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美的心灵 美的艺术
——记梅兰芳先生到中央民族学院演出
迪之
梅兰芳先生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犹历历在目,如同他的精湛表演艺术和高尚的品格一样,让每个认识和不认识而看过他演出的人深深印在脑际,难以磨灭。我和梅先生最后一次会晤是在1957年盛夏,这次会晤是难忘的。
当时,我在中央民族学院负责筹建艺术系的工作,全院各系期末考试刚刚结束。五三届十多个民族的青年学生即将毕业。这些青年有的来自帕米尔高原;有的来自鸭绿江畔;有的来自南海之滨;有的来自内蒙古草原……有一天,院教育工会老彭来找我说:“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来首都四年多,朝思暮想观赏一次梅兰芳先生的演出,工会曾派人去邀请两次,得知梅先生近日身体欠安,去的人不敢打扰。听说你和梅先生相识,请你辛苦一趟如何?”我听了后,感到有些为难。兄弟民族青年的渴求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梅先生已年过花甲,尤其是正值暑天,我再去会不会强梅先生所难呢?
转天,我和院部办公室一位同志来到西城护国寺街梅家。接待我们的是梅先生的秘书许姬传先生。我们说明来意,并把应届毕业的边疆十多个民族的青年渴望观赏梅先生演出的迫切心情转述了一番。许先生听后,很和蔼地说:“梅先生前几天身患小恙,近日稍好些,我把二位来意向梅先生汇报一下,请稍候。”许先生起身向后院走去。我们心里嘀咕:
“梅先生身体不适,恐怕这次邀请也会落空。”约过十几分钟,出乎意外地梅先生亲自出来,笑容可掬地向我们热情地招呼握手。我们对梅先生身体欠佳先表示慰问。梅先生没等我们重复说明来意,便轻声细语,但充满热情地欣然表示:
“边疆兄弟民族青年来一次北京很不容易,为他(她)们演出我很高兴。”并转过身来对着许先生说:“请您给具体安排一下。最好与北昆剧院协商协商,就演前次合演的《游园惊梦》吧。”许先生关切地问:“您这几天还未痊愈,是不是晚几天安排。”梅先生很果断地回答:“不要,不要,不要为了我的演出而耽误这些青年走向工作岗位的时间。”使我们更为感动的是梅先生还向许先生叮嘱:“这次要义务演出,不能收费。”话虽简短,但每个字都浸透着梅先生对兄弟民族的深情厚意。梅先生潇洒爽快的风度,慈祥和蔼的面容,温文尔雅的谈吐,诚挚热情的态度,以及他为增进民族团结慷慨无私的高尚风格,使我们十分感动。
盛夏的傍晚,落霞满天,绿茵茵的树叶迎着晚风摇曳,向人们亲切招手;盆栽的大朵白玉兰花发出诱人的芳香,微笑着迎接贵客。身穿绚丽多彩民族盛装的青年男女三五成群的走进礼堂。台口上方挂着大幅横标:热烈欢迎梅兰芳先生来我院演出。1,200人的礼堂早已座无虚席。两条走道加了四行座位,四周墙边还是站满了观众。
《游园惊梦》是明代汤显祖不朽的杰作《牡丹亭》中的一折,也是梅先生表演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描写一个贵族少女杜丽娘与青年书生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通过梅先生精湛的表演,形象地体现出一个生活在封建王朝桎梏下的名门闺秀,反抗旧礼教,蔑视旧世俗,对自由生活无限憧憬的女性;同时又刻画出残酷的封建道德的约束和严格的家庭管教在她身上留下的烙印。当时梅先生已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可是经过扮装成了一个年青貌美的名门闺秀,体态娉婷,含蓄端庄,唱腔悠扬婉转,嗓音圆润宽亮,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细腻入微,使人神往。
演出一结束,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学院领导人登台向梅先生赠送了绣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美的心灵,美的艺术”的一面锦旗和一顶绣着精细花纹图案的维吾尔族小帽。当梅先生戴上象征着民族团结的维族小帽时,台下又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欢呼声,同时“向梅先生学习!”“向梅先生致敬!”的口号声震动了礼堂。
纯朴热情的兄弟民族青年学生,为了最后看一眼梅先生在台下的容貌,围在后台门口久久不肯散去。当我们陪着梅先生走出后台登上汽车时,马上又被群众包围了,梅先生热情洋溢地接连下车三次,双手互握举过头顶,向大家表示谢意。这些满怀敬意的兄弟民族青年还是不肯让梅先生驱车离开。最后院教育工会的负责同志高声喊道:“同学们!为了梅先生的健康,早一点请梅先生回去休息。”这句话胜过军令,人海中马上闪出一条通道,梅先生乘坐的汽车在热烈的掌声中徐徐地驶去。
当夜的路灯显得格外明亮,花坛草坪发出清新的夜香,大家好象忘了已过子夜,三三五五地聚集在一起,兴高采烈地交谈着。有的说:“过去我们西藏高原只知道格桑娜姆(意即玫瑰仙子)最美,如果她今晚能下凡来看梅先生扮演的杜丽娘,也会感到逊色。”另一个人接着说:“天山南北最敬仰香妃,她要是能回生看了演出,也要嫉妒的。”还有的说:“梅先生的舞姿象草原天空飘动的白云,轻盈洁美。”真、善、美的艺术,必然超越时间、地域、民族、语言的界限而流传久远。梅先生这次到中央民族学院演出,给来自祖国边疆的几十个民族的青年心灵中撒下了美的种子。他的艺术和品格将永远长留在人们的心中。


第8版()
专栏:

高音喇叭的命运及其他
周修强
一篇农村调查报告提到,“有个大队原来装有三个高音喇叭,农民讨厌它,拆了两个。现在农民为了听天气预报,听技术讲座,又将这两个喇叭装上了。”事情虽小,却耐人寻味。
农民花了汗水换来的钱买喇叭,是要它为自己服务。在十年内乱期间,高音喇叭里整天叫嚷着“誓死捍卫”、“坚决砸烂”一类杀气腾腾的口号,把农村闹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拆掉它,合情合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大力拨乱反正,落实了农村经济政策,实现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生产关系作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调整。八亿农民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电台播送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或讲座,推动生产发展,促进农民生活的改善。高音喇叭给农民带来了幸福,一个不够用,闲置了很久的又重新被启用了。
高音喇叭的命运,也说明了一个真理:任何事物,给人们带来损害,就被厌弃;给人们带来好处,就受欢迎。
我们的干部,有的深受群众拥戴,有的却为群众所不满,道理也在这里。许多同志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兢兢业业为人民工作,使群众得到好处,自然得到拥戴。但也有一些同志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甚至作出损公肥己、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受到群众的厌弃和反对,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每一个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类干部?
对高音喇叭,人们可以根据它的利弊决定使用或废弃。人民根据干部的功过是非对他们决定取舍,目前来说还是不很容易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是难以办到的)。三中全会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群众对干部的是非功过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有些地方和单位进行民主选举,称职的当选了,不称职的落选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行使这种权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我们有一大批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和发扬了为人民利益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但是,也确有少数党员,当官做老爷,甚至不惜为一己私利而牺牲以至葬送人民的利益。对这样的人,应该大喝一声:“同志,该醒悟了!”如果他不幡然改过,执迷不悟,就没有资格当一名共产党员。党组织应该严肃认真对待这样的党员,严肃党规党法,以保证党的纯洁,维护党的威望。


第8版()
专栏:生活里的科学

留兰香
叶永烈
有一次我来到江苏南通,在田野上看到一种陌生的庄稼:它长着方形的茎,椭圆形的叶子,顶上是穗状的花,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长得参差不齐,高的齐腰,矮的齐膝。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庄稼。陪我参观的老刘摘下一片叶子让我闻,唷,好香,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芳香扑鼻而来。这香味,我似乎很熟悉。哦,我记起来了,留兰香牙膏不就是这种香味吗?
老刘笑着说我的鼻子不错,我面前的庄稼就叫“留兰香”。留兰香牙膏,主要就是用留兰香作香料的。
老刘告诉我,留兰香是多年草本植物。我拿过留兰香叶子的手有点粘,便是因为沾上了留兰香油。留兰香的茎、叶、花,都含有留兰香油。一般在留兰香开花时,含油率最高,在快要结实时,香味最好。它割了长,长了割,每年可收割好几次。收割后,蒸馏留兰香的茎、叶、花,提取留兰香油。每亩留兰香,可以提取五公斤左右留兰香油。
留兰香油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油,有股薄荷香味,常用来作牙膏、牙粉、糖果、糕点、化妆品中的香料。它是天然香料,无毒。
留兰香原产欧洲。解放前,我国一直未栽种过留兰香,一九五○年开始引入我国。如今,南通是全国留兰香的主要产地,河北、浙江等省,也大量种植留兰香。
以后,每当我用留兰香牙膏刷牙,闻到那芳香时,便常常想起在田野上种植留兰香的农民和在工厂里蒸馏留兰香油的工人。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哪得清香扑鼻来”?


第8版()
专栏:

稳坐风浪舟自平
刘泽涛摄
选自江西省宜春地区、湖南省衡阳地区摄影展览


第8版()
专栏:

重回上海忆童年
周海婴
电影与马戏
听母亲说,父亲原先不大喜欢看电影。北京时期不要说了,广州时期也看得不多,有一次,据说还没有终场,便起身离去。到上海以后,还是叔叔和其他亲友的劝说,因此,看电影才成了他唯一的一种娱乐活动。
我幼年很幸运。凡有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父亲总是让我跟他去观看,或者也可以说是专门陪着我去观看。有时也让母亲领着我和几个堂姊去看《米老鼠》一类的卡通片(现称动画片)。记得和父母一同看过的电影,有《人猿泰山》、《泰山之子》、《仲夏夜之梦》,以及世界风光之类的纪录片。
看电影一般不预先买票,碰到喜欢的片子,往往在晚餐以后,即兴而去。或者邀请叔叔婶母,或者邀请在身边的其他朋友,共同乘坐出租汽车,悄然离去,很快到达。当时汽车行就在施高塔路路角,去一个人招呼一声,就能来车。车资往往一元,外加“酒钱”二角。因为看的多是九点晚场,所以对我来说,出去的时候,兴高采烈,非常清醒,等到回家,已经是迷迷糊糊,不记得是怎样脱衣、怎样上床的了。
由看电影进而至于观马戏。有一次,在饭桌上听说已经预购了有狮虎大象表演的马戏节目,我简直心花怒放,兴奋不止。这是因为名闻世界,誉驰全球的“海京伯”马戏团,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之后,来到上海。按常规,这回准有我的份儿,于是在饭桌上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一直熬得很晚,迟迟不肯上楼。时刻竖起耳朵,在聆听父母的召唤。谁料父亲考虑到这些节目,大都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以前,怕孩子受到惊恐,因此,决定把我留在家里,他们从后门悄悄走了。当我发现了这一情况以后,懊丧异常,先是号啕大哭,后是呜咽悲泣,一直哭到朦朦胧胧地睡去。父亲知道我很难过,和善而又耐心地告诉我上述考虑的意见,并且答应另找机会,白天陪我再去参观一次。因而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就有这样一条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观海京伯兽苑”。这“兽苑”里面,只是关着的动物,我们参观时没有什么表演,只看了一些马术和小丑的滑稽节目。不过这对于我,已经是大开其心,如愿以偿,以后也就不再成天撅嘴,嘟囔不休了。
后来听说,这个马戏团去美洲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浪(一说船上失火),连人带兽,全部沉入海底,无一幸免。从《日记》推算起来,我当时只有四岁多一点。时间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由此可见,父亲为了我的身心健康,是何等地煞费苦心。现在回想起来,他的慈爱之心,仍然时刻在温暖着我的全身,也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③


第8版()
专栏:

田野之歌
沈阳矿山机器厂 郎恩才山野无须掩饰,总是裸露着胸怀,承受着冰霜雨雪,阴云和虹彩……也刮冬天的风,清雪夹杂着枯草,也刮春天的风,一夜间绿了山崖……山野的小路重叠着多少庄稼人的脚印,春耕、秋收,串门儿,喜笑颜开!如今庄稼人的心多象那丰收的田野,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坦荡如海……
村路象条小河,春霞中飞来桃花水,道两旁,青草儿嫩,野花儿美!小小村路,曾有多少泥泞和坎坷?夜雨中赶路,分不清那是雨,那是泥。今朝村路春潮涌,春暖人心醉!种地的,赶集的,从早到天黑……小小村路连着地里千条垄,连着九里十八村,生活美不美……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富有地方色彩的《北京抒情》
何镇邦
北京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倩晴、阵容的抒情诗《北京抒情》,共收吟咏北京风物、名胜、山水、人物的短诗五十九首。打开这本诗集,既可以使人饱览古城胜景,又可以使人观赏北京的历史画卷;既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又可以得到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
北京的名胜景物,历来吟咏者颇多。然而,《北京抒情》的作者善于择取不为人们注意的事物,或选取新的角度,写出新意。诸如《挂甲屯寻踪》、《谒文丞相祠》、《闯王的传说》、《袁大将军墓前断想》等篇什,作者就不仅仅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由古及今,以过去的历史为殷鉴,提醒我们注意些什么。这是这个诗集的一个鲜明特色。
这个诗集的又一特色是构思精巧、诗意浓郁。
集中大部分诗作语言清丽流畅,作者在诗歌形式上做了多方面的尝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