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编者的话

岂容如此损公肥私
这几封来信揭露了一种损公肥私的恶劣作法。一些旅游服务单位,售票不给整票,化整为零,给多张小票,便于游客回去报销。这样一来,买票的增加,旅游业务扩大。他们这样作,主要是为了增加本企业的利润,从中多得奖金和集体福利费。结果,游客沾光,出车的单位得利,国家吃了亏。
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据说当时人们迷信那塔砖能辟邪,希望把它放在家里,祛灾保平安,逢凶化吉祥,于是这个也去挖,那个也去挖,久而久之,便倒塌了。鲁迅为此写了《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把这种破坏叫做“奴才式的破坏”。因为当这些人去挖砖的时候,从未考虑社会公有的雷峰塔的命运,只想着他眼前的一点极小的私利。现在社会公有财产同个人之间,已经不是旧社会的那种关系。但是,就损公利己这一点来说,现在有些人,同挖倒雷峰塔的“奴才式”的人物比较,却有着惊人的共同之处。除今天刊登的三例以外,五个多月前刊登的衡水地区铁厂下马,铁厂个别领导人带头私分国家财产的报道,更是骇人听闻的例子。
这许多情节不同的违法乱纪行为,都是挖墙脚的营生。不过他们挖的不是雷峰塔底下的砖,而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墙脚。我们要转变社会风气,要消灭财政赤字,要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必须制止这种挖墙脚行为!


第5版()
专栏:

怎能这样招揽游客
(一)
大连市渤海饭店从去年起,用三台大中型客车搞大连至旅顺的游览生意。大连到旅顺全程是47.3公里,公共汽车往返车费2元,而该饭店的旅游车费是3.5元。车票是印好的“出租汽车收据”,票值分别为1元的、5角的。这样,车费可报销,饭店赚了钱,公出人员逛了景,只是坑了国家。据我所知,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也有类似情况。
辽宁大连市公安局
宋杰
(二)
6月初,我们到北京出差,发现有的旅游单位经常来招待所逐房间推销去香山、八达岭及十三陵等地“一日游”往返车票。每张收费6至8元,付给二三十张北京市内汽车票存根。售票者公开向旅客宣扬:有小票,可以回单位报销。我们认为,这样招徕游客,手段不够正当。
辽宁 王英华


第5版()
专栏:

旅游车不应卖小票额车票
5月22日晨,我在北京前门发现:在所有买到去八达岭游览票的人手中,都是“北京公共汽车票”,票值是1元、5角、2角5分的小票。票面都印有“报销凭证”字样。许多到北京出差的人,争相购票。他们拿了这种小票回本单位,就可以报销。
这种旅游业务,将给国家财政增添一笔多么大的开支呀!以一名出差人员计算,除5元钱汽车票外,国家还要负担他一天的工资。每人日工资以平均2元计算,一人就要消费7元,100人就要消费700元。还有出差补贴呢!试想,每天到京出差人员中游览八达岭的何止十人、百人……,国家财政的浪费,又何止70元、700元……。
为此,我建议北京有关部门,在开展旅游业务中,应当多想四化,多想全局,不应当出售小票额的汽车票。
黑龙江带岭林业实验局
发电厂 徐崇惠
这是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出售的一份“游览专车”券。前者是乘车凭证;后者是供报销用的小票额车票,其中1元的两张、2角5分的12张,票上有“报销凭证”字样。(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推广利用太阳能
(一)
报纸、电台经常报道,我国目前已研制出不少太阳灶、太阳炉、太阳能加热器等;尤其江苏海安县高洁研制成的太阳灶已在全村普及,成了“太阳村”。看来这办法是可行的。不过,现在只是下边零星地试制,还希望国家统一组织力量交流、推广。
北京 孙庶国
(二)
你报四月十一日第一版介绍了甘肃永靖县山区有二千九百多户社员已经利用太阳能灶烧水、煮饭、烙饼和炖菜了。我们农村干部和社员看了以后,都非常高兴,也想用这种太阳能灶。但对怎样制造、用什么材料、费用多少、使用办法以及注意事项等都不知道,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江苏江阴县 陶维庭


第5版()
专栏:书信往来

加速利用太阳能的步伐
关于推广利用太阳能的问题,这里作些简要的介绍,并谈谈我们的意见。
从长远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贮量有限,终有耗尽之时。而太阳能、核能将是人类可靠的能源。
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国三分之二的面积全年日照在2,000小时以上。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对太阳灶、太阳热水器和太阳电池的研究。目前,太阳热水器的采光面积已达10万平方米左右。使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各地正在使用的太阳灶大约有2,000台,主要是抛物面聚光灶。它部分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燃料严重不足的问题。此外,被动式太阳房、太阳干燥器、太阳蒸馏器等的研究利用也取得了进展。
自1971年硅太阳电池电源系统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太阳电池的质量不断提高,成本逐渐下降,在地面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太阳电池航标灯、太阳电池铁路信号系统、太阳电池电围栏等装置已发挥作用,使用效果良好。
据统计,全国约有150个单位、1,000多名专业科技人员从事太阳能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1979年成立了中国太阳能学会,出版了太阳能科普杂志和学术性刊物。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
目前,对利用太阳能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利用太阳能技术还不成熟,经济性较差,能量密度较低,设备庞大,使用受昼夜、季节等影响,因此它是未来的能源,目前不要发展。另一种看法认为:太阳能巨大而洁净,优点很多,应该立即大规模开发利用。
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从能源发展的历史看,新旧能源的替换必然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时期。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关于煤的记载,然而它作为能源大量使用,却是近几百年的事情。从发现原子核能到利用原子核能,几乎经历了半个世纪,至今还没有普遍采用。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也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科研工作和推广示范工作。但是,也不能等到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即将耗尽时才“临渴掘井”。八十年代,我国也将会出现能源短缺情况,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和辅助能源,小规模地利用太阳能已经势在必行。
太阳能利用的经济性和技术性是相对的。太阳能利用的某些装置固然一次投资较高,但它节约常规能源、节省人力、减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效果,是难以计算的。在一些边远地区,燃料极缺。为了解决群众吃饭、喝水等问题,有的地区不得不把珍贵的树种当柴烧。新疆有的地方,一周只能做一次饭,平时吃干粮。西藏、青海等地,居民生活用的燃料也很紧张。然而这些地方的太阳能资源却非常丰富。为什么不去利用太阳能呢?而且象太阳热水器、太阳灶这样的装置,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经济上已经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完全可以推广应用。至于太阳能断续、分散等缺点,可以采取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的办法解决。例如和沼气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就是一个好办法。
开展太阳能利用,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世界上许多国家,从本身的利益出发,都对太阳能工业和用户实行经济上优惠的办法。但是我国某些经济政策制定得不够合理,限制了太阳能的推广和应用。例如,理发服务行业安装太阳热水器要算作固定资产,即使冬季停止使用,也要交纳折旧费。这就影响了企业的收入,使得有些单位宁可让它损坏,也不愿用。当然,国家对利用太阳能实行全面补贴有困难;但是,对技术成熟的太阳能产品免税,对用户贷款或实行分期付款,对燃料缺乏的地区发放太阳能补助金等,还是可以考虑的。
太阳能利用综合性较强,涉及多种学科和各行各业,因此,必须统一规划,避免盲目性,要做好科研、生产和推广之间的协调工作。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很不够。例如,发展较快的太阳热水器,至今在材料、工艺、质量、价格、规格、使用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造成一些混乱和浪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很慢。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专业机构如太阳能工业公司,统一管理,制定标准和规范,负责实施。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第5版()
专栏:紧急呼吁

谁来拯救这1,400万斤山芋干
最近,我们去本县韦及区采访,看到很多粮站都有几个用雨布、苇席包裹起来的露天大垛子,里面装的全是山芋干。这个区站站长告诉我们,这样的垛在全区共有17个,现有山芋干1,400万斤,都是去年十月份收购的。当时收购1,600万斤,经多方联系,八个多月才调出200万斤。按这个速度,剩下的1,400万斤至少得五年才能调运完。站里的干部职工整天提心吊胆。白天黑夜,阴晴雨雪都要有人站岗。天旱了怕失火,天阴了怕霉烂变质,每年花在这些山芋干身上的苇席、油布、稻草、石头和看工得好几万元,派人到上海、北京、福州、四川等地联系调运的车旅费也在千元以上。保养不好随时都有遭雨浸湿、霉变的可能。再说,山芋干调不出去,今年秋季收购了又往哪里放?老站长说,谁要能把这1,400万斤山芋干帮助调运走,他就给谁烧高香、叩响头。
安徽灵璧县广播站
宋平 朱保征


第5版()
专栏:心里话

普通教育八虑
我从事普通教育工作已经二十余年。粉碎“四人帮”后,我看到了教育战线上令人欣喜的变化,但是,也感到普通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值得注意的问题。现举其要者,分述如下:
一、层层加码,揠苗助长。不适当地将大学一二年级教材“下放”到中学,中学又将一部分教材下放小学,年年增加教材,使教材内容深广却缺乏循序渐进的系统性。例如中学语文课,现行部编教材本来是以讲读课文为主,却蜻蜓点水式地加进了语法、逻辑、修辞、文章作法、文学知识等内容。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不得不从这些学科的ABC讲起。这样,中学语文课等于开了杂货铺。其他数理化各科教材年年均有增无已。其结果无异于揠苗助长。
二、题海战术,抢班加点。动辄“小学数学二千题”、“语文二千题”,不少小学毕业考初中搞了数万字的复习提纲,更不必说初中、高中毕业了。结果是课堂教学削弱了。各年级作业量没有标准,由学校各任课教师自行掌握。打仗都不能靠人海战术,教育中搞题海战术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复习资料,多而且滥。从恢复考试制度以来,复习资料如雨后春笋。同一门功课,省编、地区编、市编、校编,花样翻新,其实大同小异。更有“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者,以前一年高考题目为葫芦而画瓢,刻意搜求难题怪题。为了备考,不少学校把课本弃置不顾,学生专攻复习资料,被搞得不知所从。
四、重理轻文,相当普遍。学生从初中起,就在多种因素的促使下,形成了重理轻文的观念。中小学毕业生语文基础差,不能只责怪学生,要从教育领导部门的思想上去检查。现在,重理轻文的后果已经开始显露,但真正的危机还在五年十年以后。如果大学毕业生缺乏一定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即使专业知识学了一些,作用也是有限的;这样的人不能顺利地深造。
五、突击备考,打消耗战。突击备考,使得中小学十年有限的时间减少了1—2年。减少了学时,增加了教材,怎么办?只有填鸭式地硬塞硬灌,学得的知识怎么能融会贯通?突击备考花费了师生大量精力,使非毕业班教学削弱了,毕业班学生体质下降,教师思想负担沉重,结果不见得好。
六、抓了一点,丢了一片。这有两层意思:一是领导部门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处理不好,对重点学校抓得多,一般学校抓得少,而后者却是大量的。个别地方每年都跨学区、跨区县拔尖子给重点学校,造成了重点学校虚假的升学率。二是从教师讲,只抓重点班,放松普通班,厌弃慢班;只抓毕业班,放弃其他班;只抓“尖子”,不抓一般学生。这样下去,真正完成普通教育的人越来越少,怎么能大面积丰收?怎么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七、知识片面,畸形发展。不仅德育、体育方面造成缺陷,美育方面几乎一无所知;即以智育来讲,也是很片面的。不少高中毕业生缺少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甚至不会写普通的应用文,写来也是错字连篇。
八、领导外行,踌躇满志。校长以上各级教育领导中,有不少不是真正内行,因而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抓不住实质问题。有些生动感人的口号,例如“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不管哪里,到处套用。培养人才,要计以时日,有一定的周期,单纯强调“快出”,容易粗制滥造。正确的口号,不创造必要的条件,终究只能是口号而已。
我以为,教育战线也迫切需要认真总结与调整,再不能忽左忽右。要冷静地扎扎实实地稳步地提高普通教育质量,这才是达到教育多快好省的正确道路。新疆哈密市五中语文教师
戴绛


第5版()
专栏:街谈巷议

不能光“毖后”,不“惩前”
看了6月13日你报一版刊登的《中纪委就云南卷烟大量走后门发出通报》的报道,感到抓住了一个切中时弊的典型。15日又发表了《云南省委常委决心纠正歪风从常委做起》的消息,报道了领导以身作则,使人振奋。如此下去,身体力行,重振党风大有希望。
但是,看后也有不甚满足之感。我们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每每偏重“毖后”,而很少“惩前”。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毖后”也就不甚有力了。就以云南卷烟大量走后门而言,可不可考虑一些“惩前”的措施?我们不主张惩办主义,但给一些警戒性惩处,譬如对批条者课以微量罚金,既容易办到,又不伤害同志,对于杜绝这种不正之风都会起好作用。
另外,这样做,积少成多,在财政上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据报载:“1980年1月至今年1月,由各方面批条子,仅从省糖烟酒公司就挤出好烟五十八万多条。”既是批条,就有据可查。批了条子能算数的人,多半手头也不太紧,课以微量罚金,并不会使他怎么为难。如果能用这些罚款兴办中学、少年宫或其它社会福利事业,是很不错的。 山西太原 普言


第5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多提供建筑工程需要的钢材
使用钢窗、钢门、钢模板、钢脚手架,是近几年解决基建木材缺乏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钢窗,使用尤为普遍。除大楼和比较高级的建筑使用标准钢窗外,一般建筑和广大农村建房也多用仿标型和简易钢窗。过去用杉、松做窗框窗扇,每100平方米要用木材4.26立方米。由于杉、松奇缺,大量用它做窗已很困难,以钢窗代替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拿广州来说,1980年使用仿标型和简易钢窗11万平方米,节约杉木4,686立方米。今年计划使用钢窗14万平方米,可节约杉木5,964立方米。如果全省、全国都推广使用,节约的木材更可观了。
但是,目前制造钢窗的材料,热轧薄钢板和小角铁供应不足。我市今年以钢窗代替木窗计划需要3M/M钢板3,000吨,物资部门表示难以解决。
据了解,鞍钢、太钢、上钢、武钢等都生产这类钢材。建议冶金部门积极配合,多多提供建筑工程需要的钢材。
广州市计划委员会 周荣芳


第5版()
专栏:

建议报刊少搞连载
近几年,报刊连载的作品多了起来。长篇作品且不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回忆录、游记、科普作品、电影剧本等都有连载,甚至连杂谈也连载。电台、电视台也纷纷搞连播、连映。
对篇幅较长的作品连载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作品不长,却硬要拆开登两三次。有时在同一期刊物上发表三四个连载文章,其篇幅相当于两个长篇。让读者在同一期刊物上读到两个完整的作品不更好吗?要知道,有些文学刊物要看下期连载至少等两三个月;丛书无出版期限,看了一半,那一半还不知等到何时。这类刊物由书店发行,一次买不到就中断了阅读。
建议多为读者想想,刊物、报纸少搞点连载。 安徽 杨寒冰


第5版()
专栏:

“立升”是什么单位?
最近几年,在百货商店里、产品说明书上、电视广告里,经常出现“立升”这个单位,例如:洗衣机×××立升,电冰箱×××立升。
一升等于一立方分米,“升”本身已是体积单位,不知加上“立”字后,变成什么单位了。如仍系指升,则“立”字为蛇足。希望报纸、电视、广播不要再以讹传讹。
北京 李甫元


第5版()
专栏:

杂志广告应标明出版地址
现在报上刊登杂志发行的广告越来越多了,但有些广告只有目录,没有编辑出版社地址。想购买者不知把钱汇向何处;想给有的杂志投稿,稿件也不知寄往何地。
在这一点上,产品广告做得较好,不仅标明地址,还标明电话、电报号码,甚至开户银行帐号。
南京化学纤维厂 凌大


第5版()
专栏:

制定节约粮食的奖励办法
我国可耕地少,人口多,人均占有粮食低于许多国家的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节约用粮,特别是节约工业用粮,开展节约代用、降低消耗、堵塞浪费,是项重要的工作,这方面的潜力也是很大的。如黑龙江省有些酒厂制定了粮食耗用定额管理、节约奖励的办法后,去年每百斤淀粉出酒率比上年提高2.1斤。仅这一项,一年节粮一千万斤。另外,还可以利用野生植物淀粉代替粮食。据统计,目前全国野生淀粉原料,有90%尚未利用。
节粮工作十分必要,也有可能,但这项工作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工业用粮单位,已经降下来的粮食消耗水平又开始回升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节粮工作与用粮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没有结合起来,就是原因之一。因此,今后除加强节粮的宣传外,还应辅以物质奖励,制定象节约煤、电、油那样的一套节约奖励办法,以便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节粮工作越做越有成效。
粮食部财会局 刘锋


第5版()
专栏:

利用橡子
橡子含淀粉丰富,可加工成橡子酒或作浆纱原料,代替一部分粮食。我县年产橡子一二百万斤。过去纱厂浆纱需要,曾大量收购过,以后这类代用品减少了,就停止了收购。我国目前粮食还不充裕,橡子既然能代替部分粮食浆纱、酿酒,为什么不利用呢?
去年我县张集供销社以五分一斤的价格收购橡子三十万斤,群众收入一万五千元,酿酒八万多斤,企业盈利一万二千元,国家节约酿酒粮食二十万斤,国家、集体、个人都得利。
湖北钟祥县 章亦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