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坚持医学临床实践60年
——记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张孝骞教授
一位三十年没有诊断清楚的贫血病人前来首都医院求医。这位病人曾被一些大医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但补充铁剂药物,效果不理想;有的医院诊断为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贫血,却没有找到病源。张孝骞教授参加了对这个病人的会诊,经过多方探查,他认为病人得了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经特殊染色检查以及血清铁鉴定,证明张教授的诊断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目前世界上仅发现100多例。
张孝骞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内科临床专家,擅长肠胃病,我国消化病学科创始人之一。他对内科疑难杂症,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一般较少漏诊或误诊。这主要是因为张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掌握了一套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多少年来,张老总是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和助手:必须到临床第一线去,到病人中去,才能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张老自己正是切切实实这样做的。他于1921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至今整整六十年。六十年间,他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始终坚持不脱离临床第一线。十年动乱期间,他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让他以一个普通医生的身份参加门诊工作。他高兴地说,这是了解疾病,接触病人的好机会。当时,他已七十多岁了,每星期坚持九个半天门诊。现在他已八十四岁高龄,每星期仍然坚持四次查房,两次门诊,从不无故缺席,有时还要参加院内外会诊。
张老在临床医疗中,主要是诊治疑难杂症病人。1980年秋,一位腹水伴有全身浮肿的老太太来到首都医院内科门诊室,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及某些常规化验,门诊医生诊断为冠心病、肝硬化、肾脏病。但实验室检查,这几种疾病的依据不足,而且用药后,疗效不理想。张老亲自为病人检查身体,和病人交谈,询问病史,发现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便提出了甲状腺功能低减症的可能。但据书本记载,甲状腺功能低减伴有腹水者十分罕见。个别年轻大夫认为张老考虑得太远了。张老说,书本知识是典型疾病的概括和综合,但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的表现常常是千差万别的。甲状腺功能低减病人伴有腹水者罕见,是这种疾病的共同特点。可是,由于机体抵抗力等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患者也可以产生大量腹水,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现。主管医师根据张老提出的线索,顺藤摸瓜,结果证明这位老太太确实患甲状腺功能低减症。
跟随张老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的专家、医生说,张老这种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表现在他对疾病的诊断,不主观,不臆断,力求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以符合疾病的实际。今年7月,病人张玉新因痰中带血,下肢浮肿入院。化验检查,尿有红血球。主管医师诊断为肺——肾出血综合症。请张老会诊,张老给病人做了各方面检查以后,同意这个诊断,并拟订了治疗方案。但他回到办公室,反复思考,对诊断意见提出了许多问号。第二天,他给这个病人做了更加仔细的检查,发现病人腿部静脉有点异常,他跟踪追查,果然证明病人不是肺——肾出血综合症,而是移形性血栓静脉炎。这种静脉炎造成肺、肾等多种脏器损害。根据这个诊断,重新制订了治疗方案,病人病情很快好转。我们在拜访张老时,张老谦虚地说:疾病好象一个小小的宇宙,在疾病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小学生。不管我如何想办法使自己的诊断符合疾病实际,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疾病某一阶段的认识。因此,千万不能满足于一次诊断,更不能认为自己“成竹在胸”。这样,才能不断修正、丰富、补充自己的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
经张老诊治的疑难杂症病人不计其数,可是,许多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重点疑难病号,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里。人们说,张老有非凡的记忆力。其实,这是张老长期积累资料,刻苦实践,反复认识的结果。张老从五十年代起就建立了“小本本”制度,每次查房或门诊随身带着小本本,遇有重点疑难病号,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过一段时间,便把记录下来的病例归类、对比、研究。长年累月,小本本积了一箱又一箱。张老在看完前面提到的那位患移形性血栓静脉炎的病人后,对助手说,类似这样的病例,过去还看过一些。接着,他翻出小本本,列举了1953年、1955年、1964年……看过的5个同类病例,包括病人的名字、病案号码、详细病情,都记录在小本本上。助手根据他的记录,到医院病案室,一一查到了大病历。他带着助手,从这些病例入手,详细分析、研究了这类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的共同的和不同的发病规律、治疗办法。张老说,光有实践,不去大量积累资料,研究总结提高,临床医疗工作就只能永远停留在零碎的、片断的阶段,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说不上发展、提高。这些年,他和助手一起,用这个办法总结了30多种疑难杂症,其中多数已经写出了论文。
张老注意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但又不囿于自己的经验。他十分关注医学科学领域中的新课题、新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每个月都从国内外购进许多新书,只要新书一到,张老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就在图书馆度过。他说,医学科学日新月异,要不断学习别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新的临床实践中继续长进。
张老虽然也从事医学科研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但他对人民的贡献,不在于著书立说,他的六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就是一部无形巨著。他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观点,他的踏实勤奋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他当年的学生和助手遍布国内外,其中许多人成了有名望的专家、教授。有些人回忆当年跟随张老从事临床工作时的情景,十分感慨地说:跟张老查房或者门诊一次,脑子里就多了一串问号,一批新的课题,强迫自己在新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探索。
本报通讯员 余忆
本报记者 缪宜琴(附图片)
张孝骞教授在门诊向病人询问病史
李祖慧摄


第3版()
专栏:

靠思想教育工作 推动计划生育
蓝口公社加强计划生育政治思想工作的调查
广东省河源县蓝口公社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情况也比较复杂,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一般。自去年实行大包干的生产责任制以来,由于加强了领导,计划生育工作大有变化:上半年落实节育措施的共1,722例,相当于去年的2.96倍。这个成绩的取得,用他们的话说,主要是靠思想教育这个“硬功夫”。
联系当地实际算账
对比,层层引导
实行大包干以后,计划生育碰到的问题是:部分农民要求多生孩子,原来控制人口增长的办法不适用了,干部撒手不管。怎样把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蓝口公社的办法是搞算账教育,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层层引导,让群众自己掌握。他们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联系本公社的实际,算账说理。蓝口公社解放初期才1.6万人,现在是3.82多万人,三十一年时间,增加了2.2万多人,如果继续按这个速度增长,二十年之后,全社要增加到8.8万至9万人。那时,不用说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也会发生大的困难。这么一算,把计划生育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就事论理,使多数人认识推行计划生育是治穷致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有的干部说:“我们国家好比一条船,人多负荷重速度慢,太多了还会沉船。要下决心把这件事继续抓紧抓好。”这样,对实行计划生育就有了共同语言,抓得也理直气壮了。
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人
蓝口公社的同志说,育龄夫妇由于各人条件不同,思想认识也不一样,各有各的想法。解决他们的问题,要怀着爱护之心,用灵活的办法,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抓党员的模范作用和抓“关键人物”的转化工作。例如,该社派头大队有98个节育对象,开头做工作时,他们都眼盯住大队党支部书记邹添来和支部副书记邹恒明。邹添来有两个女孩,他带头动员爱人上了节育环。邹恒明的爱人怀了第三胎,也主动做了人工流产。这一下,全大队98个节育对象,仅7天,都落实了节育措施。
第二,这个公社做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有条体会,就是“要转化,首先要感化”。他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白碗窑生产队有个社员曾桂兰,有一男二女,还决意要再生一个男孩。她家住在山沟里,过去很少有人去做工作。公社党委委员曾庆贞三次进山都未说服。有一天晚上,曾庆贞又带人冒雨上山,桂兰夫妇关门拒客。曾庆贞诚恳地说:“如果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你们家自身的利益,我们又何苦冒着大雨摸黑走山路来这里呢?”一个多小时后,桂兰见他们全身湿透,真诚感人,终于开了大门,同意第二天去做节育手术。
第三,对个别无理取闹的,要依靠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州大队有一名复员军人,他妻子上了节育环,他把妻子痛骂一顿,并跑到大队部,把手术医生的手电砸烂,违反了《治安管理条例》,本应给予行政拘留和赔偿损失,但公社立足于教育,严肃地对他进行了批评。当他有了初步认识后,又让他回到大队接受党支部的批评教育。在党员同志的热情帮助下,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赔偿损失,获得了群众的谅解。后来,这个人变成了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动力,今年6月以来,经他发动到医院落实节育措施的有10人之多。 胡甫强


第3版()
专栏:

蒲圻“小茶园”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普及
本报讯 记者刘衡报道:著名的茶乡——湖北蒲圻县开展以“小茶园”为中心的勤工俭学活动,已有88%的中、小学建立了小茶园。仅去年一年,全县勤工俭学的纯收入就达80万元以上,占国家下拨教育经费的32.5%。这些收入用来改善师生的教学条件、福利。例如:新建、扩建、维修校舍、添置桌凳、图书、仪器、文娱体育器械等等。有的公社已做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桌凳”。各校还提取部分收入用来减免学生的学杂费,使一部分困难户也能送子女上学。去年全县学龄儿童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入学率达到98.4%。全县中、小学还办了学前幼儿班141个,入园幼儿4,000多人。


第3版()
专栏:

最近,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七七级有45名党员和申请入党的学生给院党委写信,向党表示服从国家分配的心愿,决心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贡献自己的青春。现摘登于下。
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
七七○二班韩立平在给院党委的信中说:4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早就盼望着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愿望就要变为现实了。此时,心情非常激动。
如何对待毕业分配,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能不能把党和人民所给予的一切无偿地奉献给党和人民,能不能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摆在首位,这是一份真正的毕业考卷,该怎样填写呢?我想了很多。我们这一代青年有着多少感受和经历啊!我们感受到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幸福,经历过十年动乱的磨难和粉碎“四人帮”惊心动魄的斗争,目睹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变化。实践、对比、思索,我们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我们青年的命运和党、国家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共产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是要靠青年去接班的。我决心: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共产主义理想的早日实现奋斗终身!


第3版()
专栏:

不能脱离党和国家利益考虑个人的理想和愿望
七七○七一班樊智宏在向党组织的思想汇报中说:毕业分配在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分配得满意,能使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奋发努力;如果分配得不满意,有可能挫折人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所谓“满意”,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标准。有的人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可以说是无条件服从;也有的人留恋大城市和家乡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有的人消沉在谈恋爱之中……。对分配问题我也曾做过全面分析和思考,有一点比较明确: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党和国家的利益这个大前提,去谈个人的理想和愿望。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点自己的具体困难,但是归根到底,存在着一个与党和国家的困难相比该以哪个为重、谁服从谁的问题。我深感自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需要,党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我向党组织表示:坚决要求到党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和改造自己,接受组织的考验。


第3版()
专栏:

决不把学得的知识当做向党和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
七七○三班马伟薇在给党组织的信中说:我们这届大学生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党和人民不惜代价送我们进大学校门的。我们曾满怀感激之情为我们能够成为粉碎“四人帮”后第一届大学生而自豪。几年来的大学生活,我们不但学到了一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在政治上有所长进。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关怀和老师的培养。我们绝不应该在母亲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为难自己的母亲,更不能把四年学得的知识当作向党和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特别是对于我——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来讲,既以整个身心许给共产主义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更应该态度明朗,以国家利益为重。我决心服从组织分配,不论党把我安排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上,我都将把自己学得的所有知识用于四化建设,奉献于人民,为早日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第3版()
专栏: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的家
七七○七(二)班王建平在给院党委的信中说:关于毕业分配的问题,我的态度是: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的家,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决不向党讲价钱,计较个人得失。我是一名学生干部,又刚填了入党志愿书,我一定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党和国家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全国人民都在注视着我们的行动,我决不做给我们这届大学生丢脸的事,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如果组织上分配我去部队,我就要为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如果组织分我去工厂,我就要为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做贡献;如果组织上分我去科研机关,我就要为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刻苦钻研;如果组织上分我去教学,我就把自己变成一根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如果组织上分我到城市,我决不图享受安逸;如果组织上分我到艰苦的地方或边疆,我也决不怕艰苦。总之,无论组织上把我分到哪里,我都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为实现四化多做贡献,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我们党的伟大事业。


第3版()
专栏:来信

夸夸戴红五星的校外“园丁”
开学了,同学们进校一看:咦,变样了!校园里安装了自来水管,还盖了一所红砖青瓦的厕所。谁做的好事呢?原来是住在学校附近的解放军叔叔。这里的解放军叔叔,常常来校做好事,师生们亲热地称他们是戴红五星的校外“园丁”。
俺校建校二十多年了,那时建起的厕所,已经破旧不堪。同学们上厕所,夏天受雨浇,冬天挨冷冻。遇到阴雨天,粪水外流,既不卫生又不雅观。这事让住在学校附近的解放军叔叔发现了,他们决定利用学校放暑假的机会,把旧厕所拆掉,帮助建设新厕所。学校拆出的旧材料不够,部队给拨了1,600块砖,600块瓦,30方石头,3吨水泥,价值1,200元。在营建任务紧张的情况下,部队抽出20人利用营建间隙和早晨、午休时间奋战。经过20多天努力,一所漂亮的厕所建成了。解放军叔叔看到学校没有水井,学生用水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又给学校安装了自来水管。
现在,俺校的两件“挠头事”都解决了。这得感谢急人难、做好事的校外“园丁”解放军啊!
辽宁凤城县边门公社 口子里小学


第3版()
专栏:来信

快把课本发下来
几年来,学校课本的供应一直是拖拖拉拉,不及时。我们是农村中小学,七月二十六日就开学了,到九月四日,订的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还没有来齐。数学课本和语文、物理练习册开学一个月后才发下来。到现在,政治课本和语文等参考书还无影无踪,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的进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赶快把课本发下来吧。
山东省栖霞县庙后公社
楼底联中
孙殿仙


第3版()
专栏:来信

应该重视教科书的印刷工作
新学期开始了,我翻阅发下的新教科书,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封面色彩单调,有的干脆只印书名,书里的插图也寥寥无几,而且纸张和印刷都很差。如本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重印的初一政治教科书《青少年修养》,封面呆板,图片模糊,第20页《周总理慰问地震灾区群众》一图,更是模糊不清。第69页的插图,连简单的画面透视都不正确,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要重视教科书的印刷工作,这对学生不仅是美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华东师大一附中 徐赋葆


第3版()
专栏:卫生与健康

现实生活中的长寿之路
广东省老年病研究室 朱高章
为了探索长寿的奥秘,中南地区的老年医学工作者,考察了广州、武汉和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我们在考察中,从生活环境、劳动状况、饮食营养、作息制度、精神情绪、遗传家谱、健康检查以及各种化验入手,详细调查和分析了250名90岁以上的老人,发现长寿之道,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合理营养 健康长寿。城乡居民由于经济状况不同,物质条件各异,所以饮食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长寿者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合理营养,合理膳食。说得具体些,就是老人们摄入的热量较少,比如:广州市一般退休工人,每天摄取的总热量为2,300卡,而长寿老人每天只吃1,400卡。当然,过少也是不利的。
此外,合理营养还表现在长寿老人饮食中蛋白质的适量,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动物脂肪性食品较少,以及少量多餐,不暴饮暴食和不吃零食,不偏食等方面。因此,长寿者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颇低。
坚持活动 老而不衰。长寿老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热爱劳动,坚持劳动。老人们一般都是自幼开始劳动,一直到八九十岁高龄,还坚持搞家务劳动,甚至有的百岁老人还能够料理家务,行动自如。据我们调查发现,60%的长寿老人坚持家务劳动;20—30%的老人能独立生活;生活不能自理的仅占10%。一个人从小到老坚持劳动,肌肉、骨骼以及心肺功能在长期劳动锻炼中得以加强,从而推迟了组织、器官的老化。
笑口常开 青春常在。笑,能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笑能振奋精神,使人精力充沛;笑能加强肌肉活动,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进行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笑还具有治病作用,能延缓衰老发生。
我们所调查的这批老人中,性格孤独忧郁的仅为极少数,三分之二以上的老人是从容温和、开朗乐观的。他们极少发脾气,心胸坦荡,待人诚恳热心。即使生活上遭受挫折,遇到困难,也能泰然处之。
起居有恒 讲究卫生。生命犹如时钟,人的起居也应该象分秒那样准确无误。早起早睡,有规律的生活。苏联一位长寿学者鲍哥莫列茨曾经说过:“合理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抑制衰老过程的进行。”我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老人们,自幼养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节律;武汉市100位长寿老人中,有92位是早睡早起的。
讲究卫生也和长寿关系密切。我们所调查的长寿老人,从不酗酒,也很少抽烟;他们晨起打扫庭院,整理房间,保持环境清洁;他们勤洗勤换,早晚漱口,讲究个人卫生。广州市不少长寿者有用温水擦身的习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