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中国抗洪能力发生显著变化
英国《经济学家》7月25日刊登了一篇题为《防洪》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中国努力要使自己进入现代化年代的时候,原始的灾害却一再拖它的后腿。上周沿着长江三峡奔腾而下的洪水据说升到了八十五年来长江的最高水位。遭受损失最重的四川省应付地震是司空见惯的,应付洪水则不然。因此,省会成都周围一次降雨12英寸就成了一次具有破坏力的打击。但是,迄今造成的损失(估计800人死亡,5万个家庭无家可归)按中国的水灾危害的标准来衡量是低的:1894年几乎有一百万人被长江洪水淹死。同长江中下游如果没有那些防洪体系所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这个数字也是低的。
看来最严峻的时刻过去了。洪峰已经通过了最近建成的葛洲坝,这个工程使洪峰减缓了下来。现在洪水正被葛洲坝到大工业城市武汉之间的湖泊和水库所吸收。湖北省仅仅在一年前曾遭受严重的水灾。如果冲决的堤坝不曾修复,湖北这一次又会被淹没。本周报道约有二十万中国工人正在光靠自己的双手和一些原始工具加固堤坝。政府致电称赞他们保护了500万人的生命。
过去十五年里中国洪水成灾的可能性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往,黄河洪水每年泛滥,象今年这样的损失是司空见惯的。五十年代开始的大规模防洪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华北很少发生水灾,也使农作物不那么容易受到气候较小的变化的影响了。


第7版()
专栏:

叙利亚见闻
万光
从大马士革向西南行70公里,就到达戈兰高地的库奈特腊城。进城处一堵断墙上有一行大字:“参观者先生们,看看这座城市,你们自己作出评断吧!”
库奈特腊在1967年战争以前有37,000居民,眼前却是一片废墟,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没有一座完好的房屋。
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后侵占了库奈特腊城和整个戈兰高地。侵略者在这里不断拆毁房舍,运走石头,用以修筑军事设施。1973年战争以后,1974年5月,叙以间达成戈兰高地军队脱离接触协议,规定以色列撤出包括库奈特腊城在内的633平方公里土地。侵略者于1974年6月被迫从库奈特腊撤走,却在撤离的前夕对城市进行了彻底的破坏。全城所有的民房、学校、商店、剧院和教堂等等无一幸免。
迄今,以色列侵略者仍然占领着叙利亚戈兰高地的大片土地。在叙以间临时分界线上,驻扎着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到临时分界线上眺望,以色列在对面山丘上建立的雷达站等军事设施,新修的战略公路,清晰可见。按照叙以间脱离接触协议,库奈特腊是由联合国部队巡逻的非军事区,叙利亚不能驻扎部队。在一座破坏的剧院屋顶阳台上,叙利亚的民兵布置了瞭望哨,他们通过望远镜,监视着以色列方面的动静。
从大马士革北行到工业中心霍姆斯,沿途一片黄沙,看不到一点绿色。从霍姆斯往西,到地中海岸海港拉塔基亚,然后北上到阿勒颇。这一路景色骤然发生了变化:绿油油的橄榄树,各色各样的花木,成片的果园,气候温和宜人。到接近阿勒颇,看到的绿色又越来越少。
去年是叙利亚国内动乱的一年。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反对派、学生和其他一些阶层群众,同军警连续发生激烈的冲突。阿勒颇、哈马等城市,都是冲突的中心,现在仍不平静。拉塔基亚晚间八时许,路上就极少车辆、行人,街上一片漆黑。进出阿勒颇等城市都有岗哨盘查行人车辆。首都大马士革也是戒备森严。政府部长出门,座车前面都坐着持枪的警卫,后面还跟有一辆载着荷枪实弹的士兵的军车。
正是在去年国内最动乱的时刻,叙利亚同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条约签订后,苏联军舰就更多到叙利亚港口停泊,军事专家大批渗入。7月间,苏联大批军舰集中到叙利亚海面附近,同叙利亚军队举行联合演习。据西方报刊报道,苏联在叙利亚的军事顾问已增加到5,000人,苏联顾问还进入了叙利亚的某些治安机关。但是,叙利亚老百姓并不欢迎这些不速之客。去年以来,不断发生苏联专家被暗杀、遭殴打的事件,吓得他们平时不敢单独外出。
今年4月叙利亚在黎巴嫩同长枪党民兵冲突升级为叙以间直接对峙的“导弹危机”以后,苏联乘机大肆展开重返中东外交舞台的活动。莫斯科大吹大擂“坚决支持”叙利亚对抗以色列,但据透露,实际并非如此。苏联竭力使中东保持紧张,但目前还不愿同美国直接对抗。它谋求的是继续使阿拉伯国家处于被侵略、被分割的不战不和状态。苏联在私下要叙利亚“谨慎”,表示苏叙条约不适用于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部队。它拒绝给予叙利亚更多的经济、军事援助,要叙利亚去向海湾国家要钱。
去年以来,叙利亚同周围阿拉伯邻国关系紧张。今年黎巴嫩事件以后,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表示支持叙利亚对抗以色列。在以色列悍然袭击伊拉克核反应堆后,叙利亚派代表去巴格达参加阿盟外长会议谴责以色列。但是,阿拉伯国家间的政策分歧颇深,不可能一下子消除。
黎巴嫩导弹危机的枪炮声也提醒人们,叙利亚是解决中东问题不可忽视的一方。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已多次前往大马士革,打开了叙美间高级对话的渠道。叙利亚反对哈比卜偏袒以色列、要叙利亚退让的“调解方案”。同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6月初对西德《明星画报》说,他同哈比卜会谈中曾提出一项建议:“如果美国放弃它对以色列的支持,我们准备也放弃苏联的帮助”,“我们将接近于我们的愿望,不依赖美国和苏联解决阿拉伯和以色列问题。”据阿萨德说,哈比卜没有对这项建议作出反应。
当然,这种建议目前看来没有实现的可能,在中东要摆脱超级大国影响决非易事。无论如何,叙利亚是中东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动向受到各方的密切关注。(附图片)
叙利亚的一个小村庄,座落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边界附近,从首都大马士革坐汽车一个小时就可以抵达这里。


第7版()
专栏:

热带非洲的畜牧业
王建国
多少世纪以来,热带非洲的畜牧业,不仅为这一地区的人民提供着丰富的肉、奶和服装原料,而且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还起着资产和交通运输工具的作用。在一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这些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上沃尔特和索马里出口畜产品的收入,分别占其外汇收入的60%和80%。可是,尽管热带非洲各国获得政治独立已有二十多年了,畜牧业至今却仍停滞在极端落后的状态之中。据报道,非洲地区的畜牧业占世界畜牧业的八分之一,而肉的产量却只占世界肉产量的二十分之一。畜群的产奶和产肉量只相当于它们潜力的五分之一。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殖民主义者在非洲长期残酷的统治和掠夺外,干旱和疾病则是造成这一落后状况的主要原因。
萨赫勒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是逐水草而牧的粗放牧区,但干旱是这一地区发展牧业的最大障碍。1969—1973年期间,萨赫勒地区发生了连续五年之久的特大旱灾,致使成千上万的牲畜饿死或渴死。据报道,因旱灾,尼日尔的牛损失了40%,羊损失了37%;毛里塔尼亚的牛损失了30—40%;马里的牲畜共损失了40%;有些地区的牲畜损失率甚至高达80%。这一场空前的旱灾,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
疾病,如牛瘟,尤其是以舌蝇为主要传染媒介的昏睡病,严重妨碍着热带非洲的畜牧业发展。舌蝇,又称萃萃蝇,是一种长7—12毫米的棕色小蝇,它们共有22个品种,分布在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至印度洋沿岸的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约36个国家)。据报道,热带非洲因昏睡病,每年损失牛肉就达150万吨。因此,小小的萃萃蝇被这一地区的人民视为恶魔。
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畜牧业、振兴经济,非洲各国在联合国等有关国际组织的资助下,特别是在抗旱和防治昏睡病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在抗旱方面,除大力兴修牧区的水利、打井供水工程外,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现有牧场进行合理管理,如在恶劣的季节里,实行禁放,避免破坏牧场的载畜能力;对现有的天然牧场资源进行预测;开辟新饲料来源如甘蔗渣和豆饼;种植高产牧草如几内亚草
(每公顷年产干草50吨);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大力发展那些耐旱、繁殖力强的牲畜如山羊等。
在防治萃萃蝇方面,近年来,有关国家在联合国所属的国际合作组织的资助下,开展了研究防治萃萃蝇的工作,如化学处理、生物治虫和培育抗昏睡病的牲畜品种等。
塞内加尔的尼亚依地区是萃萃蝇繁殖区之一。1980年3月,在这里喷洒了一种有机氯的农药。为检验其效果,人们预先设置了一种呈梯形的陷井,里面涂上一层对萃萃蝇有强烈诱惑力的深蓝颜色。从捕捉到的萃萃蝇来看,这种农药是有效的。
生物治虫法是用Υ射线放射的办法,将雄性萃萃蝇进行人工绝育,然后将它放到萃萃蝇活动区里去,从而来减少野生雌性蝇的生殖力(一生只繁殖一次)。采用这种办法对环境不会带来任何危险。经研究证明,采用11,000拉德放射量就可达到95%的绝育效果。
由于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畜牧业。1977年,热带非洲的绵羊已恢复到1,700万头,山羊1,900万头,牛1,670万头,但是,仍未恢复到1968年的水平。目前,各国仍在继续努力。
可以相信,热带非洲的畜牧业一定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7版()
专栏:

埃及新河谷省一国营养牛场。伏柏林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美国第一个女性大法官
陈东
美国总统里根最近任命一位妇女为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这在美国是破天荒的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一七九○年成立。一百九十一年以来先后有一百零一位法官任职,但从来没有一位法官是女性。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俗称大法官)在美国享有极崇高的地位,依照宪法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大法官共九人,是终身职,退休后仍领年薪六万美元。
据七月二十日的《时代》周刊说,里根挑选一位妇女充任联邦法官,是由于他在竞选总统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妇女选票,所以企图用这一任命来博得女选民的好感。
美国舆论对于里根这次破例提拔女性人才都很惊讶,但反映良好。尤其是妇女界,如全国妇女组织主席斯米尔说,这是“女权运动的一次重大胜利。”前议员乔丹女士说:“最高法院是男人的最后堡垒,那间发了霉的黑屋子是应该打开了。”迈阿密市的一位女法官说,九个老头子是不能很周密地考虑直接关系妇女们的问题的。
被提名为大法官的桑德拉·奥康纳现年五十一岁,毕业于史坦福大学,三十年来一直在司法界任职,在亚利桑那州当法官时,有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之称。她对工作极认真。据说她任亚利桑那州参议员时,曾对某一议案提出一项修正。修正案的内容是在原议案的某句话中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逗点。


第7版()
专栏:连载

美国科技界巡礼
保育钧
三、形形色色的科普宣传
美国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一方面是严格的技术保密和技术封锁,另一方面却是广泛的科学普及。说它广泛,是因为从事科普宣传的除了社会团体和新闻出版单位之外,还有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它们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做法也各种各样。
美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一般都设有“公众关系办公室”,接待参观访问,招待记者,发表科学新闻。此外,还开放部分研究室或举办科技成果展览,由教授和研究人员出面讲演或回答问题。国立卫生研究院总部和下属的11个研究所都有做科普工作的机构,全院专职科普人员有六十多名,每年大约编印二百种卫生防疫的科普小册子免费散发。他们还为华盛顿地区三十多名科学作家和科学记者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提供科研论文,让这些人把专业性很强的论文改写成通俗文章,向公众宣传。此外,每年还要直接答复五十多万封公众来信。
高等学校中,要数农业院校的科普工作最突出。加州戴维斯农业大学400名教授,有一半人每年至少要同农户接触两三次,还有部分教授专职搞普及。学校的农场既是科研基地,又是示范农场,每年定期接待农民参观。该校还在各县雇有一批推广人员,专门推广学校的科研成果。这样,实际上形成了以农业大学为中心的科研、示范、推广网络。据说,美国各州的农业大学,大体上也如此。
美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除了私立的以外,一般都靠政府拨款和各种基金会的资助维持。政府并不包办。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如做不出成果,或者得不到舆论的支持,就会因拨款和资助的减少而影响其经费来源,直接威胁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生活。因此,差不多所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要向公众做宣传工作,其中就包括了科普宣传。
美国的许多工业企业也自己动手做科普宣传。它们除了通过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性能如何优越、技术如何先进之外,也通过自己的“公众关系办公室”或研究所,接待参观访问,向人们介绍一般技术原理,放映生产过程的电视录像,有的还赠送一些通俗说明书。不消说,这些是带有浓厚商业气味的科普宣传,真正的技术秘密是绝不让参观者接触的。
美国真正热心于科普事业的是民间科技群众团体。我们的东道主——科学促进会及其所属的科学作家协会,就是以“促进公众对科学的了解”为其基本任务的一个群众团体。他们除编辑出版《科学》和《81年科学》等科学杂志、举办各种科普讲座、评介科普读物之外,还通过自己的公共资料室每年编印一本科研单位研究项目的目录,提供新闻单位采访报道。不过,他们限于经费,不得不在杂志上刊登广告,以增加收入。不少以写科普文章为生的科学作家也向我们抱怨,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写出的稿子报刊不用,害得他们只好借债度日。旧金山《探索者》博物馆是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利用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的博览会大厅旧址建成的,共有声、光、电、动物行为等方面的450件展品,可以把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引入物理学的奇妙世界,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该馆开放十一年来,一直是免费让成人带着少年儿童来参观的,但从今年5月1日起,改为收门票了。拄着拐杖来和我们叙谈的奥本·海默博士感叹地说:没办法,经费太紧张了。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杜波依斯通信集》出版
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杜波依斯通信集》。杜波依斯博士生于1868年,卒于1963年,他是美国著名黑人领袖和美国黑人文学的奠基人。
《杜波依斯通信集》收集了这位博士从1877年至1963年的绝大部分信件,它的问世必将使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杜波依斯生前的社会活动,深入地研究他的一生以及美国的黑人运动。
本书由杜波依斯博士生前的至友赫伯特·阿普特克编辑,分三卷出版。
(静 茹)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这是西德弗莱堡海尔德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迄今介绍中国文化艺术最宏伟的一个版本。全书共636页,附有一千余幅插图和画页,其中大部分用四色精印。文字叙述由英国伦敦戴维特中国艺术基金会会长威廉·华生执笔。文章论及中国两千年以来艺术和建筑术的发展,并有丰富的图片补充。精印的彩色图片上的青铜器、雕塑、水墨画等中国古代艺术品均选自世界各国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品。该书出版以来受到西德新闻界的好评。《时代报》称赞这本精致的作品“内容丰富,印刷质量杰出”。《法兰克福汇报》称:“给不熟悉的读者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融)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伊拉克—伊朗冲突》
法国阿拉伯世界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题为《伊拉克—伊朗冲突》一书。
这是法国出版界紧紧抓住当前的中东局势,出版的第一部关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战争的论著。 (增)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法国最早的报纸
法国最早的报纸是350年前创刊的。这份名为《新闻报》的法国宫廷报纸是由泰·勒诺多创办的。勒诺多是法王路易十三的御医。
为了纪念《新闻报》创刊350周年,法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在勒诺多的故乡都兰地区的卢敦市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芬)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将军们之间的战争》
美、英、法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功的协同作战,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巴顿、戴高乐和马歇尔等同盟国的主要将领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曾得到历史学家们的赞扬。
但是,今年6月,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将军们之间的战争》一书专门叙述了他们之间勾心斗角的一幕。作者指出,这可真算得上是一场真正的内战,交战双方的主将是“谦逊无私”的艾森豪威尔和“利欲薰心、锋芒毕露”的蒙哥马利。他们之间的争斗曾几度使盟军司令部的工作陷入混乱状态。
本书作者戴维·欧文擅长搜集旁人所不加注意的史料。在本书中,他引用了蒙哥马利的一些“言语坦率”的信件和艾森豪威尔的部分日记片断,加上新近“发掘”到的一些政府文件,使本书内容十分生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殷 罡)


返回顶部