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她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记模范计划生育工作者李其珍
编者按:李其珍同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对党的事业和对人民利益负责的一致性,满腔热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愧为广大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学习榜样。
在农村做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是十分辛苦的,需要得到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例如,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以便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7月中旬,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号召全省人民特别是计划生育战线的广大同志,认真学习李其珍同志热爱党的事业,热爱人民,忠于职守,为计划生育工作献出了生命的光荣事迹,焕发精神,努力工作。中共安徽省委根据李其珍同志生前的表现和要求,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心象一团火”
李其珍,是淮南市洛河公社淮建大队的妇联副主任。去年6月20日上午,她护送一位妇女进城做节育手术,不幸坠车,以身殉职。
李其珍从1976年起,担任过大队赤脚医生、接生员、计划生育宣传员。她勤学苦练,掌握了接生、妇科检查、上节育环、人工流产等多种技术。她工作十分细心,每年都把全大队的生育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合情合理。
不管寒冬酷夏,白天黑夜,凡是找其珍治病、接生、上节育环,她都有求必应,不说二话。淮建大队的社员常说:“其珍的心象一团火,有难处找她,心里就踏实。”
1979年冬季一个深夜,路西二队社员童春荣头胎难产,一家人慌成一团。李其珍赶到时,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李其珍边准备器具边对助手宋惠玉说:“俺们做计划生育工作,既要动员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又要保证生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俺们要尽力把这个婴儿抢救过来。”婴儿降生时已经窒息,李其珍毫不迟疑地嘴对嘴吸出羊水,进行人工呼吸。二十分钟后,新生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老奶奶眉开眼笑地对李其珍说:“你一手救活了俺家两条命,俺媳妇绝不给你添麻烦。”数月后,童春荣主动找李其珍上了节育环。
勇闯“三关”
在农村搞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不徇私情,敢闯家庭、亲戚、朋友近邻这三关。几年来,李其珍自己坚持节育。她丈夫的弟弟陈登淮,“牛脾气”是出了名的。已有四个孩子,还不愿绝育。李其珍动员别人做手术时,有人就说:“只要你能做好登淮的工作,俺们没二话。”一天,李其珍把动员登淮结扎的想法跟弟媳说了。弟媳当即拉下脸来,说:“想不到你连本家弟弟都不放过,真太无情了。”登淮得知此事,顿时火冒三丈。当天晚上,婆婆坐在她的床边,颤抖地说:“其珍,看在我的面上,你就放过登淮吧。你到市里学医那几个月里,你的两个小孩都吃住在登淮家里。今天,你一点情面都不讲,搅得全家不和,让人家笑话。”说着,老人家流下泪来。这一夜,李其珍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一关闯不过去,我还有嘴讲人家吗?”
第二天破晓,李其珍又踏着晨露来到登淮家。精诚所至,顽石顿开。李其珍一次次和声细语地劝说,真心实意地帮助,使登淮夫妇渐渐开了窍,懂得了节制生育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便做了结扎手术。那些提意见的社员,见李其珍果真降服了登淮这条“牛”,都纷纷跟着做了节育手术。
以身殉职
这些年来,李其珍工作抓得紧,得罪了一些人,有人挖苦她,甚至骂她。不少好心人劝她,“不要再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了”。但是,她说:“个人得失算什么?只要能把计划生育工作搞好,我什么都舍得。”
1980年6月20日,这是淮建大队社员难以忘怀的一天。
连日的暴雨直到这天才停。清晨,李其珍安排好队里的工作,又去找社员景宝秀,陪送她到市内医院做引产手术。她和景宝秀搭上路东二队的手扶拖拉机挂的拖车进城。不一会,又有几位社员招呼停车搭乘。李其珍见其中一位女社员抱着小孩,忙接过孩子,又主动起身让那位妇女坐下。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让座的一刹那,意外的事故发生了:李其珍转身失脚,摔下车去,几乎与此同时,拖拉机开动了,无情的车轮从李其珍身上轧了过去……党的好女儿李其珍倒在血泊中,经医院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三十九岁。
淮建大队的社员沉浸在悲恸之中。在清理李其珍遗物时,发现她的一本工作手册上记载着全大队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情况。大队党支部打开李其珍1979年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发现通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强信念。
苏纪贵 魏绍兴 袁维胜
(原载《安徽日报》,本报有删改)


第3版()
专栏:来信

希望在古迹余地安排科学家之家编辑同志:
“在天安门增添游览服务设施”,这是一个很好的“古迹余地的利用”的建议。不过,北京的“古迹余地”,何止天安门一处,而有待增添的“设施”,又何止游览服务一项?
在前几年讨论扩建北京图书馆的会议上,我提出利用天安门至午门的大道两旁,一边建图书馆、文艺馆,一边建科技馆、情报馆,把北京中心的紫禁城,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建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但是,当时北京市政府的同志们表示反对,认为这是破坏古迹。后来,中国科协讨论建设科学会堂(本来中国科协有科学会堂,但后来这个会堂被人占用了,现在科协如借用,还要出租费)时,我又提出,与其在西郊觅地,要人民公社让出耕地,而且交通不便,不如利用天坛及先农坛的余地,可以大大发挥科学技术的交流与普及作用,并且可将文学艺术的活动场所也包括在内,因为这两处的余地是够大的,但这又受到北京市政府的同志们反对。至今中国科协与北京科协都无活动场所。北京的运动员有体育馆,音乐家有音乐厅,艺术表演家有各种舞台,与科协同是人民团体的工会、青年团与妇联,都各有各的会所。唯独科协这个“科学家之家”,在首都北京没有“家”,而在其他大城市如天津、上海、广州等都有,我们科协要开大会,要活动,都要临时借地,有时还要出租费。在北京的科技工作者因无“家”而感到苦恼。
我同意在天安门安排游览服务设施,但更希望在这些古迹余地,安排科学家之家,让我们有家可归,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请你报支持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这一呼吁!
茅以升


第3版()
专栏:

大学开设文献检索课确有必要,亦有可能
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 潘树广
今年7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刘毅夫《建议高等院校开设情报学和文献检索课》一文。该文以令人信服的数字说明,目前有相当多的科技人员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查找文献资料,这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而呼吁:“在高等院校开设情报学、文献检索课程,把寻找知识的本领教给年轻的一代。”这篇短文,提出了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刘毅夫同志的文章谈的是科技队伍的情况,事实上,大学文科亦存在这个问题。我曾经作过一些调查:出了十个题目,对中文系三年级94名学生进行检索能力的测试。结果发现,有84%的学生不懂得通过有关索引查找古典文学研究论文,有89.4%的学生连《全国报刊索引》也不会利用,有92.6%的学生不知道用科学的方法查找人物传记资料,有97.8%的学生不了解类书的检索功能。高年级尚且如此,低年级更不用说了。
高等院校文献资料比较丰富,各科师资比较集中。只要思想重视,积极创造条件,是完全可以把文献检索课普遍开设起来的。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是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工作的。多年来,目睹不少学生由于文献检索知识缺乏,有碍智能的发展,便从1977年起,从本人承担的古代文学教学时数中,挤出五分之一的时间,讲授该学科的文献检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书目索引等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检索课题查找古代诗文、研究论文、人物传记资料等等。有些学生,在进行早期研究过程中,已能较熟练地运用从文献检索课获得的知识、技能,帮助自己选择论题、积累资料。有个学生,还在教师的指点下编出了《明清诗文研究论文索引(1900——1980)》,为科研服务。
总之,我认为刘毅夫同志的建议是很好的,也是可以办得到的。文献检索课不仅图书馆学系需要开设,高等学校各专业也应根据具体条件逐步开设。恳请教育领导部门予以重视。


第3版()
专栏:

沙市科委充当技术联合的“红娘”
湖北省沙市科研所力量有限,全市工程技术人员不到工业职工总人数的2%。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沙市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工厂企业与外地进行技术联合。市科委在技术联合中主动充当“红娘”,牵线搭桥。对于技术联合的项目,市科委总是优先纳入计划,在经费和物资上给予必要的扶持。近几年,纳入市科技计划的联合项目就有25项,涉及上海、北京、沈阳、广州、武汉等城市24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
沙市的技术联合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接受外地科研成果,进行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沙市石油化工厂筹建时,只有三十多人和一个760吨的石油裂解炉。他们与中国农科院农药所、上海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等单位挂钩,先后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新型农药乳化剂的中间试验,为我国农药乳化剂生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该厂现在已建立了万吨裂解炉,成为化工部生产农药乳剂的定点厂之一。
二、请外地科技人员来厂共同研究,推广新技术,设计新产品。热处理工艺一直是沙市工业部门的薄弱环节。市有关部门请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来推广新技术,在盐溶炉的改造方面,很快实现了电极埋入化,改变了全市热处理工艺的落后面貌。
三、把技术人员派出去参加全国同行业的联合研究设计。沙市的金牌产品——40摇臂钻床,就是沙市机床一厂的科技人员,参加全国钻床统一设计得到的新产品。这个产品现在已成为该厂的当家产品,远销美国、西德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沙市机床一厂的技术力量得到了提高,又研制出多种横系列的派生产品。
《沙市报》记者 邱声鸣
本报记者 龚达发


第3版()
专栏:

适应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需要
滦阳公社办起林果技术学校
本报讯 河北省迁西县滦阳公社为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板栗生产,办起了一所林果技术学校,培养林果技术骨干。
迁西县历来以出产板栗著称,而滦阳公社是个纯山区,过去由于大多数人不懂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因循守旧,板栗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掌握科学技术。为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新要求,去年7月,公社正式办起了一所林果技术学校,主要学习土壤肥料学、果树栽培学、植物保护学,学制暂定三年。技校招收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又从事林果工作的大队、生产队技术员,还适当招收了一部分多年从事技术工作、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技术员。这个技校采取农闲集中学、农忙少学,林果管理的关键时节办短训班的办法。在教学中,他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针对板栗、苹果管理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讲理论,基地上搞实践,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通过一年的学习,学员已初步掌握了果树栽培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管理方面的新技术,为发展山区生产创造了条件。
马瑞红
刘永富


第3版()
专栏:

科普新事
——访修文县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站
贵州省修文县城的赶场期,集市贸易繁荣,非常热闹。县农贸公司的门口围了一大群人,有的提着稻秧、苞谷植株,有的拿着农药,在那里凝神听讲,虚心求教。这就是深受群众欢迎、被人们誉为“街道农业大学”的修文县“农业科学技术咨询服务站”。这里好象举办了一个小型农业展览会,桌上摆满了“二化螟”、“直纹稻苞虫”等模型和各种作物的虫害、病害的实物标本。
“同志,秧叶上有臭虫斑,是哪样虫吃的,咋个治?”一位年逾花甲、须发均白的老农问。几个妇女又挤到了桌前,其中一个指着一钵中的稻秧说:“我家秧子就象这钵一样,又矮又不发兜,已经四十多天了,是哪样道理嘛!”他们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简直是如饥似渴。
今年,修文县水稻等农作物的病虫害比较严重,农民四处“求医”。为此,县科协负责人和一些农业科技人员,提出了举办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站的建议。县科协在筹办过程中,得到县科委、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县农技推广站、植保站、县农资公司等单位,也积极参加。县农资公司的经理和同志们为服务站的同志送茶送水,提供化肥、农药的样品,并配合作好组织和宣传工作。
参加服务站进行讲授、解答问题的科技人员,大都是农业高等院校毕业、而又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多年的同志,有的还是县农技推广站等单位的负责人。他们牺牲了休息时间(修文每星期天是场期),不怕劳累,不计报酬,讲得口干舌燥,还是不厌其烦。
为了作好准备,他们事前深入田间,查看作物病情,了解农民的要求,同时采集标本,回来查阅大量书籍和资料。县科委业务组负责人叶世琴已经四十多岁了,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本来一个难得的星期天,有不少家务劳动等待她去做,但是她却全力以赴地投入这项工作。县植保站的科技人员朱德志顶着烈日,满头大汗,一直站着讲解,解答问题,听讲的群众都深为感动。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农伸着大拇指说:“好!好!我们乡下人欢迎这些农老师。”
贵州省科协 孙钦久


第3版()
专栏:

教室坍塌以后
——北京市打磨厂小学的苦恼
7月4日下午3点45分,北京崇文区打磨厂小学一年级一班教室的两间房顶突然坍塌。幸好是课间休息,只有22名学生和1名教师被捂在里面。经抢救,有5人受伤住院。
打磨厂小学校舍是由古庙改建而成,三分之二的房屋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改作四间教室的大殿还是明朝的建筑。因年久失修,墙歪柱朽。学校多次向管修房屋的崇文区企事业房管所要求修缮,都未引起重视。直到塌房的当天上午,房管所来人检查,还认为没有问题。
震动
教室的坍塌震动了市、区有关部门。白介夫副市长、市教育局及崇文区委、区政府的负责人闻讯后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白介夫同志并指示房管部门立即对危险房屋进行检查,发现险房尽快修补。
从7月4日起,接连好几天,北京市教育局、房管局,崇文区教育局、房管局,崇文区房管局下属的一些房管所,相继在打磨厂小学召开了有数百人参加的13个现场会,一时车水马龙,热闹得很。学校的教师们目睹这种场面,特别是亲耳听到了现场会上所表示的决心和议定的措施,眉头为之一展,认为坏事总算变成了好事,学生的安全今后会有保障了。
失望
一个多月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磨厂小学教师们的眉头又紧锁了起来。
坍塌的教室屋顶虽然盖起来了,但一场雨过后,房顶又五处漏水,白顶棚上画满了“地图”。两边粉刷过的墙壁上,雨水渗透的痕迹达一米多高。后沿墙的水痕竟高达两米。从教室外面观看,山墙已向外倾斜,裂缝有一寸多宽。教师们说,这样的房子,说不定哪天还会塌下来!
在事故后的检查中,房管所认为大殿危险需要观察。学校只得将四年级两个班搬出来,与另外两个班挤在一块,由全日制改成二部制,轮流上课。
学校广播室地基下陷,属于危房。房管所来修理时,只是将房后的陷坑用土垫平,将房沿用砖块铺了铺,连水泥都没抹。雨水继续沿砖缝浸蚀着房基。
四年级的西厢房教室,山墙上已有二寸宽的裂缝。塌房以后,四年级三班学生在教室上课时,一摊土从房顶“轰”的掉下来,吓得师生惊慌奔逃。房管所认为这房一时塌不了,不属于危房。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要求转学。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原准备开三个班,结果只招了两个班,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来冒险。
问答
8月13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崇文区企事业房管所。
问:刚修的房屋怎么又渗水漏水?
答:我们工程队青工占三分之二,质量差,我们也没办法。
问:大殿怎么办?很快要开学了,四年级学生怎么上课?
答:大殿要继续观察。学生没教室上课,我们也没办法。
问:广播室是危房怎么不修?
答:地基下沉,要与人防部门联系后才能动用人防补助款修房。
问:据说全区中小学校舍中查出了112间危房,准备怎么办?
答:8月10日给区房管局打了报告要求拨款。拨了款才能修。
……
记者走访崇文区房管局时,负责人说:“企事业房管所要求拨款13.5万元修理112间危房的报告,因为没具体谈危房分布及损坏情况,被区委建工部退回。即使具体报告打上来了,因为还有很多手续,什么时候能批下来,这112间房什么时候能修,还很难说!”
打磨厂小学教室倒塌伤人的教训究竟是什么?崇文区和北京市有关部门是否真正汲取了教训,认真地在解决中小学校危房问题呢?我脑海里不时想着这个问题。
陈祖声
附记:本文发稿时得悉,在记者走访崇文区企事业房管所的第二天,该所已派人对打磨厂小学进行修缮,但只修整开裂的檐头和房顶的浮瓦等,对三间危房、大殿及修复的教室渗水问题仍不能解决。


第3版()
专栏:

捕蝇、防蛆、无臭味的厕所
北京部队空军后勤部机关,在学习南方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耐寒灭害”厕所。两年多来的使用结果表明,这种厕所在-20℃气温条件下不冻,并具有捕蝇、防蛆、无臭味以及使粪便发酵无害化等特点。
这种厕所利用苍蝇喜臭向光的习性,引诱苍蝇进入一种易进难出的粪池,苍蝇在粪池内虽然可以产卵生蛆,但因蹲坑为“〈 〉”形,内壁有用砖瓦砌成的防蛆沿,使蛆虫不能爬出粪池入土变蛹,从而中断其发育而达到灭蝇的目的。
为了减轻粪便臭气对人的刺激,在蹲位口后末端和滑粪道下方,各设一个排臭孔,使臭气通过夹墙气道和屋顶中部的排臭筒排出;小便池池底是水平的,并留有许多砖缝,小便可从砖缝流入粪池,不漫流全池而散发尿臭。
周志中


第3版()
专栏:

改善农村用水条件的净水器
六机部第九设计研究院和无锡市前州环保设备厂,最近联合研制成功一种给水处理简易设备——“JCL—D200型净水器”。这种净水器直接从江、河、湖中取水,经过处理可把浑浊度小于500毫克/升的浑水,在20分钟内净化成小于5毫克/升的清水,符合国家标准。它把混凝、澄清和过滤三道工艺综合在一个设备内,适用于农村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社办企业的生产用水。一台净水器,就象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可省去建设工厂的土建构筑等费用。如果农村人民公社装上这种净水器,将大大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杨宝裕


第3版()
专栏:

西子湖上新下水的机动清洁船,专门打捞湖面的油污和飘浮的垃圾,以保持湖水清澈。 新华社记者 徐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