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大包干后的十个怎么办
——内蒙古托克托县中滩公社的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中滩公社,位于黄河北岸,土地肥沃,灌溉方便,自然条件好;可是,由于“大锅饭”式的经营,长期贫困落后,成了“三靠社”。1980年,这个公社实行“大包干”的经营管理方式,较快地摆脱了穷困的状态。这一变化,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滩公社发动群众,从当地实际出发,本着便于发展生产,利于巩固集体经济,利于社员和国家的精神,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找到了解决一些新问题的办法。
概括起来就是解决了下面的十个怎么办:
一、耕畜如何饲养、管理和使役?他们从便于使役又利于保护集体财产出发,采取“作价分给社员,交户管理使役”的办法,由社员民主讨论评定,作价略低于市场价格。社员分到耕畜后,可以倒换更适用的耕畜。但卖出一头,必须买进一头,不能低于卖出牲畜的价格。新的牲畜未买进之前,畜款要存入银行,不得挪用。现在耕畜的饲养、管理和使役,都有很大改进。
二、怎样管理拖拉机、汽车和大型农机具?他们实行了“包机到人,单机核算,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办法。如下滩大队拖拉机包给机手个人经营,降低了成本,每亩机耕费由一元降到0.8元。
三、中、小型农具如何管理和使用?犁、耧、耙、杖等小型农具作价卖给社员,这笔款存入银行,不许挪用。大胶车、磨米面机等中型机具,由生产队统一经管。社员使用,交付费用;如有损坏,按价赔偿。社员使用集体的房屋、机具兴办粉坊、豆腐坊等副业生产,要向生产队交管理费和折旧费。这样做,方便了社员生产和生活,避免了集体财产丢失、损坏和浪费。
四、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如何搞?他们采取了“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按受益多少,将任务分摊到户,限期完成”的办法。这样做任务明确,责任具体,效果很好。去年完成了大黑河改道工程38万土方,挖成了一条排水渠和整修清理了支斗毛渠。过去搞水利建设“最难闹”的河上营子大队,他们在下达任务的第二天,就上了一百多个劳力。有的社员连夜赶到工地,很快就完成了承包的任务。
五、怎样机耕和浇水?他们注意了三点:一是土地分配尽量保持过去的成片规划,以利于机器耕作;二是作物种植区域化。播种前,由生产队提出种植计划,经过社员民主讨论,确定地块和作物。各户按集体议定的种植方案办理。实践结果,多数社员愿意按集体决定的计划种植。少数不通的,经过工作,也能通情达理;三是收好机耕费和浇水费。按受益多少,各户分担,先交费,后机耕和浇水。不交费者,不予机耕和浇水。这样既扩大了机耕和保浇面积,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也互不欠债。
六、粮食征购怎么办?他们抓住了五个环节:1,春天包地时,就把上交粮食任务和粮食品种一定五年不变的包干计划落实到户,使社员知道年终要交多少,交什么品种、全年粮食作物应安排多少;2,秋后购粮按合同兑现;3,严格征收农业税。按土地包产和上税的要求,应纳多少税,就交多少粮,影响口粮的另给返销;4,因灾减产,完不成合同,需要减免的,必须经全体社员大会讨论议定;5,做好“个别户”的工作。对于极少数手中有粮,又不按合同规定交粮的户,让本人向全体社员说明理由,然后由社员讨论评议。这样做以后,去年全公社的粮食征购任务完成的既快又好,国家下达50万斤的任务,他们上交了73万斤,70%都是优等粮。
七、公共积累怎么提留?按承包土地的多少,一年向每个足额包地社员,提留公积金和公益金1—3元。没有足额包地的,可酌量减少提留。
八、三角债务如何清理?将集体欠国家的一部分贷款,根据社员欠集体的多少,等量转入社员名下,规定五年还清,每年还20%,利息由集体支付;无故不按计划归还者,将每年应还款的利息由社员个人支付;经转账后,集体仍欠国家贷款的,由集体工副业生产收入偿还。
九、怎样照顾五保户、四属户的生活?这些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全部承包,或部分承包,也可不包地。不论包与不包,国家和集体对其按政策办事,该优待多少就优待多少,该照顾的仍旧照顾。
对于承包土地的五保户,不给上交任务,也不提积累,一切产品全部归己。对于不包地的五保户,由队供给口粮,标准不低于400斤。
对于包地少的四属户,口粮不足的,可向生产队交钱买口粮(因为这些户有外来经济收入),不许拖欠、超支。
十、队干部和民办教师的补贴怎么办?实行“大包干”后,干部也包了一份地,在补助办法上,这个公社将过去的工分补助改为现金补助。每个大队支部书记、大队长、会计每年补助不少于200元,生产队长每年补助不少于100元,其他兼职干部实误实补;民办教师除国家补贴外,每人每月不少于30元。补助资金主要来自社、队工副业生产收入,不足部分由集体提留部分解决。1980年,这个公社享受补助的干部比过去减少50%。
中滩公社通过解决十个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巩固了集体经济,提高了社员生活水平。去年,全公社的粮食产量比1978年翻了一番,生产费用却降低了12%。1978年吃国家返销粮230万斤,去年上交给国家粮食73万斤。人均收入达到100元。全公社还购置了七台大型农业机具和二百多头耕畜。
本报通讯员 田聪明 王明勤 本报记者 刘云山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省林区发展木材综合利用
做到木材产量调减,产值不减,对国家贡献不减
编者按 黑龙江省林区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做到木材产量调减,产值不减,对国家贡献不减。这说明在经济调整中林区大有潜力。为了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党中央、国务院已决定逐步调减木材产量,使木材采伐量不超过林木生长量。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发挥林业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保证木材供应?一个好办法就是发展木材综合利用。这项工作做好了,林业就能发展,木材短缺的状况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黑龙江省林区的做法,可供各地林区借鉴。
本报讯 记者谭佩全报道:黑龙江省林区积极贯彻调整方针,在木材产量逐年调减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把过去白白扔掉或烧掉的枝丫、板皮加工成人造板,把小材小料加工成有用之材,顶替木材产量调减的缺口,做到木材产量调减,产值不减,对国家贡献不减。
黑龙江省林区是我国木材重点产地之一。过去长期执行单一原木生产的方针,致使采伐过量,森林资源大幅度下降。全省40个林业局,已有八个局森林资源日趋枯竭,25个局被迫调减木材产量,企业面临亏损困境。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提出林区要把生产的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搞好更新造林,实行木材综合利用。这样,既可以减少采伐面积,节约森林资源,又可以增加林区收益,安置待业青年。据统计,全省木材综合利用工厂(车间)已发展到993个,主要产品有168种,总产值达三亿一千六百万元,占林业产值的24.2%。去年全省林业实现利润一亿二千五百万元,其中由综合利用提供利润就有一亿零四百万元,相当于木材生产利润的1.6倍。
最近,黑龙江省政府在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召开了全省木材综合利用会议,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制订今后三年发展规划,号召广大林业职工拿出过去搞木材生产的劲头来搞好木材综合利用,把这项新兴工业再向前推进一步。第一,在原料利用上,主要是吃三个剩余物(林区采伐剩余的枝丫、造林剩余的木截头和加工锯材剩余的板皮木屑等)。现在,“三剩”利用率已由1979年的20%提高到25.2%,利用率最高的伊春林区已达34%左右。第二,木材综合利用的产品方向由过去以生产小板方等原料性产品为主,转向生产轻工市场急需的产品,如样式新颖、价廉物美的落地式灯架、大衣架、衣盆架,以及收音机、电视机、落地式音箱外壳等新产品。第三,在不增加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依靠办集体所有制经济,用“滚雪球”的办法积累资金,加快发展速度。现在全省林区初步形成生产能力的厂点有152个,生产品种35种,产值1.8亿元,为国营木材综合利用产值的1.3倍。在木材综合利用生产战线就业的知识青年5.6万人,占已安置知青总数的24%。


第2版()
专栏:

适应发展多种经营新项目的需要
都昌县为社队培养技术人员
据新华社南昌电 江西省都昌县地处鄱阳湖滨,发展多种经营的潜力很大。去年下半年,县政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确定重点发展珍珠养殖、桑蚕、蘑菇和饲养土鳖虫等多种经营新项目。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致使其中一些项目难于开展。
为了解决社队在发展多种经营新项目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从去年年底以来,县里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请本地和外地的技术人员和老师傅讲课,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去年11月,举办了蚕桑学习班,为各公社培训了三十多名技术人员。今年3月,又举办了珍珠养殖培训班,为养殖珍珠的重点公社和大队培养了65名河蚌育珠技术员。随着蘑菇菌种的培养,目前他们又在开办蘑菇栽培技术训练班。在开办技术培训班的同时,县里还围绕着多种经营的新项目,印了珍珠养殖、种桑养蚕、养土鳖虫等技术资料发到所有大队和重点生产队。
随着多种经营技术的逐步普及,多种经营新项目有了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做珍珠手术蚌近十万只;栽种桑树五百多亩,养蚕一百二十多板。


第2版()
专栏:

花县各公社建立科协组织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花县农村社队在普遍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之后,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很高。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除了恢复、加强县一级科协组织外,各公社也建立了科协机构,负责开展经常性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他们从五个方面开展活动:一是结合当地农事季节,举办各种报告会和技术讲座;二是编印各种科学技术资料,供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三是利用县、社广播站和电影放映队定期播送和放映科技专题节目,并在乡村、集市举办宣传橱窗,宣传介绍外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当地的科研成果;四是开设科技图书阅览室,方便群众查阅和借阅有关的科技资料和科技书籍;五是举办各种类型的训练班。除了县里有计划地训练基层骨干外,各公社科协都办了业余农业学校和短期培训班。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一件得人心的好事
安徽省当涂县有十多个农村小集镇。近两三年,随着农村经济开始活跃,这些过去一度冷落的小集镇,逐渐繁荣热闹起来,群众很高兴,但又有一愁。许多小集镇街道年久失修,路面坎坷不平,排水沟淤塞不通,每逢雨雪,到处积水,泥泞难行,群众很有意见。从去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从城镇建设费中挤出七万元,先后拨给黄池、丹阳、乌溪、亭头、薛津、新市、马桥等七个小集镇整修街道路面。所在地的公社派干部具体组织施工,县基本建设局还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各集镇的居民纷纷献工献料,修街补路的热情很高。去年动工的黄池镇的几条街道,现已全部铺好下水道和水泥路面,今年动工的六个集镇的主要街道路面也已大多铺好。
鲁道生
当涂县挤出部分城镇建设经费,改善集镇面貌,这件事做得合时宜、得人心。农村小集镇街道失修,道路难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前些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农村集市关闭,商店、服务性店铺门庭冷落,甚至还把居住在集镇上的人斥之为“吃闲饭”,要统统赶下去搞农业。集镇建设无人过问,群众发出怨声是有道理的。现在,各地农村集镇正在恢复、发展,对活跃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安排剩余劳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再也忽视不得。适当挤出一点城镇建设经费,整修农村小集镇,是造福群众、方便群众的好事。有条件的地方能这样做,就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柴灶·煤灶·沼气灶
新社会的新事多,三中全会以后的喜事多。就说我家的烧火灶吧,一次比一次高级、新式。
从前,户户用的烧柴灶。每日三餐,我们妇女围着灶台转。一会儿在灶边掌锅铲,一会儿慌里慌张跑到灶门口,一手塞柴,一手擦汗。有时一股浓烟滚出来,呛得人连声干咳眼泪流,一不小心还要烧焦头发和眉毛。我们埋怨柴不好烧,男人还叹气说:“一天起早贪黑,还难得弄到一担柴呐”。
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公社党委给我们办好事,户户改烧柴为烧煤,每月按人供应,还实行减价优待。从此,户户打了一新灶——烧煤灶,把我们妇女从烟雾弥漫中解放了出来,把我们的丈夫、孩子从“爬山越岭”拾柴中解放了出来。
烧煤虽比烧柴好,可是,本地不产煤,要从外地运,交通又不方便,经常供不应求。正在我们为难的时候,县政府又派人来帮助社员用水泥建成沼气池,用沼气煮饭炒菜。这样,我家在今年4月初,有了一个沼气池,打了第二只新灶——沼气灶。一家六口人的饭,用不了半点钟。点火快,熄火快,好控制,又卫生,又省钱。由于杂草、桶粪在池里发酵,肥效提高,下田田发苗,喂鱼鱼长膘。沼气池经久牢固,只要管理得好,恐怕我这辈子还用不烂,要做传家宝,留给下代人。
党和政府为我们做的好事,一件比一件称心。对比家里三口灶,一口比一口巧。想想今后的生活,一定会象芝麻开花,一节更比一节高。
湖北通城县磨桥公社
仑下七队 黎银风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邮车开进水乡
地处苏北里下河芦荡水乡的盐城县楼王公社,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过去,这里的报刊都是靠每天一班的轮船从县城托运,群众看到的往往是三、四天前的报纸,新闻成了旧闻。去年底,公路修进了芦荡水乡。正式通车后,县邮电部门专门增设了一班邮车,运送报刊。现在清晨六时许,邮车就来到这个离县城近百里的水乡小集镇,风天雨天,从不间断。群众每天上午就能看到隔日的《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和当日的《盐阜大众报》了。
薛弢


第2版()
专栏:农民新貌

昔日吃水下河担 如今吃水拧开关
湖北枣阳县熊集公社熊河大队第二生产队,历年来饮水都是靠村前小河的一股流动水。遇上阴天下雨,担水爬坡,不知有多少人摔跤子。另外,河滩是放牧的重地。到了夏天,牲畜屎尿顺水流,河水非常不卫生。天旱无雨时,河水断流,群众吃水则要到几里远的外队去挑。生产队干部多次想把群众的饮水问题解决好,但是,十年动乱,集体空,社员穷,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项经济政策在农村逐步得到了落实。第二生产队的经济状况也渐渐有了好转。特别是落实了生产责任制,这个生产队的变化更大。1980年,第二生产队社员分配水平由九十多元提高到一百二十多元。今春,在公社的帮助下,这个生产队建了水井砌了水塔,安装了950米的水管和五十多个水龙头,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吃水困难。
杨治国


第2版()
专栏:

用政策调动社员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承德市大石庙公社划分自留山的调查
河北省承德市大石庙公社是个郊区公社,总面积15.4万多亩,耕地只有1.8万多亩,人均不到一亩地。公社的山场较大,宜林荒山和荒坡7万多亩,有近3万亩没有绿化。全公社5,966个劳动力,常年用于农田和工副业的约4,000人,剩余劳力近2,000人。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逐步完善,估计明年剩余劳力还要增多。为了加快山区绿化速度,为剩余劳力找出路,公社落实自留山政策,将近山荒坡、沟沟岔岔划给社员植树造林。
这个公社在1980年1月开始划自留山时,出现过“顶牛”现象。雹神庙大队第五生产队经过民主评议,划给徐振富自留山3亩9分,徐振富坚决不要。划给社员刘同的自留山,他也不要,说:“划自留山是糊弄人的事,不知哪天收回去呢!我不白受那个累!”承德市林业处和公社干部在社员和生产队干部中进行摸底,发现社员害怕政策变,不敢要;干部害怕犯右倾错误、不愿划。合作化时,给社员留了自留山。1960年无偿地收归了集体。1963年“四固定”时,又给社员划了自留山,社员种上了树,1965年“四清”时,又收回了。十年动乱中还把社员房前屋后的树木收归了集体。社员群众说:划自留山有啥用,种上树没人管,大了谁都砍,不是割尾巴,就是挨批判。有的队干部对市林业处的同志说:你们帮助我们划自留山,你们是“飞鸽牌”,我们是“永久牌”,到时候你们一拍屁股走了,挨整的还是我们。
为了解除群众怕变,干部怕右的思想顾虑,承德市林业处帮助公社作了三件事:
第一、向社员反复宣传《森林法(试行)》和林业政策。通过宣传使干部、群众认识到划自留山不只是加快荒山绿化,增加社员收入的好办法,而且从长远看还能促进农牧业全面增产,保持生态平衡,造福于子孙后代。雹神庙大队的队干部通过深入学习文件,解除了思想顾虑,多次到山场和指定植树地点和社员一起丈量土地,插标立界,登记造册;他们还用广播宣传社员杨芝万1973年在房前屋后栽的树,今年已长成了檩材,价值近千元的事迹,使很多人消除了顾虑,相信了“谁栽谁有”、允许继承的政策。队里给杨万喜划分自留山,他在一星期内就栽上了红果树。他说:我看政策变不了,放心大胆干吧!
第二、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搞好退赔兑现,取信于民。1962年陈家沟大队没收了社员寇芝的椿树、枣树六棵,在划分自留山过程中,经过群众讨论,大队决定退赔,当年兑现。他高兴地说:“如今党的政策真正好。” 他分了自留山后,千方百计找到树苗,很快栽上刺槐400多棵。
第三、及时发放林权证。到目前为止,全公社已给所有已分到自留山的农民发了林权证。好多社员把林权证包了一层又一层,象保存“老红契”一样把它珍藏起来。有个社员说:“私凭文书官凭印,别看这块纸不大,这是凭据,今后有个风吹草动也不怕了”。
划分自留山以后,大石庙公社及时制定出经营好自留山的奖惩办法。规定:必须在一二年内在自留山上栽足树木,保栽保活,缺苗即补;凡是栽足而且成活的,第一年每亩自留山生产队奖给三个工,栽不足或不保活的,每年每亩罚一个半工,到栽足全活为止;自留山长期归社员使用,只准造林,不准种庄稼;自留山离耕地5米以内不准栽植乔木树种。社员说:这个事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又给山,又给苗,栽活了苗木不要钱,还奖给工分,谁还不好好栽树呀!
本报记者 郑启民
本报通讯员 迟兰馨 郭成群 王连奎


第2版()
专栏:

甘蔗高产的广本省顺德县,建立了甘蔗病虫测报站。这个站的工作人员根据条螟的生长规律和特性,在蔗区设点观测,掌握条螟发生的高峰期,及时地向承包甘蔗的社员发出虫情预报,提出防治措施,减少甘蔗的病虫害。
新华社记者 潘家珉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