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和直属部队举行大会
欢迎黄植诚起义 宣布任职命令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和直属部队今天上午举行欢迎黄植诚驾机起义和宣布任职命令大会。
大会会场里挂着“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祖国大业而奋斗”的巨幅标语。大会开始时,在欢快的欢迎曲中,两名少先队员向黄植诚献花。全场热烈鼓掌。黄植诚挥动花束向大家致谢。
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在会上宣读了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任命黄植诚为空军某航校副校长的任职命令。
空军政委高厚良在讲话中,代表空军领导机关和空军全体指战员对黄植诚驾机起义归来和加入人民空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他说,在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的感召下,黄植诚怀着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毅然摆脱台湾当局的控制,驾机起义,回到祖国大陆。他的这一行动,充分说明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共同愿望,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他希望台湾当局能够从黄植诚驾机起义的爱国行动中作出反省,认清形势,正视现实,尊重人民的意愿,响应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大常委会关于和平谈判统一祖国的正确主张,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积极贡献,做有功于国家、有益于民族的人。
原国民党起义人员代表徐廷泽在讲话中说,我曾在国民党军队里生活了18年,饱尝了国家内战和分裂的痛苦。起义回到祖国怀抱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我十分信任和关怀,使我从一个国民党空军的旧军人成长为人民空军航空学校的副参谋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选举为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我在人民军队中也生活了18年,前后两个18年使我深深体会到,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社会主义祖国好。
黄植诚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今天,我在这里参加这个隆重热烈的欢迎大会,心情非常激动。8月12日,在福建前线军民欢迎我的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宣布准许我参加人民空军,我成了一名革命战士。大家亲切地称我“同志”,我感到格外高兴。现在,张司令员又宣布了我的任职。今后,我将和大家一起,为祖国的强盛,为空军的建设而作出贡献。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关怀与期望。
空军机关和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代表三千五百多人参加了大会。


第4版()
专栏:

黄植诚说他选择的道路完全正确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黄植诚今天在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和直属部队欢迎他驾机起义归来和宣布他的任职命令的大会上说:“回祖国大陆,是我久已向往的事。我选择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他说,他在台湾生活了29年,在国民党空军里干了12年。由于台湾当局长时期地封锁大陆的消息,作了许多不实宣传,使台湾人民无法正确了解大陆的情况。他说,但是他从外国杂志上,从大陆的空飘气球送到台湾的传单中,从大陆电台的广播中,了解到大陆的一些真实情况和大陆的政策,使他认识到台湾当局是在对台湾人民进行欺骗。
黄植诚说,台湾缺乏资源,资金也不足,一切依赖进口,依赖外国的投资。台湾的一条高速公路是借外债修起来的,所以收费一涨再涨。台湾的一些轻工业产品靠外销。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着台湾,物价飞涨,经济呈现暗淡景象。台湾的社会风气糜烂。在这样一个腐朽的社会里,一些青年人迷惘、苦闷、沉沦,另一些人却在痛苦地思索。
黄植诚说:我常想,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国土那么大,人口那么多,物产那么丰富。我们应该富强,应该振奋。祖国有伟大的潜力,祖国未来的发展是无限的。我暗自下了决心,决心飞向光明,早日飞回祖国大陆,把我的青春热血、知识才能贡献给祖国。我知道要飞回大陆,自己要下很大的决心,因为在台湾岛上有我六十多岁的慈颜老母,义重情深的哥哥、姐姐,还有许多情同手足的同学、同事,再说,回来时也要冒着生命危险。可是,当我想到祖国,我就有了很大的勇气和力量。
他说:“这十几天来,我的心情一直很激动,我见到了许多高级长官,接触了许多同胞,游览了名胜古迹,受益非浅。这次来京,经过了7个省、市,北国江南,到处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纯朴的民风,使我大开眼界,耳目一新,觉得祖国真是伟大可爱。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两个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我选择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黄植诚说,台湾与祖国大陆已经分离了三十多年。只要是有国家民族意识的中国人,都非常赞成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他说:我从福建到北京,所到之处,所接触的人群,我感到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和信念,那就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台湾海峡两岸的亲人,一个心愿——求团结、求统一。我觉得,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统一大业,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祖国政府早已提出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片诚意,台湾当局应该作出积极的响应。


第4版()
专栏:

支持少儿文化教育事业
东方歌舞团在北京义演
刘英同志捐献存款四万元
本报讯 8月17日晚七点半,东方歌舞团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义演,将这场演出的收入,捐献给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
演出时,王昆同志主持了演出并报幕。张燕、远征、朱明瑛、郑绪岚、牟炫甫、索宝莉、齐世杰、汪永生、阿布力孜等都演出了十分精彩的节目,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舞姿和优美的器乐表演,表达了对少年儿童的热爱和关心。
本报讯 6月15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刘英同志致信康克清同志,主动捐献四万元存款,支持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事业。信中说:“最近,中央书记处作出关怀少年儿童成长的决定,我表示衷心拥护。为响应党中央号召,支持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事业,我将历年工资积存四万元(存折两张)捐献出来,希望作为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事业的基金。虽然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不过借以表示我对党的这一号召和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一点心意而已。”


第4版()
专栏:

陈文成的妻子陈素贞发表声明
不接受台湾当局对她丈夫死因调查结果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台湾旅美数学博士陈文成的妻子陈素贞在16日回到侨居地美国匹兹堡时发表声明说,她不能接受台湾当局对她丈夫死因的调查结果。
据报道,陈素贞在声明中说,“我断言,我不能接受他们(指台湾当局)的结论所说他的死是由于自杀或是意外。”声明表示希望台湾当局重新调查她丈夫确实的死因。
陈素贞与她刚满周岁的儿子是在14日上午乘飞机离开台湾的。和他们母子同行的还有陈文成的妹妹陈宝月。


第4版()
专栏:

沈仲经女士从台湾回昆明定居
新华社昆明8月18日电 原云南靖国联军第二军军长赵又新的夫人、81岁的沈仲经女士,不久前从台湾经香港回到昆明定居,受到昆明市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同志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沈仲经女士的丈夫赵又新是云南凤庆县人,曾参加云南护国起义,1920年在四川泸州阵亡。沈仲经于1952年随次子去国外侨居,以后移居台湾省台北市。今年,她离开台湾回到昆明与长子赵重光一家团聚。
沈仲经女士回到昆明后,昆明市人民政府为她在新建住宅区安排了住房。最近,昆明市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亲切会见了她,市政协还举行座谈会,欢迎她回家乡安度晚年。
沈仲经老人对有关方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她为自己高龄归来,亲眼看到家乡繁荣发展,感到十分高兴。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美国参议员约翰·格伦一行
据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参议员约翰·格伦一行,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
外交学会会长郝德青参加了会见。


第4版()
专栏:

黄华分别会见即将离任的利比里亚和乌干达驻华大使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今天下午分别会见了即将离任的利比里亚驻中国大使考克斯和乌干达驻中国大使奥波里亚·埃夸罗。


第4版()
专栏:今日谈

滚雪球的方法可借鉴
今年上半年,徐州市委在贯彻中央文件的过程中,先由市委举办训练班,轮训各区局分管政工的党委书记、宣传科长、组织科长、纪委书记。这些骨干回去以后,纷纷仿照市委的做法,办起了轮训班,使全市基层政工干部普遍受到一次短期训练。他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滚雪球”。
“滚雪球”,在当前学习《决议》中,也可以借鉴。徐州市的“雪球”能由小到大地滚起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市委领导同志对中央文件有个积极的态度,他们亲自上辅导课,带头讲道理、谈体会,清理“左”的思想,用党的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政策来统一大家的认识。市委领导以身作则,政工干部认真负责,群众自然就会跟上来。
十年浩劫期间搞的那一套形式主义的学习方法,群众早已厌倦了。有些同志中滋长了一种不爱学习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领导者,先要自己学习好,又要抓好群众的学习。如果自己松松散散,满足于订了学习计划,作了学习动员,然后撒手不管,那样“雪球”是不会自己滚起来的。 理 朴


第4版()
专栏:今日谈

艺术的生命在创新
前两年,有幅摄影作品叫《悄悄话》,被评为优秀作品。图面上,一个孩童对另一个孩童神秘地耳语,取材别致,构图新颖,富有艺术魅力。然而,它一出现,就引来了许多同类或类似的作品。有中国画的《悄悄话》,有木雕的《悄悄话》,歌词也有“悄悄话”,形式尽管不一样,内容却大同小异,不外乎一位天真可爱的女童对爷爷或妈妈的“耳语”。
艺术的生命在创新。只循前车之辙,跟着别人的脚印走,怎么能称之为创作呢?要使自己的作品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赞赏,就得进行生动的深入的艺术创造,否则,落俗套的作品,群众是不会欣赏的。 吴 锋


第4版()
专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宏伟画卷
《上海的早晨》四卷今年出完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周而复创作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被赞誉为中国资本家的写真,社会主义改造的生动画卷。这部170多万字的巨著在“文化大革命”前出版了第一卷和第二卷,后来被“四人帮”诬为“大毒草”,连同它的作者遭受了不白之冤。冤案平反后,作者整理和写出了续篇,并于今年将全部四卷出版。
评论界人士指出,《上海的早晨》是继茅盾的《子夜》以后又一部反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命运的杰作,艺术地再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威力。


第4版()
专栏:

中、加外长继续会谈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今天上午同加拿大外交部长马克·麦圭根继续进行会谈。
两位外长首先对中加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回顾,对建交11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顺利发展一致表示满意。
双方还探讨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特别是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途径。
两位外长还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一些国际问题继续交换了意见。


第4版()
专栏:

舒赖基大使举行宴会庆祝叙中建交25周年
据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驻中国大使扎卡里亚·舒赖基今晚在大使馆举行宴会,庆祝叙中建交25周年。
外交部副部长张灿明、对外文委副主任王阑西等应邀出席宴会。


第4版()
专栏:

林乎加宴请斯里兰卡农业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农业部部长林乎加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农业发展和研究部部长森纳那亚克率领的斯里兰卡农业代表团。
席间,林乎加同森纳那亚克亲切交谈,相互介绍了两国农业生产情况。


第4版()
专栏:实干家

邱海仔惜粮如金
江西省玉山县粮食局职工、共产党员邱海仔,从事粮食仓库管理工作十七年,经他保管的粮食共达五千二百多万斤,从无变质损坏;他管理的仓库,连续十四年被评为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高标准“四无”粮仓。人们称赞邱海仔是“惜粮如金的人”。
邱海仔所在的苏村粮站靠山旁,山泉流水威胁着粮仓安全,邱海仔和职工们把横贯仓库的水沟填平,并在仓库周围挖了新排水沟和三口水池,把泉水引进池内,防火用水都很方便。为了提高粮食保管质量,他们在仓库顶上搭起了天花板,铺上了油毛毡;把仓库地面做成了干燥、硬化的水泥地。在苏村粮站,邱海仔既做木工,又当泥瓦匠,从早到晚闲不住,光是砌水泥的铁刀在他手头上就磨掉了五把。就这样经过邱海仔和职工们的辛勤劳动,使一个柱坏梁霉、破烂不堪的民房仓库焕然一新,为国家节约修理费三千三百余元。
邱海仔一心扑在保管粮食工作上。进仓的粮食,他一定要把泥沙杂质等处理得干干净净;发现粮堆上有老鼠,邱海仔就蹲在那里,仔细观察老鼠的行踪脚迹,掌握老鼠活动规律,想方设法消灭。有一年,他从新入库的粮食堆里突然发现了几条谷蠹虫,这种虫繁殖快,吃谷凶猛,如不及时清除,整个仓库的粮食都要受损失。他立即同职工一起,不分昼夜,不停地筛谷除虫。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劳动,邱海仔和两名职工硬是将四十三万余斤谷子筛完了,清除了虫害隐患,保住了国家粮食。
“决不拿国家的粮食来做人情。”这是邱海仔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工作原则。有一次,一个铁匠主动为邱海仔打了一把上等锄头,然后要求邱海仔私自卖给他二百斤粮食。邱海仔果断地告诉他:“桥归桥,路归路;打锄头给你钱,买粮食没有国家指标办不到!”铁匠毫无办法,骂他是一块“死铁”——不通情。又一次,一位粮站业务员多卖给一个社员一百斤没有供应指标的粮食,邱海仔发现后,扣回了一百斤粮食指标,并且教育职工和社员要遵守国家规定,按照国家计划供应粮食,使大家心服口服。苏村粮站年年被评为县粮食局先进单位。邱海仔也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
本报记者
王绍业 熊典达(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黄植诚在空军领导机关和直属部队举行的欢迎大会上。
新华社记者 吴森辉 摄


第4版()
专栏:

赵紫阳结束对菲、马、新三国访问后从广州回到北京。万里、姬鹏飞等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记者 摄


第4版()
专栏:

李先念会见加拿大外交部长马克·麦圭根及其一行。
新华社记者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