年工人顾震海,坚持刻苦自学,先后试制成七种金属腐蚀测试仪器,今年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陈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