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县委书记带头求教群众端正认识,改变与群众“顶牛”的局面
长兴县干群齐心协力落实生产责任制
本报讯 浙江省长兴县县委书记丁文荣走出办公室,就落实责任制问题深入生产队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用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统一县委的思想认识,改变了过去一段时间“农民盼的是领导怕的,农民喜的却是领导忧的”那种状况,农民高兴地说,领导和群众想到一块去了。
直到今年初,长兴县委对于落实责任制这个关系到全县40多万农民生计的重大问题,认识还很不一致。有的同志指责联产到劳、包产到户是走回头路,强制推行不联系产量的责任制,致使许多区、社、队干部谈“包”变色,闻“联”则忧,群众盼望搞的责任制,上面不准搞;群众不想搞的,上面却硬要搞,剥夺了农民选择责任制的自主权,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一月份,丁文荣同志从省委党校学习回来,由于缺乏实际调查,对支持群众搞多种形式联产责任制感到不够理直气壮,无法说服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为了统一县委“一班人”的思想,改变领导与群众“顶牛”的局面。四月间,他带头走出办公室,深入到两个区、七个公社,虚心向群众求教。他对全县有代表性的几种责任制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典型解剖,对比分析,发现县委过去大力提倡的责任制,不是“大呼隆”,就是“小呼隆”,而曾经被县委禁止实行的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责任制,增产增收的效果却十分显著。长城公社狄家?二队,地处水乡平原,农业生产、经济收入在当地均属中上水平。去年由于水稻生产实行了“统一经营、联产到劳”责任制,成为全公社唯一增产增收的生产队。可是,有人说二队的联产到劳是姓“资(本主义)”的。长城公社党委书记和狄家?大队支书因为支持二队的做法也受到县委的批评。而在批评这个队的时候,县委领导人却一个也没有到狄家?二队实地调查过。丁文荣到了二队以后,白天到地头察看生产,晚上座谈访问,他和农民的心越贴越紧,在责任制上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他高度赞扬二队实行水田联产到劳的首创精神,代表县委向群众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鼓励社员们大胆干,并帮助二队系统地总结了经验。在下乡调查过程中,他还一路向干部介绍自己调查的心得体会,帮助区、社、队干部解放思想,消除顾虑。一些区、社党委书记也向丁文荣吐真情,讲实话,带着他去看自己背着县委搞的联产到劳试点,使丁文荣听到了过去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听不到的实在话,充实了调查研究的内容。他根据这次调查的所见所闻,向县委写了一份《“关于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的调查报告》。
在他带动下,长兴县11名在家的常委,除去分管工交、财贸的同志,其余7名都下农村调查,听取农民对落实生产责任制方面的意见和要求。调查归来后,召开了常委民主生活会,重新学习党中央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围绕“为什么农民盼的是我们怕的,农民喜的却是我们忧的”问题,联系自己下乡调查前后的思想变化,自觉清理在责任制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丁文荣所写的下乡调查报告受到了全体常委的赞同,被作为县委正式文件下发到各区、社(镇)党委。常委们对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联产计酬责任制由怕到爱,由忧到喜,终于和农民想到一起去了。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长兴县委明确宣布,过去定的这个不准、那个不准,统统废除,把选择责任制的权利归还给农民。一位曾多次批评狄家?二队搞联产到劳的县委副书记,在常委民主生活会后,亲自跑到这个队,实地了解这种责任制给二队带来的变化,还帮助社员找到蚕茧上得不快的原因,健全桑园联产到劳的责任制,农民们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禁令废除了,农民高兴了,干部“松绑”了,上下“顶牛”很快变成了干群齐心协力落实责任制。
本报记者 虞云达


第2版()
专栏:短评

不能和群众“顶牛”
在推广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常常发生领导和群众“顶牛”:农民盼望搞的,领导却害怕搞;领导提倡搞的,群众又不乐意搞。浙江长兴县委书记丁文荣同志,带头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端正自己的认识,然后帮助各级干部清除思想障碍,满腔热情地引导群众把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起来。这种领导作风是值得提倡的。
在生产责任制问题上,领导和群众“顶牛”,原因很多,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有些领导干部,长期脱离实际,不到基层去作深入调查,不去客观地研究问题,因此对农村当前情况不知底细。这些同志往往不正视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而自以为高明,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这样当然要碰壁。过去,长兴县委领导成员没有一个人到生产队作过认真调查,就点名批评人家,这也不行,那也不对。这怎么能和群众想到一块,把事情办好呢?后来他们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作法,矛盾也就解决了。
正确的认识,恰当的方法,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来源于调查研究。迈开双腿到实践中去,虚心和群众商量,多么困难的问题都不难解决。“顶牛”的情况是应当避免的,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2版()
专栏:通讯

防汛的耳目和尖兵
——记与长江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水文战士
今年七月上中旬,长江上游一场持续数日的大暴雨发生后,岷江、嘉陵江、涪江的特大洪水,在短短数日内汇入长江,寸滩水文站水位五天内猛涨20米以上,最大流量达8.65万秒立米,与1905年的历史记录相近;清溪场、忠县、万县、奉节、巫山、巴东等站实测洪峰水位均为六十多年来的最高纪录。19日凌晨,葛洲坝宜昌站实测最大流量超过1954年洪水,这就使葛洲坝第一期工程和荆江大堤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当这一险情出现的时候,战斗在长江流域的大江小河的水文战士,日夜监视着这场暴雨洪水的来势去向,收集系统、完整的资料,昼夜不停地及时向各级防汛部门和水情中心报告实测雨情、水情,他们不愧为防汛的耳目和尖兵。
位于涪江下游的小河坝水文站,在特大洪水中,站房进水,电源中断,缆道设备不能运转,报汛线路被淹,不能通话和拍发水情电报。面对这严重的局面,他们用人力操作,坚持继续测流,测到了洪峰全过程;迈开双腿,一次往返几十里山路到邮局发报,传递水情。寸滩是扼守着长江上游来水的一个控制站,他们的测验资料,对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水情分析和预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7月15日,指导员杨华的家里被水淹了,他只抽出10分钟空隙时间,匆匆回家看了一下,又立即跑回测洪岗位继续战斗。船工彭永富的家也淹了,他顾不上照管家庭,一心扑在工作上。
宜昌水文站担负着葛洲坝库区和宜昌断面的测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洪水来到前,他们全站总动员,连夜改装截流时使用的双舟,在葛洲坝的上游进行卵石推移质测验,在洪水中连续测流14次。观测水位的同志坚持六昼夜不下工作岗位,取得了宝贵的资料,并及时向葛洲坝工程提供了急需的资料成果。宜昌水文站自从有水文观测记录以来,第一次用流速仪法测到七万秒立米流量。外业测验组长伍复馨是位女同志,洪水到来她顾不了孩子,顾不了家,连续上船测流。储荣民工程师等同志也日夜工作,安装双舟,并在宜昌水位达55.10米左右时,冒着极大危险在17号断面测卵石推移质。担任葛洲坝上五号水尺观测工作的青工刘德润,日夜坚守观测岗位,完整、准确地搜集到了洪水全过程资料。
水文预报是防洪斗争不可缺少的参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局预报科是长江流域的水文预报中心。7月13日下午,预报科水文、天气预报员就通过对暴雨、涨水情报和卫星云图的分析,初步判断长江上游将发生一场较大洪水。深夜,有关预报人员和领导都进入了“阵地”。上游暴雨洪水情报源源而来,根据当晚实况分析计算,他们发出了第一次预报,为防汛工作争得了五至六天的预见期。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防汛机构都行动起来,预报科又召开大会,动员全科同志24小时坚守防汛岗位。特别是担任上游河段作业预报的几位同志,不顾疲劳,不顾病痛,忍受着摄氏40度的高温,坚守岗位,日夜追踪着洪水的踪迹,不断地进行演算、推测、分析、比较,反复讨论发出修订预报,经常连吃饭也顾不上。
重庆水文总站水情组承担着长江上游、重点是对四川省的预报服务工作,在这次洪水来到之前,由于他们准确及时地发出了预报,使重庆市被洪水淹没的五万多户二十多万人得以事先撤到安全地带,从而大大减轻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组长徐德征工程师,连续几个日夜坚守岗位,其间有两次停电,他亲自跑路到电信局取报,以保证能够及时做出预报,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忘我工作的精神。
丁长水


第2版()
专栏:

关心群众生活 抓好饮水建设
忻城县半年建成百多个水柜
本报讯 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今年上半年又建成131个水柜(即蓄水池),并全部蓄水,部分社员家已能用上自来水。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成各种水柜518个,蓄水量六十多万立方米,使这里人畜饮水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忻城县多石山,属石灰岩溶,地面缺水,地下水较深。每逢天旱,全县近半数人口饮水有困难。用料石砌水柜加水泥勾缝进行蓄水保水,是当地群众的一个创造,既能解决人畜饮水,还可引水灌溉农田。县领导部门及时加以推广,加强技术指导,逐村逐队规划,并从县财政拨出40万元扶助社队建水柜。由于县、社、队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很高,建一个,成一个,有条件的水柜还安上了喷淋和自来水管,清水可通到社员家里。莫益宗


第2版()
专栏:

建南公社129户社员搬进新房
本报讯 在湖北省利川县建南公社的夹皮沟长期居住岩洞的149户社员,到今年五月为止,已有129户搬进新房,其余20户的住房正在兴建和筹建中。这是建南公社党组织脚踏实地为群众造福的结果。
“夹皮沟,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全长110里,大沟小溪纵横,天然岩洞密布。由于土地贫瘠,经济穷困,这里不少社员一直寄居岩洞,分布在16个大队的87个生产队。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已有一批社员陆续离开岩洞搬进瓦房,但部分社员仍然住在岩洞。1977年,建南公社党委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些岩洞有的存在垮塌危险,有的潮湿过重,有的矮小狭窄,影响社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而绝大多数的户又无搬迁能力。公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依靠群众,依靠集体力量,加上国家给予的救济,经过三年半的努力,终于帮助这些社员结束了住岩洞的历史。不少社员住进新房,眼噙热泪,十分感激党的关怀。
邓学文


第2版()
专栏:

平潭县大力营造薪炭林
社员烧柴基本解决,生态平衡开始恢复
本报讯 福建省平潭县大力营造薪炭林,解决烧柴困难,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森林覆盖率从五十年代的0.3%提高到现在的26%。
地处福建沿海的平潭县,由一百二十多个岛屿组成。这里风沙灾害严重,五十年代,全县就有89个乡村被风沙逼迫移迁,群众烧柴十分困难,每年要过海买薪柴八十多万担。六十年代初,平潭县人民政府开始发动群众大造薪炭林。他们根据海岛风大沙害严重的实际情况,把营造薪炭林,解决群众烧柴困难,同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带结合起来,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首先在房前屋后、村庄四周、田间道路以及土质较好的海边滩地,大力营造抗风沙、出薪柴多、生长快的木麻黄和相思树等树种。现在,全县已造防风固沙林四万五千多亩,农田防护林带一千一百多条、三百多公里,水土保持林七万六千多亩。这些林木每年提供薪柴一百多万担,70%左右的社员烧柴已经自给。此外,每年还可提供木材一千多立方米。
现在,这个县的人工林已基本形成一个抗御风沙、水害的综合防护体系,岛上自然面貌大为改观,失调的生态环境开始恢复平衡。沙害基本上被制服,全县扩大耕地一万多亩,水利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现在80%以上的耕地能够灌溉了。
本报记者 顾新生 本报通讯员 伊象朝


第2版()
专栏:

退耕还林还牧 山地植树种草
延安市李渠公社实现少种高产多收
本报讯 通讯员赵志祥、记者戴国强、刘尔宁报道:陕西省延安市李渠公社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粮食总产大幅度增长,退还了三分之一的耕地植树种草。许多农业专家认为,这个公社的经验,对于扭转陕北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局面具有普遍意义。
李渠公社以前把上山开荒作为增产粮食的主要措施。有些生产队把本地的荒山垦光,还跑到外地开垦。全公社八千多人,搞了六万多亩粮田。广种薄收,事倍功半,粮食总产多年徘徊在三四百万斤,还破坏了水土保持。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公社党委一面反复宣传陕西省委制定的“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农林牧结合”的陕北建设方针,一面推广川地垄沟种植法和山地水平沟种植法,同时采取普及良种、科学用肥等措施,并把不适于种粮而宜林宜牧的山地有计划地还林还牧,使“广种薄收,越种越薄”、“垦荒种粮,越种越荒”的恶性循环,开始得到改变。与1978年相比,去年粮田面积减少了两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粮食产量却增长了6%。两年来造林种草面积等于过去二十多年总和的一倍,全社腾出了30%的劳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工副业生产,三年前全社多种经营总收入只有五十多万元,去年上升到129万元。
许多农业专家和上级领导机关认为,李渠公社的经验在陕北具有普遍意义:一、可以遏止乱垦乱伐、盲目开荒,扭转陕北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局面。二、有利于发展林牧业,改善陕北高原的农业结构。三、可以腾出劳力、畜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社队收入,改变贫穷面貌。


第2版()
专栏:

伏牛山区飞播造林成功
近三年来飞机播种造林一百四十多万亩
河南省学习南方飞机播种造林的经验,近三年来,在豫西伏牛山区飞播造林一百四十余万亩。
河南省地处中原,有近三千万亩荒山宜林地。伏牛山区人烟稀少,荒山面积较大,单靠人工造林短期内难以绿化。为了加快山区绿化步伐,在省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近三年,省民航局配合林业部门,利用夏季汛期到来前的有利时机,先后派出17架飞机在豫西山区开展飞播造林,到今年六月底,共飞行796架次,693小时零9分,累计飞播造林面积一百四十一万九千八百三十九亩。据对65万亩飞播区苗调查,多数播区平均每亩有苗300—600株,早播的苗高10厘米以上,当年播的4—7厘米。飞播树苗经受低温干旱考验,长势良好。
当前,各造林区的地、县正发动群众,加强管护工作,建立健全管护机构,落实林业政策,制订各项管护措施,以巩固飞播造林成果。
陈书金


第2版()
专栏:

沁水示范牧场种植新西兰牧草
本报讯 山西沁水示范牧场,今年先后从新西兰购进黑山麦、白山叶、鸡脚草等三十多种优质草籽一千余斤。首先在小区内进行试验,并逐步向大面积推广。目前,已经播种的七百多亩新西兰优良牧草,苗全苗齐、生长旺盛,绿茵如毯,十分喜人。牧场已作出规划,在最近几年内,把一万余亩牧坡全部用优种改良,为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打下基础。


第2版()
专栏:农村一角

农村一角
新疆薰衣草油比去年增产八成
珍贵香料薰衣草油的重点生产单位——新疆伊犁六十五团场,今年薰衣草丰收,已提炼出薰衣草油二千七百五十四公斤,比去年增产八成。
薰衣草油香味浓郁,是制造香皂、发乳、花露水等日用化工产品的原料之一。
哈尔滨郊区栽培青蘑玉皇蘑
过去一向靠野生采集和室内瓶装栽培的青蘑和玉皇蘑,在哈尔滨市郊区露地栽培试验成功,已获得每平方米青蘑三十斤、玉皇蘑十二点七斤的好收成。这是黑龙江省供销社山产品研究试验站和省应用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取得的一项科研成果。
嘉祥红皮蒜亩产两千五百斤
素称“大蒜之乡”的山东嘉祥县,五千亩红皮大蒜,亩产两千五百斤,每亩比去年增产四百斤。
萧山芦笋种植面积扩大两倍
浙江省萧山县今年利用海涂种植芦笋一千八百多亩,等于去年的两倍,成为全省最大的为生产出口芦笋罐头提供原料的基地。
芦笋,又名石刁柏,是一种多年生的高档蔬菜。它的纤维柔软、鲜嫩,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芳香可口,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资兴平均四户社员有一群蜂
湖南省资兴县积极鼓励社员养蜜蜂。目前,全县已有六千多户社员养蜂一万一千多群,全县平均每四户社员有一群蜂。这个县举办了养蜂训练班,请养蜂能手传授技术,推广新法养蜂。有关部门还帮助养蜂社员解决蜂种、器材、防疫、资金等问题。同时做好蜂蜜收购工作。这些措施促进了养蜂业的发展。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鳄鱼回汕头
王惠存
中泰合营的汕头地区鳄鱼养殖场,在汕头市郊,北临韩江。这里风光旖旎,是个游览的胜地。
昔时,韩江常有鳄鱼群出没水中,攫食家禽,沿江居民不堪其扰,故称韩江为恶溪。相传,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任刺史时,得知潮州城东的恶溪有鳄鱼为患,便作文投溪中。当天晚上,暴风雷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整条韩江的鳄群全部匿迹。自此,潮州无鳄患。人们说那群凶残而冥顽的恶鳄,被韩愈一纸祭文感化,西徙六百余里,到南洋各地去了,尤以泰国为多。这虽是无稽之谈,不足为信,但因气候演变,或因人烟日趋稠密和滥捕,致使韩江的鳄鱼绝迹,则大有可能。
距韩愈在潮州时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鳄鱼又回到汕头了。去年11月,从泰国运来四条,今年1月运来八条,5月又运来九条,以后将陆续运来。
21条淡水鳄养在专门构筑的水泥池中,有的懒洋洋酣卧在假山上,有的在水中不断蠕动着。它们的形态虽然笨拙,但在攫食的时候,动作却非常敏捷轻盈。它们的食量很大,一次要吃很多食物,可也特别耐饿,许多天不吃照样活着。特别是雌性的鳄鱼,可以一连三十多天不吃东西。
鳄鱼是卵生动物,母鳄每次能产三十多枚蛋,大如鹅蛋般。母鳄临产前二三天发生剧烈胎痛,泪流如注;下蛋后,则象母鸡孵蛋一样,连续孵六十多天,小鳄才破壳而出。鳄鱼怕冷又怕热,在摄氏二十五度到三十度的水中游玩最欢。酷热时,它们躺在阴湿的草丛或树底下,闭目避暑;天寒后,钻进水底,躺着不动,进入冬眠。
鳄鱼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皮可制革,作皮鞋、皮带、女式手提包等;肉不但味美、富有营养,还是治哮喘症的好药;雄鳄的生殖器,是特效的壮阳补品;鳄鱼骨髓的钾磷素,是化学工业需要的原料;鳄鱼头样子吓人,有人形容阴险恶毒的人为“鳄鱼头”,但可以用作装饰品或制成生物标本。
汕头地区鳄鱼养殖场刚开始养鳄,就吸引了大批观众。从5月份以来,泰国观光团、港澳同胞及游客纷至沓来,参观人数近二万。(赵志方 插图)(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城厢公社格兰大队,从公共积累中抽出六万多元修建水塔、铺管道,社员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新华社记者 王文泉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