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次成功的抗洪决策
李雨普
今年7月初,湖北公安一带的荆江分洪区内,40万人民安居乐业,60万亩良田丰收在望,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的风平浪静。他们哪里知道,一场严重的考验,正在向他们逼进,……
预报
从7月12日12时开始,川西北、川西南105个县普降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嘉陵江上的一个暴雨中心,不到一天就下了360毫米。13日12时,雨势减弱,但还在下,据这时的雨情预报,嘉陵江、涪江、岷江将同时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汇合到长江后,重庆寸滩水文站将出现7.1万秒立米的洪峰。7月14日下午,川西各地逐渐停雨,雨区他移,三江洪峰正在向重庆推进。这时作出的修正预报有两个数,一个是重庆寸滩7月16日14时将出现8.3万秒立米的洪峰,另一个是7月16日16时寸滩站将出现8.6万秒立米的洪峰。这两个数字都大大超过1954年和1968年寸滩的洪峰流量。1954年是使用了荆江分洪区的,现在怎么办?
决策
从7月14日下午到晚上,北京和武汉都在开着长江防汛的紧急会议。一个是全国防汛指挥部召开的长江防汛决策分析会议,一个是湖北省委召开的防汛紧急会议。会议根据各方面的水情报告和预报材料,对照1954、1968年实际出现的水情进行分析后,认为:从卫星传播的云图看,乌江及三峡以下不可能同时产生暴雨,因此洪峰自重庆沿江演进,不会是增加而是逐渐减弱。这同1954年的情况大不相同,1954年寸滩站洪峰流量虽为5.48万秒立米,由于当时雨区为东西向,重庆以下沿江都在增加洪水,洪峰演进到宜昌加到6.68万秒立米,增加了1.2万秒立米,使用分洪区是必要的。再看1968年,该年寸滩洪峰流量为6.53万秒立米,比1954年多了1.05万秒立米,但由于沿程滩槽的滞减作用,洪峰传递到宜昌时减为5.75万秒立米,再传到沙市减为4.95万秒立米。一增一减相差2万秒立米。预计这次洪峰将于18日16时到达宜昌,流量将为7万到7.5万秒立米,略高于1954年宜昌洪峰流量;洪峰将于7月19日10时到沙市,预计水位将在44.40米到44.70米之间,浮动于荆江设计分洪水位上下。在此情况下,分洪是有理由的,因为有可能超过分洪水位。但是,40万人民将要在三天之内撤离分洪区,60万亩良田和绝大部分人民财产将淹没在水下。此外,荆江大堤经过多年整修加固,我们是放心的。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两个会议都得出可以不分洪的结论,经请示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作出了不分洪的决策。湖北成立了荆江前线防汛指挥部,由一位副省长到现场指挥,组织当地军民全力固堤抗洪;与此同时,准备好分洪区群众安全转移的应急方案,以防意料不到的情况出现。
检验
重庆寸滩于7月16日21时出现了8.5万秒立米的洪峰,比预报时间迟到五至七小时,同预报流量相差1.2%—2.4%,在预报的两个数字之间。
洪峰于7月19日14时到达沙市,比预报时间迟到四小时,实际洪峰水位为44.46米,在预报水位上下限之间,与荆江设计分洪水位仅差三个厘米。高水位一直持续到20日6时,20日18时洪峰安全到达监利,并未出现重大险情。实践证明,这次抗洪决策是成功的。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怎样解决首都的“吃奶难”?
7月中下旬,由于高温的影响,北京市国营农场有11头奶牛被热死,多数奶牛采食少,产奶量锐减。全市牛奶日供应量从35万斤骤降到24万斤,除婴儿用奶外,其余“营养奶”无法保证,使本来鲜奶供应就紧张的局面更为加剧。如何解决首都的“吃奶难”?有关部门认为,积极发展集体养牛,是较好的途径。
北京市平均每头成乳牛产奶一万二千四百多斤,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因为奶牛少,牛奶产量远远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目前,全市订奶户已达三十八万八千多户,比1965年增加了11倍。如满足供应,日需奶七十余万斤,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造成首都“吃奶难”的原因很多,但是,这么多年来只靠国营农场一条腿走路,限制社队集体养奶牛是重要的一条。目前全市二万二千七百多头奶牛,国营农场占94%,集体牛场仅占6%,而上海市的奶牛,国营、集体约各一半。
发展集体养奶牛,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增加社员收入,又可以节约国家投资。这一点已经在今年4月召开的市奶牛会议上,为各方面所认识。现在,一个国营农场包带几个生产大队,负责帮助解决牛源、饲料配方、培训人员、检疫防疫等问题。全市在原有九个集体牛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13个。市畜牧局还和农业部畜牧总局联合开办了华都奶牛公司,统管除国营农场不暇顾及的集体和个人所养奶牛的产、供、销。初步规划,到1985年北京市集体奶牛发展到1.2万头,年产奶3,900万斤,将分别比去年增加9.6倍和5倍。
从最近几个月的实践来看,要实现这一规划,需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生产、加工、销售,要全面规划,逐步形成体系。为了解决牛奶保鲜的问题,城镇、工矿区附近宜优先发展。发展的重点应是人少地多、资金充裕、交通方便的社队。
二、奶牛生长周期长,从初生牛犊到产奶需要27个月,一般牛场三年后才有盈利。因此,国家可考虑用低息贷款等形式在投资上给予适当扶持。
三、要切实解决饲料问题。按现行政策规定,国营牛场每头奶牛划给四亩半饲料地,集体牛场每头二亩。目前,国营牛场的饲料地已经落实,而集体牛场多数还没有“正式户口”。应尽快落实,粮地面积和征购任务也应相应核减。北京市豆饼一类的蛋白饲料严重不足,有关部门应帮助解决。
四、北京市黑白花奶牛耐寒,产奶量高,繁殖力强。解决牛源应立足本地,如从外地引进,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五、有的集体牛场建成后,由于挤奶、配种、检疫方面缺乏知识和技术人员,产量低,牛奶质量差,需要在建场前抓紧培训技术人员。国营牛场已有一整套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和经验,希望积极向集体牛场传授技术,帮助培训技术人员。
本报记者 朱继功


第2版()
专栏:

吸取过去单一经营和片面追求机械化的教训
遵化县发展多样化小型的多种经营
本报讯 中共河北省遵化县委吸取过去单一经营和片面追求机械化的教训,立足于开发和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大力发展多样化小型的多种经营。
遵化县地处半山区,山区、丘陵面积占64%以上,过去片面抓粮食,花费大量资金。从1970年到1979年十年间,全县用于机械化、水利化的投资共一亿五千三百五十多万元,平均每亩耕地负担295元;农业贷款从248万元增加到1,176万元,平均每个农业人口负债22.4元。这种不顾经济效果的做法,搞得生产路子越来越窄,集体和社员越来越穷。
遵化县委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要使农村尽快富裕起来,必须不断克服“左”的思想影响,调整农业结构。今年以来,县委几次召开多种经营会议,根据全县自然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对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做出具体安排,还总结了发展多种经营的各类典型21例,印发到各生产队。通过典型事例,使大家看到了发展多种经营的广阔前景。
遵化县在发展多种经营中,注意多样化,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各种小型项目,集聚财富。刘备寨公社常各庄大队有野生酸枣树二万多株,他们只是稍加管理,1980年产酸枣一万多斤,收入2,500元,平均每户12.6元。相反,有的社队热衷于搞大的,一下子投资几万、十几万元,结果因设备不全,技术不过关,产品没销路,背上沉重包袱。
遵化县在抓好集体多种经营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县农业银行今年上半年支持社队发展多种经营贷款122万元,其中有52万元用于扶植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畜牧部门积极传授科学饲养和疫病防治知识。商业供销部门调整充实购销业务人员,增设贸易货栈,积极开展收购、推销活动。由于各级各部门大力扶持,社员家庭副业蓬勃发展。截止到6月底统计,全县多种经营项目增加到近100个,各种产品恢复和发展到1,000多种。


第2版()
专栏:

为改善山区群众饮水条件
牡丹江地区积极兴建水源工程
据新华社哈尔滨8月21日电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地处山区、半山区,是黑龙江省地方病较多、病情较重的重点病区之一。经卫生部门化验,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甲状腺肿、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大都与水质不良有关。
牡丹江地区各县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修高山水池、引山泉水、建压力罐、筑水塔等,使群众尽早吃上自来水。东宁县山泉多,他们充分利用山泉的自然压力修建八处引水工程,使11个自然屯,2,300户,一万多口人吃上了自来水,虎林县专门成立了农村自来水安装队,负责农村自来水的设计、施工、安装等工作,几年中共打防病改水井24眼,安装管路近10万米,使一个公社,20个大队用上了自来水。在虎林、东宁、林口、鸡东、穆棱等县农村已修建自来水工程47处,有一万四千多户,六万一千多人吃上自来水。
为了解决修建自来水工程资金问题,他们采取集体出一些,群众筹一些,国家补一些,地方财政拿一些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目前全区自筹资金163万元,占工程总造价的61%。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从“大老粗”到“专业化”
——玉溪县研和公社党委副书记陆金寿钻研农业科学的故事
在云南省玉溪县研和公社,人们常看到一个中年人有时在田头看苗稼,有时刨开土琢磨什么,有时坐在田埂上掏出小本子写写画画……他就是公社党委副书记陆金寿。
陆金寿钻研农业科学,是从党提出“干部专业化”那时开始的。他只读过一年半书,过去带着很大的盲目性搞农业,吃过不少亏。1975年夏天,全公社近两万亩水稻田发现稻螟虫。陆金寿连忙召开会议,向各大队布置“灯火战术”。入夜,全公社的稻田周围有七八千处灯与火。虽然灭了不少蛾子,但引来的更多,加上没有治幼虫,不久稻螟虫又成了灾。这以后,稻螟虫害几乎年年发生,1978年全公社因此损失稻谷一百多万斤。
“农村干部再不能‘大老粗’,得要‘专业化’”!陆金寿下定决心学好农业科学。他订了许多农业科学方面的报刊,买了《农业科技手册》《良种培育》等书,一点一点地啃,常常边翻字典边读书,一直学到下半夜。每次进城,他总要到县农科所办三件事:给技术员们反映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向他们请教自己不懂的东西,找各种技术资料。他还注意汲取社员群众种田的好经验,把各方面学到的东西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去年夏天,研和公社又发生了严重的稻螟虫害。这一次,陆金寿没有仓促应战。他带领社队农技员到田间反复观察,冷静地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有重点地灭虫,以后又抓了连续防治。秋后一算,稻螟虫的危害率大大下降,等于从虫嘴里夺回了一百多万斤粮食。社员们惊喜地说:老陆这一招治住了天旱加虫害。
两年来,陆金寿刻苦钻研,农业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今年2月间,在全地区的科技大会上,陆金寿受到了嘉奖。春节后,他参加县里举办的农业科技学习班,学习期间,他一场电影、一次电视没看,每天熬到深夜。学习结束,他以100分的考试成绩得了“状元”。
本报记者 邱敬东 张立


第2版()
专栏:

集体投工 县里补助材料费
林县帮助山区社员打井
据新华社郑州8月21日电 河南省林县约有十几万居住在高于红旗渠的山区。这些地区水源奇缺,每逢干旱季节,群众吃水用水非常困难。1979年开始,林县采取集体投工,县里补助材料费30元,帮助每户社员打一眼井,保证全家一年用水。井打成后,归各户所有,发给井权证。目前,全县共打旱井一万三千多眼,加上原来集体所有的三万五千多眼旱井,山区群众吃水用水不象过去那么困难了。现在,这个县还在继续组织群众打旱井,进一步解决吃水用水问题。


第2版()
专栏:

自留山上好收成
常山县石门坑大队平均每户社员去年从自留山上获利110元
据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常山县何家公社石门坑大队地处山区,有一万多亩山,人均16.72亩,而耕地只有120亩,人均不到2分地。1962年,大队党支部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划出一千多亩荒山作为社员的自留山,供社员长期使用。如今,社员的自留山上,长满了杉树、毛竹、毛棕、油桐和山苍子、茶叶等各种林木。去年,光是自留山上生产的林特产品,就使社员获得一万二千多元的收入,平均每户达110元,已成为社员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第2版()
专栏:

浙江绍兴市灵芝公社广南大队社员在自留地边巧种瓜果蔬莱,既利用土地,又增产增收。
新华社记者 徐 邦摄


第2版()
专栏:

新凤大队开展畜禽包防、包治和保险业务
专业户解除了后顾之忧
据新华社长春电 今年春天,吉林省双辽县永加公社新凤大队涌现出一批饲养牛、羊、猪、鸡的专业户。每户饲养的数量比一般农户多几倍至几十倍,家庭饲养业的规模大了,专业户迫切要求加强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大队畜牧兽医站与五家专业户签订了牛、羊、猪的包防包治合同,与一家专业户签订了养鸡保险合同。
包防包治合同中规定,大队兽医站按期对专业户的牲畜进行防疫、检疫,牲畜发生病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专业户按月缴纳少量的包防包治费(每头牛五分,每只羊三分,每头猪一角),兽医站给专业户的牲畜看病免收诊断费和手术费。与专业养鸡户签订的合同规定,对危害鸡的生存最严重的两种疫病——禽霍乱和鸡瘟,开展成鸡保险业务,每月向专业户收缴适当的保险费(一只成鸡收二分钱),因防治不当或不及时造成成鸡死亡,兽医站按每只鸡八角赔偿经济损失。合同中还规定,大队兽医站有义务向专业户传授科学饲养畜禽和防疫的常识。
新凤大队兽医站开展包防、包治和保险业务以来,把工作重点从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解除了专业户发展家庭饲养业的后顾之忧。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瓜莫胜于哈密”
袁兴夏
沿着丝绸古道,出酒泉,度玉门,再穿过几百里人烟稀少的戈壁沙漠,便到了泉水淙淙、园林成荫的绿洲——哈密。
哈密历史上就以盛产哈密瓜而闻名于世。据史料上说,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这里就开始栽培哈密瓜了。不过,当时不叫哈密瓜,而是通称为甜瓜。两百多年以前,清朝一位皇帝吃着这种甜瓜,颇觉味道甘美,于是问:瓜叫何名。答者只知那瓜是哈密王所贡,便说是哈密瓜。从此,“哈密瓜”一名被沿用下来。曾在著作中记载此事的清代著名学者、曾任礼部尚书等要职的纪晓岚,后来因得罪皇帝,于1768年被贬流放乌鲁木齐,途经哈密时,还和哈密王谈过哈密瓜,并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明确写道:“西域之果,蒲桃莫胜于吐鲁番,瓜莫胜于哈密。……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
哈密栽培的哈密瓜种类很多。在整个夏秋两季,从六月下旬早熟的“黄蛋子”上市,到九月间晚熟的“加格达”,多种哈密瓜交替成熟,瓜香不断。各种瓜的色、形、香、味也不相同。如果你爱吃脆的,有刀子一进瓜皮就哗啦迸开的“红心脆”;要吃绵的,有甜得醉人,入口就化的“老头乐”。有名的夏瓜“黄可口奇”和“蜜极甘”,花纹斑斓,黄绿相间,剖开后瓜肉洁白如玉,蜜汁横溢。如果要带到远方馈赠亲友,那就请你购买哈密王当年的“贡瓜田”所在地——花园、南湖一带生产的麻皮大瓜。这是个古老的哈密瓜品种,维吾尔语叫“加格达”,果实卵圆形,粗而短,单瓜一般十四、五斤,瓜皮底色黄绿,覆全网纹,网纹粗而明显,剖开后,瓜肉犹如翡翠含露,琥珀润雨,甘美肥厚,隆冬吃这种瓜,格外爽口清香。“加格达”九月成熟,暖窖储藏可以保存到来年三、四月。这是哈密的特产,新疆其它地方没有这个品种。据技术人员鉴别,“加格达”很可能就是当年给皇帝进贡的品种。因为在那以驼、马为交通工具的年代,从哈密到北京驿路要走115天,其它品种送不到。
哈密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跟它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分不开。哈密绿洲总的地貌是一个盆地,属于极强的大陆性气候区,夏季高温,空气干燥,雨水稀少,日照时间很长,昼夜温差高达14.5℃,非常适宜哈密瓜的生长和积累糖分。北面的天山上有丰富的积雪,涓涓雪水是哈密瓜田的乳浆。
哈密是新疆一个组成部分,哈密具有的自然地理特点,在新疆其它地方也有,仅存程度上的差别。所以,哈密瓜不仅产于哈密,早已遍及天山南北。(附图片)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沅陵县发现天然方竹林
在湖南武陵山区沅陵县,新近发现面积约有二十多亩的天然方竹林。
方竹生长分散,大片成林的很少。这片方竹林分布在军大坪公社金垭大队的一条小溪两岸。方竹又名四方竹,为著名的观赏竹种。竹竿截面呈正方形,灰褐色,大小与水竹相似,它的下半部生长着一层细黑绒毛,起着天然的保护作用。竹叶细密,叶片细长,叶边长着如同锯齿一样的刺毛。方竹喜阴凉、湿润,大都生长在密林深处和小溪旁,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四季都抽笋。方竹除外形特殊、美观,可供观赏外,材质也优良,可编成上等凉席和各种竹织品。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即墨县一母牛生一白牛犊
今年7月8日,山东即墨县长直公社兰东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一头母牛生下一头白牛犊。浑身上下雪白,无一根杂毛,红眼眶,白眼球,瞳孔能随着光线强弱而变化,在强光下,瞳孔呈线形,在弱光下或黑夜,呈椭圆形。这头白牛犊的双亲都是当地黄牛。
现在,小白牛在饲养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发育良好,已从刚出生的50多斤长到74斤。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余祖华捕获白色甲鱼
本报讯 江西乐平县红岩垦殖场罗家分场麻冲头生产队青年社员余祖华,今年6月下旬,在一座小水库内捕捉到一只白色甲鱼。这只甲鱼,头部、背壳、腹部、尾,全呈白色,没有一点异色,眼睛深红色,雄性。捕获时,体重一斤四两。白甲鱼性情温顺,少活动,饲养期间也很少吃食。
余祖华和他的父亲、祖父,都是捕捉甲鱼的能手,他们曾捕获到不少甲鱼,全都是黑色和灰色的,从没见过这种白色甲鱼。正因为这只甲鱼颜色奇特,余祖华一直把它放在小木桶里饲养,供人们观看。
张育群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定海县一母羊胎产六羔
浙江定海县皋泄公社红卫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全小娥家饲养的一母羊,一胎产六羔,全部成活。这只母羊已饲养三年半,先后生了六胎,这是第六胎。今年这只母羊发情时,曾牵到公社畜种场进行过复式交配。目前,六只羊羔生长良好,母羊也很健壮。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