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布鲁塞尔通讯

为祖国四化事业努力深造的人
——记中国赴比利时进修生邱仁森
本报记者 辛树蕃
1981年6月9日下午,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著名传热学专家安·佐莫特教授的办公室里,正进行着一场紧张的博士论文答辩。
包括校长在内的博士审查委员会的七名教授聚精会神地听着中国进修生邱仁森介绍他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写出的长达351页并有80幅计算图表的博士论文《研究温度场的发展对快中子反应堆元件与液态金属钠的换热影响》(见下图)。邱仁森沉着而准确地回答着核能权威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答辩结束。当安·佐莫特校长深情地目送邱仁森走出办公室后,转过身来兴奋地对身旁的莫尔核能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查·德沃特教授说,“感谢你向我推荐了这位中国学者。他很勤奋,研究工作很严谨”。
这位治学严肃认真的老校长,当着邱仁森的面从未说过一句夸奖话,而且在邱仁森进行答辩时往往带头提一些近似苛刻问题,终于向他的同事们说出了对邱仁森发自内心的赞赏。与邱仁森朝夕相处的研究室主任郑重地回答:“我是经过考验之后才向你推荐的。邱的特点还在于他敢于解决带有新概念的难题”。
几天之后,邱仁森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比利时应用科学博士学位。学术界认为,他的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成就”,“使液态金属钠冷却的快中子反应堆的设计更加精确”。
这就是一位普通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国外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的成就与评价。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中国西南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院工作的邱仁森一来到比利时,便在欧洲负有盛名的莫尔核能研究中心从事这一新学科的研究。
尽管年轻的邱仁森参加过我国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应堆的建造和实验工作,参予了我国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应堆的实践,但对液态金属钠冷却快中子反应堆却是陌生的。能不能胜任研究工作?这在当时的外国同行们心目中是一个疑问。但是,邱仁森胸中有一颗为祖国而学习的强烈的事业心。他一心扑在事业上,虚心地向外国同行们求教。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常常和实验室的工人们一起操作。
经过一年的考验,外国学者们对他信服了。他们发现,这位沉默寡言甚至有些腼腆的中国人正默默地向科学的尖端冲刺。一年内,邱仁森完成了“结构强度计算”、“一体化堆内钠净化系统”、“组件的钠泄漏”等七项专题研究,其中两项为研究中心解决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邱仁森在研究工作中长足的进步,研究室主任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热情地向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校长推荐邱仁森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并建议校长亲自担任导师。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的校长欣然接受。“我相信我的老同事的眼力,同时我也相信曾创造过古代光辉灿烂科学的中国人”,校长真诚地向记者说。
就这样,邱仁森获得了由研究单位向大学推荐攻读博士学位这一不寻常的待遇。在邱仁森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一种设备,研究中心花了150万比利时法郎专门购进供他使用。
祖国的重托、国际友人的信任,激励着邱仁森。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论文,他查阅了近20年来国际上发表的228篇英、法文资料。为了求得准确的数据,他在电子计算机旁留下了高达一米厚的计算图纸。实验研究阶段开始了,这是一项更为艰巨细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钠火事故。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准确的数据,他一人顶两个人的班,每天工作十六小时。回到住所还要整理、充实论文。实验成功了,论文写成了,但他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体重却下降了4.5公斤。
祖国时刻关怀着远在海外的邱仁森。他的所属单位对邱仁森的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积极的帮助。
邱仁森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里,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享受着国家助学金。祖国的命运与邱仁森紧紧相连。为祖国而学习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学校里一直是高材生。为了献身祖国的核科学技术,他告别了首都北京,来到西南地区的山沟里,认真负责地工作着。出国深造期间,无论是风光秀丽、古色古香的莫尔城,还是五光十色、热闹非凡的布鲁塞尔都没有使他分神,他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夜以继日,专心研究,努力作学问。
一位在比利时工作的中国同志看到邱仁森的求学精神,欣然命笔,写了一首诗:
万里求学渡百津,日夜攻尖倍苦辛。
天涯芳草寸心痴,振兴中华报三春。
邱仁森带着中比两国人民的友谊,以优异的成绩回国向亲人汇报了。但他并没有满足于博士头衔,想的是回国后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四化建设上。他向记者表示,“我今年四十岁,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马里振奋民族精神的“比哪节”
龚达明
马里自1972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全国文化与艺术比哪节”(或称“全国文化、艺术与体育比哪节”),节期在7月上旬。这时候,马里的艺术家,音乐家荟萃于首都巴马科,或高歌曼舞,或龙腾虎跃,比技献艺吸引着无数的观众。
“比哪节”,它的前身是马里独立之后为了消除殖民文化,发扬民族文化而创设的民族歌舞节“全国青年文化周”。它本来是一年一度,1968年军人执政之后,为了复兴经济,执行勤俭政策,在1972年改为两年一度的比哪节。
每一届比哪节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音乐、歌舞和戏剧节目,崭露出大量音乐、戏剧、舞蹈或体育人材,这是因为,比哪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深深地扎根在全国各种族人民之中。
马里有数十个不同种族,几乎每一个种族都能歌善舞。比哪节上有清新的歌声,美妙的舞蹈,音乐方面则有独奏、交响乐,协奏,独唱、合唱等形式,很受欢迎。但最令人瞩目的是戏剧。
在比哪节上,全国各大区都必须出一个主剧。剧目的主题很广泛,有赞颂反殖民族英雄,讴歌独立后新社会,赞美劳动的;有针砭时弊诸如讽刺官僚主义,反对贪污行贿的;有鼓吹移风易俗如反对一夫多妻的;有规劝青年莫要追求虚荣,贪图享乐,以免误入歧途的;有提倡科学、暴露巫医害人的;还有不少剧目则为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办,法制得以体现而喝彩叫好。
马里艺术家还十分关注世界形势和国际斗争。
支持其他国家和地区黑人兄弟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是戏剧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剧目则痛快淋漓地撕开了借援助之名,行窃国之实的新殖民主义的画皮。在这方面,《想变成白皮肤的国王》一剧特别受到推崇。内容是这样的:非洲某国的国王对自己及其臣民的黑皮肤感到烦恼。有一个白皮肤的人便“毛遂”自荐,说愿意提供援助,有办法使国王及其臣民的皮肤统统变得雪白。国王问他妙药安在?那白人说:你们只要到某条河中洗个澡便成。而当国王及其臣民下河洗澡的时候,白人乘机占住了王位。但最后他还是被醒悟过来的人民拉下了宝座。
这个戏使不少非洲朋友深受启发、教育和鼓舞。
马里比哪节的成功,是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的。政府慷慨提供经费,热情给予支持,有关部门则在活动期间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报道。比哪节大大活跃和丰富了首都乃至全国的文化生活,发扬了民族文化传统,激励着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意志和决心,振奋着马里的民族精神!(附图片)
马里“西里巴拉糖厂”是一个制糖联合企亚。1974年破土兴建,1976年建成,并开始生产。现在年产白糖1.5万吨。“西里巴拉糖厂”建成投产后,马里每年所需食糖的三分之二可以自给。
图为“西里巴拉糖厂”外景。新华社记者摄


第7版()
专栏:

西德准备削减防务开支
张允文
经过联合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历时三天的磋商和开了整整一天的内阁会议之后,西德总理施密特最近宣布了明年将开始缩减政府开支的计划。据宣布,1982年的西德预算将削减约180亿马克,社会保险费用将节约95亿马克。这项削减公共开支的措施将写入一项法案,把1982年的联邦开支控制在2,485亿马克,比今年的开支增长4.2%。这项法案将在今年9月2日的内阁会议上正式通过。施密特总理说,政府的目的在于把更多钱用于生产性投资,并使银行降低利率。
施密特总理把西德不得不削减开支的原因归咎于里根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和西德经济的衰退。施密特说,他曾告诉里根总统,除非美国银行把利率降低,否则西德“就不得不在欧洲和各个地方削减公共开支。”
西德这次削减预算的最引起注意的方面是减少防务开支,从而使西德明年完成不了北约确定的将军事开支实际增长3%的指标。虽然1982年防务预算在名义上将增加4.2%,但是扣除5.8%的通货膨胀率以后,实际上减少了1.8%。据报道,国防部长阿佩尔本来希望将国防开支增加39亿马克,现在得到的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为了对付苏联的军备扩张,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于1977年规定北约国家每年增加军费
3%。自那时以来,并不是所有北约国家都能完成这一指标。施密特认为,西德在完成北约确定的3%的指标方面做得比大多数北约伙伴都好。西德的国防预算在1981年增加约3.2%,位于盟国的前列。
但是由于经济衰退,收支赤字庞大,失业队伍达到1954年以来的最高峰,马克对美元汇价继续下跌,西德不得不大力削减各项公共开支。西德官方认为,如果要大量削减福利开支而不减少军事费用,这是极为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西德政府不得不公开表示无法实现今年5月份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的再次承诺。
西德内阁作出这样一个决定,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之外,显然也有政治上的因素。西方经济衰退使不少西德垄断资本集团为其过剩资本和商品找出路,竭力向苏联和东欧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最近西欧国家不惜出资100亿美元帮助苏联修建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明显例证。在这笔巨额贷款中,西德占了很大的份额。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自然不愿意把同苏联的关系搞得过分紧张。此外,苏联在欧洲的军事扩张以及随着西欧共同体经济力量的发展而日益增强起来的独立倾向等种种因素,使得某些西欧国家,特别是与华约毗邻的西德内部,在对待北约和美苏关系方面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这反映在西德社会民主党内施密特总理同党主席勃兰特的严重分歧,以及最近西德国内“和平主义运动”的兴起等方面。尽管施密特总理为了维护他的政策,一再表示不妥协甚至不惜提出辞职相威胁。但由于他受到党内“左”翼势力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分析家们认为,在如此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情况下,政府要想不触动国防预算,作出某些让步,那是很难办到的,这将使施密特“在国内政治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西德削减国防费用的决定,首先引起了美国的不安。
里根政府竭力主张大力提高西方盟国的军事实力以对付苏联的军事威胁,因此他要求盟国恪守提高3%实际防务开支的诺言,为此,里根政府还几次派人去西欧各国游说。在美国看来,西德是北大西洋集团的重要盟国。它的一举一动对周围国家具有影响。因此当听到西德准备削减军事开支时,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即表示“深为失望”。他认为波恩以美国高利率为理由而削减军费是“没有充分根据的”。白宫发言人也表示“对此表示遗憾”,他们特别担心西德的行动会在西欧各国间带来连锁反应。


第7版()
专栏:

美国选手破女子蝶泳两项世界纪录
美国著名女游泳运动员玛丽·马尔,八月十三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举行的美国游泳锦标赛第一天的比赛中,以二分五秒九六的好成绩,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女子二百米蝶泳世界纪录。
玛丽·马尔今年只有十六岁,但从一九七九年七月以来,已连续四次刷新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并把世界纪录缩短了近四秒。
玛丽·马尔,继十三日打破女子二百米蝶泳世界纪录后,十六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举行的美国游泳锦标赛最后一天比赛中,又以五十七秒九三的成绩,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女子一百米蝶泳世界纪录。


第7版()
专栏:

美、英两名选手破两项田径世界纪录
美、英两名选手十九日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田径比赛中,分别刷新了男子一百一十米高栏和一英里赛跑两项世界纪录。
二十一岁的美国选手雷·内赫米亚在一百
一十米高栏比赛中,以十二秒九三的成绩刷新了他自己保持的这个项目十三秒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十三秒钟以内完成一百一十米跨栏的人。
英国选手塞巴斯蒂安·科在一英里赛跑比赛中,以三分四十八秒五三的成绩,打破了另一名英国选手史蒂夫·奥维特保持的这个项目三分四十八秒八的世界纪录。二十四岁的塞巴斯蒂安·科目前还保持着八百米的世界纪录,他在十九日的比赛中还曾向一千五百米的世界纪录冲击,但没有成功。


第7版()
专栏:

保选手刷新女子标枪世界纪录
保加利亚女选手安·托多洛娃,八月十五日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欧洲杯田径比赛中,以七十一米八八的成绩刷新了女子标枪世界纪录。托多洛娃今年十八岁,她的这个成绩是在第三次试投中创造的,把苏联选手塔·比尔尤莉娜去年七月在莫斯科创造的七十米零八的世界纪录提高了一点八米。


第7版()
专栏:

参加世界杯田径赛的欧洲代表队组成
欧洲业余田径联合会十七日在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宣布,由五十名男女运动员组成的欧洲代表队,将参加今年九月在罗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田径赛。
这支代表队是从八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在萨格勒布举行的欧洲杯田径赛中选拔出来的。五十名男女选手来自十四个国家,其中英国十二名,波兰十名,西德八名,捷克斯洛伐克四名,罗马尼亚、法国、瑞典、芬兰、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各二名,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和西班牙各一名。
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今年二月的决定,参加本届世界杯田径赛的共有九个队。它们是:美国队、苏联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由其他欧洲国家选手组成的欧洲代表队,由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其他国家选手组成的各一个代表队,以及东道国意大利队。
(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西方世界掠影

牛奶危机
澳大利亚的牧业发达是人人周知的。它的奶制品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可是最近,澳大利亚主要大城市之一——墨尔本和其所在州维多利亚州却发生了“牛奶荒”。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50,000名运输工人举行了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那些牛奶场主的日子很不好过。牛奶挤出不能及时送走,只好喂了奶牛和狗。当罢工进行到第4天时,奶场主们不得不将牛奶成桶地倒在地里,一位比较幸运的牛奶场主说,下个月才是他的奶牛产奶最多的时候。但是,他已不得不把1,000品脱的牛奶倒入自己的地里,他从来没遇到过这样大的损失。由于近日连雨,地里积水很多,大量的牛奶又流入附近的小河里。到中午时,地上已流得白花花的了。其他奶场的问题更加严重,他们的牛奶象小溪一样流入河里,而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又来源于此。(冷冷)(附图片)
图为墨尔本郊区的一个牛奶场里,几条狗在喝倒掉的牛奶。
牛奶场主站在倒在地上的牛奶中。


第7版()
专栏:西方世界掠影

售价高的矮种马
在无奇不有的西方世界,除养狗玩猫外,又添了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养矮个儿马(见右图)。据西德《世界报》报道,比利时种的矮个儿马,个儿愈矮,售价愈高。凡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国际矮马登记处注册的马,身高不得超过34英寸。一经取得登记资格后,身价倍增。一头矮个儿的种马,可卖7,500美元。至于那些个子矮小到可以坐进小轿车的马,就更能卖大价钱了。据说,不久前一位“嗜马者”花1万美元买了一头71厘米高的矮个儿马。
(华)(附图片)


第7版()
专栏:西方世界掠影

“鼻子奥林匹克”竞赛会
不久前,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举行了一次“鼻子奥林匹克”竞赛会。参加者共有十六名选手,其中有三名妇女。优胜者是一位八十岁的名为安东·爱勃纳尔的老人,其鼻长达一百一十二毫米。银质奖章获得者是一位西柏林“运动员”,其鼻仅比第一名短一毫米。(金凤)


第7版()
专栏:西方世界掠影

“保险”皮包
最近,伦敦一商店向顾客推销一种新玩意儿:与众不同的“保险”皮包。尽管这奇妙的皮包价格昂贵达3,500英镑一个,购买者仍争先恐后,络绎不绝。
原来,皮包的构造奇特,令人赞叹称绝,它装有能防止各种抢劫者袭击的精巧器械,皮包的金属饰件上连结着“光枪”,其强光足以刺瞎袭击者的双眼;遭遇恶徒抢劫时,“电子仪”会自动报警;皮包里还装有用于发现爆炸装置的探测仪和能确定室内有无窃听器的“电子警犬”。
“保险”皮包尤其受到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出纳的青睐。(蔚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