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怎样把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做得更好?
奚惠达
本文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领导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都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创造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 ——编者
我国农村那些较好地推行了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地方,正在出现一个群众性的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热潮。在这种形势下,有关部门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哪些方面,注意解决哪些问题?最近我们围绕这个问题与一些同志研究,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严格把关,坚持推荐“适宜”的先进技术。
农业科技最讲因地制宜。向群众推荐的成果必须是技术成熟而且在当地经过“适应性试验”,证明是“条件适合,技术可行,经济有利”的先进技术。经验证明,要想获得良好的生产效果,光有孤立的单项技术而没有配套的措施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把单项成果组装起来的工作,即所谓“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向群众推荐成果的最好方式是搞“示范实验田”,这种实验田应具备起码的生产规模,否则很难核定其实用价值。举办展览也是好办法,但群众不欢迎那种表面热闹的展览,能否设想把展览会办成“展销会”,群众在那里不仅能看到而且能得到所需的良种、新药和其它科技新产品,展览会也可办成技术“咨询会”、“挂钩会”,技术部门可以在这里“摆摊”,回答群众的要求。
二、“物资”和“资金”问题。
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向群众提供良种、苗木、菌种、农药、机具、薄膜、肥料等产品。即使是施肥法、栽培法等“软”技术的推广,也不能离开相应的肥料、种子等物资的保证。现在群众很不满意的是,这类物资光能在“广播中听到,报纸上看到”,在当地却要不来、买不到。或者,虽能买到但往往质量不保证,价格不公道,供应不及时。与此有关的另一问题是“资金”。不论是新产品的投产、流通和农民购买都有资金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把科技成果从科研单位的小天地,转入到大生产中去。现在各地创造了办“技术服务咨询公司”,跟农民订“联产技术合同”等方法,部分地解决了物资与资金的来源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办法?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三、体制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在那些群众要求科学技术很迫切的地方,原有的科研机构、体制中的许多弊病已经大量暴露,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例如:第一,怎样组织才能有效地工作?现在的科研机构有的只管植保,有的只管土肥,有的只管种子,有的只有两只空手。群众对这种情况很恼火,他们说,一件事跑好多个“庙”也解决不了,谁也不对生产的综合后果负责。他们批评这样设置机构,根本不是想到群众的方便和生产的需要,而只是为了上级机关的方便和需要。第二,经费从哪里来?许多同志反映,现行“单纯吃事业费”的办法有问题。不少推广站已办成了“休养站”。七八个人的站,脱产的党政人员和病、休人员竟占一半以上。事业费太少,许多站发了人头费已无钱办事。有的为了维持收入只好“不务正业”。有人提出,除了增加必要和可能的事业费用外,技术推广部门及其人员的经济收入,应与他们的技术服务工作,即为社会增加的财富联系起来。办法之一是向农民收取服务费。但这部分费用决不能过大,也不要动不动就收费。必须坚持把各种基层的推广机构,办成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虽然酌情收费但属于非盈利性质的服务机构。由于剪刀差的存在,农业增产增加的利益相当大的一部分将转入商业及工业部门,应该定一些办法,从这部分利益中适当回收分成,来作为推广部门经济资助的主要来源。第三,谁来充当基层推广人员的技术后盾?不能把推广体系理解为封闭的行政体系,现在那些推广工作做得好的地方,有一些考上了“证书”的技术员却不敢去“承包”。即使是那些被群众十分推崇的技术人员,也在嘀咕他们自己的提高和明天的“承包”问题。他们问:我们该到哪里去“进货”呢?看来,如果我们不认真考虑打破现有的障碍堡垒,把教育、科研和推广工作部门好好沟通起来,要想取得推广工作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四、政策的保证。
现在生产上有些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并不是因为没有适用的技术,而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政策保证其被采用。例如,我国每年在果品的流通过程中造成大量损失,如果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先进的大设备上是不现实的。相反,群众在产地作分散的贮藏,历史上早有一套经验,如加上科学指导、土洋结合,使群众的小库与国家的大库结合,就有可能排开运输和上市时间,减少损失,改善供应。只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政策保证,所以在许多地方无法实行。因此,要想靠技术还得先有政策,即“解放”技术的政策。除了经济方面的政策外,在科技管理方面也应有适当的政策,来鼓励科技工作者为推广工作作出贡献。
五、全面地考察和评价效果。
一项成果在生产上获得推广并不等于工作已经结束,从国家来说,应该继续组织力量对成果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包括技术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直接和短期的效果以及间接和长期的效果。过去我们往往只强调“产量高”,却不考虑经济上是否合算,结果把许多地方都折腾穷了。这个教训已开始引起注意,但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还远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例如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和品种配置,使许多地方缺少烧柴和建房材料;许多农田长期使用城市垃圾和未经良好处理的工业废水、医院废水,已严重威胁到土地和人民的健康等等。应该总结科技推广所产生的效果和不断出现的新要求、新问题,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做得愈来愈好。


第3版()
专栏:

热情请贵客 同饮庆丰酒
——记河南沈丘县委、农民同农学家聚会
河南省沈丘县今年小麦大丰收。6月26日,县委应农民群众的要求,派车专程请新乡农业专科学校的黄光正老师来同饮“庆丰酒”。
去年秋天,沈丘县普遍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业科学技术顿时成了农民喜欢的“热门货”,尤其是优良品种,社员们看得比金子还要珍贵,背着口袋跑几十里去兑换。为了满足社员群众的需要,县委派人从新乡地区引进小麦新品种“百农3217”140多万斤,并拜访了“百农3217”小麦品种的培育者——新乡农业专科学校的黄光正老师。小麦播种前,沈丘县县、社两级分别举办了“百农3217”小麦栽培技术讲座,把黄光正赠送的《“百农3217”小麦栽培要点》资料印发到各公社,各公社利用广播向群众进行普及宣传;同时,县委根据沈丘土壤缺磷严重的情况,组织增施磷肥。全县虽然遭受了严重干旱和干热风的危害,仍获得空前大丰收,单产比去年增加四成,总产增加一亿斤,特别是15万亩“百农3217”小麦,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平均单产在700斤以上。付井公社庄寨大队社员庄志昂播种的一亩一分“百农3217”小麦,经实收过磅,单产达到1,400斤。
丰收以后,社员们对党的政策赞不绝口,也打心眼里感激为丰收作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特别感激黄光正老师。6月中旬,县里召开的小麦生产总结会上,各公社领导和农技站技术员集体联名向县委提议:请黄光正来一起分享丰收后的欢乐!
县委代表全县人民,接来了黄光正同志。黄老师每到之处,干部、社员们都把他围拢起来,热情地请他喝“庆丰酒”,拉着他看家里的大麦穴子,还请他讲小麦栽培技术。赵德营公社几个社员听说黄老师来了,高兴地喊着:“咱们的‘活财神’来了,快跟他领教生财之道去!”莲池公社陈庄大队社员高修堂,去槐店赶集,已走出几里路,一听说黄老师来了,马上返回来,拉着黄老师的手说:“‘百农3217’小麦好,大家都喜欢它,俺队里几户种的这种麦,亩产都是千把斤,我种了一亩半,就打了两千斤,真不知咋感谢您好哇!”
应全县社员的要求,6月28日,黄光正向全县作了“百农3217”小麦栽培的学术报告。会后,根据群众要求,县农业局将黄光正的报告油印了一千份,不到一天时间就发完了。
6月29日,在黄老师将要离开沈丘的时候,县委赠给黄光正老师横匾一幅,上面写着“培育良种,功绩卓著”。这位背了十几年“臭老九”黑锅的知识分子,激动得热泪直流,他从手提包里掏出两个小包递给县委书记和农业局长。他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科技人员如此受尊重,我打心眼里高兴。我没有别的什么好礼物,就把我新培育的‘百农791’和‘百农792’两个小麦品种给您们各一斤,算作我回敬给全县人民的一点心意!”
孙冠德 李同良


第3版()
专栏:

职业高中班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欢迎
——厦门市举办职业高中班的调查
厦门市去年举办了缝纫、财会、电子等四个职业高中班,学生共168人。在一年时间中,除上好文化课外,增加了职业技能训练,学习一点专门知识,现已结业。市教育局正与市劳动局及有关部门联系,打算择优录用一批毕业生。今年秋季,他们决定把职业高中班扩大到29个,学生增至1,350人。专业设置也将扩大到机械维修、电工、无线电、仪表仪器、化学分析、纺织、服装设计、工艺美术、理发、烹饪、统计、财会、幼儿教育、茶叶、果树以及微生物等十多个专业。厦门第四中学高中部将改为职业高中部。这一措施,受到社会各方面关注,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这样做法是可行的。
去年初,厦门六中、七中、八中、集美中学,在厦门市二轻、商业、电子局等部门密切配合支持下举办了缝纫、财会、电子等四个职业高中班,招收学生168人。一年多的学习实践表明,利用现有普通中学的条件举办职业高中班,方向对头,能够适应社会需要,提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后备力量。
这四个职业高中班,是由本校高中一年级(电子班为二年级)的学生经自愿报名、家长同意、学校批准组成的。学生修业期满,文化和专业考核合格,发给毕业证书,国家不包分配,但劳动部门招工时对口优先择优录用,也可以自谋出路。这些职业高中班,文化课课时占60%,采用普通高中的教材并依专业需要有所删节;专业课占40%,缝纫专业学习美术、服装设计和缝纫技术,财会专业学习珠算、会计原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电子专业学习制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教材有的自编,有的借用中专课本。从已经毕业的学生看,学电子、缝纫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已相当于二级工和一级工水平;财会班的学生经有关部门审核认为“珠算定位准确,能编制月、季度报表”,达到初级财会人员的水平。
职业高中班办学一年多,取得一些成效,是各方面支持配合的结果。六中筹建实习车间,急需缝纫机,市政府一次就批给十台。厦门电子局对所挂钩的电子班很关心,局领导亲自参与选择专业、确定教材,直至制订教学计划。市商业局为七中财会班实习课,选定13个实习点,还派人跟班指导。厦门服装厂派任六中缝纫班的专业课教师,是两名有经验、业务强的师傅。他们自编讲义,既授课又带实习,认真负责,使这个班的学生进步很快。今秋,许多业务部门不仅准备提供专业课的师资、实习场所,还计划补贴部分办学经费。
(据《福建日报》)


第3版()
专栏:

南昌市科研所研制人民生活需要的小产品
南昌市科研所最近举办了一个展览会,展品大多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小产品研究成果。一些中小工厂前来参观的人对这些小产品一看就上眼,有42项成果当场就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
南昌市科研所的这些研究成果之所以受到生产单位的欢迎,首先是这些产品大多数能进入职工、居民家庭,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和实惠。如用于防盗的家用警报器、幼儿用的尿湿警报器、可以从里面看到外面而外面看不到里面的门窥镜以及箱式太阳灶等,虽然都是些“小玩意”,但却是很多家庭需要而市场上缺少的东西。有的东西还可以一物多用,如钟控启闭器,可以利用闹钟分别为电扇、电灯、收音机等电器定时开启和关闭。其次是造价低廉,经济实惠。从试制成本看,一般每件二十元左右,有的只要一两元钱。如简易手摇洗衣机只需要十多元钱,相当于买两个脚盆和两块搓衣板的价钱。又如一元多钱的家庭简易沐浴器,一头装在自来水龙头上,一头插入热水瓶内,就可以自动调好水温洗淋浴。这些小产品的生产技术都比较简单,材料易得,一般工厂,包括一些中学校办工厂、街道小厂、知识青年办的小厂,都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设备进行生产。
王绍雄 黄其庄


第3版()
专栏:科技工作者对发展多种经营的建议

发展茶叶生产 满足人民需要
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沈其铸
茶叶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南方山区多种经营的一项主要内容。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有很大发展,1980年种茶面积达到一千多万亩,产量六百多万担,比1952年增长两倍多。我国茶叶产量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国茶叶生产远远跟不上人民生活需要的增长,生产与需要之间差距很大,市场供应一直紧张。以1980年的产茶量计算,全国每人占有量仅为六两。除了供应外销和茶农自留量外,按国内销售量计算,每人平均只有二两八钱。
我国茶区辽阔,发展茶叶生产的条件优越。南部、中部广大山区和丘陵地,气候、土壤宜于茶树生长。种茶既不与粮争地,还可促进粮食生产。茶区广大人民又有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只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生产就可以满足国内人民和出口的需要。
当前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搞好茶叶生产责任制。
茶叶是多年生作物,技术性强,生长季节长,商品率高。根据这些特点,在经营管理上,要建立健全适合茶叶发展水平的、有利于增产增收的生产责任制。根据各地经验,专业队承包,联系产量、质量计划,责任到组到人,都是比较好的责任制形式。对幼龄茶园要着重包茶园管理,包及时投产,包产量、质量。建议各地根据已有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加以总结推广。
二、摸清茶树品种资源。
我国栽茶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我国茶树约有五百多个品种,其中栽培推广的优良品种如云南大叶种、安徽祁门槠叶种、浙江鸠坑种、福建福鼎大白茶等,也有几十个。建议各地继续开展茶树品种普查,进一步摸清品种资源并在适当时候进行鉴定登记,确定各地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
三、加强茶园管理,努力提高单产。
我国已经投产的茶园约九百万亩,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低,全国平均亩产不到七十斤。而浙江省一百多万亩采摘茶园,亩产近百斤,全国有不少的社、队大面积茶园亩产达到二百斤、三百斤。这说明我国茶叶单产的潜力很大,只要加强茶园科学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争取全国亩产百斤茶,是能作到的。
四、抓好采茶、制茶技术,提高茶叶质量。
提高茶叶质量的关键,是抓好采茶、制茶的科学技术。制好茶首先要有好的青叶原料,所以要按各种不同茶类对青叶要求的标准,进行分批及时采摘。有了好的青叶原料,再加上科学制茶技术,就可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来。


第3版()
专栏:卫生与健康

冠心病要早预防
余光明
六十年代以前,多数人只知对冠心病的预防应置于中年之后,然而受益不甚显著。嗣后发现,尽管四十岁以上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但是青年罹患心肌梗塞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近些年来,学者们对中年以后才注意预防冠心病问题提出质疑。理由是,冠心病的严重合并症(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虽然多见于中年及老年人,而铸成冠心病的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却可以始于青年时代,甚至在儿童或婴儿时期就潜移默化地开始了。由此认为,冠心病的预防必须起步于早年。
目前,对冠心病的预防,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防止健康人(多数为青少年)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其二,对已有心脏血管改变,为阻止或延缓病变进一步发展的二级预防。前者属根本性的预防,效果自然胜于后者。
迄今虽对引起冠心病的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明了,但是已知本病的形成与某些因素有瓜葛,医学上称其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它们是: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肥胖、体力活动不足、情绪紧张和遗传等。
营养学家最近指出,婴儿最适宜母乳喂养,而牛奶不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因为牛奶含有较多的脂肪、钠和钙,重要的脂肪酸含量却偏低。其它代乳品,也因含过多的热量、脂肪、糖和盐,可引起婴儿过胖,为以后体重超重播下不良的种子。
孩子到了儿童及青少年期,要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诸如少喝牛奶,少吃奶类食品、巧克力、冰淇淋、肥肉、动物内脏,以及其它含有较高胆固醇的食物。饭食则宜清淡、少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要饮酒,每餐不可吃得过饱(七、八成饱即可),切忌暴饮暴食。此外,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学会科学地安排生活,生活内容应丰富多采,有紧有松,避免终日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因长期的情绪过度紧张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许多国家的保健机构呼吁,学校要定期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每隔1~2年测量血压一次;对过于肥胖的儿童给予有关膳食、运动等卫生指导,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
大宗的资料证明,在重视冠心病早期预防的国家,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病变严重程度,均有降低和改善。


第3版()
专栏:

深受欢迎的上海民办托儿所
上海市有民办托儿所562所,分布在116个街道,收托儿童十万五千多人,占市区各类托儿所在托孩子总数的一半以上。
为什么受到欢迎?
上海民办托儿所,一般房屋比较简陋,设备较差,但它深受群众欢迎,原因是:
一、民办托儿所点多面广,孩子可以就近入托,家长接送方便。如乍浦街道有居民五万多人,方圆0.49平方公里,共有八个托儿所。既能使职工免受抱着孩子挤公共汽车之苦,又能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
二、民办托儿所收托方式机动灵活。从出生56天到四岁,从半日托、日托到少数全托,只要有名额,允许随时插班收托。有时为了帮助孩子断奶,照顾家长生病、出差的困难,还可以临时性全托。
三、民办托儿所服务时间适应各类家长的不同需要。因各工厂、企业休假日的不同,民办托儿所没有星期天,老师轮流休息。部分工厂是三班制,有的托儿所就实行24小时服务。
四、民办托儿所是群众自己办的,与本地区家长关系密切,服务态度一般较好。有时家长有困难,可以代为接送。有的家长晚上要开会,打个电话委托住在临近的工作人员把孩子带回去,会议结束后到她家去领。
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援
上海民办托儿所坚持勤俭办所,民办公助,同时采取多种办法,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援。
第一,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上海市区人口密集,房屋紧张,民办托儿所用房也很拥挤。为了尽可能满足群众入托的需要,许多托儿所就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将房屋翻建、加层、升高,扩充场地。有的扩大平台、阳台,为孩子开辟户外活动场所。有的在弄堂空地里盖上天棚,作为辅助用房;阁楼上开天窗,改为办公室和仓库;水泥地上铺起能拆卸的活动木板,或在墙上支起能折叠的小板床,使活动室兼作卧室。
第二,民办公助,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民办托儿所的经费主要靠托儿费收入,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后,上海市从地方财政中每年给每名入托儿童贴补六元,托儿所用房按九折收租。这样,托儿所普遍反映:经济上活便多了。
第三,依靠和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发展托幼事业。以上海闸北区为例,吸收社会力量支援的形式大致有三种:1、日常的修理服务,诸如夏天装风扇、冬天装火炉,平时修配大型玩具、设备之类,很多托儿所都是家长帮助解决的。2、街道和邻近企事业单位联合办托儿所。如上海铝制品一厂等三个单位同虬江街道合作,负责提供建筑材料、施工力量和费用,将该街道的一所托儿所翻建为三层楼房,扩充的班级主要收托这三家工厂的职工子女。3、有的单位有房子,但生产任务和劳力都比较紧张,自办托儿所无力顾及,街道就采取派人进厂的办法,借用工厂的房子筹办和管理托儿所。闸北区61个园所中这样情况的就有五所。
建设一支好的保教队伍
上海市集体事业办公室的同志说,要保证保教质量,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好的保教队伍。近几年,他们按照保教要求,调整、充实了保教人员。原来保教队伍中年龄大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体弱多病的多。现在70%是青年,基本上是中学毕业生。上海市加强培训,提高保教人员业务水平,还建立岗位责任制,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职人员,每名人员分工负责若干名儿童,并明确不同年龄、不同月龄的孩子在保教工作中的具体要求。责任落实到人,指标考核到人,并同奖金挂起钩来。
本报记者 白筠 陈光曼


第3版()
专栏: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宋春青在辅导中学生分析岩石标本。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